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咒道十基礎及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二)
密咒道十基礎
及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二)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英譯
黃毅英漢譯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季刊第六十九期
甲十 七種敗壞
蓮師云:修法者有七種敗壞。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若汝信不足,而具智慧,則會被自比為師之
敗壞。
若有甚多聽眾,自又以為高位,則會被自認為善知識所敗壞。
若未將佛法置於心中,而自以為高位,則為自以為領袖所敗壞。
若未修法而傳人口訣,則被成為空洞佛法專家所敗壞。
心中無有佛法,而喜無聊爭辯,乃自成為盜世行者所敗壞。
若少修學,又未得教授,則縱具信心,亦為平庸所敗壞。
真正修行人按正教而行,必以智慧解脫,以信調心,以聽法斬斷誤解,摒棄交際
,將心溶入於法,以修習與自省圓滿其學識,以口訣解放其心,並以見與修得最後決
定,然此為甚難也。
甲十一 錯謬之危險
蓮師云:入佛之門後,有甚多錯謬之可能,慎之!
磋嘉媽云:何謂也?
大師言:有將以智性研習之老師,誤為以實學與自省解脫之善友之可能。
有將未有修法之空洞佛學專家,誤為於修行中具境界之可能。
有將騙人偽善者,誤為能以佛法調心之尊者之可能。
有將空洞雄辯者之言,誤為具口訣者證量之可能。
有將自誇者高談佛法,誤為具信者修法投入之可能。
總之,以心融入佛法為至要,空談佛法,自稱行人,又自與佛法疏離者,不
能於修法中得成就。
甲十二 四法
蓮師云:汝當確知所修之法為真法,當確知汝法以之為真實道,汝
應確令此道清除迷亂,汝應確使迷亂化成智慧。
磋嘉媽言:何謂也?
大師示云:若汝能將諸教法攝為一乘,得離取捨之知見,則汝之修法已成真實之
法。
若毗缽舍那生起樂、明、無念之境界,則知其為法身。
總之,不少住於木然的奢摩他境地者,其或轉生於諸禪天,又縱不轉輪,亦無能
利樂有情者。
甲十三 戒
蓮師云:皈依與受戒為修法之根本。
磋嘉媽白言:何時當受皈依戒,又何時當受其他按自生起之戒?
大師云:若懼下道時,應生起皈依戒,敬信三寶。
深信因果時,受居士戒。
欲出輪迴時,受沙彌戒。
遠離諸惡趣時,應受具足戒。
生起大悲,見己與人平等,受願菩提戒。
若以他人比一己更高,受行菩提戒。
若於任何修法,具皈依與發心,並以生圓次第共,得方便智悲雙運,汝之法已成
真實法。
若見、修、行、果與道合,則汝之法已清除迷亂。
於見修中決定,並於修持精進,迷亂已開始轉為智慧。
總之,任修何法,不能合生圓次第、見與行持、方便與智慧者,則如欲以獨足而
行。
甲十四 離禪天
蓮師言:修法者,應遠離下道。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云:勿著樂、明、無念之奢摩他境界。若著之,則無法脫離聲聞獨覺之地也。
藏人每以皈依為低法,僧眾無有紀律,自言修大乘者無菩提心,密乘行者不守三
昧耶,瑜伽行者無正定。
故此藏人難有悉地。
甲十五 身語意之三昧耶
蓮師言:修法者,必須守三昧耶,然此甚難。
磋嘉媽白言:如何守三昧耶?
大師云:見上師為佛化作人身者,得覺身三昧耶。
見其語之教授為如意寶珠,得覺語三昧耶。
見其口訣為甘露,得覺意三昧耶。
若對本尊已離取捨,得身三昧耶。
若於密咒決定,得語三昧耶。
若悟心性之自然境界,得意三昧耶。
總之,若心清淨,則戒清淨也。
甲十六 十五逆境
蓮師言:修法者,有十五逆境必須離者。
磋嘉媽白言:何者為十五?
大師言:綺語、嘲弄、輕心能障正定,故須離棄。
眷屬、朋友、弟子令修法分心,故應離棄。
物質、生意與享樂使修法散亂,亦應離棄。
得、譽、稱為修法之絆,應離之。
眠、惰、怠為修法之主敵,應離之。
總之,修法者最危險者為中斷。
甲十七 十五順境
蓮師言:修法時應具十五順境。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云:聞、思、修為修法之基本架構。
勤、誠、信為修法之三柱。
見、戒、善為修法之三功德
不染、離著、離執為修法之三種和合要素。
總之,現無一行者共如上任何之三,故難以與佛法之主旨配合也。
甲十八 廿一種徒勞
蓮師言:修法者,有廿一種徒勞。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若不摒棄傷害有情,發菩提心為徒勞也。
若不守三昧耶,受灌頂乃徒勞也。
若對己之心無裨益,博聞教法徒勞也。
若行功德時,混雜以惡行乃徒勞也。
若行不善,依止上師乃徒勞也。
若為導師,不作修法,並行惡業,為徒勞也。
若為八風所動,乃徒勞也。
若隨一導師,而兇惡以對如母有情者,為徒勞也。
若常作不善,自稱畏地獄,為徒勞。
若不以菩提心,又無虔信,布施為徒勞。
若不決定堅守,受戒徒勞。
若不調治瞋心,修安忍徒勞。
若常沉掉,修禪定徒勞。
若不慕覺道,修精進徒勞。
若嫉妒及五毒增,修般若徒勞。
若修大乘教法,而無大悲徒勞。
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勞。
若不實行,受口訣徒勞。
若作利樂有情事,而非由菩提心起乃徒勞。
總之,縱此等皆為徒勞,而作此諸法皆無益,然無知者,不會聽從。
甲十九 四種不還
蓮師言:修法者,當具四種不還。
磋嘉媽白言:何者為四?
大師云:常念死,不墮於此生之世法。
積十善功德,不墮三惡道。
具大悲不墮惡趣。
觀空性不墮輪迴。
總之,修法者應遠離此世之關注。
甲二十 四不能
蓮師言:修法者,有四種不能,故當棄之。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若不念死,無有修法之閒暇。
不信因果者,不會放棄惡業,不能成就上道並得解脫。
不怖輪迴過患,不知出離,於解脫道不能成就。
若欲為一己得出離解脫,而不為他得解脫之想者,無能達圓滿佛位。
總之,若不轉離規限此生之目標,無法於修法中得成就者,能棄世間法者,實如
麟角也。
甲廿一 善用
蓮師云:修法者,應善用四無用物。
磋嘉媽云:何謂也?
大師云:善用無用之身者,當守清淨之戒。
善用無用之所有者,發菩提心,並慷慨。
善用無用之好景者,以積福資糧作因,以積慧資糧為果。
善用無用之學識者,當精進修持。
若不能善用彼等,一切所作皆為世法已。
甲廿二 五無謬
蓮師云:修法者,應有五無謬。
磋嘉媽云:何謂也?
大師云:汝當無謬守所受之戒。
汝必須無謬修慈、悲及菩提心。
當觀業因果時,應無謬迴避最細之黑業。
當觀上師與佛無二時,應無謬常觀在汝頂上。
總之,觀一切相皆空時,汝當無謬。
甲廿三 修六度
蓮師云:修法者,當修六度。
磋嘉媽云:如何作修?
大師云:若無吝嗇或偏見,此為六度之布施。
若能善巧消除妄念,此為六度之持戒。
若全離瞋憤,為六度之安忍。
若不懈怠,為六度之精進。
若離散亂又不著味靜慮,為六度之禪定。
若汝喜離概念分別,此為六度之智慧。
甲廿四 三種追求
蓮師云:修法者,當有三種追求。
磋嘉媽云:何者為三?
大師云:下根者,一切追求只為未來世之故,未及其
他者,故無法不趣上道(譯者按:指六道中較上者)。
大師云:中根者,厭棄輪迴,求諸功德,故無法不得
解脫。
大師云:上根者,只知為一切有情發菩提心,故無法
不得圓滿覺悟。
總之,一般人自破曉至入黑所求者,均為此生。被妄亂所困,無法不於來世中,
入於惡趣。
甲廿五 五種真哀悼
蓮師云:修法者於親屬去世時哀悼,此法正確之法,修法者有五種
真哀悼。
磋嘉媽云:何謂也?
大師示云:當與大師分離,應以祭品哀悼。
與善友別時,應以積集資糧作哀悼。
若竟與師違背,當發露懺悔作哀悼。
若違犯戒律,當以還淨作哀悼。
若心為八風所飄,以深出離心作哀悼。
總之,人不知一切之無常者,無法除淨其哀傷。
甲廿六 耕耘四法
蓮師云:修法者,當具耕耘四法。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當以虔信翻心中粗糙之土。
以修持作施肥以改心態。
發菩提心以種善根種子。
如耕夫以精勤將智慧之耙繫於方便智慧雙運之耕牛,完全除去五毒。
如上所作,無法不含覺悟之芽,結佛位之果。
總之,甚多人不會為解脫之耕耘,卻對世間之耕作不倦,悲乎眾生!
甲廿七 八種寂靜
蓮師云:修法者,應守八種寂靜。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守身之寂,住於靜處不墮邊見,以此離愛瞋
。
守語之寂,住如啞子,以此不會於修法中受與人綺語所擾。
守意之寂,不為散亂所制,能使住於無念法身之自性中。
守意欲之寂,離淨與不淨食物之想,此等令生活簡樸及使空行聚集。
守口授之寂,非器勿說,此能得傳承之加持。
守德行之寂,即時而作不落虛偽,此能得進境,而避收集諸障。
守境界之寂,離諸著相或希冀,並勿將境界語人,此能令一期得大手印成就。
守覺悟之寂,遠離野心、不落邊見而住,此能令覺悟時即時解脫。
總之,不能以縱一食時間而修者,不能於念咒圓滿前守寂靜者,不能閉多言之口
者,無能於守寂中得少許成就。
甲廿八 魔羅之誘惑
蓮師云:修法者為魔羅所惑然不察者。
磋嘉媽云:何謂也?
大師言:有權勢者為傲慢之魔羅所蔽。
高官為雄辯與染污之魔羅所蔽。
平民為愚癡之魔羅所蔽。
富人為忙碌與致富業務之魔羅所蔽。
修法者為增其資產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養兒與眷屬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大弟子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鍾愛傭儀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仇敵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眷屬軟語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善妙嚴飾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美語甜言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其染著之魔羅所蔽。
彼等為美貌與愛慕之魔羅所蔽。
一切染污之行為均為魔羅之蔽障。
內心之五毒為汝心之魔羅。
六根習氣為外物之魔羅。
著味靜慮為內境之魔羅。
希求大圓滿之果為見之魔羅。
一切無上功德亦均為魔羅。
一切無明與染污亦魔羅。
最大之魔羅為我執。
其不在任何一處,而只在汝邊。汝必須於內殺之,若能如是者,其不會從外而侵
。
甚多人不知此魔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