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生契合深導了義海心要

阿逸多法自在大師造 陳濟博居士譯

無上密乘之有第四級灌頂,目的在對治心,而證法身。其法要在甯瑪巴為大圓滿或稱大圓勝慧,在噶朱巴則為大手印,尚矣。

八大手印而後,歷代祖師所造之大手印頗多,而能提要鉤玄者,首推自生金剛尊者之大手印願文;能達究竟了義者為諦洛巴祖師之恆河大手印。餘如祝拔宗大手印、涅槃道大手印等,皆能指示要義,詳略或有不同,而橫說豎說,不離其宗,令人了悟。

俱生契合深導了義海心要,為阿逸多法自在上師所造,文中除於大手印所具之義,應有盡有,而於九住心、五勝行,俱生契合之義與大手印之差異,特致其詳,此皆為別本所無,而於初學之人,得益不少。

修法時身語意之運用

修法時身語意之運用

劉銳之

嘗謂禪宗有清淨禪,以心入禪,斷盡煩惱,而得清淨,故稱清淨禪。更有清淨之禪,則連其清淨之禪,亦淨之矣,其淨之究竟可知也。

無上密乘之修行,唯用身語意三者。而身之力用,全仗雙手,古人所謂「雙手萬能」者,然一切身之惡業,如殺生、偷盜、邪淫等,均由雙手所造成,故亦有「雙手萬惡」之說,此身所作之惡業也。

語之所作業之力用為「」離中知」,與身作業力用之「合中知」,尤有勝之。且古人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姑不說,而所謂「禍從口出」者,指口舌招尤固多,其甚者,則「一言喪邦」是也。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心猶意也。身語意三,本來平等排列,而其力用,則是語強於身,而意又強於語,是則三者莫強於意。但紛飛之妄念,顛倒之邪見,固均從意而來,則所作惡意又比前二者為嚴重也。若能防其惡業而導其善業,則利益固無窮也。

既受灌頂之瑜伽者,得本尊已,應於自身之身語意三,一切與之「看齊」,而成統一。

身結印:結跏趺坐固矣;而左右兩手之聯結組織,均與本尊之印一樣。

語誦咒:所有發音高低、遲速、大小,均與本尊之咒音一樣。

意緣想:所有本尊所顯青黃赤白之色,全身所飾之莊嚴,懽愉嚴肅之形狀,無不應有盡有,一一不忘。蓮華生大士垂訓甚詳,認為如能刻意為之,可以即身成就,讀者勉焉!

法 語 選 粹

 

十種自在:

壽命自在,業自在,資財自在,勝解自在,願自在,神變自在,生自在, 法自在,心自在,智自在。

佛經選要

佛經選要

劉銳之上師等編

此書內容悉從佛家的重要典籍中選輯而成,除括弧中的按語外,絕無編者自撰的語句,因而名為「佛經選要」。

本書共分十三篇,除第十二、第十三兩篇取材於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因此部藏經在現在世界中流通最廣,校勘亦精。又此十二篇中,除第十三篇宗門法要外,純粹選取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律、論。而這些等,從沒有人認為疑偽的。第十三篇,因禪宗不立文字,沒有譯籍可為依據,不得不採取中國古代禪家的傳說或語錄等。至於第十二篇密乘,除經論外,多選自唐代東土密宗大德的撰述及西藏克主大師的密宗道次第論等書。

其十三篇內容為:

  • 一、教主,分十章,敘述釋尊之族姓、降生、童年、婚配、出家修道、成等正覺、轉法輪、行化、般涅槃及遺教結集。
  • 二、有情與世界,分三章,敘述有情世間、器世間及華藏世界海。
  • 三、因緣業果,分六章,總說因、緣、業、果的一般要義。
  • 四、諸法體義,分七章,解釋五法、自性、三無性、二無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體相及義用。
  • 五、唯識,分八章,論釋唯識之意義,初能變識、第二能變識、第三能變識、八識總分別、唯識正辨、唯識釋難及唯識性。
  • 六、真實義,分四章,論釋勝義諦相、從遮詮門顯真實、從表詮門顯真實及一切眾生同一真如性。
  • 七、人天乘,分十二章,正明如何得生天、人及墮三惡趣,並論析父子、師資、治國、夫婦、朋友、主僕、治生之道及三歸、五戒、十善、素食等。
  • 八、解脫道,分七章,釋述其種性、資糧、止觀、四加行、見道、三十七道支及解脫果。
  • 九、菩薩行,分八章,選錄稱讚大乘功德,顯揚聖教論及大方廣佛華嚴經,並釋述其種姓、發心、四無量、六度、四攝、止觀了義及修行階次。
  • 十、佛果,分三章,釋述大涅槃、大菩提、法身。
  • 十一、淨土,分三章,敘述淨土十八圓滿相、兜率淨土、及極樂淨土。
  • 十二、密乘,分二章,敘述藏傳及東傳之密教。
  • 十三、宗門法要,分三章,敘述佛祖傳承、六祖法要及五家宗風。

此書功用有四:一、初學佛法的人,可以用作讀本;二、研究哲學而非專攻佛家哲學的人,可視此書為一本有確實根據的佛學概論;三、世務繁忙之佛教徒,可用作隨時翻閱之手冊;四、其他宗教的信徒,如想略知佛法大概,可參考此書。

佛教對漢土文化之影響

佛教對漢土文化之影響

劉銳之上師著

中華民族最初分佈於黃河流域,融和鄰近之民族而成為漢族,混合鄰近之土地而成為國土,並吸收融化外來的優良文化,發展為本族之文化。漢土之受外來文物東進之影響,約分五期,本書一一敘述。

佛教初來之影響,始於東漢明帝。初期佛教之流佈極少與漢土上流學術界相接觸,故其影響極少。

及後佛教大盛,自南北朝、以至宋初,中國之第一流思想家,皆為佛學家。佛教思想之輸入,最主要為譯經。佛經之翻譯分三期,第一期從東漢至西晉,為譯經之幼稚時代。第二期從東晉至南北朝,為譯經之進展時代。第三期是唐朝,為譯經之全盛時代,代表譯者為玄奘法師。如此長期大量將外國思想文學移植過來,在國內之哲學界及文學界中,發生重大之影響,此是無可置疑者。

漢土文化所受佛教之影響,分理學、文學、藝術及其他,即如地理學、天文學、數學、聲樂、舞蹈等,亦因佛教之傳入,隨而受到影響。

概要言之,漢土之於外來文物,多經吸收、融和、光大三期,本書敘述甚詳。而文中所述文物,多數沒有見過,本書乃附以插圖,俾使諸君能增廣見聞。無論是否佛教信徒,亦應閱讀,以吾等均為漢人,於本國文化遷流,實應了知一二也。

中陰與拋斡

 中陰與拋斡

黃毅英節譯

近讀柏竹噶舉大德遮尼那索雲羅(Tsele Natsok Rangdrol )「觀心鏡」(The Mirror of Mindfalness) 其中以此生、臨終、法界、受生等闡述中陰教授,其中多次提及平時修習與依賴根本上師之重要。別以為一經傳授,縱平素懈怠或闕犯三昧耶亦可於中陰成就。大幻化網導引法中亦有「從現有到死前」、「臨死際」、「取中有際」、「取生有際」判中有性相,於「死近時處置」中亦以「不忘口授」、「斷貪著」、「嚴守三昧耶」、「供養啟請」等標示學者。今謹節譯「觀心鏡」中數段如下,以供參考。

「::於死之時,除上師之口授外,別無有利益者。若於此時方試圖回憶各種教法或仍沈溺穿吃玩樂之追求,必至可悔之境地。」

「復次,拋斡之法,對毀壞根本三昧耶者將毫不奏效。何以故?拋斡者為依賴於加持力,而加持力乃由上師而來,若損壞三昧耶之根本而不懺悔還淨,則無以賴之接受加持。」

「上師加持之拋斡者,乃觀上師住於頂上::此法之要,為確信上師與佛無二。」

「…臨死者,應誠修上師瑜伽以祈加持。即於地收入水、縷縷煙霧顯現時,觀上師坐於心輪,並專一誠意召請。於水收入火、飄動之陽燄顯現時,觀上師於臍輪。於火收入風,螢火光明顯現時,觀上師於頂輪。於風收入識,燈光朗然顯現時,更應誠意憶念上師,修上師拋斡。」

以上,為尊敬承事根本上師之重要。平時縱然多聞,而不修習,說食不飽者亦無有義利:

「一些自稱修習甯瑪教法者,卻只迷於避災與咒異,以維持眷屬生計::此等必無法於一生中修證成就::」

「中陰之境界,因闡述詳明故,不少以為必經漫長之歷程::於普通人而言,出現之時,不過一彈指間。」

「於光明顯現時,普通人即會昏去。」

「若稍有修習靜坐者,則能住於(法身光明)之時間約等於其平時能入定之時間。」

故此,不少嚮往中陰成就者,以為可從認識種種境界而契入,可是,諸等顯現如光飛逝,平素又不精進修定,掌握不住,則又流轉生死矣。從此可見,老實修持之重要也。

佛塔之起源、結構、表義與演變

佛塔之起源、結構、表義與演變

黃毅英

編者按:當黃毅英師兄呈此稿時,  師認為無法刊於季刊,即使分期,亦無可能。及朝  師祖廟塔,便念念不忘;在美國建議某寺修塔,因緣未具。臺南閉關中心,曾邀  敦珠佛母商議修塔位置,今將此文,全部放入,亦因緣之和合云爾。

漢文本無塔之一字。宋法雲「翻譯名義集」中云:「『說文』原無此字,徐鉉所加。云西域浮圖也。」而塔之一字首見葛洪「字苑」。阮元於「揅經室集、塔性說」稱,東漢時把佛教之教義與信徒均統稱浮屠(按即佛陀),而其建成與禮拜者,為七或九層建築物,亦名窣堵波。姚秦間所譯佛典,改稱作「台」,後感「台」字尚不高妙,乃造「塔」之一字。

窣堵波,又譯作浮屠、浮圖、方墳、高顯等,「一切經音義」中舉有二十名,為梵文 (Stupa),義為高顯處。藏文塔之一字為「錯頓」(Choten),義為應供。塔尚轉世云:塔表覺性之能源。又云:一日地上保存佛塔,佛法不衰。

其殊勝可知矣!

佛塔格式始於釋尊親教阿難尊者,並以袈裟疊成四層正方,上置覆錫杖以示。

現存最早,建於西元一世紀前後之珊其大浮圖即呈此狀。

於佛滅後,八王分舍利,並於八處建八大塔。據「八大靈塔名號經」所載,於佛生處迦毘羅城龍彌爾園建蓮聚塔、於成道處摩迦陀園泥連河建菩提塔、於轉法輪處迦尸國波羅奈城鹿園建四諦塔、於從忉利天下處尋迦尸國曲女城建降凡塔、於化度分別僧處王舍城竹林精舍建和平塔、於入涅槃處拘尸那城建涅槃塔、於現神通處舍衛國祗陀園建神變塔及於思念壽量處毘耶離城建勝利塔。

於西元三世紀中葉,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時,建塔達至空前高潮,建八萬四千塔,並遣夜叉送往八萬四千邦國。漢地亦存不少。

建塔與繞塔功德極大,而繞塔必須右旋,左旋乃屬外道也。建塔可以除障及使萬有調和,免除瘟疫、地動、水、火、風、旱等災害,而發起趣道之心,密力加被超於思量。於「大塔的傳奇」中,蓮師所示繞行和祈禱之利益尚多。

佛塔表義可分三重。一、保存舍利,供人禮拜,二、表佛之色身與大悲,三、表須彌山等世界。

塔內放置者,主要為舍利。舍利又名「設利羅」、「室利羅」等,義為靈骨。可分四種:咒字、髮甲或所用物(衣冠等)、骨牙及靈骨。如北平招仙塔所奉者即為世上僅存二顆佛牙其中一顆。而可建塔者有四:即輪王、如來、獨覺與聖僧。

除舍利外,還安奉七珍八寶、渣渣(泥塑小佛像)、經卷(佛經為法身舍利)等。如聰巴轉世佛塔即有十萬渣渣。塔尚轉世所建菩提塔則有數以千計之經卷、壇城、十萬尊佛像、五百舍利及十萬渣渣。安臟形式亦有規定,內有中脈,亦表須彌山,以佛塔既表佛身亦表一世界也。

各式佛塔,主要由珊其式覆佛塔演變而來。底層為台座(Medhi) 、上之覆(Anda)義為子宮,喻於此孕育佛法,再上之方形為寶匣(Harmika) ,最頂傘狀者名為相輪(Chatra),其中地基表法輪或卍字,蓋兩者實均表八獅子座也。台座表下身、覆表上身、寶匣表佛眼。塔之中央表中脈,具足各輪。頂上日月與寶珠表悲智雙運,由此放射大悲。又覆可作瓶狀,表童瓶身寶,中有明點升降,甘露於拱門下降也。此即為佛塔之第二重意義。

至於最後一重,佛塔可表三界:覆表欲界、寶匣表色界、相輪表無色界,寶珠則表空。此外,佛塔亦可表一成佛之道,為三十七道品等共六十名數,依次列左:

台座最底層表十善,對上三階表三皈,獅子座表降於此世,寶瓶等表八寶,蓮座表六道,四角表四無量心,對上一階表四念處,第二階表四正勤,第三階表四神足,第四階表五根,瓶座表五力,寶瓶(覆)表七覺支,瓶頂表八正道,相輪中央寶樹表十智,十三環表十力三念處,傘與傘座表佛境,幢表無上品莊嚴,月表離苦,日表發大悲,寶珠表一切圓滿。

又:十三級階梯表十三地。

世界七大奇景印尼爪哇婆羅浮圖共有六十小塔,繞行之即達中央大塔,亦表成佛之六十名數也。

佛塔又表一立體壇城。壇城為諸佛菩薩之宮殿,亦即宇宙中最完美之鋪陳。故一般佛塔均坐北向東,表一五方佛壇城,四門由四天王守護。既為一越量宮殿,不少祖師,如蓮師、密勒日巴等均於塔中開示心要。若把佛塔觀成壇城,上師為壇中主尊,則自然住於塔中矣!故西藏江孜白居寺亦為一塔形,有塔中寺之稱。據考,遠古時,塔本為一密壇,底層為居所(今之覆)、上建高壇(寶匣)、而以樹蔭之(相輪)。

印度教廟建築則屬此類,於高臺上建一壇。今日於佛成道處即有此形式之塔,故稱之為金剛寶座式塔。據考,此種印度廟結構淵源於對日(毘濕奴一一現於相輪)、月(濕婆一一現於覆)之崇拜,台座則表梵天云云。

佛塔傳至漢地,則漸有閣樓式、密檐式、亭閣式、花塔、門塔等之出現。樓閣式塔始自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二),玄奘法師設計一座塔以保存請回之佛經,以佛經為法身舍利也。未來之浮圖形式則像徵式置於塔頂,後稱之為塔剎。

北平妙應寺白塔為漢地首座覆式佛塔,於元朝由尼泊爾人阿尼哥設計。漢地亦有金剛寶座式塔,而八塔則以青海省西寧宗喀巴大士出專身地之塔爾寺為最著。寺中亦有時輪金剛塔與門塔等。東密則盛行五輪塔,分表五大、亦可表身內五輪。

壇供中亦有小型佛塔。佛像表佛身、經表語、塔表意,分別置於壇之中、左、右。又有渣渣,具足八塔之相,內藏「嗡耶達爾瑪咒」者,為釋尊親教之格式。

參考文獻

  1.  佛塔之表義(The Symbolism Of The Stupa) A.Snodgrass, Southeast Asia Program.1988. 美國。
  2. 佛塔之心理宇宙表像(Psycho-cosmic SymbolismOf The Buddhist Stupa) Lama A. Govinda,Dharma Publishing. 1976. 美國。
  3. 根源之美‧莊甲‧東大圖書公司 1988.台灣。
  4. 中國浮屠藝術‧謝克‧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 台灣。
  5. 中國古塔精萃‧張馭寰‧羅哲文‧科學出版社1988. 北平。
  6. 中國古塔‧羅哲文‧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5.  北平。
  7. 一睹即解脫之法身大佛殿(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Which Liberates Upon Seeing)金剛界日(The Vajradhatu Sun)1986. 美國。
  8. 直指覺心(Pinpointing Awakened Mind) R.Ray金剛界日(The Vajradhatu Sun)1987. 美國。
  9. 珊其大浮圖(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 S.C.Hungtington, 格薩爾季刊(Gesar)1980.  美國
  10. 欣賞佛塔(Appreciating The Stupa),格薩爾季刊(Gesar)1986.  美國。
  11. 渣渣(Tsa-Tsa), 格薩爾季刊(Gesar)1987.美國。
  12. 西藏神秘學基礎(The Foundation Of Tibetan\Mysticism) Lama.A. Govinda. Samnel WeiserInc. 1969.  美國。
  13. 佛之身語意(The Body, Speech And Mind Of A Buddha),法音(Choyang)1987.  印度。
  14. 大塔的傳奇(The Legend Of The Great Stupa)K. Dowman, Dharma Publishing. 1973. 美國。
  15. 塔爾寺‧文物出版社 1982.  北平。

釋迦牟尼佛

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後記

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後記

民國五十八年秋,既與明珠活佛譯出西藏古代佛教史印行。越二年、朝 師於尼泊爾之嘉德滿都,承示寗瑪巴派所崇奉諸聖者,於共般若乘(即顯教)則上自釋尊、無能勝菩薩、乃至龍猛、無著、陳那、聖天、世親、法稱六莊嚴。於不共金剛乘(即密乘)則上自普賢王如來、金剛大持、金剛薩埵、蓮花生大士、乃至歷代祖師、弘法國王、護法聖眾等,大部分從古代佛教史中選出,將原有法相擴大,俾便瞻仰;並將其功德,以偈頌讚美之,時有數典不忘其祖,與見賢思齊之意,已將讚頌譯成英文,弘化歐美。茲有兩本,一則裝訂美觀,其一則否,爾其擇之。如能譯成漢文,則對後學者有莫大之饒益也。因不敢取美觀者,遂恭領次者以歸。

正擬遵命計畫譯述行世,但以藏文程度極其膚淺,乃從師學習,原冀得所指導翻譯。至今九年,以年事既老,記憶多忘,而笨拙又如難雕之朽木,亦可悲矣。然仍不敢自懈,以 師命所關,不得不暗自摸索;明知錯誤百出,貽笑方家。但如荷善知識輩加以指正,則不獨銳之之大幸,且亦不至謬種流傳也。

除此而外,尚有許多不大了然之處,謹分列下,不獨自慚,且表懺悔:

  • 排列次第,當有深意存焉,而我不懂,故不敢妄測。
  • 各尊相好、手印、冠服、標幟、莊嚴,均應有所表義,而我不識,無從表達。
  • 各尊之稱,除以藏文有明顯指定:如阿闍黎、密主等外,其餘分別以教主、或護法尊稱之。過於籠統,由於所見不廣,無可為諱。
  • 各尊史略,如於藏史中遍尋不獲,則從多羅那他尊者所著印度佛教史藏文本;或從昔年求法噶林邦,得 師開示之大幻化網導引法,與諸法親聞記,加以補充。但仍有八尊資料,無法找得,深表遺憾。

為找尋資料不可得時,惟有祈禱,亦不可得,悽創以求,終不可得,心灰已極,無法繼續,惟有停止。不久則念 上師之願望,怎可不為之達成?於是又再努力,如是作而復停,停而復作,前後竟達五年,今幸得以完成,喜可知也。

近代一切學術之研究,最先最要以史為尋究對象,以欲知其因果之關係,及其變遷與發展之經過,乃得合理精確之解釋也。無上密乘,於佛法中特重史實;以其重於修持,尤重視口訣與教誡。是以前賢修持之軌跡,為後學之津梁;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如是不獨言教,乃以身教,比之口訣教誡,不更可貴乎。

此書之編述,大部份依據藏文,但已濃縮而又簡化,如所著或所述之經論,與所修之密法,以非漢地所有,多不引錄;地名亦祇略提。而祖師輩之神通變幻,則盡量予以減少。然於修持之訣要,與實踐之境界經驗;甚至對二級祕密灌頂之修學過程,即如何而氣入中脈;及勝義之開示等,則加以轉錄。茲略介紹於左:

  • 如舍闍桑美彭教主,以其師蔣揚問及閉關時如何修行?因得到喻光明、義光明本性之指示。
  • 如蘇聰舍饒渣教主,與法相家格西辯論,發揚大圓滿自明不偏之義,現量現前,理行合一。與辯者認為希有,不再發問。
  • 如上師卓之汪竹,以弟子巴羅鐘珍,對師能具真實信心,予以殊勝灌頂,使得不共成就;此可為事師之模範。及其將示寂時,對諸弟子所示偈頌,深達勝義;可比美密勒祖師之歌。

如是只擧一隅,盼能反以三隅,於其中仔細研求,詳加紬繹,當得益不少。

至寗瑪巴之教傳派,為對外不傳之口耳傳承;與巖傳之原因,歷代巖傳導師取巖之史實,已有不少陳述。若蓮花生大士為調伏非人,故非顯現神通不可;其二十五弟子,亦皆以神通著稱,乃不得不已也。而卑嗎那密渣尊者以高齡而入西藏,傳授密乘教理,與蓮花生大士互為師徒,所傳均為大圓滿心要。由是可見佛法不論顯密,皆有教理與神通之兩面;顯教釋尊,一身兼之。密乘則以卑嗎那尊者、與蓮華生大士,分道弘化。然此就共的方面言之,如從不共的巖傳而言:則蓮華生大士固有密呪道次第等鉅著甚多也。本書於大圓滿心中心之仰兌(或譯作仰的),及寗瑪十萬續等,不共殊勝典籍,為蓮師與卑嗎尊者之重要教誡,其編印與結集緣起,皆有所陳。因此對呂澂西藏佛學原論所說:「於蓮華生學說傳承,反無著錄。又蓮華生自身,亦無著書表見。」等語(原論商務版三三頁)。當可恍然矣。

此書屬稿多年,正以頭緒紛繁為苦,黃子文淵從學密法頗久,而於藏史閱讀再三,乃飭從中摘要鈔錄,以便選擇,助我良多,真可紀也。

三年前 師駕再度蒞臨香港,示以已將西藏古代佛教史事,重新改寫,比前更為精確而詳盡,列入第四冊著作中,以蒙賜給。因念倘能再加以譯述印行,有厚望焉!於此敬作祈禱。民國七十三年甲子歲夏五漢地演密教者舒囊卓之贊青劉銳之謹記。

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四無著菩薩史略

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無著菩薩史略

讚頌 敦珠甯波車撰 劉銳之恭譯

補處慈尊直系之傳承

釋尊聖教寶藏得顯現

弘揚大乘廣大行派者

對聖旡著足前敬頂禮

無著菩薩

無著菩薩史略

大乘所說:廣大行續,是彌勒菩薩弟子無著所弘揚遍布。

聖無著出家後,洞修十二年,毫無所現,心灰而去。入市見一母狗,下半身為諸蟲所噉;因念不除蟲,則狗必死;除去則諸蟲死。乃以小刀割自身肉,而以蟲置身中。摸索小刀不得,及張目則蟲狗皆無,唯見至尊彌勒。告以大悲心生,故障淨能見,問其願望為何?答以弘揚大乘。至尊使執持衣角,即領之飛至都史陀天,為說瑜伽師地論等,所有大乘法,聞受無餘。聞已即得各各之不共三摩地,如是六月,返回人間。將慈氏五法,寫而成書;並造阿毗達磨集論、攝大乘論、現觀莊嚴論等論著。以前大乘教法興盛時、大乘比丘,不滿一萬。此阿闍黎時,大乘比丘,有甚多萬,顯然為一切大乘教法之宗師,有此聲譽云。(節錄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

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四四圖青容敦巴教主史略

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圖青容敦巴教主史略

讚頌 敦珠甯波車撰 劉銳之恭譯

經呪明處少年己具智

恭敬前輩達大圓滿量

訓練八庫解脫大事業

向圖青容敦巴致敬禮

圖青容敦巴教主

圖青容敦巴教主史略

教主又名容敦多傑巴、多傑榜,圖青者義謂大力。年青時已具圓滿智,勝解一切法藏,卽新舊宗,亦極通達。其後能成為嘉瑪巴楊忠多傑之高足弟子,非無因也。

從蘇錚巴星嘰學經、幻、心三部一切口訣,證語自在。並於密心要造解釋論,名光明鏡子,當錚巴從金巴沙本學紅黑色大威德法時,他亦隨同學習,故對大威德之加行幻輪,均能修習,而且極具能力也。時有哈俱本波欲傷害錚巴之壽命,教主乃運用幻輪法,將其人財田宅等,用水淹沒,且沖入河以消滅之。乃說:消滅上師之敵人,只有我等之誓句如是也。

教主少年時,中國皇帝召之前往,因在漢地造前所未有之救渡,如大旱災,帝請之求雨,便得甘霖。帝甚喜,賞賜極豐,及回西藏,於所賜珍物,為母親獻於上師三寶。

教主並從寶敦甯波車,學習時輪金剛,其能力是以鷲鳥翅畫於水上,水卽分開。或以火中所烘之鐵觸於身上,亦不能燃,其所居室之牆壁,本是六種石所砌成,但他以手撫之,可成為巖石,其神變有如此者。

教主主要是依嘉瑪巴之口訣,與大圓滿以修行。且於普曜經演說自在,人皆佩服其辯才。造分別顯密法之論者雅德班禪見之,極具信心,偕弟子十五人以皈依之。

教主暮年,從楚巴卓龍巴受比丘戒,命其名為多傑榜。後來安住於滿巴佐等處,以精進於利他之事業。圓寂時八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