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之起源、結構、表義與演變

佛塔之起源、結構、表義與演變

黃毅英

編者按:當黃毅英師兄呈此稿時, 師認為無法刊於季刊,即使分期,亦無可能 。及朝 師祖廟塔,便念念不忘;在美國建議某寺修塔,因緣未具。臺南閉關中心, 曾邀 敦珠佛母商議修塔位置,今將此文,全部放入,亦因緣之和合云爾。

漢文本無塔之一字。宋法雲「翻譯名義集」中云:「『說文『原無此字, 徐鉉所加。云西域浮圖也。」而塔之一字首見葛洪「字苑」。阮元於「 揅經室集、塔性說」稱,東漢時把佛教之教義與信徒均統稱浮屠(按即佛陀), 而其建成與禮拜者,為七或九層建築物,亦名窣堵波。姚秦間所譯佛典, 改稱作「台」,後感「台」字尚不高妙,乃造「塔」之一字。

窣堵波,又譯作浮屠、浮圖、方墳、高顯等,「一切經音義」中舉有二十名 ,為梵文 (Stupa),義為高顯處。藏文塔之一字為「錯頓」(Choten),義為 應供。塔尚轉世云:塔表覺性之能源。又云:一日地上保存佛塔,佛法不衰。 其殊勝可知矣!

佛塔格式始於釋尊親教阿難尊者,並以袈裟疊成四層正方,上置覆錫杖以示。 現存最早,建於西元一世紀前後之珊其大浮圖即呈此狀。

於佛滅後,八王分舍利,並於八處建八大塔。據「八大靈塔名號經」所載,於佛生處 迦毘羅城龍彌爾園建蓮聚塔、於成道處摩迦陀園泥連河建菩提塔、於轉法輪處迦尸國 波羅奈城鹿園建四諦塔、於從忉利天下處尋迦尸國曲女城建降凡塔、於化度分別僧處 王舍城竹林精舍建和平塔、於入涅槃處拘尸那城建涅槃塔、於現神通處舍衛國祗陀園 建神變塔及於思念壽量處毘耶離城建勝利塔。

於西元三世紀中葉,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時,建塔達至空前高潮, 建八萬四千塔,並遣夜叉送往八萬四千邦國。漢地亦存不少。

建塔與繞塔功德極大,而繞塔必須右旋,左旋乃屬外道也。建塔可以除障及使 萬有調和,免除瘟疫、地動、水、火、風、旱等災害,而發起趣道之心,密力加被 超於思量。於「大塔的傳奇」中,蓮師所示繞行和祈禱之利益尚多。

佛塔表義可分三重。一、保存舍利,供人禮拜,二、表佛之色身與大悲 ,三、表須彌山等世界。

塔內放置者,主要為舍利。舍利又名「設利羅」、「室利羅」等,義為靈骨。 可分四種:咒字、髮甲或所用物(衣冠等)、骨牙及靈骨。如北平招仙塔所奉者 即為世上僅存二顆佛牙其中一顆。而可建塔者有四:即輪王、如來、獨覺與聖僧。

除舍利外,還安奉七珍八寶、渣渣(泥塑小佛像)、經卷(佛經為法身舍利)等。 如聰巴轉世佛塔即有十萬渣渣。塔尚轉世所建菩提塔則有數以千計之經卷、壇城 、十萬尊佛像、五百舍利及十萬渣渣。安臟形式亦有規定,內有中脈,亦表須彌山 ,以佛塔既表佛身亦表一世界也。

各式佛塔,主要由珊其式覆佛塔演變而來。底層為台座(Medhi) 、上之覆 (Anda)義為子宮,喻於此孕育佛法,再上之方形為寶匣(Harmika) ,最頂傘狀者 名為相輪(Chatra),其中地基表法輪或卍字,蓋兩者實均表八獅子座也。台座表下身 、覆表上身、寶匣表佛眼。塔之中央表中脈,具足各輪。頂上日月與寶珠表悲智雙運, 由此放射大悲。又覆可作瓶狀,表童瓶身寶,中有明點升降,甘露於拱門下降也。 此即為佛塔之第二重意義。

至於最後一重,佛塔可表三界:覆表欲界、寶匣表色界、相輪表無色界,寶珠 則表空。此外,佛塔亦可表一成佛之道,為三十七道品等共六十名數,依次列左:

台座最底層表十善,

對上三階表三皈,

獅子座表降於此世,

寶瓶等表八寶,

蓮座表六道,

四角表四無量心,   ┐   ┐

對上一階表四念處,  │三  │

第二階表四正勤,   │十  │

第三階表四神足,   │七  │六

第四階表五根,    │道  │十

瓶座表五力,     │品  │名

寶瓶(覆)表七覺支, │   │數

瓶頂表八正道,     ┘   │

相輪中央寶樹表十智,     │

十三環表十力三念處,     ┘

傘與傘座表佛境,

幢表無上品莊嚴,

月表離苦,

日表發大悲,

寶珠表一切圓滿。

又:十三級階梯表十三地。

世界七大奇景印尼爪哇婆羅浮圖共有六十小塔,繞行之即達中央大塔,亦表成佛 之六十名數也。

佛塔又表一立體壇城。壇城為諸佛菩薩之宮殿,亦即宇宙中最完美之鋪陳。故一般 佛塔均坐北向東,表一五方佛壇城,四門由四天王守護。既為一越量宮殿,不少祖師, 如蓮師、密勒日巴等均於塔中開示心要。若把佛塔觀成壇城,上師為壇中主尊,則自然 住於塔中矣!故西藏江孜白居寺亦為一塔形,有塔中寺之稱。據考,遠古時,塔本為 一密壇,底層為居所(今之覆)、上建高壇(寶匣)、而以樹蔭之(相輪)。

印度教廟建築則屬此類,於高臺上建一壇。今日於佛成道處即有此形式之塔, 故稱之為金剛寶座式塔。據考,此種印度廟結構淵源於對日(毘濕奴--現於相輪)、 月(濕婆--現於覆)之崇拜,台座則表梵天云云。

佛塔傳至漢地,則漸有閣樓式、密檐式、亭閣式、花塔、門塔等之出現。樓閣式塔 始自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二),玄奘法師設計一座塔 以保存請回之佛經,以佛經為法身舍利也。未來之浮圖形式則像徵式置於塔頂,後稱 之為塔剎。

北平妙應寺白塔為漢地首座覆式佛塔,於元朝由尼泊爾人阿尼哥設計。漢地亦有 金剛寶座式塔,而八塔則以青海省西寧宗喀巴大士出專身地之塔爾寺為最著。寺中亦有 時輪金剛塔與門塔等。東密則盛行五輪塔,分表五大、亦可表身內五輪。

壇供中亦有小型佛塔。佛像表佛身、經表語、塔表意,分別置於壇之中、左、右。 又有渣渣,具足八塔之相,內藏「嗡耶達爾瑪咒」者,為釋尊親教之格式。

參考文獻
一、佛塔之表義(The Symbolism Of The Stupa) A. Snodgrass, Southeast Asia Program.1988. 美國 。
二、佛塔之心理宇宙表像(Psycho-cosmic Symbolism Of The Buddhist Stupa) Lama A. Govinda, Dharma Publishing. 1976. 美國。
三、根源之美‧莊甲‧東大圖書公司 1988.台灣。
四、中國浮屠藝術‧謝克‧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 台灣。
五、中國古塔精萃‧張馭寰‧羅哲文‧科學出版社 1988. 北平。
六、中國古塔‧羅哲文‧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5. 北平。
七、一睹即解脫之法身大佛殿(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Which Liberates Upon Seeing)金剛 界日(The Vajradhatu Sun)1986. 美國。
八、直指覺心(Pinpointing Awakened Mind) R.Ray 金剛界日(The Vajradhatu Sun)1987. 美國。
九、珊其大浮圖(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 S.C. Hungtington, 格薩爾季刊(Gesar)1980. 美國 。
十、欣賞佛塔(Appreciating The Stupa),格薩爾季 刊(Gesar)1986. 美國。
十一、渣渣(Tsa-Tsa), 格薩爾季刊(Gesar)1987.美國。
十二、西藏神秘學基礎(The Foundation Of Tibetan Mysticism) Lama.A. Govinda. Samnel Weiser Inc. 1969. 美國。
十三、佛之身語意(The Body, Speech And Mind Of A Buddha),法音(Choyang)1987. 印度。
十四、大塔的傳奇(The Legend Of The Great Stupa)K. Dowman, Dharma Publishing. 1973. 美國 。
十五、塔爾寺‧文物出版社 1982. 北平。

參禮法體奉安專集序

參禮法體奉安專集序

劉銳之

前年(西元一九八七年)一月廿七日,我 師敦珠法王於法國南部博都示寂,跏 趺端坐,久未出定。銳之得訊既遲,復需辦入境手續,匆匆率同黎日光、李柱國、 鍾棣湘、蘇麗嫦、閔蓉蓉馳往。及抵巴黎,又為法國航空公司服務所誤,留滯中途。當晚 默禱稟告 師尊,明日當可抵達,請賜出定,計前後如有所待者已十四日矣。

佛母開示:法體之奉安,已有幾個國家及地區,如印度、尼泊爾、不丹、西藏 等均請前往供奉,以饒益當地居民。但以尼泊爾之嘉德滿都,故居仍在;十餘年前, 為 法王祈請延壽之廟,加以擴建更新,當可奉安法體。

師之偉大成就,佛教人士,乃至密乘瑜伽者,認為多年難得一見;即嘉德滿都 居民,謂開埠以來,未曾有也。電臺廣播,萬人空巷以歡迎。所尤奇者,法國為一 外教國家,對於久坐不殮,不加干涉,且表尊重。將來法體返尼,可由航機專送, 亦創聞也。

銳之歸詔香港、臺北、臺中、高雄、臺南各會,及澳門、星嘉坡、馬來西亞 各地方諸弟子而言曰:此次 法王成就之殊勝,人所皆知,爾等與有 師祖之因緣,自然 非常難得;將來法體奉安之法會,能往參加,當得加被,盼勿交臂失之。再者西藏之 佛殿富麗非常,非我漢人,所能想像;故西藏密宗大手印之境界,有「嬰兒觀佛殿」 之喻,可想而知。且喇嘛之唪誦,莊嚴肅穆整齊,更歎觀止。一舉三得,願留意焉。 其後或以職務在身,請假不易,或以航機位所限,改道維艱,能參加者,仍不逮 百分之三十也。

師於「傳承」之賜與,秘訣之提示,蓮冠之縫製,親賜戴上,固已恩深似海, 沒齒不忘。

至於法寶之賞賜,亦復非常殊勝,如卅年前求法初別,即以「願成就」為何? 以「願報身」對, 師大喜,豎拇指曰:「等波」(藏音,義為第一。)乃找其前生 所寶存至今,且經蓮華生大士加持之報身金剛持銅像以給與,且表授記之意。

西元一九七二年 法駕初離印度,前赴美國,以一別多年,訪聞尚能嚴戒精進, 繞道來港視之,卻以蓮師與印度八大聖人,及二十五大弟子之生平事蹟,為甯瑪巴 重寶之九幅湯嘉(宗教掛圖)見賜。當時銳之擬學藏文,請以精通藏漢者介紹, 師難其人,不久竟以西藏大藏經德格板甘朱一百函見賜。且不斷以早有漢譯之聖妙 吉祥真實名經給與,最難得是在巴黎見有譯本,即以購寄,具見愛護之忱。

復次為信任與獎勵:如介紹翻譯甯瑪巴十萬續及編訂金剛乘全集序略云:「劉 一九五八年向我求法,我已預先得到啟示,因我倆前生曾在同一壇城,發願度生。 於此因緣成熟,決攝受為弟子,及將『那也東初續『(大幻化網本續)所有能成熟 灌頂及口訣全部給他;同時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也付給於他教傳及巖傳的所有權柄 。….他回到香港成立一個『敦珠精舍中心』,悉心地把蓮師的教法傳給香港及 臺灣的漢人。故當我在一九七二及七三年前往香港訪問時,很高興證實了劉在這二十 多年間,已把成佛的種子,播下了無數眾生之心中。」已可想見。

又如一九八四年開示:「本人將特殊權力給予我於漢地的法之代表舒囊卓之贊青 (劉銳之),命其將我的教誨及法本,由藏文譯成漢文。對此開示,任何人均應 謹記。」

又如一九八四年在臺中學會,見所有參加法會弟子,新進者無衣可披,而披衣 者復有黃衣紅衣之別,次第有序,井井有條。認為訓練有素,大加嘉獎:謂與外國 來學突然聚集多人,旋即散去,如「一窩蜂」絕少再求深造。因此表示對學會弟子, 異常懷念,常賜加持。

法駕三臨香港,一蒞臺灣,親近承事之餘,有飲食遨遊之樂;師偕佛母公子 小姐等,與銳之及諸弟子,宴遊與共,言笑歡欣,有家人婦子之快愉,親和融洽。 如是聲音笑貌,常在我等溫馨之心態中。

從上數點所述,自出世間法言之,則感教誨成熟之深恩;而自世間法言之, 則又感親切關懷之德意。所謂「中心藏之,無日忘之」者也。且其恩與德,非祇對 銳之個人,而是對學會大眾。因念有等親近承事之無緣,為欲使普沾德澤,且將 師門恩德大肆宣揚,於是搜集歷年圖片,配以中英文說明,不數月間,已裒然成帙 ,乃加以編輯,命名為『敦珠法王與金剛乘學會』,將上述數點,全部包涵,應有 盡有。精印二萬份,先以一萬五千份,航空郵寄嘉德滿都,準備於 法王廟開光之日, 凡進廟參拜者,皆送一份,以廣弘傳。

預計此時,與法體由法國運到,及奉安晉塔修法,尚有一段時期,必須有先遣 人員,為之處理。於是臺中會之楊東賢、楊焄暉、陳貴枝,臺北之何雪霞四人, 均願自備旅雜費用,為會服務。乃書寄到,由政府予以扣留,交涉多方,聞須繳五萬 三千盧比之稅務罰款,即可放行,備款往又不然,至再至三,結果還是不放, 雖目的未達,但經後到的弟子每人攜帶數十本前來,斟酌派送,亦頗收預期之功 ,所謂「差強人意」也。

多年來留意英文雜誌等類,凡有刊登無上密新聞或特寫介紹,均飭黃毅英等譯成 漢文,以實季刊。發現彼等對於我 師苦心孤詣弘化漢人(李有義教授於八六年在 美國羅省告余曰:一九五六年, 師於西藏拉薩訪彼而告之:以「多年等待傳付漢人 之弟子,快來到了;越二年就是你求法呢。」),已於香港,臺灣成立五個學會,其餘 在澳門、星嘉坡、馬來西亞之檳城、太平、怡保、美國之三藩市、洛杉磯,加拿大 之溫哥華等地,均曾傳授密法,適合吾 師遍豎法幢之授記。並將西藏密宗靜坐法, 於港臺兩地分次傳授,來學者不下二萬人,得益者數不在少。將無上密重要典籍數十種 ,裝煌華麗,大量流通,均前此所無者,竟無片紙隻字提及,奇哉!

此次既以書本派送,每日廟中法會,必有金剛乘學會弟子百餘人,廟外鵠立候時, 時至依序排列,入廟恭坐一隅。法會開始,雖未能跟隨藏文唪誦,旅進旅退,但 莊嚴肅穆,態度感人;更依黃衣紅衣之分,秩序嚴整。及至布薩集會,有所謂「放光」之 說,因此皆認為吾 師於此十餘年來,三度駕臨港臺,調教漢人,真「功不唐捐」也。

銳之於一月十七日偕內人王麗東(亦香港學會會員)及港會員七人抵嘉,二十日 率同馬來西亞太平弟子三人,朝謁 佛母 仙藩師兄、千媚、詩靈師姊,頂禮供養。以後 各會(或各地方)弟子到嘉,即日或翌日朝謁如儀,其分期來嘉屬會人數,表以 列之不贅。

一月二十三日廟中修法開始,至二月二十日圓滿,每日均率眾參加,圓滿後 告辭返港。

此次機場迎接法體,返廟奉安,眾皆步隨其後。 佛母憐其年高,特安排汽車 代步,使銳之及內人王麗東,弟子陳寶芳同乘前往。廟中修法,特設較高位置,使 戴蓮冠以同修。復飭新造蓮冠,親為戴上,此無限愛護之忱。更將 師製甘露丸之 噶巴拉,常用之鈴杵,經常服用之衣物,與舍利,大手印標誌之手錶, 佛母推 師遺愛之所為,實令倍深懷念。

法會圓滿,攝得珍貴圖片,特飭東賢等四人,編為專集,讓未參禮之同學, 得睹莊嚴,得親恩澤,一開眼界。雖說四人合作,而東賢實總其成,負責努力, 而精力過人,後生可畏也,勉旃。

圖片說明英譯者:為黃維栻之妻黃李美。

西藏之民歌精選---出世法言‧蓮苑歌舞序言

西藏之民歌精選---出世法言‧蓮苑歌舞序言

劉銳之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或假日, 不論所到何處?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叟小童,手拖手,踢起腿,載歌載舞起 來,自樂其樂。若到秋收時節,一般農民,一邊打稻,一邊唱歌,一邊翩翩起舞 ,樂且未央;還經常舉行有趣的篝火晚會,通宵達旦。在城鎮只要天氣稍暖,多 有舉家而出,在路旁林下,喝青稞酒,跳起民間舞蹈,伴以民歌,從早到晚,興 盡始歸。此為民眾的娛樂也。

若說佛寺,八世紀時,桑耶寺落成之後,從天竺請來的高僧蓮華生大士,根據佛祖 釋迦牟尼,關於佛教密宗四部學說中的瑜伽部,無上瑜伽部裡金剛舞一節,組織 跳神法會,驅鬼酬神,為寺院開光。據「藏族文學史」中的蓮華生傳記說:「譯經 師在桑耶寺、慈氏洲譯經完後,由長老手持譯經繞『務孜『殿三周,排成行列, 戴上假面具,擊鼓跳舞,為所譯經典開光」,從此沿襲至今,此為西藏各寺院跳神 的來歷。

而甯瑪巴的敏珠林寺,以偈頌著名於時, 敦珠法王曾求學其間,故所著法要,多 用偈頌。噶舉巴之木勒日巴祖師,歌聲悅耳,法味盎然,張澄基博士將歌集譯成 漢文,風行一時,膾炙人口。

蓮苑歌舞,全部為出世法言,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著。雖面世約一百多年 ,而藏文名著中,多有引用。今為祝維翰居士,譯成漢文,能將其法味與意趣曲 曲傳出。尤其難得,不獨是辭意顯淺而普及,且先將顯密基礎常識,開示無遺,中 述「相約修持,空說未曾實踐,突然死別,後悔莫及」一層,已是良好之當頭棒喝 。末述「行奸詐」如說「借得佛法作掩體,冒充神通說似疑,買賣灌頂如貨物, 憑借咒力諛官家」等切中時弊,欲辨別真假佛法者,不可不留意及之。

茲特轉載全文,分期充實本刊,以饗讀者。並將著者序言先錄,以作介紹。 《出世法言‧蓮苑歌舞》作者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公元一八○八年生於今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境,被指認為巴格‧桑登彭錯轉世,早年出家離俗, 畢生講法修行,撰有關於修道、解經及論說著述七函行世。本書以詩文相間體裁, 假托一對夫妻蜜蜂生死離合之情,勸人出世修行,辨別真假佛法道理。文字優美, 意趣逼真,今試譯為漢文,公諸同好。

---譯者

敦珠法王之最後祈禱文

敦珠法王之最後祈禱文

陳建強

農曆己巳年正月初五日(即西曆一九八九年二月十日)晚上七時正, 上師、 師母及四十多位師兄們一起宴請兩位佛女及蘇格甯波車於 Annapurna Hotel 的印 度餐廳。

在席上,兩位佛女講了一個極之重要的故事。 佛母有一次在夢中,夢見有一 位妙齡少女,叫她要向 法王請求,寫一篇祈禱世界和平、避免災難,並使眾生得 著安樂的祈禱文。夢醒後, 佛母心裡想:「 法王這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讚頌文 及祈禱文,故這個請求不一定是那麼重要吧!」故此, 佛母便沒有特別強調, 只是向 法王順便提提便了。

過了一些日子, 佛母又再有同一樣的夢境,此少女並謂要她立即向 法王請 求。夢醒後, 佛母便把夢境告知 法王,並向 法王作如是之請求。但當時 法 王謂:「現時的人們太忙了,已很難有時間去唪誦現有的這麼多祈禱文,還是看看 將來的因緣吧!」故此,因 法王有太多事情要辦而心不在此,如是又耽誤了一些 日子。

到最後,一天晚上, 佛母再三夢見同一位妙齡少女;今次這位少女很嚴厲地 向 佛母說:「這是我最後一次向妳提出,妳要立即請求 法王,寫一篇祈禱文, 因為這會是對眾生有莫大裨益的。妳不要少覷它,這是有很大需要的。若果妳現時 再不請求,妳將來是會後悔的。我與妳情同姊妹,我經常與妳在一起的。但若果今 次妳仍不堅持請 法王寫一篇祈禱文的話,我將會永遠離開妳,請妳自己慎重地考慮 吧!」說後,這位少女便步行了數步,跟著便跳著飛了起來,不久她便飛去無影無 蹤了。 佛母立即從夢中醒過來,她便記起這位少女便是綠度母,是特地前來向她 報夢的。

佛母知道這夢是很不尋常,故第二天早上她便向 法王細說了夢中的情景。 法王了解到這事的重要性,故 法王在那天晚上臨睡前,特別向 蓮師祈禱請求 加持。

第二天清早雞啼之時, 法王便夢到自己坐於好像一座廟宇裡。(詩靈在這 裡特別鄭重地說:事實上當時 法王是在定中,但 法王一方面是自謙,另一方面 則是為免世人不了解而生起毀謗之心,故 法王才寫成是在夢中。)忽然之間,有 一位長髮披肩的青年,身穿白衣的白人,手持著鈸在輕輕作響,以跳舞的姿勢走近 法王,並向 法王唱出以下的字句:

『若要建立佛法,請於心中培植之;
當己在內心深處時,佛性將能達到。
若要到達佛剎,請將顛倒加以清淨。
愉快地,清淨的佛剎便在咫尺。
建立精進心修習法要;
若不修習誰獲證量?
能見己過卻實為難;
真正能見己過,才是教法之重點。
慢慢地,改正過失,增長並發展良好之品德。』

每唱到句尾時,他手裡的鈸便會大聲作響;愈唱愈大聲,直至最後完結了他便 離開。到這時 法王便夢醒了,並立即把剛才那人的說話寫下來。 法王這時才記 起剛才那位就是 蓮師。

翌日早上吃早點時, 法王請佛母坐於對面, 法王先喝了半杯牛奶,然後給 餘下的半杯牛奶給佛母,佛母沒有反對便喝了。(千媚在這裡加了注腳:佛母一向 是不喜歡喝牛奶的,但今次佛母倒很例外地喝了。因為若果佛母拒絕了,是不吉祥 的表示;相反地,佛母不但沒有拒絕,反而一口氣喝完了牛奶,這是代表很吉祥的 意思。)然後 法王又把一件蛋糕吃了一半,把餘下的另一半給佛母,而佛母亦吃 完了它。

跟著 法王便對佛母隆重地說:「我很對不起妳,妳曾經三次請求我寫祈禱文 ;前二次我皆沒有為意,到了第三次,我才認真地去祈禱。昨晚我夢見 蓮師親自 來指示我;故我今早一起來,便寫下了這一篇祈禱文,請妳現在過目。」

千媚及詩靈說完了這故事後,立即把兩本藏文的小冊子交給 上師,並希望 上師能把它譯成漢文,利益漢地有情;而英文版則已經被譯出,希望將來 上師能 把中英文的譯文,刊登於我們之「金剛乘季刊」內。兩位佛女特別強調說,這篇祈 禱文是最難得的,原因是 法王在圓寂前寫了這最後一篇祈禱文,而且亦是 蓮師 親自前來加持的,其殊勝可想。

法王這篇祈禱文實在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告誡並警惕我們,要不斷地去自我反 省,要了解到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追尋的東西,什麼是我們需要放棄的,不要把本 末倒置了。 法王並重複地說,如經典所告誡我們的說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 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實在發人深省。我們應該每天皆 誦讀 法王這篇祈禱文,作為我們之暮鼓晨鐘。

參禮法體奉安文叢啟事

參禮法體奉安文叢啟事

編者

今年春,港臺學會各師兄前往參加法體奉安典禮者,前後凡一百七十一人。以 法會莊嚴而隆重,踴躍而親和; 上師決定編印專集,以留紀念,且使無緣前往者 ,亦留印象。當時極力鼓勵諸弟子投稿,故稿件頗多。及著手編輯時,憶及前編「 敦珠法王與金剛乘學會」一書,以圖片為主,只用極簡化之中英文說明之;甚為外 族人士所歡迎,未得者群趨索取,得之者愛不釋手。將來專集之閱讀對象,當然亦以 外族人為多,故決向前書看齊。但諸來稿,棄之可惜,但又不願割愛,建此文叢, 分期在本刊發表;讀者幸勿以「明日黃花」見誚,則幸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