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心意練習(上)

 

金剛乘心意練習(上)

本尊莊嚴密咒教授之最勝心意練習(上)

 

 

艾歷啤嗎恭桑英譯
黃  毅  英  漢譯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季刊第五十期

南無咕汝爹哇打堅尼吽﹝敬禮上師本尊空行圓滿﹞

 

蓮華生大師已於生圓次第成就,得本覺顯現之灌頂。得住於大手印身契
之成就。於顯現界中,遊戲於整個諸有及現相中。為現國王、王子及未來世
有情利樂故,乃授與卡珍公主‧磋嘉媽,如下教法,名為密咒教授之最勝心
意練習。

 

磋嘉媽白言:噯媽呵﹝奇異哉﹞,大師!吾欲請求本尊與莊嚴修習之口
授。以無有不依本尊得成就者故,乃應修如何本尊?

 

師云:修本尊與其莊嚴之法者有二:對下根之次第觀想及對上根之無二
身觀修。

甲一 對下根者

下根者當修如寶之覺心,即菩提心。首汝行者,無論何處,以秘密
甘露或瓶水洗手、口、面等,於適意座以圓滿或半跏趺而坐。

 

次當顧視為苦及苦因纏縛之三界眾生。首發菩提心,以渡彼出輪迴故,
當修本尊身!次發憫一切眾生之悲心,欲其離苦之關切,及要使其得樂之喜悅
,並無執,欲其不離於樂。

 

嗣後,誦嗡、阿、吽三字,建立自為本尊之佛慢並觀本尊心間蓮日月上
之種子字。

 

再觀種子字放光,召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並一切上師、本尊、空行降臨
面前虛空。向之頂禮供養、懺悔罪障、隨喜功德、皈依三寶、請轉法輪、請
勿入滅、生起覺心、回向功德之源﹝譯者按:依原文次序譯出﹞。遣送諸上
師等或融入自身,兩者皆可。此等均為積集資糧之次第。

 

於此之後,以積集智慧資糧故,從心間種子字放光將自身轉成光蘊。並
放光向十方將情器亦轉成光蘊。此光遂得十方一切佛菩薩加持。

 

光反入時,器世間化光融入情世間,再融入自身,而自身之光融化,猶如
鏡上水氣之消。此即融入蓮座、日月、再入於種子字。種子字再次第融入新
月﹝譯者按:指種子上之『︶』﹞及那打。那打之光為心之本性,其量為髮端之百
分一。如此數數觀想。

 

當觀想漸失時,誦觀空咒等,及後出定。

 

如是圓滿二資糧即成就二身為果。

 

於空性中,觀自心性乃以本尊種子字之形式顯現又或觀想種子字轉成表
義莊嚴。由此變化,生起所修本尊之整個頭及莊嚴等,而種子字則置於心間
蓮日月上。

 

由此放出三光召請一切善逝、上師、本尊天及空行從十方來至面前虛空
中。獻以五妙供。召智慧尊降臨安住。

 

觀想善逝及部主於頂上灌頂。及後遺送。

 

再觀想頂喉心三處日輪上之三種子等,以為身、語、意之勝住。專一觀
修本尊。

 

若觀想至疲累時,即作唪誦。

一、耳語金剛誦者,乃只令衣領聽之。
二、具韻金剛誦者,乃依大成就修法時之韻律而作
唪誦。
三、秘密金剛誦者,乃於意中唪誦。
四、如輪之誦者,乃觀想從口出、入於臍而融入心
中。
五、如鬘誦者乃,轉動心間種子字周圍之咒鬘,專
一觀想各咒字。
六、集中語之唪誦者,乃將心集中於所誦咒之聲。
乙一 間隙修法

磋嘉媽白大師言:修本尊法間,應如何作?

 

大師言:若不能唪誦,則供多瑪及於搖鈴後作讚頌。遣送智慧尊後,住
於常人思維中。

 

若汝行者,欲獻成就之供養,於面前置一圖畫、佛像或經卷,並以花染之香水
獻曼達。一剎那間,生起本尊佛慢,並由心中種子字放光。召請住於十方之一
切法身及色身。請法身住於法器及經卷、色身則住於湯嘉及佛像。

 

觀想住於十方之諸佛菩薩、上師、本尊、空行等不可思議海會,住於面前
。向之獻供,並作七種清淨法。

 

於此之時,向本尊獻食子。向護法則獻水食供,做渣渣、泥像,或作其
他修法。

 

若欲讀一切善逝之語,觀想一剎那間,舌變成空性,由此生一吽字,再
由之生出一獨股杵。觀想言語由種子字經杵而出。無數之汝身,充滿大千世界
,各各於口中具杵。再觀此語言為一切眾生所聞,並於輪迴中解脫。此為誦
經之儀軌。

 

此等為常修中,間隙所修之法。

乙二 結印生起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云何以圓滿次第承接生起次第?

大師答云:若欲修習圓滿次第者,自觀想成本尊後,遣送智慧尊。將三
昧耶尊融入光明,轉成本尊種子字成一「吽」字。吽字漸收成那打。那打漸小
,而成明空性。於此境界中,住於「萬有之當體」中,空、無分別了知、非有
非空。又或數數思維上師所授圓滿次第之口耳教授。

 

若汝行者如是修習,每日三或四課,則汝可於即身,或無用再生於中
有處,住於大瑜伽,得本尊大手印身。縱生起次第之力未全具,於再生時,住於
大瑜伽境界,無疑成就大圓滿之持明位。

 

此等均為對下根者之漸修法。

甲二 對上根者

 

 

磋嘉媽白大師言:具上根者又如何修持?

 

大師答言:若具上根者觀想本尊,已無須次第行之。只須誦一心咒,一
偈甚或動念思維本尊,即能確實觀成,當下即成及自成者,如泡沫出水。此
乃從法界中召請本尊。

 

自成本尊為空,見本尊無自性為智。空智無分。

 

世俗諦為無間現成本尊,勝義為瞭知本尊自性,以無有故空,故世俗與
勝義無分。

 

本尊現為父佛為方便,現為母佛為智慧。故方便與智慧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乃大樂,無自性為空,故空樂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覺,其相無自性為空。故空覺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明,其無自性為空。故空明無分。

 

如是自觀成本尊,身既可見而又無自性,故超老死。語為不斷或心咒無
斷。意超生死故為法性續。

 

每日四相- - 行、住、坐、臥- - 均不離本尊,此為具上根者之道。此為極
難而為過往世專修者之所修。

乙一 觀想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敬請開示觀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大師答言: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
,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

 

次安坐適意,置一精製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餘念,遂由足至首觀
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已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

 

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

 

嗣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
。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矇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
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
定覺受與圓滿之覺受。

一、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竟念與回憶
,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
崖瀉下之瀑布。
二、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
,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
三、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座中
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
覺受,如河之流。
四、次,無有念動,能整座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
如須彌。
五、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
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
受。

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

 

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
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

 

直至能觀想清楚,勿於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座之觀修為至要。於有
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

 

晚間,作整夜眠而於翌日作八短座觀修。

 

觀修時,若率然起座,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

 

若於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

 

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性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
之整個形相。

乙二 延長觀想

磋嘉媽白大師言:觀成本尊當持多久?

 

大師答云:當獲明相,及如上稍有穩定時,持之時限可作延長,一般而
言,唪誦所佔時間最多,然唪誦之時未至,一座之長短,則按能住於觀想之
時間。

 

於每座之內測量,出入息之相間為至要。若以外測量,時與座數為至要

 

以座數而言,可保持每日每夜四座,每座愈長愈好。度量座數之作用在
於不壞自身調節,能有和諧之修習,易於集中,及能作長時間觀想。

 

至於記數,勿以聲數之,當用心中數珠。如是,漸增數量;令休息與觀
想相間而行。

 

若說以影記數,將晝夜分成十六或八座,每隔二日影作修。餘作休
息。簡言之,修八座短座,而間八以休息。

 

穩定後,每日修兩短座漸作延長。漸次即能作整日修、晝夜修、半月、
整月等。

 

簡言之,無論修法如何穩固,勿令疲累,等間行之,任運延長,安住無
想不動明空中。

 

此為延長本尊觀想之口訣。

乙三 清除過患

磋嘉媽白大師言:於觀想本專時,於形態上之過患當如何清除?

 

大師言:若欲清除形態上之過患,其中有二:認知過患及除治之。

 

又於認知而言亦有二:共與不共。

 

共過患有忘失、懈怠、憂慮、昏沉、掉舉、太緊與太鬆。

一、忘失觀想者,為觀修時散亂。
二、懈怠者,為懶散而想:「稍後再修」。
三、憂慮者,為恐觀想不成,反成妄念。
四、昏沉者,乃因外境,因緣,或自然而得之昏沉

五、掉舉者,乃由外境或特有行為故,而生之者。
六、太緊者,觀想已得,然仍不滿足故,再加功觀
想。
七、太鬆者,觀想漸失,亦無動於衷。

於觀想本尊之時有以下十二種不共過患:霧與雲、上下顛倒、形態變、
數量變、坐式變、身顯色變、只見顯色、只見形態、靠邊坐、漸失。

 

今開示除治過患之法。對七共過患,當以八種用功以除之。

 

對忘失用繫心。以信、決定及精進對治懈怠。以正念作憂慮之藥。以對
治昏沉故,生起熱切、沐浴或經行。於掉舉時,生起厭離輪迴,以繩繫心於
執持,縛於觀想之樹。簡言之,對昏沉與散亂,用警覺為守護。以平和對
欲用功過緊。若過鬆時,以精進觀想。

 

對於對治本尊法之不共過患,觀看法像每一細節,若遇雲霧或含糊,觀
無念空性後再修,以無念、觀法像,及觀想相間而修。

 

此身比例、莊嚴、坐式、形態變動、觀想身為物質、極巨且穩。想鴿能
於鼻孔中進出,鳥、羊、鹿等於臂足間遊玩,想其如佛像般穩固。

 

若數量變,集中觀想一至二尊。若只現顯色,觀其形態。若其色按自身
血、膽等熱而變紅、變黃,當作休息。若其相漸次消失,集中清楚觀面及手。
至於不完整之過患,逼真觀想整個身相,包括莊嚴及表徵。

 

簡言之,不壞此等過患生起疲累而修,嗣後,觀無念空性,及後,觀看
及集中本尊身相。

 

此為清除觀想本尊時諸過患之口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