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寶鬘
四法寶鬘
龍青巴尊者造
法王敦珠甯波車及貝魯甯波車訓釋
主編者:黎日光
翻譯者:黃毅英
一九七五年六月,達賴喇嘛敕令西藏文獻與檔案圖書館將各派之重要經典譯出,以作保存及弘揚各派教派傳統。以甯瑪派之大圓滿教法而言,則選出龍青巴尊者之四法寶鬘以為代表,其中取自德里版《雜文集》(Gsung thor bu)頁248-264,可見本書之重要!
本書主要分為「正文及訓釋」與「法王開示」兩個部分,章節如下:
- 根本頌
- 正文及訓釋
- 序言
- 第一章 轉心向法
- 第二章 以法為道
- 第三章 消除道障
- 第四章 轉迷成悟
- 造者跋
- 法王開示
- 第一章
- 第二章(1)
- 第二章(2)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結語
- 漢譯者跋
四法寶鬘
楚英窩錫上師序
於此五濁惡世,佛法猶如黑暗中之明燈,洗滌眾生之心靈,直指如日光明解脫之道。
釋尊弘開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以四聖諦為基礎,以戒、定、慧三學為階梯。密法則有普賢王如來九乘次第,離苦得樂,厭此欣彼之道可謂指示詳明矣。
然佛法之大,浩如煙海,初入門者,不易窺其堂奧,本論《四法寶鬘》可謂將顯密精蘊,總攝為四。尤有進者,此四法已結合教理與實修,由皈依、發心之大乘共道,直入密法中之生起、圓滿次第,至及開示九乘之巔、大圓滿之梗概。所謂「芥納須彌」,本論所含雖只三數千言,不只為初學者之南針,亦為修行人得以印證者也。
本論出自岡波巴大師《寶鬘集》之四法,由龍青巴尊者加以發揮。四法者:(一)轉心向法,(二)以法為道,(三)消除道障,(四)轉迷成智,以解脫「此生」、「輪迴」、「所得」及「實有」之執著。如此珍貴教導難怪 聖者達賴喇嘛敕令將各派重要經典譯成英文,以此代表甯瑪教法。誠如 吾師(福德法幢上師)於序文中言:「讀此四法標題,只是顯教之大乘道而已。但岡波巴大師為密勒日巴之入室弟子,大手印造詣極深。龍青巴尊者面見大圓滿兩大祖師—蓮華生大士與卑嗎那尊者親授心要,讀《仰兌》一書,可知梗概。至於吾師(按,即為第三章作訓釋之 法王敦珠甯波車)則以承事日久,常以大圓滿開示……。有此三尊聖者,則雖淡奶,亦當變為醍醐,不宜交臂以失之也。」
本論開端,以轉心向法開示學人,誠然,若我等不知輪迴之苦、不勘悟無常、心不轉向法以求解脫,只形式上參與種種宗教活動,恐終亦徒勞而已。故如論中所述,先須確認:(一)人身暇滿難得,(二)然一切無常難得卻易失,(三)而無論投生何處輪迴本質皆苦,與乎(四)生於何境,端視所作之業。故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且於靜處而修,減少欲望與世間法,減少與人交往,方堪稱轉心向法。而此四者,實契合龍青巴尊者之「四思維」或「外共四加行」。
若能轉心向法,當尋以法為道。以法為道者,依止上師為首要。次章詳述如何觀察具德上師。得師攝受已,當以至誠依止之,不作旁騖,一門深入,由聞、而思、而修。而此中之修,非以私利,乃為一切如母有情,故須發大菩提心,不怠不倦利益有情,縱修何法一切功德均回向等空眾生。此實即契合「皈依」與「發心」也。
第三章「消除道障」可謂最扼要亦最深邃之一章。其中把整個顯密教法之修行系統鋪陳,分成共、不共、密三個層次。
共道即菩薩乘,顯教之大乘道,其以發心為主體。其中世俗菩提心以「願」與「行」、以四攝、六度、三十七助道品利樂一切如母有情。勝義菩提心即已離人法二執,觀一切之空性。若說其修法,仍以「以藥應病」之對治為主。要之,以不淨觀、慈悲心與觀察因果對治貪、瞋、癡三毒。不共法即「作密、行密、瑜伽密」之外三部密法。於普賢王如來九乘居中(第四至第六乘)。其中消除道障之法為以本尊修法破我執之迷而欲得本尊之智,觀修以「對生」(觀想自己面前生起本尊)為主進行各種洗滌清淨而不涉及自成本尊。
作為普賢王如來最終教法之「密三乘」之「果乘」包含「嗎哈瑜伽」、「阿努瑜伽」及「阿的瑜伽」之次第。嗎哈瑜伽以修觀想本尊之「生起次第」為主,最終達至行住坐臥中一切顯現皆為本尊、一切音聲悉成咒聲、一切思念皆為光明智之境。若如是者,一切三毒之道障生起,均於本尊壇城中得以消融而消除也。至乎阿努瑜伽則以涉及脈、氣、點修法之「圓滿次第」為主。而於大圓滿,任何一物現前,於勝義中了悟均非實有,如夢如幻,如是者,一切三毒道障不除自消矣!當然這只是簡述大圓滿之一瞥。箇中「且」、「妥噶」等修法,非親證無法於此言詮。
若能如是消除道障,貪、瞋、癡、慢、疑五毒即可轉為五智,證法、報、化三身。此即為第四章「轉迷成智」之主旨。
從上可見,《四法寶鬘》雖只數千言,已囊括佛法顯密精要。毅英同學因承師敕,已於一九八八年譯出,並刊於《無上密乘修持三要冊》中。其中包含 法王對第三章及貝魯親尊甯波車對第四章之訓釋。 吾師亦曾於港、台廣為開示。最近毅英同學再將根本頌及 法王於一九八○年之開示譯出,今再版成冊。願聞、思、修者離苦得樂,證無上果。
此為序。
木猴甲申年藏曆六月初四釋尊初轉法輪吉祥日
敦珠新寶藏傳承人 楚英窩錫(黎日光)謹序於香港
英譯者序
一九七五年六月,達賴喇嘛敕令西藏文獻與檔案圖書館將各派之重要經典譯出,以作保存及弘揚各派教派傳統。以甯瑪派之大圓滿教法而言,則選出龍青巴尊者之四法寶鬘以為代表,其中取自德里版《雜文集》(Gsung thor bu)頁248-264。
龍青巴尊者(1308-1363)以及薩迦班智達、宗喀巴大士等被視為文殊菩薩於西藏中部的三個主要化身。其年青時龍青巴不只接受其家族傳下之甯瑪傳承,更無分教派地隨諸大師學習。他自薩迦派上師巴登喇嘛丹巴舒囊贊青(Palden Lama Dampa Sonam Gyaltsen)處得顯教之噶當及薩迦結合之教授與前後弘期之密法,他亦與第三世大寶法王雲宗多傑共同於咕嗎喇啦渣持明(Rigdzin Kumararaja)座下修習,其三人遂合力將甯瑪及迦瑪噶舉之大圓滿心髓結合。
尊者著作,浩如煙海。其最著為甯瑪派融合顯教與大圓滿密教系統之《七藏》(mdzod-bdun)。他曾長駐今天之不丹地弘法,於該處奠定佛法傳統。茲之四法寶鬘乃依岡波巴大師之寶鬘集而發揮。四法者,一、轉心向法,二、以法為道,三、消除道障,四、轉迷成智。此四乃為解脫以下執著者:一、此生,二、輪迴,三、所得,四、實有。此為對其之解說,噶舉行人一般取之作共前行中求上師加持之頌文 。
茲之英譯主要由霎巴活佛(Sharpa Thulku)與克尊桑波甯波車(Khetsun Sangpo Rinpoche)協助於印度達蘭沙拉(Dharamsala) 完成。吐登移喜 (Thubten Yeshe) 喇嘛亦提供了背景資料。一九七六年六月於紐約又獲甯瑪派當今最高領袖法王敦珠甯波車口耳教授。法王更慈悲將較深邃之第三章「消除道障」之訓釋頒下,其中由馬太革斯坦 (Mattew Kapstein)譯出。此外,一九七七年貝魯親尊(Beru Khyentze Rinpoche)甯波車於菩提伽耶亦對第四章「轉迷成智」作出開示。
其中參考了甯瑪上師堪布吐登瑪華(Khenpo Thupten Mawa)的意見。貝魯親尊甯波車又名 「第三世蔣楊親尊汪布甯波車」(Jamyang Kyentse Wangpo) ,為迦瑪噶舉上師,然亦熟知甯瑪大圓滿教法者,以其曾就學於已故昆奴喇嘛甯波車天真贊青(Kunu Lama Rinpoche Tenzin Gyaltsen)故。
本譯文所用藏文及專有名詞可見於檔案圖書館之藏英佛教名稱詞典。
願此能帶給讀者少許利樂。
亞歷山大‧貝行 (Alexander Berzin)一九七七年四月
於印度達蘭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