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經》比對研讀

《泡沫經》比對研讀

編◎林崇安

一、前言

佛弟子應常常溫習佛經,使能生起聞慧、思慧和修慧。今列出重要的《泡沫經》以供研讀,此經是北傳《雜阿含265經》,相當於南傳《相應部‧蘊相應95經》,經中指出「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值得一再品味。

二、《雜阿含265經》

(00)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恆河側。
(1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1b)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2a)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三、《相應部‧蘊相應95經》

(00)爾時,世尊住阿毘陀處之恒河邊。
(1a)於此,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譬如此恒河起大聚沫。具眼之士夫見此觀之,則如理於觀察。彼見於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聚沫有堅實耶?
(1b)諸比丘!有如是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低劣或高尚、遠或近。比丘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色有堅實焉!
(2a)諸比丘!譬如秋季降大雨,於水上泡沫之生滅。具眼之士夫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水泡有堅實焉!
(2b)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3a)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3b)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4a)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臃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
(2b)諸比丘!有如是受之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低劣或高尚、遠或近。比丘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受有堅實焉!
(3a)諸比丘!譬如暑季之最終月,日盛中時,陽燄流動。具眼之士夫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陽燄有堅實焉!
(3b)諸比丘!有如是想之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低劣或高尚、遠或近。比丘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想有堅實焉!
(4a)諸比丘!譬如有士夫欲得堅固之材,求堅固之材,持利斧往尋求堅固之材而入林中。見彼處有直立之大芭蕉樹新鮮而無核心。彼伐此根,伐根亦伐頂。伐頂而剝樹皮。彼剝樹皮,連膚亦不得,何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4b)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5a)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5b)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況堅實焉!具眼之士夫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芭蕉樹有堅實焉!
(4b)諸比丘!有如是行之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低劣或高尚、遠或近。比丘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行有堅實焉!
(5a)諸比丘!譬如幻師或幻師弟子,於四衢道現幻。具眼之士夫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幻有堅實焉!
(5b)諸比丘!有如是識之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低劣或高尚、遠或近。比丘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彼見此觀之,如理於觀察:無所有、無實、無堅固。諸比丘!如何於識有堅實焉!
(06)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1.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
  •     2.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
  •     3.於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離於三法者,身為成棄物。
  •     4.壽暖及諸識,離此餘身分,永棄丘塚間,如木無識想。
  •     5.此身常如是,幻偽誘愚夫,如殺如毒刺,無有堅固者。
  •     6.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07)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6a)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之,厭患於色,厭患於受,厭患於想,厭患於行,厭患於識。厭患而離欲,離欲而解脫,解脫而解脫已,則智生。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受後有。」
(6b)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     1.色乃如聚沫,受乃如水泡,想乃如陽燄,行則如芭蕉,識則如幻事,日種尊所說。
  •     2.若周匝而觀,如理察諸法,如理觀見時,無所有無實。
  •     3.此身始皆然,大慧者所說,若以離三法,應觀色棄物。
  •     4.三為壽暖識,若以離此身,棄之無回顧,無思食他物。
  •     5.如是身相續,此愚說幻事,殺者始稱名,堅固此處無。
  •     6.比丘勤精進,觀察是諸蘊,晝固比日夜,有正知繫念,一切結應斷,為己歸依處,猶如燃頭想,應希不動境。

四、結語

南北所傳的《泡沫經》內容大致相同,南傳多出(6a)一段,是修行的次第(厭、離欲、解脫)和結果(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受後有),作為補充。◎

 ◎ 林崇安:前金剛乘學會台北會長,國立中央大學退休教授,目前於圓光、法光佛研所、內觀教育禪林等傳 授佛學課程 、止觀禪修和因明辯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