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之抉擇(五)

戒定慧之抉擇(五)

劉銳之

   戊二 八勝處-又名八除入

此為不壞法禪觀之中行,能使八背捨之觀心,能觀所觀,兩臻勝妙,不惑於所緣 ;如健人乘馬能破賊,亦能自制其馬。

    己一 初勝處-初禪、又名內存色想觀外色少勝處。

    己二 二勝處-亦初禪、又名內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

以上兩種勝處,即初背捨。只以初時觀道未熟,觀心未細,不易攝持多色。故所 觀外色少。如行者觀己身是骨人,亦見外所愛男女之身是骨人,但未能普及十方。及 其後時,觀道漸熟,觀心漸細,便能攝持多色,故所觀外色多。如行者徧觀十方,皆是骨人,於此二時,若能觀而不惑,不令此心緣散,還攝緣中。(捨 餘骨人,而緣己身骨人,又從足至頭,漸次捨餘處,而緣眉間。)是為勝處。

    己三 三勝處-二禪、又名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

    己四 四勝處-亦二禪、又名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

以上兩種勝處,即第二背捨。只以初時觀道初改,觀心初轉,不易攝持多色,故 所觀外色少。如行者滅內骨人,亦能外觀欲界四大不淨之境,但未能普及十方。及其 後時,觀道久改,觀心久轉,便能攝持多色,故所觀外色多。如行者徧觀 十方欲界四大不淨之境,於此二時,若能觀而不惑,不令此心馳散,還攝緣中,是為 勝處。

    己五 五勝處-四禪、又名內無色想觀外色青勝處。

    己六 六勝處-亦四禪、又名內無色想觀外色黃勝處。

    己七 七勝處-亦四禪、又名內無色想觀外色赤勝處。

    己八 八勝處-亦四禪、又名內無色想觀外色白勝處。

以上四種勝處,即第三背捨。此時內外不淨四大,均已不見,惟見淨四大。隨心 所緣,觀十方皆青色淨光。如是歷黃赤白色淨光,但未能徧於一切處 ,不及十徧處之普遍。於此四種現時,若能觀而不惑,不令此心馳散 ,還攝緣中,是為勝處。

戊三 十徧處-又名十一切處、十禪支。

此為不壞法禪觀之後行。觀法已造其極,能使一一,徧於一切處 ,即綜合萬有為一之對象也。

    己一 觀地徧處-四禪

    己二 觀水徧處-四禪

    己三 觀火徧處-四禪

    己四 觀風徧處-四禪

    己五 觀青徧處-四禪

    己六 觀黃徧處-四禪

    己七 觀赤徧處-四禪

    己八 觀白徧處-四禪

    己九 觀空徧處-空處定

    己十 觀識徧處-識處定

此中前八徧處,即第三背捨。依第四禪,緣清淨色蘊。後二徧處,即第四第五背捨。依空識二無色定,緣受想行識四蘊。過此即入無為,無徧處相可得矣。

述不壞法觀禪三法,鈍根人固當先修八背捨,次修八勝處,後修十徧處。在中根人,僅修三背捨竟,即修勝處?處。在利根人,僅修初背捨竟,即修勝處?處可也。

   戊四 九次第定-即四禪、四空,加滅受想次第定

不壞法道於觀禪三法之後,尚須練之以九次第定,謂之練禪;練為調練之義。前 之觀禪,雖亦能由四禪四空,而入滅定。但出入中間,尚雜異念,非能純熟。復加調 練,順次出入,異念自除,無間無雜,其心自然依次第而進,故稱為九次第定。

   戊五 師子奮迅三昧

不壞法道,於觀禪練禪之後,尚須熏禪。但能順次出入,未能逆次出入,復加熏 熟,使之順逆無妨,進退自如,猶如師子奮迅:一則奮除塵土,二能前走卻走,捷疾 異於諸獸。此三昧亦如是:一則奮除障定之惑,二能出入諸禪,捷疾無間,異於餘之 三昧。故稱為師子奮迅三昧也。

    己一 入禪奮迅

順九次第定,從初禪至滅定,均能奮迅而入。

    己二 出禪奮迅

逆九次第定,從滅定至初禪,均能奮迅而出。

此師子奮迅三昧,能於四禪,獲五神通。以神通力,上供下施,但必至佛地,乃 能滿足耳。

   戊六 超越三昧

不壞法道,於觀練熏禪之後,尚須修之,謂之修禪。修為修治之義。前之熏禪, 雖順逆均可無礙。但能次第無間出入,未能超越自在出入,復加修治,乃益精妙,不 必依其次第,任意超越遠近諸地,而出入自在,故稱為超越三昧。

    己一 超入三昧

謂從初禪起,超入非非想定。非非想超入滅定,滅定超入三禪,三禪超入滅定, 滅定超入四禪,四禪超入滅定,滅定超入空處,空處超入滅定,滅定超入識處,識處 定超入非非想,非非想超入滅定。是為諸佛菩薩,超入三昧。若聲聞人,但能超入一 定,而不能超入二定,況能如上自在超入乎?

此超入三昧又可分三:

     庚一 順超入

     庚二 逆超入

     庚三 順逆超入

    己二 超出三昧

謂從滅定超入散心。散心超入滅定,滅定超還入散心,散心超入非非想定,非非 想超住散心。散心超入無所有處定,無所有處超住散心。散心超入識處,識處超住散 心。散心超入空處,空處超住散心。散心超入四禪,四禪超住散心。散心超入三禪, 三禪超住散心。散心超入二禪,二禪超住散心。散心超入初禪,初禪超住散心。是為 諸佛菩薩,超出三昧之相。若聲聞之人,但能超出一定,而不能超出二定,況能如上 自在超出乎?

此超出三昧,又可分三:

     庚一 順超出

     庚二 逆超出

     庚三 順逆超出

修禪已後,不壞法道之出世間禪,斯觀止矣。

 丙四 非有漏非無漏禪-出世間上上禪

修禪定者,凡有三種攝心:
一曰出法攝心,世間味禪二禪是。
二曰滅法攝心,出世間壞法不壞法二禪是。
三曰非出非滅法攝心,出世間上上禪是。

出法攝心者--以觀息為門,故世間禪,重在息道。

滅法攝心者--以觀色為門,故出世間禪,重在不淨觀。

非出非滅法攝心者--以觀心為門,故出世間上上禪,重在悲智雙運。

然此三者,體固相通,但以用心有異,而有勝劣之分耳。此出世間上上禪,並非 捨離世間出世間諸禪,而別有體。不過彼超乎世間出世間諸禪之上,深明人法兩空。 又從空而見其不空,故能於其空上,運用之以智,即不住生死,而有以自利。又能於 其不空上,運用之以悲,即不住涅槃,而有以利他。凡此皆大乘菩薩所修,非凡夫外 道,及小乘之所共也。略辨其相,可分為九種大禪:

  丁一 自性禪

心之真體於外不求,本來具足,自性即禪,是謂之自性禪。心之妙用,能生萬法 。依心而修,禪由自性,是謂之自性禪。此有橫豎二說:若依橫說,則出世間上上禪 之『體』,空而不空,出於自性,莫非自性禪也。若依豎說,則鐵輪十住之位,聞思 等慧未成以前,行世出世間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觀分,或二同類,或俱分,均 名自性禪。

  丁二 一切禪

世間法之一切體相用,唯心所現,莫不是禪,是謂之一切禪。出世間法之一切體 相用,亦唯心所現,莫不是禪,是謂之一切禪。如是復分:

   戊一 世間之現法樂住禪『體』

   戊二 世間之出生三昧功德禪『相』

   戊三 世間之利益眾生禪『用』

   戊四 出世間之現法樂住禪『體』

   戊五 出世間之出生三昧功德禪『相』

   戊六 出世間之利益眾生禪『用』

此亦有橫豎二說:若依橫說,則出世間上上禪之體,空而不空,徧於 一切,莫非一切禪也。若依豎說,則銅輪十住之位,聞慧漸成,亦能止息身心,而得 現法樂住。修習三昧,而出生功德。勵行三施,以利益眾生。則一切悉於禪,故名一 切禪。

  丁三 難禪

依禪而心能運其大悲,為人所難。至以大悲而徧現化身,斯尤為 難。是之謂難禪,依禪而心能運其智,為人所難。至以大智,而越過諸乘,斯尤為難 ,是之謂難禪。依禪而心能悲智雙運,為人所難。至以悲智雙運,而獨越菩提,斯尤 為難,是之謂難禪。

   戊一 第一難禪

此禪求利他之廣徧,乃至徧現二十五有種種諸身 ,不慕滅定。

   戊二 第二難禪

此禪求自利之殊勝,乃至超過三乘所證一切法門,不味淺法。

   戊三 第三難禪

此禪求二利圓滿,乃至念念所有功德,悉趣菩提,不欣小果。

此亦有橫豎二說:若依橫說,則出世間上上禪之體,空而不空。具此三難,莫非 難禪也。若依豎說,則亦銅輪十住之位,聞慧漸成。亦能不慕滅定,不味淺法,不欣 小果,而依禪以運其悲智,均名難禪。

  丁四 一切門禪

心入於禪,而一切禪,莫不以次具備,是之謂一切門禪。心入於禪,而一切禪, 皆從此門出,是之謂一切門禪。

   戊一 與覺觀俱禪-即欲界定及初禪

   戊二 與喜俱禪-即第二禪

   戊三 與樂俱禪-即第三禪

   戊四 與捨俱禪-即第四禪

此亦有橫豎二說:若依橫說,則出世間上上禪之相,無相而有相,具足四禪,莫 非一切門禪也。若依豎說,則銀輪十行之位,思慧漸成,亦能依次深入四禪,均名一 切門禪。

  丁五 善人禪

心入於禪,而此禪具足成善人,是之謂善人禪。心入於禪,而此禪為大善根眾生 所修,是之謂善人禪。復分如下:

   戊一 不味著禪

   戊二 與慈心俱禪-即慈無量心

   戊三 與悲心俱禪-即悲無量心

   戊四 與喜心俱禪-即喜無量心

   戊五 與捨心俱禪-即捨無量心

此亦有橫豎二說:若依橫說,則出世間上上禪之相,無相而有相,具足四等,而 又不味著,莫非善人禪也。若依豎說,則亦銀輪十行之位,思慧漸成,亦能依次深入 四等,而又不味著,莫非善人禪也。

  丁六 一切行禪

心入於禪,而以禪行於一切行,是之謂一切行禪。心入於禪,而一切行皆為禪, 是之謂一切行禪。

   戊一 善禪

   戊二 無記化禪

   戊三 止分禪

   戊四 觀分禪

相上一切行皆禪。

   戊五 自他利禪

   戊六 正念禪

   戊七 出生神通力功德禪

用上一切行皆禪。

   戊八 名緣禪

   戊九 義緣禪

   戊十 止相緣禪

   戊十一 舉相緣禪

   戊十二 捨相緣禪

   戊十三 現法樂住第一義禪

體上一切行皆禪。

此亦有橫豎二說:若依橫說,則出世間上上禪之相,無相而有相,敷禪於一切行 ,即一切行皆禪,莫非一切行禪也。若依豎說,則金輪十向之位,修慧漸成,敷禪於 一切行,即一切行皆禪。均名一切行禪。

  丁七 除惱禪

心入於禪,而悲心深重,能拔眾生種種之苦,是之謂除惱禪。

   戊一 咒術所依禪

菩薩入定,除諸苦患、毒害、霜雹寒熱鬼病。

   戊二 除病禪

菩薩入定,能除四大所起眾病。

   戊三 雲雨禪

菩薩入定,興致甘霖,能消災旱,救諸飢饉。

   戊四 等度禪

菩薩入定,濟諸悲難,一切水火,人非人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