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禪與祖師禪之商榷
如來禪與祖師禪之商榷
劉銳之
銳之弱冠於廣州市之南關,皈依 虛雲老和尚,受菩薩戒,蒙賜法名寬慧、 號佛定,並福建鼓山戒牒(長約三英尺,闊約一英尺半,古樸嚴肅,惜從軍時 於戰役失之。)及後充廣東全省保安司令部主任祕書,每隔一月之星期六下午 ,多驅車至韶關馬壩南華寺,親近承事,多所開示,惜以根鈍,迄未見性。及 編著『戒定慧之抉擇』時,於定抉擇中,應有如來禪與祖師禪之一段,而前塵 影事,湧現心頭。雖明知非由於證悟、及修所成,且年老多忘,掛一漏萬,在 所不免,而仍列入,為永誌 師恩。今復登於本刊,實欲就正於 讀者,祈有 以教之!
吾人學佛之途徑,就是三學。大乘菩薩之六度,亦從三學開出 。在三學六度之中,最重要者,莫過禪定一門之修持;又不出乎 上所述之四大項。所以小乘之俱舍、成實,大乘之法相、三論、臺 、嚴、雖觀法各各不同,而莫不以此禪定為體。譬如法相宗之五重唯識 觀,三論宗之無得正觀,天臺宗之一心三觀,華嚴宗之法界觀。卻 儘量鋪張,各誇高妙。學者但見奇珍錯雜,五光十色,往往誤認為 各有別體,殊不知他們弘揚宗義之著作,精神所注,都只在不同之用 上發揮。而此相同之體上,便少有人說到。在此,當知都是依定修 觀,並非作觀於定外。誰又能在散心粗息裡面,成就勝妙之觀智乎 ?因此似乎可說:此三學六度之禪定,實遍於大小乘諸宗。而不料 彼號稱禪宗之宗獨不然!現世號稱禪宗之禪寺中,禪堂所修習者, 是由達摩祖師東來而開。他雖號稱禪宗,但此名字,是他人所稱,而 自己並不滿意承認。因此便常先聲明,其所學者不是三學六度之禪 。而常分判認為三學六度為如來禪。而彼等所修學者,都是教外別 傳之祖師禪。此祖師禪,究竟如何與如來禪有異?其顯明之區別為 :如來禪是漸修法門,必須循序漸進。祖師禪是頓悟法門,卻能一超 直入。如來禪是對治煩惱,斷惑證真。祖師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 佛。依此而說,所以祖師禪,大有超於如來禪之概。但此祖師禪如 何進修?說起來,真是一件非常神秘之事,有許多人,不大了 解。今且就淺顯方面言之,其他禪之修法,不是觀色就是觀息,不 觀息也就觀心。而此祖師禪之修法,卻只在觀心本身上做工夫,以 一個極明朗極猛利之觀心。既不觀色,亦不觀息,且亦不觀心,乃 至於一切不觀。從此一切不觀之中,卻要使此觀心,仍極明朗極猛利 。功夫到了,自然大澈大悟。說到此種(觀而不觀,不觀而觀)之境界 ,本來有些不易說明。禪宗中人,無以名之,便強而名之曰『疑情 』。四明用剛禪師云:「做功夫須要起大疑情。」袁州雪巖領禪師 云:「參禪須是起疑情,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此中疑情之疑, 卻非六根本煩惱法中之疑字。故在此字上面,便有分說:
- 疑情不是無心。須具著下列幾個條件:
- 不可忘形!要回光返照,如貓捕鼠。
- 不可死心!要活潑潑地,盡力撲擸(音搜)。
- 不可昏沉!要昭昭靈靈,常現在前。
- 不可散亂!要心心相顧,打成一片。
- 不可懈怠!要猛著精彩,沈沈痛切。
- 不可間斷!要孜孜不捨,日夜忘疲。
- 疑情不是有心。須具著下列幾個條件:
- 不許從妄緣外境上求!
- 不許從四大五蘊上求!
- 不許從文字言說上求!
- 不許從見聞覺知上求!
- 不許從心緣知解上求!
- 不許從推詳計較上求!
以上是祖師禪之修法大概。
各派祖師,雖因接引方便不同,法門各異,而分立成五家七 派:或者看話頭,或專默照,或用其他種種方法。但其根本原則,不 出於此。仔細推論起來,別種禪是從觀上以求(觀心),明朗猛利 ,而成正遍智。此種禪是從觀而不觀,不觀而觀上,以求(觀心) 明朗猛利,而成正遍智。別種禪是從用上用功,此種禪是從體上用 功。因此別種禪所得之智,是轉識而成。此種禪所得之智,是即心 而成。所以此祖師禪,便從前此所說四大項禪之外而獨立。宗密禪 師曾立有『五味禪』:
- 外道禪--彼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
- 凡夫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
- 小乘禪--悟我空遍真之理而修。
- 大乘禪--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
- 最上乘禪--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 正遍智性,本自具足。亦名一行三 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 之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 百千三昧。達摩門下,輾轉相傳, 是此禪也。
五味禪之四種,即是前面所述之四大項,不過開合,微有不同。 後一種即是祖師禪。有許多人因為馬祖道一有『一味禪』之說法, 便以一味禪,為祖師禪。而以五味禪中,為如來禪。不知五味禪, 本具一味;尤其是最後一味。實能合五味之精,而為一味。所以一 味禪,就是祖師禪,而五味禪中,最後之一味,也就是祖師禪。
(按)一味禪,實合五味之精,而為一味。並非五味之外,別有 一味。學者不知,強為分作兩截,以致失卻根本,不得融通。而修 行之中,更因之發生許多流弊,使此頓悟法門,竟少有人得益,真 是可歎!今略舉一端而說:
「如來禪,是從觀色、息、心三者之上做工夫。」
「祖師禪,是從心的本身上做工夫。」
但是色、息、心三者,既不可離,亦不可廢。所以祖師禪之前方 便,也必須調身、調息、調心,而於此處往往為學者所忽視;以致 身體疲病,息道粗浮,心情昏散。蓋以三者相互之因果,使百病叢 生,無由頓悟。色力強者,空白延捱。色力弱者,多因之齎志以沒 。此便是離開五味禪,而別尋一味禪之流弊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