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圖片發刊於本刊封面封底之簡介

醫藥圖片發刊於本刊封面封底之簡介

劉銳之

嘗謂佛為醫王,而佛之說法度生,又有應病與藥之說,似乎佛與醫藥, 已結有不解之緣。但自後漢明帝永平十年時(約西元六十七年),佛法傳入 我中華漢土而後,至隋唐時最為光大,以歷代帝王興隆佛教,各宗之大師輩 出:如天台宗、三論宗、般若宗、華嚴宗、法相宗、淨土宗、律宗、涅槃宗 、此八宗屬大乘者,與先後成立之俱舍、毘曇、成實屬於小乘者三宗,均未 聞涵有醫藥者。

迨至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五二○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泛 海而來,傳授「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法門,為我國禪宗初祖。如是一花 開五葉,衍成臨濟、曹洞、潟仰、雲門、法眼五宗;復更衍成黃龍、揚岐兩 宗,此以教外別傳著稱,亦未聞有醫藥者。

及唐元宗開元間(西元七一五年),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之開元三大士, 始將密法,從作密、行密,傳至瑜伽密。其後渡海東至日本,名為東密;復 有一部份融入天台宗,名為台密;此為佛入滅後約八百年頃,龍猛(龍樹) 菩薩,親從金剛薩埵於南天竺之鐵塔,受密法兩部大經,故稱為密宗,或名 真言宗,亦未聞有醫藥者。

西藏國王松真剛布,於西元六四一年派遣大臣至唐迎娶文成公主,隨而 修建大昭寺、小昭寺等,佛法初入西藏。至西元七五○年,蓮華生大士應藏 王赤松德真迎請入藏,成立甯瑪巴(紅教),弘揚無上密法,於是有「藏密 」之稱;且聞藏密中,是有「醫藥」一門。但遍訪多年之金剛弟兄,於其中 傳承之系統為何?內容之涵蓄為何?無一識者,此「密」法所以為密乎?

且以醫藥為印度五明之一,其中必有可觀,兒時僑居香港,見印度人之 在港業醫,其名第三字必為星字,均以醫眼著名。三十餘年前赴印求法,乘 坐火車,朝八聖地。每見路旁楊樹,則雖車行迅速,亦必爭先恐後,魚貫躍 下攀樹折枝,以之潔齒,故皆齒白如霜,且無牙病。及後稍加訪問,知印度 醫院,於猩紅熱病,特擅其長。如此三者,皆非與醫方明有所關聯也。

數年前曾見一刊物,有介紹「西藏醫學」的專欄。說其發源之歷史,有 如下之數種,茲分列之。

源於佛陀時代之前千萬年,西藏有另一宗教、醫學、和天文學。首先 西藏醫術在第四世紀時,由名醫比基卡基(Bigy Kagy) ,以外來技術予以 強化,分成兩種印度醫術系統:一為佛教系統稱聖哲醫術,另一為眾所周知 之印度教醫術。

佛教系統,在許多劫前,起源於琉璃光藥師佛土 ,藥師佛曾傳給理培耶西(Rikpe Yeshe) 尊者,後在 波羅奈傳給四類學生:師、聖哲、印度教 徒,及佛教徒。其後譯成藏文,獻給藏王赤松德真。有一套是蓮華生大士藏 在最早的桑耶寺內一個花瓶形之柱子裡,在第十一世紀被掘出。

非佛教傳統,堅認是大梵天王將藥經永存於天;是他與因陀羅婆,及 其他的神,從藥師佛接此傳統。

另一位神名究吉(Junji) ,受傳統後,降臨人間,並在人間成家, 傳授醫術。其子金基布(Jinjipu) 流傳下來,稱為聖哲的醫術。

第七世紀時,藏王松真剛布,其王妃來自尼泊爾及中土,又從此兩地 得到新之醫藥;而中土已於早期曾受印度醫藥極大之影響。即當此時,有九 位來自印度、中土、于闐、喀什米爾、伊朗、及其他遠方之醫師,會同西藏 的醫師,合著更多的醫書,甚具建設性者,可稱為基本重要性之作,彼等更 加上自己的臨床經驗。

第七世紀出現一位蓮師的弟子與巖藏醫藥密續,極有關係之舒普帕亭 僧傑(Shupupalcl Sengay) ,將桑耶寺柱藏之醫理,公諸於世,而其口傳 亦已建立。

一百年後赤松德真時,由優杜羅登岡布(Yulok Yonten Gompo),發 起第二次之西藏醫師聚會。優杜是西藏醫藥歷史同名兩個人之較早者,而被 認為是藥師佛之轉世。

在第七世紀出現舒普帕亭僧傑之轉世,四部醫藥密續之傳下,是從他來, 而口傳亦已建立。

在優杜家族裡,有一個與羅登岡布同名,且為其後人。他不但是一位大 醫師,亦是一位大瑜伽師、大成就者、及大法師,從學者甚多。其後以肉身 飛到佛土。

由於第五世達賴喇嘛下令首相桑傑嘉措(Sanjay Cyati)在拉薩附近 建了第一座的醫學寺院嘉波理(Gyapori) ,此寺院一直發輝其功能。

譯讀上文所述,宛如楞嚴經之為房融譯出,其內容說:「阿難為摩登伽 女所攝、與七處徵心之七處,及地、水、火、風、空、識之六大」,多為其 他經教之所無;此等『孤本獨證』,故為梁啟超諸學者疑為「偽經」,故讀 時不禁惘然;且其文後附一圖片,且加按語謂:「藏醫多少帶點巫術色彩。 ….」等語,讀之非常難過,雖圖片極其模糊,茲仍錄之,以供參考。

嘗考印度學術之五明:

  • 聲明:語言、文典之學,後人聲明學(Phone-lic)因之。
  • 工巧明:工藝、技術、算曆之學。
  • 醫方明:醫學、藥學、咒法之學。
  • 因明:論理學,後人邏輯學(Logic) 因之。
  • 內明:專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學,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學。

因念印度五明,居世出世間學術之高峰,號稱明處。而醫方明為五明之 中,更不宜以『帶巫術色彩』以醜化之,亟思加以雪除。

年前往星洲,遇陳阿順居士,彼在當地,經營佛經流通。訪之則見有「 四部醫典密續」請購而歸。及返港,與黃毅英同學言之,他蓋已有此續之彩 色圖片,因飭抉擇得「藥王壇城(含藥物取材)、四部醫典傳承、攝生之道 (含飲食、運動、節勞、保養)、三脈五輪圖、人體的生理與病理(含生理廿 五部份、病理六十三部份)、醫師應有之品德(含學問、修養、細心、慈憫 )、西藏名醫、正面穴位圖(含火灸、針刺、放血)。」如是八圖,以為本 (辛未)年季刊封面封底之用。

關於八圖所示之內容,其廣博、精細、詳盡,似比靈樞、素問等皇漢之 醫經,內經,本草等皇漢之醫籍,尤有過之。其詳情已即略作說明。茲稍述 之,讀者可略知梗概也。

銳之承事 敦珠法王父母,凡三十餘年,從未有奉有西藏醫學之開示, 即提及亦無有也。此文脫稿而後,遵 佛母命前往尼泊爾,領取代找之寶物 ,賜給之法物,以為修建佛塔佛廟之用,時適風濕舊患劇發, 不良於行, 佛母詢知係服西藥,慨然歎曰:西醫之法祇是治標,何不找 中醫、或藏醫,以治本。此巧合也。亦可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