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妙吉祥真實名廣釋》

《聖妙吉祥真實名廣釋》

月官菩薩造
林崇安譯

一、禮讚

敬禮世尊妙吉祥智慧勇識

增益損減空,體性大安樂,持烏巴拉及長劍,1 孺童前敬禮,辭廣密續中,甚深之龍品,於此我分辨。
此處我從怙主世自在如所聽聞而寫出。

 

二、目的與連繫

對具有通達能力的人,若(覺得此密續)沒有「目的等」將不進入,是 故:
此密續的內容為何?
目的為何?
最終目的為何?
連繫為何?

(答:)
內容只是妙吉祥智慧勇識。
目的是通達各種乘的意義。
最終目的是能證得三身及五智。2
連繫是以方便及方便所生的義相連繫而安住。

此密續是等同虛空的密續|事續、行續、二俱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及一切續的「 解說續」,此由頌文「一切本續殊勝主」可明顯看出3, 也是一切乘的樞要,此由頌文「種種乘者方便理」可明顯看出4。

不同的教典有很多,都從自己的想法方面來說,彼等除對此密續的部份外,並未 通達,對各自的分別,執為真實之故。

 

三、攝義

於此,且先解說「攝義」:緣起圓滿,密續本身,隨喜。

 (一)緣起圓滿(分三)
1眷屬2大師3開示圓滿

 (二)密續本身
1是一字的密續,因為「啞」字為主的緣故。(第二十八頌:啞者 一切字中勝)
2以「外道惡獸能怖畏」及「諸義三種功德性」開示 外道的見解。(分別見第四十七頌,及第一四○頌。)
3以「於彼四諦宣說者、不還之中復不還。」開示聲聞的見解。(第 五十頌及第五一頌)
4以「引導獨覺麟喻理、種種決定超出中。」開示獨覺的道與果。(第 五一頌)
5以「亦種種識具色義、於心意識具相續。」及「具 種種相意中生」開示瑜伽行的見解。(第一二三頌及第七九頌)6
6以「於無二中說無二」開示雙運的體性如幻。(第四七頌)
7以「住於二種諦理中」「住於真實邊際中」開示最 上安住的意義。(第五三頌、第四七頌。)
8以「即是真際無有字」開示無上密咒究竟的意義。(第七七頌)
9以「二種資糧積集者」開示積集福德及智慧資糧。(第五七頌)
10以「一剎那中正等覺」開示以一剎那憶念圓滿生起本尊天。(第 一四一頌)
11以「金剛吽者吽聲吼、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 斷、眾持金剛具金剛」開示用三儀軌生起(本尊天)。(第七一、七二頌)
12以「金剛坐者具無餘」開示生起(金剛)坐。(第一一四頌)
13以「勝智灌頂具頭冠」開示灌頂的儀軌,及其支分。(第八四頌 )
14以「一切惡趣悉清淨」開示燒屍的儀軌。(第一一九頌)
15以「智火熾炎光顯盛」開示火供的儀軌。(第一一八頌)
16以「了解一切靜慮支」開示彼等宗義各各的修法。(第一四六頌 )
17以「亦無支分超於數、即四靜慮之初首」開示無相的圓滿次第。(第 一四五頌)
18以「十六半半具明點、普具種種無種種」開示有相的圓滿次第。( 第一四五頌)7
19以「大中圍者是廣大」當通達此一切中圍的意義。(第三三頌)
開示特別的中圍:
20以「廣大正覺遍照主」指種性的主尊,開示五種性的中圍。(第 四二頌)
21以「微妙淨宮喬答摩」開示釋迦牟尼的中圍。(第九四頌)
22以「怖畏金剛大怖畏」開示怖畏金剛的中圍。(第六六頌)
23以「忿怒王者六面怖」開示六面童子的中圍。(第六七頌)
24以「曷辣曷辣具百面」開示百面妙吉祥的中圍。(第六七頌)
25以「害閻摩尊障礙王」開示害閻摩(大威德金剛)的中圍。 (第六八頌)
26以「五面具有五種髻」開示妙吉祥容顏的中圍。(第九三頌)
27以「具祥星宿具中圍」。開示具祥星宿的中圍。(第一○四頌)
28以「天主」開示遍入(毗紐天)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9
29以「天中天」開示梵天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0以「天之主者」開示帝釋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1以「非天主」開示羅怙羅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2以「天之師」開示木曜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3以「作壞」開示淨心天曜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4以「作壞」(後者)開示羅剎王楞伽十頸的中圍。(第 一四八頌)
35以「自在者」開示摩訶提婆的中圍。(第一四八頌)
36以「智慧為劍持弓箭」開示妙吉祥智慧勇識本身的中圍。(第一 五○頌)
37從彼積聚資糧者:由地、道及解脫之門,開示對妙吉祥智慧勇識讚揚 。
38以「具靜慮身身中勝、圓滿報身一切勝、化身即是殊勝身」開示果。 (第一四六頌、第一四七頌。)
39彼等以及五智與此所攝,當知是廣大的讚揚。

 (三)隨喜(藏文此句略去)
「尊者我等亦隨喜」(第一六八頌)

註1:此段的藏文前二句標出「空樂」。「持長劍」是妙吉祥的名號。
註2:三身是法身、報身及化身。五智是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 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註3:見本續第一一四頌。
註4:見本續第一三五頌。
註5:藏文為「二諦通達者」,今改正。
註6:藏文為「於種種識」。
註7:藏文此二句應互換。
註8至:此處的引文依密續本身的次第調整。

 

四、詞義

如是對攝義非常通達後,為了對詞義容易通達的緣故(依次解釋詞義):

 (一)復次具祥金剛持,難調能調眾中勝,
    勇猛超勝三世間,金剛自在秘密王。
「復次」:指《幻化網》一萬六千品中,說完一萬五千九百九十九品之 後。
「具祥金剛持」:指眷屬圓滿|金剛手的解說。
「具祥」:指二種色身(報身及化身)。
「金剛」:指空性,謂法身也。
「持」:指三身不分開,謂自性身也。
「難調」:指所調伏,謂三毒也。
「能調眾」:指能調者,謂三種身也。
「勝」:指金剛手也。
「勇猛超勝三世間」者:
「勇猛」:將一切有毒者砍為片段。
「超勝三世間」:從地下、地面、地上三者超勝也。(地下指龍世 界、地面指人世界、地上指天世界。三世間,又指三界。)
「金剛自在秘密王」者:
「金剛」:指空性。
「自在」:指於心悟入彼空性的意義。
「秘密王」:彼意義不共於聲聞及獨覺也。又或:
「秘密」:指密咒乘。「彼(密咒乘)之王」:指金 剛手。
問:然而彼金剛手的外貌如何?答:

 (二)如同白蓮廣大眼,坐於蓮花廣大座,
    自手執持勝金剛,再三再四作揮舞。
「白蓮」:具有色白根妙香甜有精華有花瓣五,同樣,彼金 剛手也具有以煩惱不能染從二資糧成就調伏他眾具足悲心以五種性作眾趣 之事。又或:
「如同白蓮廣大眼」:指如同蓮花不為泥淖的過失所染污,(金剛 手)具有無過失的五眼也。
「坐於蓮花廣大座」:指雖處於輪迴而不為過失所染污的意義也。
「自手執持勝金剛」:表示於心悟入無二智慧的標誌|於心口執持金剛 杵。
「再三再四作揮舞」:表示作他事的標誌。
以此開示不共的眷屬。今將解說共同的眷屬忿怒尊一千五百位:開示彼等忿怒尊 的外貌者:

 (三)忿怒皺紋次第等,無有邊際金剛手,
    勇猛調伏難調者,極能怖畏具勇猛。
「忿怒皺紋」:指忿怒時額上的皺紋。
「次第等」:指髮及鬚,黃色而撩起眼紅色舌捲而上牙壓下唇 短而肥壯大腹身肢展開肢端如金剛頂尖以屍林及毒惡的裝飾莊嚴兵器熾燃 並放光頭部瓔珞及火熾燃之處者,稱作「次第具足等等」。
問:如是於誰具有?答:
「無有邊際金剛手」也。
「調伏難調者」:即是「勇猛」也。
具有忿怒的外貌,即是「極能怖畏」也。
具有虎裙,指「具勇猛」。

 (四)於金剛尖出勝光,自手向上令揮舞,
    有大慈悲及智慧,方便益生極殊勝。
從毛孔「於金剛尖出勝光」者,表示他事也。
「自手向上令揮舞」指自事也。
從「大慈悲」門,作他事。以及從大「智慧」門契入自事,如 是為「方便益生極殊勝」。

 (五)具足喜樂安穩心,示有忿怒之形相,
    覺開事業作依怙,眾皆來集身恭謹。
彼等一切眷屬也對妙吉祥智慧勇識之事「具足喜樂安穩心」。
「示有忿怒之形相」者,已解說過了。
「覺」:指斷德圓滿。
「開」:指智慧圓滿。(覺與開合在一起,即為佛陀。)
「事業」:指息災、增益、懷愛及降伏也。
「作依怙」:指以四事業作眾趣的依怙之謂也。
「眾皆來集身恭謹」:指與金剛手一起安住也。安住後:

 (六)向彼如來薄伽梵,究竟正覺禮敬已,
    雙手恭敬合掌後,於前端坐而告白。
「向彼如來薄伽梵究竟正覺」:指大師圓滿,謂釋迦牟尼也。
「如來」:指契入無二的真如後,往赴眾趣的事。
「壞」:指摧壞四魔也。(蘊魔、煩惱魔、死魔及天子魔。)
「有」:指具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 察智、成所作智。)
「出」:指從斷常二邊超出也。(壞、有、出三字在一起,即為藏 文的「世尊」一詞。)
「圓滿」:指力與無畏等廣大功德,不可思議也。
「正覺」:指三身也。
「禮敬已」:指以身恭敬、語清淨及意勝解禮敬已。
「雙手恭敬合掌後」:指身之所作也。
「於前端坐」:指於圓滿大師釋迦牟尼之前端坐也。
「而告白」:為結合前後文之句子,謂用語說。

 (七)遍主於我作饒益,自事慈悲於我故,
    幻化網中現圓滿,願我菩提能證得。
「遍主」:指大悲心遍於眾趣,故稱遍主。(此處指釋尊。)
「於我作饒益」:指對(我)金剛手也。
「自事慈悲於我故」:為證得無二智慧之故也。
「幻化網中現圓滿,願我菩提能證得」:謂於具有特殊方便的 幻化網門中,現證圓滿菩提,願我能證得之故,祈請(釋尊)解說此密續也 。
以上一頌開示「請問自事」也。
今者,開示「請問他事」:

 (八)有諸煩惱亂其心,無知泥中而沒溺,
    為諸有情作饒益,令獲無上之果故。
「有諸煩惱」:指五毒或三毒也。
「亂其心」:指以彼等煩惱造作極苦也。
「無知」者,無明也。
「泥中而沒溺」者,於輪迴之泥中而沒溺也。
「為諸有情」:指為六趣眾生也。
「作饒益」:指證得涅槃之安樂故也。
「令獲無上之果故」:為證得彼法身之故,如是說而祈請也。

 (九)圓滿正覺出有壞,眾趣上師及導師,
    亦大誓句達真性,了知根心殊勝者。
若思維:「對何境而祈請耶?」
答:對「圓滿正覺出有壞」也。
「眾趣」:指六趣。
「上」:指佛之密意也。
「師」:指教導、引出、能生彼(佛之密意)也。
「導師」:指從「未通達、邪通達及猶疑」中脫出也。
「亦大誓句」:指不越過彼也。
「達真性」:指如所有智,謂契入真如也。
「了知根心殊勝者」:指盡所有智,謂了知一切所度者根器與心(思 維)之智也。
如是之大師(汝),是我祈請之處也。

 (十)彼出有壞之智身,是大頂髻言詞主,
    亦是智身自出生,妙吉祥智勇識者。

 (十一)名號真實誦最勝,是甚深義廣大義,
     無比大義最寂靜,初善中善及後善。

 (十二)過去正覺等已說,於未來中當演說,
     現在圓滿諸正覺,再三再四皆宣說。
「彼出有壞之智身」:指妙吉祥智勇識法身,謂「意」也。
「是大頂髻」:指「身」之自性,謂菩薩以下所不現見,是不相似且不 能映蔽之標誌也。
「言詞主」:指「語」圓滿,謂誰若具有無盡之語,即稱作「主」也。
復次,以因緣不生,故稱「亦是智身自出生」。具有如是身之「妙 吉祥智勇識者之名號,真實誦之最勝」,請宣說其義:
「妙」:指不為相異分別心之刺痛所染,謂法身也。
「吉祥」:指已成為眾趣之吉祥,謂色身也。
「智」:指知道智慧本住之義也。
「勇識者」:指對眾趣之事心識勇猛也。
「名號」:指名相也。
「真實誦」:指無有錯誤也。
「最勝」:指無有對手也。
「是甚深義」:指不是心知之境,謂正見也。
「廣大義」:指如是之義(正見)無不周遍也。
「無比大義」:指如是之義(正見)薰習後,產生自事及他事 圓滿,故稱「大義」;「無比」指不是與聲聞及獨覺果相同也。
「最寂靜」:指離二障之身也。
「初善中善及後善」者:
此密續王「過去正覺等已說」:故稱作「初善」。「現在圓滿諸正 覺,再三再四皆宣說」:故稱作「中善」。「於未來中(諸佛)當 演說」:故稱作「後善」也。
復次,「初善」指見,「中善」指修,「後善」指果也。
「再三再四皆宣說」:指勤奮地說也。

 (十三)大續大幻化網中,金剛大持持密咒,
     無邊諸佛如彼行,歌詠宣揚請宣說。
「大續」:指四密續部中最超勝。
「大幻化網」:為密續之名也。
「中」:指在一萬六千品中,今暫請宣說︿龍品﹀。
「金剛」:指空性也。
「持」:指契入彼(空性)之義也。
「大」:指無有對手,謂報身也。
「持密咒」:指契入雙運之體性,謂法身也。
「無邊諸佛」:指無數化身也。
「如彼行」:指如同彼等諸佛所作,將妙吉祥智勇識之意義,「歌 詠宣揚請宣說」也。

 (十四)怙主圓滿諸正覺,持密願我達成故,
     直至決定出離間,堅固我思請護持。
作眾趣之依怙者:
「怙主圓滿諸正覺」:指三身也。
「持密」:指三身不分離也。
「願我達成故」:此不分離之事義,祈願我能證得之意義也。
「直至決定出離間」:指乃至未證得無住涅槃之間,「堅固我思請 護持」之意義也。

 (十五)煩惱無餘令清除,無知無餘斷除故,
     如同思慮之差別,為諸有情請宣說。
「煩惱無餘」:指煩惱障也。
「令清除」:指能淨彼煩惱之故。
「無知」:指所知障也。
「無餘斷除故」:指清淨一切煩惱及所知障之故。
「如同思慮之差別」:指如同了知根器之差別,祈請宣說之義也。
「為諸有情」:指為煩惱之補特伽羅也。
「請宣說」:指祈請宣說︿龍品﹀種種乘之意義也。

 (十六)密自在者金剛手,向如來前說是言,
     告白畢已伸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
「密自在者」:指於密咒自在者也,此謂「金剛手」也。
「向如來前說是言」者:
「如來」:指無顛倒而來。
「說是言,告白畢已」:指祈請宣說種種乘之意義也。
「伸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指以恭敬之方式坐於釋迦牟尼之前也。 (以上為金剛手請問也)
今解說密續之加行:

 (十七)復次釋迦出有壞,究竟正覺兩足尊,
     於自面門殊勝舌,廣長橫遍令舒演。

 (十八)顯現三種世界內,調伏四魔諸冤敵,
     為諸有情三惡趣,能作清淨現微笑。

 (十九)於其清淨梵音中,遍滿三種世界已,
     為金剛手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說。
「復次」:(此二字承接前文)謂(金剛手請問後) 坐於釋迦佛前之當時也。
「釋迦」:釋迦王族也。
「(能仁)」:指釋迦之語默也,又指以十力能伏四魔,故稱為「能 仁」也。(此處藏文「能」字,漢文譯為「能仁」。按梵文「釋迦」之義為 「能」,「牟尼」之義為「寂默」、「仁」)。
「有」:指具有五智,謂具有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 智及法界(體性)之智也。
「壞」:指摧壞四魔,謂摧魔天子魔、死魔、煩惱魔及蘊魔也。

附註:「出有壞」是梵文「薄伽梵」的漢譯,又譯作 「世尊」。其不同解釋如下:
1、羅時憲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第三頁云:「謂具 六德,能破四魔,名薄伽梵。六德者:自在義,永不繫屬諸煩惱故。 熾盛義,炎猛智火所燒煉故。端嚴義,具諸相好所莊嚴故。名 稱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世人無不知故。吉祥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 咸稱讚故。尊重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 」此處以「具有六德,摧壞四魔」來釋「薄伽梵」。
2、蓮華生大士之《密咒道次第寶鬘釋》第三頁云:「摧壞知境, 能所二執。具有觀能所二義之正智。從有無二邊出」,此中依次解釋「 壞」「有」「出」的意義是摧壞二執、具有正智、出二邊。
3、本頌月官菩薩的解釋是以「摧壞四魔,具有五智」來解釋「壞」及「有 」二字的意義。在前之第六頌中,月官菩薩解釋「薄伽梵」的字義如下 :「壞」,指摧壞四魔也。「有」,指具有五智也。「出」,指從 斷常二邊超出也。
4、《法蘊足論》卷二云:「薄伽梵者:謂『有善法』,名薄伽梵 。….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貪瞋癡等惡不善法,永破雜染後有熾然苦異熟果 ,永破當來生老病死,名薄伽梵。」故知薄伽梵的意義是「具 有善法,破壞三毒,破除生老病死」。
5、《大智度論》第二云:「婆伽婆者,『婆伽』言『德』,『婆 』言『有』,是名『有德』。….『婆伽』名『破』,『婆』名『能』,是 人能破婬怒癡,故稱為『婆伽婆』(即,薄伽梵)」。

綜合以上各說,可知「薄伽梵」的意義是:
壞:指摧壞四魔或摧壞三毒煩惱或摧壞二執也。
有:指具有六德,具有五智,具有善法也。
出:指超出有無二邊,超出斷常二邊也。
(以上將出有壞的意義補充說明。在《瑜伽師地論》卷八三、《佛地經》卷

 十一、《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攝大乘論無性釋》等也有相似的解釋。)
「究竟正覺兩足尊」者:
「兩足」:指天與人也。
「尊」:已成為彼(天與人)之最尊者,謂釋迦牟尼也。
「於自面門殊勝舌」者:
「自」:指釋迦牟尼也。
「面門殊勝舌」:指顯色與形色圓滿也。
「廣長」:指長度。
「橫遍」:指寬度。
「令舒演」:指從舌放光,「顯現」於欲界等「三種世界 內」,「調伏四魔諸冤敵」也。
「為諸有情三惡趣,能作清淨現微笑」者:其後顯現微笑;「為諸 有情三惡趣能作清淨」,指能淨之詞義也。
「於其清淨」,指(佛之)六十支清淨之圓音也。
「梵音中」,指悅意之語也。
彼「遍滿」欲界等「三種世界已,為金剛手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 說」者,對其請問答說也。

 (二十)具足有大慈悲者,汝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名號誦讀是大益。

 (二一)能作清淨除罪業,於我精懃應諦聽,
     善哉吉祥持金剛,手持金剛汝善哉。

 (二二)密主我為此事故,為汝巧妙令宣說,
     汝今一心應諦聽。唯然薄伽梵善哉。
(以上共六頌回答)
問:答說何話?
答:(釋迦牟尼佛)對金剛手稱呼:「具足有大慈 悲者」之後,說「汝」金剛手,「為利益有情故」,僅「誦讀 具足」顯而無自性之「(智)身妙吉祥(真實)名號」,「是 」能產生「大益」,「能作清淨」諸障及「除罪業」, 如是脫離一切垢也。
「於我」:謂對(我)釋迦牟尼也。
「精懃應諦聽」:指無有中斷也。
「善哉吉祥持金剛」:指請問自事,善哉。
「手持金剛汝善哉」:指請問他事,善哉。
「密主我為此事故,為汝巧妙當宣說」:(秘密主!)我為了 汝請問此自他事故,「為汝(巧妙)當宣說」道及果。
「汝今一心應諦聽」:謂不散亂(專心聆聽)也。
「唯然薄伽梵善哉」:結合前後文之詞也。

 (二三)復次釋迦出有壞,密咒大性及一切,
     密咒明咒持種性,於其三種而觀察。
「復次釋迦出有壞」觀彼等眷屬一切不同種性,有些為「密 咒」:觀本尊合和之種性;有些為「大性」:觀圓滿次第之具緣者;有 些為「一切」:觀生起及圓滿(次第)共同之補特伽羅;有些為「 密咒明咒持種性」:喜於觀單一本尊之補特伽羅;又「於其三種而觀察 」:指觀察身、語、意之種性。

 (二四)世間及出世間性,顯作世間大種性,
     廣大手印殊勝種,大種大髻應觀察。
(以上二頌觀察種性)
「世間」:指以顛倒識觀察。
「出世間性」:指涅槃,謂斷盡錯誤也。
「顯作世間」:指連續種性之觀察,謂外道種性也。
「大種性」:指從外道退出者,謂觀波羅蜜多乘之補特伽羅也。
「廣大手印殊勝種」者:
「手」:指從心識超越,謂空性也。
「印」:指以彼空性無不周遍也。
「廣大」:通達如是(空性)之彼補特伽羅無有對手,故稱「 殊勝種」也。
「大種大髻應觀察」者:觀察不可映蔽之補特伽羅,謂觀察殊勝無上之 補特伽羅也。

 (二五)言詞之主演偈頌,密咒王者具六種,
     將令顯出於無二,無生法者自宣說。
「言詞之主」:指釋迦牟尼也。
「演偈頌」:攝集伸展,謂攝集《大幻化網》︿龍品﹀之義也。
問:說何?答:從「密咒王者具六種」以後之詞即 是。
「密咒」:指雙運也。
「王者」:指不共道也。
「六種」:指「啞」之部類也。
「具」:指方便之字母及啞也。
「將令顯出於無二」:於世俗上,子音與母音無二也;於勝義上,明覺 與空性無二也。
「無生」:指勝義諦也。
「法者」:指世俗諦也。
「自宣說」:於無分之理趣,對諸眷屬教誡也。
以此開示緣起圓滿,並解說密續之加行。
今將開示密續本身,此即「種種乘者方便理」(第一三五頌) :將解說種種乘的理趣;一般而言,有種種乘之門,且不可思議,然可歸攝為二:波 羅蜜多乘及密咒乘。

 (二六)啞啞依依烏烏耶耶窩窩吭啞,剃朵紇里低,加納目兒帝,囉合卜多,卜答喃 ,得囉牙多斡兒帝喃。

 (二七)唵百資囉爹思納,都渴節答,不囉加加納,目兒答耶,加納稼牙,斡吉說囉 ,啞囉巴拶納牙爹拏麻。
(以上幻網現證菩提次第三頌)
且先從波羅蜜多乘之門來解說:
「啞啞」:指布施波羅蜜多。
「依依」:指淨戒波羅蜜多。
「烏烏」:指安忍波羅蜜多。
「耶耶」:指精進波羅蜜多。
「窩窩」:指靜慮波羅蜜多。
「吭啞」:指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彼等並以長短音之差別來指世間及出世間。此中,世間之布施,指於施者、 施者之境及所施物有所得而施也。出世間之布施,指三輪完全清淨也。同理,當知淨 戒等相同。
從密咒之範圍來解說:
「啞啞」:指明而無分別,謂大圓鏡智也。
「依依」:指離一切偏頗,謂平等性智也。
「烏烏」:指了知輪涅二者為無二之智,謂妙觀察智。
「耶耶」:成所作智,謂成辦眾趣之事不費力也。
「窩窩」:指這些智不可分割,謂法界(體性)之智也。
「吭」:指這些智具有空性之意義也。
「啞」:彼智與空性不可分割之意義,為我所修也。
問:彼般若與智慧無二之意義,往何修?答:
「剃朵」:開示住處圓滿,謂吉祥且心喜。
「紇里低」:指心要。
問:心要者何?答:
「加納」:謂五智也。
「貝兒帝」:指連續,謂這些智連續地修之詞義也。
「囉合」:指我,謂修瑜伽者之詞義也。
「卜多」:指佛陀,謂果也。
「卜答喃」:指二種身也。
「得囉牙多斡兒帝喃」:指三身不可分割也。
「唵」:彼不可分割之意義具有五智,故稱「唵」也。
「百資囉爹思納」:以彼智切斷一切相異之分別心,故稱「百資囉 爹思納」,謂金剛鋒利也。
「都渴節答」:切斷煩惱也。
「不囉加加納」:般若智慧,謂意也。
「目兒答耶」:如是之彼智連續不斷,故稱「目兒答耶」,謂 連續也。
「加納稼牙」:智身,謂身也。
「斡吉說囉」:語之自在,謂語也。
「啞」:如是之身、語、意,從通達無生之見而產生,故謂「啞」 。
「囉」:以薰習大樂而覺受,謂之「囉」。
「巴」:於見與修,以任何過失不染如蓮華,謂之「巴」。
「拶」:如是以生圓共同之行而解說,謂之「拶」。
「納牙」:以明覺了知一切法無生。
「爹」:果離希冀也。
「拏麻」:意義無謬也。
以這些開示密續之意義,攝之為咒也。

 (待續)

 (二八)如是正覺出有壞,究竟正覺啞中出,
     啞者一切字中勝,是大利益微妙字。
「如是正覺出有壞」:指前面已開示之三身。
「究竟正覺啞中出」:啞者,從通達無生而產生之詞義也。
「啞者」:指無生,謂勝義也。
「一切字中」:指世俗之一切法也。
「勝」:指不可分割也。
如是覺受經歷後:
「是大利益」:指產生自利(自事)與利他(他事)也。
「微妙字」:指道無謬誤也。

 (二九)諸境之內出無生,即此遠離於言說,
     是諸說中殊勝因,令顯一切諸言說。
「諸境之內出無生」:於一切法,以法性無生所周遍也。
開示無生是彼(妙吉祥智慧勇識)之自性者:
「即此遠離於言說」:謂不是心之境也。
「是諸說中殊勝因」:從無生中,一切現為生之理趣也。
「令顯一切諸言說」:謂顯現為種種也。
如是是從妙吉祥智慧勇識之自性門來稱讚也。

 (三十)大供養者是大欲,一切有情令歡喜,
     大供養者即大瞋,一切煩惱廣大怨。
「大供養」:指彼妙吉祥智慧勇識是供養之處,故稱大供養也。
「大欲」:指貪於(救度)眾趣之事也。
「一切有情令歡喜」:使一切所調伏者心續滿足也。
「大供養者即大瞋」:指一切法空而無我也。
「一切煩惱廣大怨」:以彼空而無我,故稱「一切煩惱廣大怨」, 謂破壞一切煩惱也。

 (三一)大供養者是大癡,亦愚癡心除愚癡,
     大供養者即大忿,即是忿恚大冤讎。
「大供養者」:前已說過了。
「是大癡」:指般若也。
「亦愚癡心除愚癡」者:
「愚癡心」:指大般若。以彼(大般若)去除無明,故稱「除 愚癡」也。
「即大忿」:指妙吉祥智慧勇識也。
「忿恚」:指脫離一切相異之分別心也。
「大冤讎」:能除一切相異分別心之詞義也。
「即是忿恚大冤讎」者:
「忿恚」:指妙吉祥智慧勇識也。
「大冤讎」:指妙吉祥所摧伏也。

 (三二)大供養者大貪欲,一切貪欲皆除斷,
     大欲即是於大樂,大安樂者大喜足。
「大貪欲」:指智慧勇識也。
「一切貪欲皆除斷」:能切斷一切實執也。
「大欲」:指生信之處也。
「大樂」:指法身也。
「大安樂者大喜足」:能使一切有情快樂,謂二種色身(報身及化身) 也。

 (三三)大境色與廣大身,大色並及大形像,
     大名及與大廣大,大中圍者是廣大。
「大境色與廣大身」:指從大(境)色及大身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大色」:指從白色等種種門,作眾趣之事。
「大形像」:大形,指寬度。大像,指長度。
「大名」:名揚各處,故稱「大名」。
「大廣大」:遍於一切眾趣,故稱「大廣大」。
「大中圍者是廣大」:從一切中圍之門,作眾趣之事也。

 (三四)般若大器執持者,煩惱鐵鉤大中勝,
     普聞妙聞皆廣大,廣大顯現廣大明。
「般若」:指空性也。
「大器」:以彼(空性)切斷相異之分別心,故稱「大器」也 。
「執持者」:具有妙吉祥之義也。
「煩惱鐵鉤大中勝」:從「煩惱」之泥淖中拔引,故稱「鐵 鉤大中勝」也。
「普聞」:名聞於一切所調伏者,故稱「普聞」也。
「妙聞皆廣大」:功德無餘圓滿,故稱「妙聞皆廣大」也。
「廣大顯現」者:報身也。
「廣大明」者:法身也。

 (三五)善巧幻化廣大持,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內喜中喜,大幻化中施幻術。
「善巧」:指善巧於眾趣之事,謂化身也。
「幻化廣大」:指種種方便也。
「持」:指五也。
「大幻化中成利益」:從生起次第之本尊門,成辦事情也。
「大幻化內喜中喜」:從圓滿次第門(成辦眾趣之事也)。
「大幻化中施幻術」:從生起與圓滿共同門作眾趣之事也。

 (三六)施主廣大最為尊,淨戒廣大持殊勝,
     安忍大持堅固者,精進廣大悉調伏。

 (三七)靜慮廣大住禪定,般若廣大持身者,
     力大方便亦廣大,大願勝智廣大海。
今開示:從十波羅蜜多門來稱讚:
「施主廣大」:布施有四種:財、無畏、法及慈「施」,彼等 三輪不可得,故稱為「廣大」,謂出世間布施也。
(布施)之「主」者,是妙吉祥智慧勇識,稱作「最為尊」也 。
「淨戒」:有三種,謂律儀戒、饒益有情戒及攝善法戒三種也。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淨戒)也。
「持殊勝」:指智慧勇識也。
「安忍」:有三種,謂耐他怨害忍,安受眾苦忍及法思勝解忍也。
「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安忍)也。
「持」:指智慧勇識也。
「堅固者」:指不變也。
「精進」:有三種,謂被甲精進,加行精進及無厭足精進。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精進也。
「悉調伏」:以精進力從輪迴調伏也。
「靜慮」:有二種,謂止及觀也。 止者,所緣一境也。 觀者,補特伽羅及法我空也。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靜慮)也。
「住禪定」:具有智慧勇識也。
「般若」:有二種,謂因般若及果般若也。 般若者,聞思修三也。 般若者,義不顛倒也。
「廣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般若)也。
「持身者」:指於智慧勇識也。
「力」:指他人所不能之十力也。
「大」:指三輪不可得,謂出世間也。
「方便」:指具有不可思議乘之門也。
「亦廣大」:指三輪不可得也。
「大願」:指產生眾趣之事。
「勝智」:指具有如所有智及盡所有智之智慧也。
「廣大海」:指具有無盡之智慧也。
今從慈、悲、佛業及神變之門來稱讚:

 (三八)大慈自性無量邊,亦是大悲勝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大善巧者大方便。

 (三九)具大神通之大力,大勢及與大速疾,
     復大神通大名稱,大力令他令摧伏。

 (四十)三有之山廣大壞,堅固執持大金剛,
     大怒即是大雄勇,於大怖中施怖畏。
「大慈自性無量邊」:大慈無有偏頗,謂無量邊之慈也。
「亦是大悲勝智慧」:指智慧勇識也。
「有大智慧具大智」:亦指彼智慧勇識也。
「大善巧者」:於眾趣之事善巧也。
「大方便」:指從種種乘之門也。
「具大神通之大力」:具有不可思議之神變,謂具有穿過牆、房, 以無礙之身遍行各處,冒煙且燃火等等(神變)。
「大勢」:摧伏他人之力。
「及與大速疾」:指疾於眾趣之事也。
「復大神通」:指智慧勇識也。
「大名稱」:指無敵手也。
「大力令他令摧伏」:指調伏所調伏者。
「三有之山」:指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廣大壞」:指(摧壞)無明也。
「堅固」:指明覺與空性不可分割也。
「執持大金剛」:指於心契入(明覺與空性)不可分割之義也。
「大怒」:指智慧勇識也。
「即是大雄勇」:指以忿怒之事業調伏也。
「於大怖中」:指我執也。
「施怖畏」:指開示離邊之智慧也。

 (四一)尊者種性大殊勝,上師密咒大殊勝,
     住在於彼大乘相,大乘相中最殊勝。
(以上金剛界大中圍十四頌)
「尊者」:指能作依怙也。
「種性」:指五(種性)也。
「大殊勝」:指智慧勇識也。
「上」:指佛陀之密意也。
「師」:指驅出彼(佛陀之密意)也。
問:何為佛陀之密意?答:
「密咒大殊勝」:謂離邊也。
「住在於彼大乘相」:指菩薩之道及果也。
「大乘相中最殊勝」:對眾趣開示如是之道,故稱。
「大乘相中最殊勝」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