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剛乘學會簡史

香港金剛乘學會簡史

編集自季刊等各文

組會緣起

敦珠佛母及眷屬與  黎上師及香港師兄於香港佛堂合影

敦珠佛母及眷屬與 黎上師及香港師兄於香港佛堂合影

各金剛乘學會以香港會最早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吐登喇嘛於香港弘法, 因 劉上師曾受 貢噶上師遙傳四灌,組設真如藏密院,亦擬歡迎 貢噶上師到來香港,傳授大手印法、大圓滿法。 劉師參與其事,受眾舉為秘書,但事與願違,最終未能奉迎法駕。時有李世華居士,戰後於 劉師返港不久,邀為之宣說般若心經,知 劉師迎 貢師之願未償,乃以自行組會為請, 劉師遂與一群對西藏密宗有深厚興趣者,如高大添、陳松漢、李福衡、謝卓如等,在華商會所聚會,籌組研修西藏密法之學術團體。遂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七日,假宇宙會所正式成立「香港金剛乘學會」,並極力羅致諸賢。第一屆董事為李世華居士、 劉銳之上師、羅時憲教授、馮公夏居士、韋達碩士、高大添居士、謝卓如居士、黃庚世居士等,以李世華為首任會長。

大手印法會

學會既成立,以李世華在香港半山堅道五十六號之四層祖屋樓下客廳為會所,奉置密壇,本擬歡迎 貢噶上師來香港弘法,惜 貢師已圓寂。旋聞 貢師所傳大手印弟子張澄基博士,由美國返台灣,並於一九五六年十月道過香港,於是請其暫駐,宣說大手印多會,為不可多得之法會。於是又假座東蓮覺苑作同俗演講多會,聽眾數千人次,盛況空前。翌年張澄基由台返美經港小住,續做演講,江妙吉祥女士,為譯作廣州語,兩者皆蓮花舌燦,備受歡迎;為印行佛學四講,乃本會印書之始。張澄基並發起編纂佛經選要,本會同人多響應之。

佛經選要

張澄基於美國介紹佛學其間,有人認為基督教已有一本聖經,如要教他們研究佛學,最好做一本佛教聖經,以便研習。當時台灣有楊秀鶴女士,編出一本《佛教聖經》,張帶來香港,並建議香港金剛乘學會應再編一本。張即聘羅時憲教授為主編,並請 劉銳之上師、江淑嫻(江妙吉祥)女士、邢肅芝(碧松法師)等共四人成立編選委員會,謝卓如、張沙鷗、勞健全居士為書記,由李世華及吳昆山為施主,假學會二樓即世華居士祖居為辦事處,後由李世華獨力支持,選事得以完成,訂名為《佛經選要》付印。出版後,有人認為《佛經選要》比較艱深不易讀懂,乃抽其精要再編一本《佛學十八講》,使初學佛學者有所知津。故此《佛經選要》乃為編纂者,《佛學十八講》則撰寫而成的。

《佛學十八講》書成後,再由羅時憲、 劉上師、江妙吉祥、梁隱盦等分別在香港金剛乘學會及三輪佛學社講解,每星期舉行一次,進行弘法活動。

選派求法

劉上師早於一九三一年從黎乙真阿闍黎學習東密,得胎藏、金剛二界灌頂。其後承事多傑覺拔尊者、諾那呼圖克圖、榮增堪布等多尊學習藏密,復從貢噶呼圖克圖得藏密四級名詞灌頂,另從屈映光上師得大威德金剛及時輪金剛灌頂。一九五九年, 劉師在李世華居士支持下,赴印度噶林邦,從西藏甯瑪法王 敦珠甯波車學習無上密法,承賜「那也東初續」四級全部灌頂,並傳授本續導引法全部譯漢弘揚。又將教傳派與巖傳派兩派傳承,及極近傳承之三表賜與,飭代攝弟子,往漢地弘揚密法,為漢地演密教者。數年後復賜蓮冠,為蓮花生大士之代表。(詳見網頁中介紹劉上師部份)

劉師由印度歸來後,金剛乘學會有了導師,學會續在香港堅道五十六號李世華祖居設置壇場,當時與會者已較多,且不少會眾居住九龍,往返堅道路遠不便,時邵黃志儒女士在九龍佐敦道購得一層樓作「三輪佛學社」,一房間借與金剛乘學會作聚集之用。

普傳靜坐

一九六三年, 劉師獲 敦珠法王恩准,得在香港破格普傳在西藏也未易輕傳的拙火定「毗盧七支坐」靜坐法,成為吸收廣大徒眾的門徑,很多人也以之作踏腳石,跨進學會之門檻。其後或以人多假座他處舉行。除在香港外,分別在台灣之台中、台北、高雄、台南、嘉義及新竹等地舉辦及美國、加拿大、星加坡、與馬來西亞等處舉行。初期每屆分八次傳授,其後以人多無暇,每屆改為五次,所有每次均為一小時半。課期內分理論及實踐,而後者更重於前。或收學費,或且免收,視各當地之情形而定。

最初講授先用口述,後以學員日多,咸要求講義,口授之紀錄續漸成為《西藏密宗靜坐法概說》,印行後一紙風行,劉師乃復演繹,寫成《西藏密宗靜坐法詳釋》,闡述較詳。如是又越數年,學員復求深造,於是 劉師復示以講義,成《西藏密宗靜坐法廣論》。

遷新會所

香港堅道及佐敦道之會址不敷應用,學會即購置九龍旺角洗衣街一三九號十六樓為會址,當時學會經濟並不寬裕,又恰逢會長李世華生意失意,只能短期支持,有梁公範居士發起親友合資支持,終於有了第一個屬於學會的會所。當時由高大添為會長,陳寶芳義務長期駐會,被 劉師讚嘆為「自己帶米來飲金剛乘之水。」一九七二年九月及一九七三年四月, 敦珠法王兩度來港,即曾在該會址開示法要及傳授灌頂等。

至一九七九年,會員日眾,洗衣街原址又不敷應用,呂榮光作施主購下香港北角英皇道七○○號七樓A座新址,乃後再遷往灣仔克街現址。

譯古藏史

一九六三年秋, 劉上師奉 敦珠法王函諭:「參加宗教會議,甚成功;因而從事起草關於甯瑪巴派起源之書(即西藏古代佛教史) ,有意將之譯成英文與梵文,並先用藏文出版。爾如能將之譯成漢文,當可使余無限歡喜矣。」越二年春,已用藏文出版,並以多本賜贈 劉師。 劉師即張羅尋覓適當人才將之譯成漢文。

明珠活佛才高學廣,留台日久通漢語文,遠道前來,度語導譯。香港會長李世華,獨任檀施,迎送旅儀,供奉膳饈,月進脩敬,必敬必豐,時新遷入九龍洗衣街會所,明珠活佛不嫌簡褻,譯述忠誠,非常難得。從一九六零年八月開始,一九六六年四月完竣。度語筆受,雖告圓滿,但於全部譯事,僅十得二三。蓋於統一譯名,修飾潤色,編配圖像,艱困非常,幾經整理,至一九六九年七月始妥。適爾奉師諭,「藏史已譯成梵文,脫稿待印」如斯巧合,真大喜事也。但以李世華因事離港,難覓檀施,無法印行,如是耽誤四年,至一九七四年六月始能出版。

發起布薩

布薩梵文,義為誦戒。釋尊以戒定慧三學垂訓,更有佛性常住戒之語;佛制每半月即月之十五日,與三十日或二十九日,集眾僧說戒經;西藏則每黑半月白半月布薩。早前從未聞有布薩;台港密宗信徒不少,更未聞有密宗戒者。及 劉師奉 貢噶上師遙灌,始蒙頒賜全部戒條,並開示錄;其後承事 法王,重新授戒,教誡甚詳。

一九七二年 劉師搜集戒條及開示錄外,並附參考經律:事師法五十頌,菩薩戒論,瑜伽菩薩戒略攝頌,梵網經菩薩心地品等。書成, 法王賜以密乘殊勝心要寶藏,復賜序文:謂 劉師曾受四灌傳承,且授權將此戒本傳授,於此可免白衣傳戒之過。

三迎法駕

一九七二年九月 法王以受美國紐約等地邀請,決往一行,乃偕佛母、子仙藩、女千媚、詩靈等順道赴港。其間傳高法灌頂及賜法物甚多,詳見《敦珠甯波車訪問香港》。

一九八一年三月 劉師率眾朝 法王於尼泊爾首都嘉德滿都,佛母開示:「今冬法駕赴美,行時將先到香港,以家人均喜此間」。當即表示歡迎,是年十月法駕莅止,佛母先藩兄千媚詩靈姊,及外孫女與俱。旋以曾得移喜佛母勸請,決將巖傳殊勝法要弘揚,故抵達不久,即忙於「意與治療」、「覺悟之道—生與死的禪法」之講座,與擧行普巴金剛、移喜佛母、賢劫千佛、藥師佛、拋斡等灌頂、並傳授菩薩戒等。

一九八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法駕與眷屬俱,三度莅港。法王駐港期間,傳授法要甚多,計有無死蓮師灌頂及開示儀軌、馬頭金剛及鄔金藥師灌頂、大圓滿及普巴法之開示、聖寶源度母、文殊師利菩薩、蓮師財神及長壽佛等灌頂及儀軌講授;十一月十三日則開示蓮師藥師等法要,並於殊勝之佛誕,擧行會供。

港會經多年發展,會員日眾,北角會址又不敷應用,於一九九○年購得灣仔克街一至十五號展鴻大廈一樓A座三千尺單位,以三分二作佛堂,其他為關房, 上師起居室等。一九九三年由會眾發心捐集款項,於北角砲台山道富澤花園再購得 劉師返港固定居所及關房,並將佛堂擴建,重新裝修,佛堂寬敞,華麗莊嚴,可容納三百人進行法會。

劉師示寂後,香港匯集其他學會仍秉承其傳統,修習法要,定時聚會, 黎上師(見網站中黎日光上師部分)繼任為學會導師,續弘傳甯瑪法要,饒益各地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