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山大圓滿廟 佛像安臟之經卷製作

羅靄人 撰文/攝影

佛像安臟在密宗是很重要的儀式。所謂安臟,就是在佛像內部安放經卷和寶物,佛像代表諸佛菩薩,不同佛像所放置的經卷不盡相同,但都有它們的意義。經卷製作是安臟前的準備工作,經卷製作包括印經、刷經、捲經、包布及綁線等過程。除了印經用印刷機之外,其餘都要信徒按照密宗傳統方式做成一個個圓柱狀經卷。經卷的數量很多,因此需要很多人力與時間逐漸完成。為使經卷製作與安臟過程順利進行,參與經卷製作的師兄都要茹素,刷經、捲經時要保持靜語,內心不斷持咒,例如默念百字明,使意念清淨及消除業障。

印經

經文內容共有40種之多,例如百字明、蓮師咒、六字大明咒、藥師咒等。經文以藏文書寫,每一張經紙都只有一種經文,反覆書寫,密密麻麻的寫滿整張紙。印經用製版印刷,先將藏文書寫的經文照相製版,然後印在白紙上,經文字體則為紅色。再依照經文版面大小,裁剪成適當尺寸。不同經文的長度、寬度大都不同。經文四周要留邊,不能裁到字。

西班牙紅花

西班牙紅花

印經是經卷製作中最重要的過程,若規劃得宜,則後續捲經及分類管理都可順利進行,且不易出錯。印經應注意事項有四:1)紙張厚度應一致,否則捲好的經卷直徑無法統一。例如有的用80磅紙印經,有的卻使用40磅紙,二者紙張厚度便差了一半,則相同張數捲成的經卷直徑也會相差一半。2)相同經紙裁剪相同寬度,經卷兩端才會平整。3)不同經紙寬度應不同,彼此間最好有0.5公分差異,因此40種經紙便應有40種不同寬度。不同經紙設定不同寬度的益處有二:()品管方便。防止不同經紙捲在一起,即使混在一起捲,亦可因邊緣不整齊而察覺。()分類容易。捲好的經卷包布之後,必須靠外形長度的特徵辨別經文內容。既然不同經紙寬度不同,經卷長度自然不同,即使混在一起亦可區分,不易混淆。4)每種經文都應有數字編號,使不同經紙及頁首頁尾容易區分。

刷經

1) 煮紅花水

過濾紅花水

過濾紅花水

大陸和西藏雖然都產紅花,但可能受地中海氣候影響,西班牙紅花煮出來的紅花水顏色特別鮮艷。紅花原為紅棕色,每盒裝2盎司(1盎司=28.3495公克),每盒可煮成大約32公升紅花水。首先將半包紅花放進5公升的鍋中,加4公升水煮沸,然後息火,等紅花沉澱後,將紅花水倒入20公升塑膠桶。倒紅花水時要用金屬網過濾,攔住紅花。紅花水倒完後,將金屬網上的紅花倒回鍋中,再加4公升水煮開,同樣倒入桶中。共煮4次配成16公升紅花水,每煮一次,紅花與紅花水的顏色就會比前一次淡些。煮第一次時,紅花水的顏色最濃。煮到第四次時,紅花水變成淡黃色;紅花顏色都已萃出,褪成淡黃色,於是紅花可以丟掉。將分4次煮的紅花水混合均勻,並加入一些甘露丸攪一攪之後,就可以用來刷經。

2) 刷經

刷經要用裱畫用的大毛刷(刷面寬約18公分)。以紅花水刷經有除障、洗淨的意義,紅花水加入甘露丸則具有加持意義。刷經時,毛刷先沾飽紅花水,然後在水盤邊緣將過多的水份刮掉,再來刷經。刷經要刷勻,每個字都要刷到,不要遺漏。不要刷太濕,免得浪費紅花水,又不容易乾。紅花水刷在紙上是橙黃色,乾了之後不易褪色,沾在手上或衣服上則可以用水洗掉。刷經最好兩人一組,一人刷經,另一人則將刷過的經紙拿開。如果人手多些,便可以有人將刷過的經紙收集後,移到晾經架;也需要有人將晾經架的經紙攤開、將堆疊太厚的經紙分散成薄薄一疊,以及將半乾的經紙移到別處繼續陰乾,並空出晾經架….。總之分工合作速度快多了。

用不完的紅花水可利用寶特瓶裝滿,蓋緊後放冰箱貯存,留待下次刷經使用。否則曝露在空氣中,第二天便失掉顏色而不能再用。

水份刮掉陰乾經文台北師兄刷經

將刷子過多的水份刮掉

1. 剛刷過的經紙分成小疊攤平晾乾
2.
半乾的經紙移至別處陰乾

台北學會師兄刷經

3) 晾乾

刷好的經紙必須移到木架上晾乾,但是不能放在太陽下晒,那會把紙晒壞。木架是臨時性的架子,用夾板與木箱一層一層搭起來的,經濟實用。木架不夠用,就先用牛皮紙舖在地上,然後將經紙放在牛皮紙上晾。由於場地有限,刷好的經紙往往數張一疊晾乾,但是也不要疊太厚,約5張一疊較理想,有助縮短晾乾時間。若疊得厚些,等上層經文半乾時,再與下層分開,如此有助下層經文晾乾。否則下層經文一直處於陰濕狀態,幾天後便會開始長霉。

台北學會臨時晾經架半乾的經紙在此陰乾晾乾的經紙頭尾區分疊整齊

台北學會臨時晾經架

半乾的經紙在此陰乾

晾乾的經紙頭尾區分疊整齊

4) 整理

將乾透的經文收起來,頭尾區分疊整齊,相同經文放一起,不同的要分開,不能混淆。

捲經

捲軸心

捲軸心

捲經使用的經紙張數不定,從5張至60張都有,因此經卷有不同尺寸,依佛像安臟部位需求而定。經卷直徑從2公分至8公分左右都有,其中以5公分、3公分及2公分等三種尺寸最多。經卷長短則與經紙寬度有關,從6公分至26公分左右不等。

1) 捲經

捲經是以香為軸心,把相同經紙一張接一張捲成圓柱體。以經文起始第一個字的位置為頁首,每一張都從頁首捲到頁尾。由於經卷的直徑粗細與經紙數量有直接關係,因此要先數好張數再捲。捲經首先要捲軸心,第一張經紙的頁首必須包一支與經紙寬度等長的香。經紙與香的固定不用黏著劑,而是靠經紙捲緊,使香不會脫落。捲緊的方式是利用木板壓住經卷,然後在桌上順著捲的方向滾動,每滾一次,經紙就會往內收縮,直到把香緊緊包住。軸心捲緊的過程中,不要太用力壓經卷,以免把香壓碎,經紙兩端要偶而用木板敲平。

捲軸心

捲軸心

軸心()固定好後,就可以將經紙一張張銜接及捲起。銜接不用膠水,而是在一張經紙快捲完時,隨即將第二張經紙的頁首放在前一張經紙的頁尾上,重疊約5公分即可,然後繼續捲,直到全部捲完。除了第一張經紙必須將香捲緊之外,後面捲的經紙在此階段可以不必捲緊,但是兩端要平整。全部頁數捲完後,如果不接著進行壓緊的動作,就暫時用橡皮筋綁起來,使經卷不致散掉。

捲經時,必須注意每一張經文放的方向都要一致,如果第一張經紙是從頁首捲起,那麼這一卷經的後續每一張經紙都要以頁首和前一張接續。反之,如果第一張經紙是從頁尾捲起,那麼這一卷經的後續每一張經紙都要以頁尾和前一張的頁首接續。即使不認識藏文,也可以從文字排列方式分辨出經文頁首和頁尾。藏文是橫寫的,通常經文左邊有一條寬線,文字緊貼著邊線向右排列,看起來比較整齊的是頁首;另一端便是頁尾,後面文字排列較不齊平。

兩端用木板敲平兩張經紙頭尾銜接捲好的經卷暫時以橡皮筋固定

兩端用木板敲平

兩張經紙頭尾銜接

捲好的經卷暫時以橡皮筋固定

2) 壓緊

捲好的經卷最好壓緊到像木頭般堅硬,每一層紙之間幾乎毫無空隙,插不進一根針,才算合格。壓經卷的工具是木板,操作的方式是利用木板壓住經卷,然後在桌上順著紙捲的方向往前推,使經卷滾動,每滾一次,經紙就會往內收縮一些。起初推的時候,稍微用點力壓在經卷上面即可,推幾次之後再逐漸增加經卷上面的壓力。加在經卷上面的壓力大小必須讓經卷能夠滾動,如果經卷只是被木板推著走,而不是滾動,那就表示壓力大到把經卷壓扁,以至無法滾動,必需稍微減小壓力。經卷越大,壓緊過程也越費力,大經卷須用到身體重量協助壓緊。如何讓身體重量經由雙手傳到木板和經卷,使雙手節省力氣,是個值得學習的技巧。捲的過程中,經紙兩端要保持平整,通常滾34次就要檢查一下,發現不平就用木板敲平,否則等壓到很緊時,就很難改變。當壓到很緊時,就用膠水將最後一張經紙黏在經卷上,同時用紅筆在經卷的上端畫十字。上端指的是經文的上方,將左手手掌順著經紙的尾端抓住經卷,如果經卷是從頁首捲到頁尾,則左手姆指豎起來所指的方向就是經卷的上端,否則另一端才是經卷的上端。學過藏文的師兄,只需在黏經紙之前,看一下裏面的字就知道經卷的上端在那裏。

經卷壓緊用木板敲平用紅筆在經卷上端畫十字

經卷壓緊

用木板敲平

用紅筆在經卷上端畫十字

捲經壓緊的技巧有二:一是木板要稱手,二是透過雙手,於滾動時將身體重量壓到捲經木板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捲經木板寬度要與經卷長度相當,壓的力量才會均勻,木板長50-60公分即可。木板寬15公分以上的,手不好抓,可在木板上裝一支把手,方便操作。另外準備一支寬約5公分的木板,用來將經卷兩端敲平。捲經的施力大小及所需時間長短與經卷大小有密切關係:經卷越長及直徑越大,施力需越大;經卷直徑越大,壓緊所需要時間也越長。

捲大經卷須用身體重量配合壓緊捲大經卷須用身體重量配合壓緊

大經卷須用身體重量配合壓緊

大經卷須用身體重量配合壓緊

3) 整理

將已壓緊的經卷收起來,放在有蓋的塑膠箱內排整齊,及統計數量登記。經文相同的經卷放一起,不同的要分開,不能混淆。箱內放些樟腦丸防蟲,箱外貼上一張與經卷內容相同的經紙。

小師兄黏經卷黏好的經卷放在有蓋的塑膠箱內排整齊

小師兄黏經卷

黏好經卷放在有蓋箱內排整齊

包布

將布的一端黏在經卷上,順時鐘方向包好之後再將重疊的布黏在一起

布的一端黏在經卷上
順時鐘方向包好後再
將重疊的布黏在一起

包布是在完成的經卷外面包一層紅布,作用是保護經卷。首先將紅布裁成寬度與經卷長度一樣的布條,然後剪成長度比經卷的圓周多約一公分的布片。接著將布片一端黏在最外面經紙尾端上,其餘相對經卷一端的紅色十字,順時鐘方向包住經卷圓面,再將布的另一端重疊黏在同一片紅布上。最後在布的尾端塗一層膠水,防止線頭脫落。經卷兩端露出不包,因此紅色十字仍清晰可見。包好布的經卷仍放回原來塑膠箱內排整齊,避免混淆。

綁線

綁線是經卷製作的最後一道手續,是將包布的經卷綁成固定形狀,例如六角形。於安臟時方便搬運,以及增加底面積,容易固定。經卷綁線的材料多為紅色彩帶或五色線。經卷綁線必須綁得牢,於搬運時不能有經卷脫落。大的經卷可以7個綁成一個六角形,小經卷則可以37個一堆,組合成六角形。因為六角形排列是最穩定及對稱的結構,綁線後每個經卷的受力也較平均,且不易變形。若數量不夠,也可以大、小經卷綁在一起。但必須是同樣經文且寬度相同的經卷才能綁一起,不同經文的經卷絕不能混在一起。綁好線的經卷裝箱。箱內放些樟腦丸防蟲,箱外貼上一張與經卷內容相同的經紙及標籤,註明箱內經卷規格、數量。

大經卷直徑5cm,每組7個,先移開一角,綁緊後再塞回。

中經卷直徑3cm,每組19個,先移開兩角,綁緊後再塞回。

小經卷直徑2cm,每組37個,先移開四角,綁緊後再塞回。

大經卷直徑5cm每組7個,先移開一角,綁緊後再塞回

中經卷直徑3cm每組19個,先移開兩角,綁緊後再塞回

小經卷直徑2cm每組37個,先移開四角,綁緊後再塞回

為方便討論,茲將經卷依直徑大小,概略區分為大、中、小三種。其中直徑5公分者為大經卷,3公分者為中經卷,2公分則為小經卷。7個直徑5公分大經卷綁成一個六角形的對角線長度應為15公分。19個直徑3公分中經卷綁成六角形的對角線長度為15公分,37個直徑2公分小經卷綁成六角形的對角線長度為14公分。附圖為不同尺寸經卷之六角形排列圖,每個圖形中間數字為組合的經卷總數。

1) 大經卷

先綁緊六個經卷後再塞第七個經卷

先綁緊六個經卷再塞第七個經卷

首先將大經卷排成六角形,就是中央一個,周圍六個,一共七個。然後移開其中一個角(附圖註有r),接著用線將剩下的六個經卷綁兩圈,拉緊後打死結,再將移開的經卷塞回原位。此法比將七個經卷直接綁起來打結要緊密些,並且較省力。

2) 中經卷

中經卷基本上以19個為一組,首先排成正六角形,然後暫時移開一邊的兩個角(附圖註有r),再用線將經卷綑兩圈後打結,最後將兩個經卷一一塞回去,仍然形成六角形。要注意綑兩圈後,線要稍微拉緊才打結,否則不夠緊。

3) 小經卷

小經卷由於體積小,必須以37個為一組,綁成對角線長14公分的六角形。首先排成正六角形,然後移開任意4個角的經卷(附圖註有r),等綁好線後再一個個塞回去。接著舉起來搖晃幾下,若有經卷掉落,則可更換稍大一些的經卷,重要的是要緊密,不要鬆鬆的。線要拉緊才打結。

大經卷 中經卷 小經卷

包紅布的經卷

 綁好線的經卷

大經卷 中經卷 小經卷

包紅布的經卷

綁好線的經卷

經卷裝箱內放些樟腦防蟲外貼經文標籤

完成的經卷裝箱等待運送

經卷裝上卡車運往台南密宗山

經卷裝箱內放些樟腦防蟲外貼經文標籤

完成的經卷裝箱等待運送

經卷裝上卡車運往台南密宗山

台北學會捲經高手台北學會參與經卷製作師兄合照

台北學會捲經高手

台北學會參與經卷製作師兄合照(時間:民國9078日,尚有多位師兄正巧不在鏡頭內)

各位師兄利用經卷製作機會修菩薩行,出錢出力,主動發心,護持密法,莊嚴道場。他日有緣,仍為不請之友,共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