佛教對漢土文化之影響

佛教對漢土文化之影響

劉銳之上師著

中華民族最初分佈於黃河流域,融和鄰近之民族而成為漢族,混合鄰近之土地而成為國土,並吸收融化外來的優良文化,發展為本族之文化。漢土之受外來文物東進之影響,約分五期,本書一一敘述。

佛教初來之影響,始於東漢明帝。初期佛教之流佈極少與漢土上流學術界相接觸,故其影響極少。

及後佛教大盛,自南北朝、以至宋初,中國之第一流思想家,皆為佛學家。佛教思想之輸入,最主要為譯經。佛經之翻譯分三期,第一期從東漢至西晉,為譯經之幼稚時代。第二期從東晉至南北朝,為譯經之進展時代。第三期是唐朝,為譯經之全盛時代,代表譯者為玄奘法師。如此長期大量將外國思想文學移植過來,在國內之哲學界及文學界中,發生重大之影響,此是無可置疑者。

漢土文化所受佛教之影響,分理學、文學、藝術及其他,即如地理學、天文學、數學、聲樂、舞蹈等,亦因佛教之傳入,隨而受到影響。

概要言之,漢土之於外來文物,多經吸收、融和、光大三期,本書敘述甚詳。而文中所述文物,多數沒有見過,本書乃附以插圖,俾使諸君能增廣見聞。無論是否佛教信徒,亦應閱讀,以吾等均為漢人,於本國文化遷流,實應了知一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