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法幢 劉上師紀念文集》 新書發表講稿

《福德法幢 劉上師紀念文集》 新書發表講稿

劉可復/文

黎師兄、毅英會長、許總編、各位師兄:

今天很高興獲邀參加《福德法幢 劉上師紀念文集》的發佈會。使我有機會向學會和各位師兄們親自表達我和家人們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為 上師的百周年紀念活動所作的一切無私的努力和貢獻。紀念文集的編纂,不但能將 上師畢生的心血,數十年來所發表對藏密的詮釋,密法的修持和對佛學精闢的見解,有系統地展示出來,使學會的師兄們能重溫 上師昔日的教誨,和瞭解創會艱辛的歷程。而且使後學者對於藏傳密法在漢土的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亦為研究佛學,尤其是藏密的學者提供一豐富的資料庫。這樣有意義的工作,我和家姊有幸能參予其中,特別感到高興。

上師大半生都在不斷地追求和宏揚佛法。致力將西藏密法翻譯為漢文,企盼能將藏密在漢土廣泛流傳。不過他的文學作品,相信即使他最親近的弟子,所知亦是有限。我祖父是清末和民初的著名幕府,晚年設帳授徒,傳授中國文學。 上師年幼時已與兄、姊協助父親教學。對中國文學多所涉獵。年青時所寫的詩、詞、對聯和燈謎,雖然曾幾經戰亂和逃難,遺失了大部分,但仍幸能保存了部分詩、文、對聯和燈謎等作品。在這百周年紀念文集裡,不但收集和整理了他已發表或已出版的佛學和密法著述,亦一併將他在《知報廬文稿漫存》手稿內的詩文收錄其中。使學會的師兄們能得沾上師的文采,體驗 上師的人生歷程。總編和編輯委員們選錄了部分詩文、對聯和燈謎,加上標點符號以楷書編印,放在《知報廬文稿漫存》冊的前半部。手稿原文則放置在冊的後半部。希望能藉著這紀念文集使師兄們對 劉上師有較全面的認識。

周穎聖/圖

早在三年前,黎師兄和毅英師兄對我和連姊說,學會想編輯一套紀念文集,作為 上師百周年紀念活動的一個主要項目。由於 上師的行跡、世間和出世間的著述,或有手稿、或已出版成書、又或已分別發表於刊物上。所以我覺得這項任務的工作量不會很大,所需花費的時間不會太長。同時亦得知香港和台灣二岸的師兄們對這項目不但非常支持而且雀躍異常。相信在眾志成城下,一年半載,文集當可面世。想不到,實際工作遠比想像的繁複。雖然在總編、副總編、各位編輯委員和眾多師兄的積極努力下,從2012 年中便開始不斷地工作,直至今年三月底才能完成,整整花了超過二年半的時間。在這二年多的日子裡,編輯委員們和眾師兄們對這項目的愛護和投入讓我深深地感動。他們工作的熱忱、認真的態度更令我欽佩異常。例如我所寫序文中有一個錯字,自己校對時都疏忽了,卻給校對的師兄們找了出來。現在說來非常慚愧。此外,《知報廬文稿漫存》是行草,有些字要翻查辭典,而所收錄的詩、對聯、燈謎和文章常常引用大量的成語和典故,亦有地區性的專用名詞。編輯的工作,往往需要利用圖書館儲存的文獻加以引證,經過推敲和討論才能獲得定論。但編輯委員都有日常的工作和業務,又各在不同的城市居住,更分散於台灣海峽二岸,如果祇能倚賴電話、書信和電傳聯繫。所需時間實在難以估計。幸好今天我們是生長在廿一世紀的互聯網年代,通過互聯網,祇需花數分鐘時間,便可在不同的辭典上找到相關的資料,並且可將信息迅速地傳達到各地的編輯和參與工作的師兄們。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而且提振了士氣。

人與人的認識和信賴,是需要時間的浸淫。在這漫長的工作過程中,與眾位師兄接觸和商談的互動多了,使我深深體會到師兄們對上師和學會的愛護,和師徒間深厚的感情。這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關係,實屬難能可貴。

說到這裡,有些事情我亦很想和在座各位師兄分享。我覺得整個工作,從策劃到完成, 上師一直都有參與。許總編是袁國華博士推薦,袁教授是我在恒生管理學院中國文學系的同事。他來香港前曾在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工作,人脈甚廣。我在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其實已決定過些悠閒的生活。誰知在因緣巧合下,三年後又重拾教研。恒生管理學院是香港一間剛成立了幾年,準備發展成為私立大學的大專院校,成立初期便從台北禮聘了袁教授來港。我因而有幸認識了袁教授。終於在他的引薦下,在台灣邀請了在大學任教的許博士,利用工餘時間為我們主編這紀念文集。紀念文集的主要編輯工作是在台灣,總編當然需要在台灣尋覓。我與袁教授在香港結緣,實在是一奇妙的巧合。

在編輯整理的過程中又有另一巧合。台灣國立大學書法名宿陳瑞庚教授與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的張光裕講座教授私交甚篤。接受他的邀請,來香港作學術訪問。並在港逗留三天。陳教授是頂頂有名的書法家。家姊印連在台灣時,曾跟他學習書法,獲益良多。今次師徒在香港再次巧相逢,彼此相談甚歡。陳教授得悉紀念文集編印和紀念館的興建,非常樂意為文集題簽和為 上師紀念館書寫牌匾。一切機緣竟是如此的奧妙,使整個百周年紀念活動更趨完美,實在令我們喜出望外。所以我說整個工作過程, 上師都有參與。

最後我謹代表我的家人,感謝黎師兄和金剛乘學會為出版這百周年紀念冊所作的努力。我更特別要感謝會長毅英師兄、東賢師兄、許總編文筆博士、雪芬師兄、美編若蒂師兄、灼炎師兄和參加編輯工作的師兄們。如果沒有他們盡心盡力,不分晝夜的工作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我們今天不會擁有一套這麼精美的紀念文集。

感謝各位師兄!

劉可復 2015 年6 月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