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聖略述

凡聖略述

劉銳之

十法界為四聖六凡。四聖即佛、菩薩、緣覺、聲聞,此四者為「出世間」。六凡分三善道及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此六凡在世間輪迴不息,稱為「六道輪迴」。佛、菩薩屬於大乘,在使一切眾生脫出輪迴。密宗即是大乘,要度一切眾生至本尊(佛菩薩)之剎土。

然而,六道眾生為何輪迴?此係由於「業力」 ─ 每一眾生自己行為之力量。作惡者,由其業力,使自己墮往三惡道中;作善者,由其業力,使自己生往三善道中。善惡因果,絲毫不爽。由於眾生不知業力輪迴,不知善惡因果,乃胡作非為,而受輪迴之苦,故云:「眾生枉受輪迴」。

再深入探討「業」之形成:此則起自眾生心中之「欲」,由欲而有妄念,再引發習氣(過去世之潛在嗜好),進而引生煩惱。基本煩惱有貪、瞋、癡三種,稱為「三毒」。由此三毒之牽引,就為非作歹了。作後,各類的苦果就漸漸來臨。如此,由起始一點之「欲」,而引生後來之大苦,實在太不值得了,但眾生每沉於欲中而難以自拔,雖想逃離苦果,卻不知其根源。在「惑」、「業」、「苦」之環中輪迴著。故釋迦牟尼佛對任何初學佛者,就勸其要「少欲知足」,能少欲,就可漸離痛苦,進一步由戒、定、慧之「三學」,來步入四聖之境,略述三學如下:

戒方面,廣義言之,即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狹義言之,就是要守小大乘及密乘戒本中佛陀所制訂之戒律。

定方面,就是利用「止」的功夫,停止自己之妄念。

慧方面,就是利用「觀」的功夫,提起自己之正念。在止觀雙運下,逐漸步入四聖。

密宗特別重視實踐,認為身體不好,則心不易控制。故由靜坐下手,使脈氣等調妥,而易得「止」,並且配合儀軌,觀想本尊。如此止觀並進下,易得「根本智」。而下坐時,在行、住、坐、臥中,念念皆不離本尊,如此以訓練「後得智」。在日久功深之實踐下,一旦圓成,便由凡入聖,並依其菩提心來引導眾生,使出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