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內加行
外內加行
龍青巴法系 (第二佛大界無央龍青巴尊者:1308-1363)
《七寶藏》,《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大圓滿無上智廣大心要》,《大圓滿虛幻休息妙車疏》,《仰兌》…
表1. 龍青巴法系
一、轉心四思維
1.暇滿難得
※八無暇: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長壽天、不逢佛世、瘖啞、邪見
※十圓滿:
-
(自)人身圓滿、報土圓滿、諸根具足、意樂圓滿、生正信心。
-
(他)佛出世、轉法輪、教法住世、趣法緣、善友攝受。
-
思維喻義:盲龜值木、壁上撒豆
-
思維數量比差:晨星、爪中泥、人蟻比較
2.觀無常
※外器世界無常
※內器世界無常
※聖賢大德無常
※天帝人王無常
※一切喻義無常
※死法無定:壽無播種、死緣甚多、死時無定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死決定至:生已無餘、壽祇有減、死決定有
※死時無論何者對之均無利益之理:所積之財富、有關係之親友、築成碉壘
※努力修行
-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勿謂老年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身度此生。」
-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百丈清規》
圖1. 怖輪迴苦
3. 怖輪迴苦(見圖1)
※地獄:八熱、八寒、無間、邊獄、孤獨獄
※餓鬼
※畜生
※人
三苦:壞苦、苦苦、行苦
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
※阿修羅
※天:五衰(身光變無、不樂安座、花冠枯萎、天衣壞垢、身出汗臭)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妙法蓮華經》
4. 知黑白業
※黑業: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邪見。
※白業
-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
「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
「吾人之造業乃依我們甚久前已忘失劇本而作,驟然發現其於舞台中上演而自己為主角,我們寫下主綫及各個角色,而喜悲劇亦如劇本中陸續展現,一幕接一幕,皆須上演,而修改演出已太遲,唯一可改變者乃為未來寫一不同的劇本。」《敦珠新寶藏前行注譯》
-
「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龍舒增廣淨土文‧卷3》
二、皈依發心
為何要皈依?
「皈」是歸向, 「依」是依靠。在凡俗中,人們的心常感到不安。皈依則使自己的心,從凡俗歸向覺醒及純淨。這種覺醒純淨的對象,便是大徹大悟的「佛陀」、正知正見的「佛法」及清淨純正的「僧眾」。密宗再加上皈依集合了這三者自性的上師。
~ 劉上師開示 ~
四皈依真言:南無咕嚕啤 南無勃打也 南無達那麻也 南無生伽也
「四皈依」說明:
- 凡皈依者,應遵守金剛乘學會四原則:「發菩提心,正見正知,嚴守戒律,精進修持。」
- 皈依之目的:皈依後即成為密宗弟子,進而修習佛法,以達成「佛」之目的
- 皈依之對象:上師、佛、法、僧四者。(註:上師為三寶之總集:其心意為 – 佛寶。言語為 – 法寶。身體及眷屬為 – 僧寶。)
- 上師之傳承:由普賢王如來及蓮華生大士下傳至 敦珠法王,再傳 劉銳之金剛上師、黎日光金剛上師。
- 四皈依梵文之字意:
南無咕嚕啤: 皈依上師
南無勃打也: 皈依 佛
南無達那麻也: 皈依 法
南無生伽也: 皈依 僧 - 皈依戒:
自皈依佛,誓不皈依一切外道天魔鬼神等。
自皈依法,誓不皈依一切外道典籍。
自皈依僧,誓不皈依一切外道宗師邪見者。 - 念滿四皈依二萬遍後,可請求初級灌頂,經認定許可,俟有灌頂法會時,再行通知。
【金剛乘學會(依西藏密宗初階(一)》。頁37-38。】 - 皈依之益處
※入佛弟子數。
※成一切律儀之本。
※往昔所積業障減輕或永盡。
※獲得大福。
※不墮惡趣。
※人與非人不能為難。
※隨一切想,悉當成辦。
※速能成佛。
(見密乘出版社《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25頁)
9. 皈依
※共(上師三寶),不共皈依(三根本、三身、脈氣點)
表2. 不同層次的皈依
外皈依 | 內皈依 | 密皈依 | 勝義(密密)皈依 | |
上師 | ||||
佛 | (上師心) | 上師 | 明點 | 法身 – 體性空 |
法 | (上師語 | 本尊 | 氣 | 報身 – 自性光明 |
僧 | (上師身、眷屬) | 空行 | 脈 | 化身 – 大悲周遍 |
※應止(不皈依外道,不傷有情,不信邪見),應學(恭敬佛像、經典、僧侶)
10. 發菩提心(自利利他):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a. 願菩提心:四無量心,自他相換
-
慈:願一切眾生具樂及樂因。
-
悲: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
-
喜: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
捨:願一切眾生離冤憎愛親住大平等捨。
《大幻化網導引法》更指出四無量心應以「捨」帶動,詳可參閱頁59-61。
b. 行菩提心:
-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
六度: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持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安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深義不驚忍),精進(環甲精進,加行精進、無厭足精進),禪定(安樂住、解疑、究竟無念),般若(聞、思、修)
11. 懺罪:百字明
※「四力」
-
召請智慧尊之依止力
-
發露懺悔之能破力
-
永不再犯之防護力
-
本尊之甘露光明充滿全身之現行力
12. 積聚資糧:獻曼達上師相應法
(見附錄21,詳可參考《敦珠新寶藏前行註釋》,《大幻化網導引法》、《大圓滿無上智廣大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