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乘法語摘錄 (三)
密乘法語摘錄 (三)
班禪大師時輪灌頂攝授弟子開示
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於杭州時輪法會
諸信士、今當宣說婆伽梵妙德時輪壇城能熟灌頂大法次第。爾眾信士、應先遠離身心三過、依止六想、諦聽毋違。
云何三過。第一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不用心耳、諦聽思惟。譬如淨瓶、器口倒撲。任何水物、無能灌貯。第二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當時聽聞、旋即失忘。如瓶器底、多諸孔穴。雖有水液、灌貯入內。旋由諸孔、洩漏於外。不獲貯藏、利益徒失。第三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雖得聽聞。而其內心、染污未淨、為煩惱等之所垢障。譬如瓶器、污穢不淨。廿露灌貯、轉成穢垢。雖有善業、不能增上。如是三種過患之相、應先遠離。
次應離去人我見著。滌除無始以來染習。以質直心、端正而住。次復於善說者、及邪說者、知所分別。以堅慧心、對治邪法、勿為所轉。既具如斯了知覺心。於所聞法、若復不能真實體行。功德唐捐、不成法器。應更具足真實行心。由此三心、諦聽勝法。更依六想、攝持勿失。
云何六想。即於自己、作病患想。於說法者、作醫士想。於所說法、作藥物想。受持教法、作治療想。於如來尊、作正士想。惟願佛法、常住世想。如是六想、必需依止。
更須詳檢、自心過失。譬如面部、有諸塵垢。以鏡為鑑、則知洗滌。自心煩惱、亦復如是。諦聽佛法、則知取捨。如臨法鏡、妍媸畢現。應當力除過失、勤修功德、觀察自心、煩惱塵垢、以四力門、為之懺侮。以純善心、諦聽佛法。
師弟之間、更應相互、如理觀察、具足性相。師相云何。由顯教說、應有十種。若具戒者。若具定者。若具慧者。功德勝者。勤利他者。富教法者。通達實相及教理者。善說法者。具悲愍者。勇猛說法無疲厭者。於前所說十功德外。若依密乘、通常所說、有二十種。更應曾受本法灌頂、傳承未斷、而能守護秘密誓句。復由三種修持、得其一種、能與本尊而相應者。或於現修本尊行法、能契合者。悉知繪壇。善導弟子。更須自心煩惱輕微、弘持佛教、利益眾生、而能契合甚深廣大妙真如者。弟子相者。依顯教說、敬仰上師、與佛無別、起真實想。三士修道、調伏身意。具慈悲心、捨自利行。而能擔荷度眾生苦。善發如是勝菩提心。精勤修習。此與密說、奉持本尊、及與上師、意無分別。精誠信仰、殷重守護、秘密誓句。甯捨身命、亦不作犯。於甚深法、堅固信受、無有間斷。如是修習、乃能符契顯密二宗所說性相。
爾眾信士。今為救度一切眾生諸苦惱故、應入密乘。若有根機未成熟者、以灌頂法、令其成熟。又咒道四部、寶本續中、曾為宣說。謂宜契合眾生根器。於四部中、最殊勝者、厥惟無上瑜伽本續。此復有二。一者父續。二者母續。今為適合爾眾機故、為授母續。此中所調之根、能調之法、較他殊勝。名為婆伽梵妙德時輪金剛大灌頂法次第。
吾愧未有闍黎德行。惟自導師金剛持起、乃至根本親教師止。灌頂法序、得未中斷。又曾專修、羯磨軌則。少分勤行、聞思修慧。過去授我灌頂上師、如金剛持、奉事無異。勝解信心、曾未棄捨。以是義故、與上師相、得相契合。由是擔荷闍黎主法。
爾眾信士。首應發菩提心、信解行願、持續不捨。本尊上師、視同體性。無異無別、顯密不離。於修持處、勇猛力行。若灌頂時、於真言戒。如理受持。甯捨身命、守護勿失。既受圓滿大灌頂已。精進修學二次第心。於大總持、如理奉行。
又於初首、攝授弟子、依於共教、調伏身心。此有事師五十頌文、及其註解。今仍依照吾師所傳、而為說之。五十頌者。係述顯密二宗義相。依止上師、如何法則、悉皆詳說。此是印度大德巴具納造、集諸經義、編為伽陀。此之文義、曾經三界導師東宗喀巴大士洛讓扎巴、詳加解釋。此外古哲、注釋亦多。可以參照。
取要言之。若或未得上師傳授、自力無能得記通達。實因我等無始以來、自心煩惱、受他轉變。業習甚深、莫辨取捨。諸有行為、皆為妄動。若復依止上師所說勝義諦法。所示善惡取捨之道。依教修行、得趣佛道。於諸教敕、信受奉行。調伏身心、取捨不紊。於自身心、生諸功德。一切善業、圓滿成就。
依止上師、如教修習、為諸善本、萬行資糧。若不依止、或復依止不如理者、當有二過。若復清淨思惟加行。如理依止、是為殊勝。今當具說。云何二過。若不依止於上師者、恃自聰明、於諸勝法、依文解義。雖自了解、不免顛倒、多諸過誤。終不得見真實勝義。而在密乘、不經師傳、決定不生現證之智。於上妙法、任情自用、罪過無邊。以是義故、密宗續內、定須先事依止上師。若復依止、不如理者。於上師所、妄生分別、尋求過患。乃至種種、邪心邪行、多諸過失。若復如理思惟依止。仰視上師、等金剛持、無二無別。於師行業、視為至善。虔誠敬仰、獲諸勝解。若復如理加行依止、無有不敬不信、亦無非法行事。依教承命、竭誠供養。多諸歡悅。乃為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