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聞 黎上師開示〈極明摩尼寶炬〉 關後聞思隨筆

親聞 黎上師開示〈極明摩尼寶炬〉 關後聞思隨筆

方慶肇/文

佛法概說

一切法(有為、世間法;無為、出世間法),包含宇宙萬有,總括而言,不離性相(自性本質、現相作用)、理事(道理本體、所現事象)、因果(緣起因由、所得果報)。

佛陀為正徧知之覺者。所謂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能深入一切法性無為、勝義諦、實相;橫徧十方(四方、四隅、上下),能徧知一切有為、世俗諦、法相。能於一切世、出世間法,如實了知。

佛陀遊戲自在,示現成佛。梵網經,釋佛云:「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佛以種種方便善巧教授心地法門,冀眾生都能夠認識到自己都有覺性。

無奈五濁惡世,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五欲橫流,鬥諍堅固。釋尊有末法時期「少說、無修、不證」之說。

眾生沉溺於幻化變異的世界,巧作世智辯聰、貪戀名聞利養、妄執境緣,希求「得、名、食、財、樂、敬」等法。

無明蒙蔽了真正快樂的根源,使人不能覺醒,流轉於以身語意三業,加入惑業習染的循環。

生命是永無休止的積集善惡業力,不斷調整「快樂」的定義,重新建立習氣及形相,為期待「美好的將來」而努力。殊不知苦中作樂,雖樂比諸天,此樂無常,還成罪墮。

釋尊與舍利佛,有「八萬劫後,所見鴿子,未脫鴿身」,及「七佛以來,祇園精舍螞蟻,猶為蟻子」之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可想而知。

佛陀觀察到諸有情的痛苦,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思救拔眾生於六道輪迴生死苦海之中,乃開示了如何了生脫死的法門。

佛門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門。略分顯宗、密乘。總不離教(教典)、理(教理)、行(修行)、果(證果)四大部門。有戒、定、慧三學,有聞、思、修三慧。更有所謂畫餅充饑,說食不飽之說。要能知行合一,身體力行,才能得到真正好處。

傳承教授

密法特重修持,所謂: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修持佛法若無明師指引,難免落入「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之泥淖。又恐有「因指見月指非月」,及陷入「多方喪生,多歧亡羊」,不知所至的疑慮及結果,因此傳承之重要可知。

師父指示我們:顯教世尊,示現化身佛,以「深信因果、離苦得樂、轉迷成悟」之「開示」;引導我們「正見(目標、見地)正知(共識、認知)、嚴守戒律」,以期「悟入」佛之知見,但於身體力行,尚有一段距離。

密宗蓮師,示現報身佛,乘機應世(釋尊授記其滅度後12 年滿降生),以不可思議正徧知之證量,傳授以「身結印、語誦咒、意緣想」和「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的訣要。重理論,更重實踐。口傳漸道九乘次第,展示「難調能調」,「見修行果」合一的教授;冀我們「發菩提心、精進修持」,有「四灌、四見」之次第修行,以期行人體驗而力行,勇猛精進,時刻勿離,速能達「即身成佛」之究竟。

敦珠法王更以「蓮師之代表者」,統攝嚴密經續,因「時機成熟」,開發了無數巖藏寶庫。續「近傳加持」 福德法幢劉上師及 楚英窩錫黎上師,更是以「根本清淨」之悲願與深意,提綱挈領,引導我們直入密法核心。

我輩何其有幸,宿業非劣幸得人身寶(善根),福德非小幸得正法教(福德),隨侍上師幸得灌持訣(因緣)。命在呼吸,宜猛求解脫,不敢暫息,必以速免苦輪為要。

在賢劫中,千佛會示現幫助有情,給予饒益、教誡與身語意之加持。正確的要義,即是對有情悲憫的菩提心與慈悲心。

發菩提心,至為精要。釋佛示現於菩提樹下發大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是身,終不起此座」。因起大勇猛心,由是終成無上正覺,受用解脫之樂。

學佛要能發起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的正願,為他們的利益做一點事。解脫自己及眾生的業障,停止積集惡業,並消除因「星宿、龍、魔、精魅」所引起的一切疾病,是名大樂。

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入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船筏。「我」為輪迴之主體,應遠離過去「煩惱與業」之緣起,苦因不拔,則苦果難出。要知道業力法則,絕對真實不虛。

戒居三學之首,其重要可知。蓮師云:「吾見高廣勝天,吾對行為與其果之覺察,比麥粉更細密」。法王云:「戒守不好,意就顛倒」。戒是佛性種子,一切佛菩薩的本源,是萬善的法門,能破無明黑暗。

密教以十善為基,菩薩戒為本。瓶灌守14 根本墮。密灌守八支粗罪,五方佛三昧耶戒。再上則守根本與支分誓句。最終則守大圓滿戒為標的。

閉關修習

密法既能解脫痛苦、橫超三界、直登彼岸,當然需要閉關修習。古德所謂「生依於法,法依於窮,窮依於死,死依於巖」。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要圓滿世間法,尚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事吉、物祥」之說,更何況閉關修行。

依上師開示,閉關總攝:處(地點)、時(時間)、人、物(日用品及法物)、事(事修)五要點,又分關前、關中、關後。

扼要重點,乃須依法具「信敬戒定慧」,生起「空悲因」三摩地。持心宜如婆羅門女撚線,又如調弦;鬆、緊、緩,恰到好處。應觀本尊以佛相妙現,佛慢堅固。如是一一詳加說明。上師諄諄呵護,金言開陳,燭照冥消,各個法喜充滿,於此不再贅述。

師父開示:閉關,離群獨修,力屏萬緣,專攻久修,不獨關身,尤須關心。

(1) 身以不離座,雙跏趺為佳。宜結印(合掌、定印、持印)。

不計較、不緊張、放鬆。

(2) 語以禁語之外,宜誦咒不斷(持真言、偈頌、念觀)。

觀想持誦時,每個字要清楚。

(3)意則勿為三毒所牽引,勿動妄念,戒律精嚴。

宜緣想(跟著儀軌來想);觀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隨緣入觀,立體清楚光明動態)。

(4)更須身語意三,全部投入。所謂繫心一處,無事不辦。

亦即三密相應、三密加持、三密成就。

關課修畢間隙應保任:

(1)觀空性。

(2)觀想;平等性住;靜坐。

(3)持咒。

(4)發菩提心。

關前關後

鐘鼓雖含洪韻,非叩則不鳴;琴瑟雖有妙音,無指則不發;眾生本具佛性,無修則不證。

黎上師以「現在一切佛」的代表,總攝「三寶、三根本及三身」,帶惑潤生,權示凡下,教作榜樣,妙用自在,隨喜無礙。

上師平時就常諄諄教誡:暇滿人身難得,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輪迴是苦,應深信因果,宜智取善法,要知死決定至;須轉心向法,趣入於道,修行為要。並時時以悲智大力,善巧鉤牽,慈雲廣被,使發心的師兄們,各個滿願,皆大歡喜。

過年時,更引領我們升起正願修行,權開閉關方便大門。一時港澳台灣,閉關蔚為風潮。上師開示法要,發願一年內須閉關者逾百餘人。

幾經思惟,心生欣幸,於是力排世緣,好整以暇,擇時入關。謹依教示,準以時刻,嚴以姿勢;修密儀軌,勤持密咒;學以靜慮,習以止觀;發菩提心,趣入法要。外飾莊嚴,事行三密;力懺五毒,內觀五智。亦步亦趨,勵求無失。雖鸚鵡學舌,邯鄲學步,但以虔誠敬信,勉己隨緣入觀,又得 上師大力加持故。亦得感應道交,淚濕滿襟,不可思議。

常言道: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學佛四年問佛要錢。

關後反觀自省,娑婆苦界,鄙吝復萌,情枷識鎖,欲染偏重,人心陷溺,劫運空前。但憑蠡測之才,據管窺之見,一味妄執順境善緣;苟不能三輪體空,無異揚湯止沸,飲鴆止渴。

再三思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深切體認,一切法空,因果不空。 師父曾經開示:菩提心(覺悟的心),就是「深信因果、離苦得樂、轉迷成悟」,以及「眾生不知因果,亟求善報,豈知違緣加被,成就始大」。

學佛長遠心難得,應慎始而善終。如果不知改往修來,洗心易行、釜底抽薪,破執除障、離纏解縛,則無法浴火重生、慧命再造。

佛法最扼要,乃慈悲菩提心。因法喜充滿,乃思學觀音:務必入流(進入大腦;經過思惟)亡所(看破、放下、忘記;所執著的見思二惑、法我二執)。嘗試生起及保任「悲憫與明淨」的心。明確認識「真空妙有,大空大樂」自圓的覺性。體悟能了徹自心,則隨處淨土。期將一元論融入到生活,隨時饒益有情。因自勉曰:

常住初心不放鬆 立身處在懸崖中

順逆境緣心安忍 任爾顛倒八面風

持續修行

受法的目的,是欲悟入佛學教理,並進行密法之修持。虔敬信願行、不生疑慮、不生恐怖、不希求妙果、不貪求玄妙、不將心待悟。以平常心,依教奉行,精勤實踐、持續修行為要。

妙吉祥本續云:「修密乘者應具三法:

1. 不捨一切有情。

2. 護持菩薩淨戒律儀。

3. 不自棄失所修秘法。而得圓滿。」

密乘,集一切經、律、論、續、口授之義。無上密法,是將每日24 小時的生活,完全密法化,以實踐即身成佛的修持。

我們必須斷除意念及執著,淨化自心,嚴守三昧耶戒及誓句,了知有關「見、修、行、果」正確的方法,把握難得的機會,虔敬依止根本上師,助師弘法利生,並完成今生「即身成辦」實踐修行應做的事。

金剛乘為一生成就道,能得即身成佛之捷徑,如能發外內密菩提心修行,趣入於道(解脫道、菩提道),銘記於心(出離心、菩提心),和合於行,使道意合一,必能得自他二利吉祥。

願積清淨無過之善行 共諸有情成熟解脫道

自力盡所知障淨過失 速證正遍覺圓滿佛陀

願 善 妙 增 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