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法言 蓮苑歌舞

出世法言 蓮苑歌舞

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著
祝維翰譯

嗚呼迷惑幻景凡夫,有為虛幻妄執為常,

外器世間大種無常,內情世間壽命無常,

中間四季時令無常,佛及佛子大聖大賢,

皆般涅槃無常宜詳!世間主宰最大梵王,

死魔猶牽余復何說?

何時何地死皆無定,死緣眾多生緣寡鮮,

是故若不速求聖道,死魔何時來無定期,

眾生必死如牲就屠。

嗚呼死後不歸空無,行行復來輪迴受生,

隨生何處無容安樂:

十八地獄寒熱苦逼,餓鬼饑渴旁生相食,

人命短淺修羅鬥爭,諸天放蕩臨死墮落,

到處不安到處火坑,生生世世苦難連綿,

面對輪迴當生厭離!

嗚呼苦難唯業所造,業如畫師無所不作,

業力成熟百劫不滅,自作永不變為他受,

善引善趣上種解脫,惡引惡趣痛苦輪迴,

少因亦能成熟眾果,上種天界幸福富足,

惡趣地獄痛苦難忍,自業所感別無他因。

是故隨時隨地皆當,正知正念謹慎為本,

因果取捨鄭重其行!

嗚呼接引解脫道燈,眾德根本聖德上師,

功業等同濁世真佛,慈悲無量恩比佛深。

若不依隨正善知識,等同生盲無相登途。

是故首當擇事聖師,作如意珠作如意樹,

終學德行師我會心,有此善緣魔力難逞,

能得諸佛所喜聖道。

嗚呼涅槃寂靜樂處,遠離輪迴沉痾妙法,

永盡苦及苦因邊際,具無漏道解脫聖域,

佛及佛子圓滿畢集,聲聞獨覺聖眾棲息,

此解脫道亟宜尋覓!

嗚呼無欺聖歸依處,恩德無比最勝至寶,

我因於彼歸依受益,汝亦亟宜於彼歸依。

衷心信仰恭敬歸依,永不我欺無如三寶,

三寶能救輪迴眾苦,一經歸依富與天齊,

今生八難十六難等,來生一切惡趣惡途,

輪迴痛苦定能永除,永世勿忘隨念三寶,

再再歸依返復祈禱!

嗚呼無數如來蹊徑,一切佛子唯一坦途,

無比聖財菩提心寶,若願若行皆當生起。

從此便得菩薩稱號,由安樂道趣安樂境,

離正等覺已不遙遠。

三界眾生恩深父母,無依無友如盲漂泊,

欲求安樂反造苦因,慈悲懷念此情此景,

眾生諸苦我應代除。

披掛無比大勇鎧甲,自他相換愛他甚己,

四無量心六度四攝,衷心勤勉身體力行,

佛說佛子萬行無餘,皆在妙道六度中攝,

此是如來所喜妙道,精華之精心中牢記!

嗚呼輪迴既久且長,無始積惡既深且重,

若不憑依四力竅訣,勵行方便懺罪悔惡,

難從惡趣輪迴解脫。

善逝諸佛畢集一身,本傳諸師共聚寶道,

金剛薩埵螺月身色,微笑安住白蓮月座,

如儀念修百字大明,永摧一切惡業墮罪,

拔除一切那落伽獄。

是故隨力方便善巧,意想變化供養佛國,

想於三千世界化身,密嚴報身法身剎土,

上師三寶三身本尊,供盡身財三世善根,

自資得圓佛剎得淨,眾生得熟福德無垠,

故以積資為竅訣根。

嗚呼無始以來無明,無我執我漂泊輪迴,

無身戀身生起愛憎,故於所愛虛幻蘊身,

不惜迴向作供施品。

甘露為性上供三寶,下施六道圓滿二資,

孽債邪魔心滿障息。

意想變化供品百物,上供下施迴向利生。

萬法惟是心思差別,真捨自身福與天齊,

能與大捨種植習氣,資圓障淨中陰光明,

死亡得贖病魔被阻,故是積資善巧方便。

嗚呼深恩三寶總體,諸佛本性最上珍寶,

靈應三續教藏主宰,導行本師是應祈禱!

修在頂門修在心中,福德等同普修諸佛,

三續上師靈應感心,師心我心融合無別。

為求有利證悟真實,殷重修習上師瑜伽,

從三字光受四灌頂,四障清淨種植善緣,

以證四身四持明位,修習四道長養誓言,

生死涅槃皆師游戲,暫息逆境所願得成,

今生不掌法身王政,來世必生蓮花光中,

從彼行經四持明道,如幻直趨自性法身,

利濟眾生量等虛空,身智光明充盈世間。

嗚呼此乃諸佛獨路,三續持明傳承教言,

八萬四千法蘊總結,訣竅關節心中心要。

縱令百聖千賢降臨,再無更深妙法開示,

此乃妙法甘露精華,千萬聖眾心法中心。

願由聽講此道福力,能令無邊一切眾生,

依此善道於一生中,盡皆證得正等覺果!

佛教之戒殺與不食肉

佛教之戒殺與不食肉

劉銳之

佛教徒之戒殺,是不忍殺害眾生,進而不忍食眾生之肉,完全衷於一念之慈悲 ;與孟子所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大致相同。十誦律卷三十 七載:有三種肉,病者可食,稱為淨肉。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疑殺 (疑其為我而殺也)。後人更加非我親殺、及非令他殺,合之而為五淨肉 (出處待考)。

現在元始乘佛教國家,如緬甸、暹邏、斯里蘭卡等處之僧侶,對此種肉是不禁 者,嘗於暹邏清邁齋僧時見之。及在大藏經戒律部中,只有「是故比丘不應食馬肉 」、與「是故比丘不應食犬肉」,其他概未之見。

由此可知,佛教之戒殺、與不食不淨肉,其出發點基於慈悲心,非如禪那教徒之 「五法是道」:所謂至壽盡著糞埽衣、至壽盡常乞食、至壽盡唯一坐食、 至壽盡常露居、至壽盡不食魚肉血味鹽酥乳等。此皆較佛之戒為峻嚴。佛之從學 提婆達多,常以此毀佛,只見其譁眾取寵而已(見呂澂印度佛教史商務印書館版十五 頁)。

上師高雄百日關略述

上師高雄百日關略述

王俊雄

溯自民國七十三年十月 法王首度蒞台駐留期間,上師以『年齡老去,體力 日衰,而於修持、弘利、翻譯三事並行,恐難應付,請師指示如何取捨,使能有成 』請示,經 法王多日觀察,示以『勿稍放棄,精進為之,必皆成就』。又其後為 祈師長壽閉關,仙藩師伯託由漢人師兄,以漢文函告 上師曰: 法王說您年紀已 大,不宜太勞,閉關亦祇應一天兩課,在關內可閱讀翻譯及弘法。 上師謹遵師命 ,無時不以修持、弘利、翻譯三事並行精勤為念。今于高雄的百日關實為三事並進 之極圓示現。蓋 上師一方面閉關(除日修課程,天天二課關法不斷並持午),一 方面弘利(週一至週五晚七點半到九點開示《大幻化網導引法》,週六晚及週日上 午八點半到十點開示《仰兌》,並按進度有須灌頂者即行灌頂,更為諸弟子及眷屬 加持甚或修頗哇以超度往生者,皆得甚深感應),更不忘翻譯(除進行例行的譯事 ;為使吾等弟子堪能解讀藏文密續,特慈悲將Losang Thonden所著之《現代西藏語文》 使譯成漢文,親自編校,擬出版,俾利漢人初習者入階)。如此具德上師何處得遇 。

元月廿四日 上師入關,迄今一月有半,承 上師慈悲及陳寶芳、鍾棣湘兩師 兄的照料,及諸師兄發心護關,一切圓滿吉祥。自二月四日 上師開講《仰兌》, 聞法者約八十人,《大幻化網導引法》約六十人。其中十中有九每會必到,楊東賢 、周德、劉錫清、李元煒更每天從台中趕來,殊可感也。逢六、日《仰兌》開示更 有近十名台北師兄遠道而來。蓋大家無不以聆聽 上師開示為殊勝事也。

上師以得自 法王全心印可傳授及透過自己精心譯編之《大幻化網導引法》拿 來開示解說、引導示範、並按程授予相關灌頂,其精審如量、如數家珍、特勝加持 固不待言;又以俱生之大圓滿見開示《仰兌》,其理事的圓融、示導的善巧,當今 之世難作第二人想;若更就口耳、表示、心印三傳承言,此次的閉關、開示、灌頂 ,意義莫大矣!

試想,我等有何德能得以承事親近如此世出世法皆圓滿成就且傳承不斷、證智 圓具、大悲遍滿的具德上師,吾等能不稽首慶幸生逢其時乎?茍大家能以至誠恭敬 心,於 上師存真佛想,於 上師開示的法要,存難遭遇想,不懈不怠、耳聞心持 、如法精進,相信於法喜充盈外,更能疏清理路,于生死事不畏不懼,生生世世常 隨 師後,共創菩提路、共成菩提果,直至永遠。

「參訪之旅」

「參訪之旅」

何沛書

一 緣起:最初僅是臺南會長蔡河源以 師父難得於臺灣過年,屆時,將隨侍 師父師母等尋幽訪勝,環島一週。後竟在百日關期中,無法親自籌劃,而轉由高 雄學會承辦。經王俊雄會長精思充實後,從單純之休閒旅遊,變成更具意義之 「參訪之旅」。原計行程七天,參訪之大德約近十位。皆是當代各宗派具代表性, 且學有專精之高僧。未料,進行聯繫時,始知泰半不是出國宏法,即是行程已滿 無暇接見,或閉關修行等。迫使原案一再變更。最後,不得不減至五天四夜。而 最初擬拜見諸大德,作一番顯密交流,亦幾至流為名剎之遊覽。儘管如此,此行 已深感殊勝異常,法喜充滿。試思,有何事更勝越於常侍師前,且天天聞法,連續 數天,豈不幸哉!

二 沿途略記:二月十七日晨九點,於高雄學會展開旅程。首站直往臺東。 沿途山路蜿蜒,風景明媚,令人神怡。抵達時,黃師兄正雄偕其同事陳課長,早已 恭候。他鄉相見,倍覺親切。承其協助,使本活動之序幕,呈現得更順利美好。 如遊觀「初鹿農場」,除飽覽歐洲風味之牧野風光外,更品嘗到最新鮮之牛奶和 臺東最甘美之水果-釋迦髻。當地尚有一奇景﹃水往上流﹄。乍聞其名,彷彿不 可思議,甚為可觀。臨其境時,幾乎發笑,竟然是一長長細細之水溝,須仔細瞧 瞧,才知道「水是怎麼上流」,完全是地勢與錯覺所成而已。是夜宿清覺寺。

翌日,繼續前往瑞穗「般若精舍」參見聖德法師。法師唯識造詣極深,故特 安排恭聞開示。不料,拜見時,法師因時間匆促改為「密宗漫談」,深念法師治 學之廣博,收集資料之充盈。並遠請數位信眾特來準備豐盛午餐,亦令吾等萬分 感謝。

第二天,夜宿太魯閣禪光寺,初抵時,適值黃昏。殿前石壁峻拔,遠山疊翠, 雲霧氤氳,浸沐其間,真有遠隔囂塵,超凡卓絕之感。許多師兄不覺嘖嘖稱奇, 認為住此修行,非常殊勝。是故夜深霧濃仍見有不忍睡去,自尋一處獨思靜坐者。次 晨天際方明,即上路遊覽天祥。沿途山巖峭壁高聳入雲,溪谷迴環潺潺不絕, 氣勢之磅礡,景緻之神奇,令人嘆為觀止。有等師兄一路「卡擦」不停,不知捕捉 了多少奇妙美景,留下了多少萍蹤?

旋經依山傍海,美不勝收之蘇花公路,來到清新怡人之「礁溪上新花園」, 數日旅程,以此夜最為殊勝。因 師父開示難得一聞之﹃大手印﹄。七點未到, 師兄們早已靜坐在幽雅舒適之日式房中恭候。此情此景真可謂寓教於樂。數十人 集聚一室,凝神傾聽, 師父即在面前娓娓道來。那種親切溫馨,罔如一位大家長 在諄諄教導孩子們:如何如何!深深體會金剛乘學會是一個家,且是一超凡入聖 之家。早起細雨霏霏,漫步園中隨心遊賞,幽閒自得,這份清洒,亦是繁忙之都市 生活難以享受。至此東部之旅,即告圓滿。行程漸漸向西回轉。當車緩緩駛近臺北 凌雲禪寺時,遠遠望見幾位臺北學會師兄候立寺前,大家興奮異常拼命招手,有如 家人久別重逢。共進午餐,稍作休息。

最後來到獅頭山海會庵。見到住持(師公),性瀅師父(首次皈依之師父)。 回憶當初對佛法一片空白,承師接引始漸了解而生信心,亦才有今日繼續學佛之因緣 ,感恩之情溢滿胸際。此次聞知負責參訪活動,特開方便法門懇切歡迎,並備食宿 。雖庵中設備古舊,盥洗諸多不便,然感懷這份溫情,加以性瀅師父時常協助 印順導師出版書籍(負責校對),平素又於四所佛學院授課,佛學造詣甚深,可給予 吾等許多指導,故上山來。但願師兄們猶能滿意。隔晨山霧尚濃,已告別庵中所有師父 ,漫步下山欣賞山中奇景。走在幽靜山路,耳際迴響師公(性瀅師父之師)之句句 叮嚀:要常回來,不要這麼久才返。想吾何德何能常蒙此厚愛。昔日之恩師, 今日具德之上師,總不棄吾之業深障重根劣器小,吾真不知如何以報。行至山尾 水濂洞,車子已在等候。據說往昔洞前山泉如簾而下因而得名。且依山洞之自然 形勢建一寺院。禮佛完畢大家趕飲天然甘泉。飲盡,真有甘露法水清淨吾身之感, 參訪之旅亦在此圓滿結束。

三 後記:此行心中最想表達者即是感謝,且是無盡之感謝。實在全因眾緣 之和合,始有愉快之旅程。無法一一描寫,為微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