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剛乘學會簡介(一)
台灣金剛乘學會簡介(一)
林崇安
一、學會緣起
<民國四十八年(西元一九五九年),西藏密宗紅教(寧瑪巴)最高領袖 敦珠寧波車,於印度噶林邦,將「教傳派」及「巖傳派」之紅教無上密法,悉數傳予求法者劉銳之金剛上師,並賜以法名「漢地演教者舒囊卓之贊青」,更交付「教傳派」及「巖傳派」之傳承表,囑往漢地弘揚密法並攝受弟子,以饒益眾生。
民國五十四年, 劉上師先於香港九龍成立「敦珠精舍」,並以該處為香港金剛乘學會之會址。其後,間赴台灣。至民國六十年,籌設台灣金剛乘學會。
二、法會漸興
民國六十四年,上師於台從事翻譯西藏密宗佛典,住於南港圓拱橋附近,機緣逐漸成熟,乃於十月二十三日(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紀念日,舉行四臂觀音灌頂法會,台灣金剛乘學會乃於此處揭起序幕。上師並揭示金剛乘學人之修行四原則:「發菩提心、正見正知、嚴守戒律及精進修持」,以勉勵諸弟子。
同年十一月十二日(農曆十月十日),於學會內舉行台灣區第一次蓮師會供法會;十一月二十九日(農曆十月二十七日)舉行第一次金剛薩埵超度法會;十二月二日(農曆十月三十)舉行第一次金剛乘布薩法會。從此以後,會供、超度、布薩三種法會,按月定期舉行,從不間斷,隨喜參加者亦逐漸增多。十二月十四日(農曆十一月十二日)舉行金剛亥母二級灌頂法會,此為台灣第一次高法灌頂,受法弟子限於協助上師弘法利生者。
民國六十五年一月,台灣金剛乘學會於台北舉行台灣區第一屆西藏密宗靜坐法講習,對外免費公開傳授毘盧七支坐,參加者二百餘人,有遠從中南部趕來學習者。此後於學會佛堂內舉行多次灌頂,如綠度母、文殊菩薩等。
三、法幢遍樹
由於台灣各地學習西藏無上密法之弟子漸多,上師為使諸弟子便於參加各種定期法會,乃於民國六十五年春天,籌設台中金剛乘學會,先置會所於台中縣大里鄉。同年夏天,籌設台北金剛乘學會於板橋,其後移至台北市民生東路,並舉行蓮華生大士灌頂、長壽佛灌頂、一髮母灌頂等。
民國六十六年初,台灣金剛乘總會會址,移至台北市敦化南路。六十七年,台北金剛乘學會佛堂移至南港昆陽街一五五號四樓。高雄金剛乘學會亦於同年成立,其後佛堂設於高雄市民族二路一O二之五號。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台中金剛乘學會新廈落成,地點位於台中市仁和路二O五巷七弄四之四號。從此以後,台北、台中及高雄三會,按月舉行會供、布薩等法會。上師並隨時開示西藏密宗之教理及修持方法,使弟子們教證並行。
四、弘法利生
鑒於漢地甚多學習密法者,或昧於教理,或惑於神通,或疏於戒律,於西藏密宗之甚深見解、精微禪定及嚴格戒律皆茫然不知,甚或盲修瞎練;劉上師乃決定積極推展正知正見之密宗書籍,以破除邪見。首先,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成立金剛乘雜誌社(誌字第二一九八號),出版「金剛乘季刊」,免費贈閱各界有緣之人士。於民國七十年,成立密乘出版社(業字第二三七七號),出版「金剛乘全集」,將西藏密宗中紅、白教、黃教之教理與修行之重要精華,經 敦珠寧波車之特准,而公開出來。此中,於菩薩戒、菩提道、大手印及大圓滿等,皆具精闢之開導,使修密者,知所遵循。另一方面,於民國七十一年,成立「藏漢佛典編譯會」,將西藏密宗之藏文原典,譯成漢文,以啟開金剛乘學人之慧眼,使漢地從學者,認識真正之西藏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