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龕之佈置

佛龕之佈置

曾經受過金剛乘灌頂的人,如果能夠在家中找一間淨室來佈置一個佛龕,實在是十分理想的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如果要成佛,就必定要具備福德和智慧兩個條件,上師、佛、菩薩就正是我們的福田了,對祂們恭敬供養,可以積集到很多福慧資糧;更何況這些聖眾都是人格圓滿,得到大成就的聖人,正是我們效法的對象。而且密宗的修行人,必須面對本尊法相,使能觀想明顯,而得成就。

但是礙於寸金尺土的市區,要騰出一個房間實在談何容易啊!因此就算是客廳、書房甚至是睡房的一角也未嘗不可,只要不讓自己的家人毀謗和不敬就可以了。在西藏的寺院,不論它的大雄寶殿是多麼的宏偉,但是每位喇嘛都在自己的床前安奉一尊佛像呢!

我們在家中只要有一張桌子的地方,就足以佈置一個佛龕了。佛龕可以裝成一格,也可以分成上下二格。但規定以上面的一格為尊,下面的一格為卑;中央的主位為尊,偏傍兩翼的位置為卑;而主位的右翼為大,左翼為小,由內向外依次排列。即是主位右邊的第一位,大於左邊的第一位;而左邊的第一位,卻又大於右邊的第二位,其餘的位置可以照著類推了。(請參考圖1及圖2)

一、這一點和顯教有所不同,因為我們除了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外,更加皈依金剛上師,這是我們「無上瑜伽密」所獨有的不共皈依。而以上師象徵三寶的總體功德;再者佛陀雖然殊勝,但是皆已過去,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可以親近承事了。而上師由歷代祖師薪傳而來,法源清淨,和佛陀住世沒有分別。我們想得到成就的話,就必定要畢生緊緊的追隨著上師。可見得佛陀和我們的關係實在不如師徒之間的密切和直接,所以應該把根本上師的像安奉在中央的主位,而其他的諸位上師也可以安奉在根本上師的兩邊。

格奉單數聖眾的佛壇圖

圖1. 分成一格奉單數聖眾的佛壇圖(一)

分上下二格奉雙數聖眾的佛壇圖

圖2. 分上下二格奉雙數聖眾的佛壇圖(二)

至於所供奉聖眾的數目,是沒有硬性規定的,雙數或單數都可以。而以上師為最尊,其餘依次為本尊、佛、菩薩、空行和護法。

二、其次才是我們日常修習的某一位特定的佛、菩薩,稱為「本尊」,隨著你平日修誰作本尊就安奉誰的聖像。比如說,本尊是觀音,就供觀音;是綠度母,就供綠度母。本尊的像就供在上師左邊的第一位。

三、四、釋迦佛是佛教的教主,祂所宣說的正法也是密宗的基礎之學,是我們的導師,故此應該尊重,所以安奉在上師像的右邊。其他可以順隨自己的因緣率意供養,如長壽佛、藥師佛、文殊菩薩等等的佛菩薩。

五、六、七、此外就是供奉空行了,通常我們所供奉的空行母有三位。亥母是一切空行母之主,就放在緊接著佛菩薩的位置;然後依次是綠度母和咕嚕咕叻佛母了。

八、最末就是安奉護法的聖像。至於蓮華生大士,祂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祂既可以做本尊,安奉在本尊的位置上;祂也是佛,可以安奉在釋迦佛之前;祂也是我們的上師,因此也可以奉在上師像之上。

如果佛龕是分成上下兩格的話,上格安奉上師和本尊;下格就安奉空行和護法了。

供桌的擺設

種種供品都是要表明這是一個物質的壇城,即是「塵色壇城」的道理。依照西藏的傳統,供桌上最主要的就莫如陳列「八供」了。「八供」的格式都有嚴格的規定,是用八隻杯子分別盛著八種不同的東西,由左至右順著次序橫列在佛前。杯子的質料應該力求完美,但是一般都是用銅來製成。大約一吋深、三吋闊,就好像一隻小碟子的形狀。如果購買不到的話,以瓷器甚至塑膠杯來代用都可以。不過嚴禁用鐵器、黑色或者有損壞的供杯。在陳列時,杯與杯之間應該相距半吋的位置。相距太遠的話,則離成就的時間太長;放得太接近,則易惹吵鬧的煩惱,這點是應該注意的。

八供杯所供的東西,都不外乎日常的必須品,現分述如下:

  1. 水─第一杯是洗足水,是讓聖眾洗腳用的。佛經往往記載到:佛在就座前必定先說「洗足已」。因為在印度盛行跣足,所以每到一處地方都必定先洗腳然後入座。
  2. 水─第二杯梵文稱為「閼伽水」,是讓佛陀漱口用的。
  3. 花─在供杯裡放滿了白米,然後插上灌頂用如千層紙的花,或者用鮮花都可以。
  4. 香─截取像尾指一樣大小的檀香木三枝插在供杯的米裡。但祇是單純的供而不用燃點的,或者將三枝息香,截取約半寸長應用亦可。
  5. 燈─印度人每每喜歡用燈明來供佛。燈盞用銅製成。不過在今日的社會裡,則大可改用電燈了。
  6. 塗─即塗香,是一種黃色的香粉。古代印度的貴族喜歡塗抹在身上以增加香氣。我們拈少許彈灑在供杯水上就可以了。
  7. 食─是獻食物,通常都是用白米作為象徵,用糕餅水果也可以。
  8. 樂─就是音樂。在杯內放置可以發聲的響螺殼做表示。

以上如果在家中不便用實物的話,只清供八杯淨水作為象徵亦都可以。行者應該觀想它和真實的八供完全沒有分別。而且水更加是維持生命不可暫缺的至寶,我們不要存有分別心。但是要切記著不論所供的只是清水抑或實物,最少都必須盛載八分滿,以滿而不溢為標準。如果所供的不滿,容易感召到困乏的障礙;而溢瀉的話,則誠恐支出多於收入,常常捉襟見肘。當我們獻供的時候應作觀想:一切供品都一下子變得清淨微妙,數量亦增長廣大充滿了虛空。由八位天女捧著供品飛到各位聖眾的跟前,而佛菩薩很喜歡地接受供養,並且加持行者成就一切的事業。

每天到了黃昏就要進行換供了。依照西藏人的習慣,他們用一個盤子放在供桌的旁邊,然後逐一把供杯拿出來,把舊有的供品一一傾倒入盤子裡,把杯子一個蓋著一個的覆在乾布上,等幾分鐘歇乾水份之後,就用清潔的毛巾拭抹乾淨,再一一的重新換上供水。

除了上述最主要的八供之外,還可以隨意供三或五碟的果品,而以五碟最好,用來象徵勝妙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凡夫最喜歡的享受。站在人類的角度,當然應該用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來供佛了。而供佛之後的東西,「瑜伽密」(即一般人所稱的東密)按照規定是不可以用來供自己食用的,因為他們不可以自成本尊,還存有佛我的對待觀念,為了顯示凡夫和聖者的不同,所以供過佛的東西,甚至是同種類的食物都不可以食用。而我們「無上瑜伽密」因為常常存有自成本尊的緣想,佛我合為一體,所以不單祇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供佛,供過之後還可以自己吃,來供養自身的本尊呢!

另外比較有趣的一點,西藏人的供桌上是沒有置香爐的,祇橫放一個長方形類似香爐的東西在桌上,稱為「眠爐」。拜佛的時候就點上「肉香」,恭恭敬敬的高舉在佛前繚繞三匝,觀想那些香氣送到佛菩薩的鼻子裡。接著就把「肉香」橫置在「眠爐」裡。不過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我們大可以設置香爐,並且以放在桌子的中央比較美觀,也比較合理。(見圖3)

供品設置圖

圖3. 供品設置圖

在西藏的佛堂和大喇嘛的供桌往往同時並列著兩套「八供」,佛前的一套由左至右排列以供養聖眾;另外比較接近自己的一套由右向左排列,用來供養自身的本尊。在大的道場如果舉行灌頂儀式的時候,沿著佛壇的四邊都陳列著「八供」,即是一共用四套「八供」。如果桌子是稍大的話,還可以每邊都連續羅列兩套「八供」,也就是同時用八套「八供」了,境象十分嚴肅莊嚴。

敦珠甯波車於灌頂時,壇的對開處還另外加供一張「燈桌」一盞一盞的小燈架疊在桌子上,層層而上,一共有一百零八盞。耀眼的燈光照滿了整個房子,遠遠看去有如一座小小的燈山,十分壯觀呢!

【劉銳之(1980)。西藏密法論說:佛龕之佈置。《金剛乘季刊》3期,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