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修持晶鬘(上)

無垢修持晶鬘(上)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著
黃 毅 英 漢 譯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季刊第五十期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敬禮上師

時大師蓮華生,擁具加持教法之持明,住啤嗎岡珠晶隱地,卡珍
公主磋嘉媽向之求法。此一時也,大師為未來世有情故,開示無垢修
持晶鬘。未來世之大眾,諦聽!

化身蓮華大師示言:若心誠修法,須有具德可信上師,得清淨不
斷之傳承者。

若汝師虛誑,教法錯謬,則汝所修持均為顛倒。以此乃極險,故遇
具德上師實為至要。緊記之!

磋嘉媽白言:何謂不斷之傳承耶?

化身大師答言:須由法、報、化三身而下不斷之傳承。我之傳承
即為此也。法身普賢王如來傳與報身無量光佛,又以善巧方便傳與化
身的我,汝,善女人,從化身中受持,即是得此傳承及其加持。

化身蓮華大師言:上師不應對非器及缺緣者授與心要。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此等之徒不敬師,只為騙取教授。接受此眾,必將教法轉
托他源,徒令口授浪費。不按傳承之告誡。以此等人不修持故,將甚深法
與之,與將金粉撒於水溝無異。斯非教授之根器。以不理解與缺信故
,此等無能任持教法。將口授付與非器,教法變成文字言詮,令教法變
壞。若授與非人,教法糟蹋,亳無義利。為保持此甚深法要,應善巧
審查及抉擇弟子根器。緊記之!

化身大師言:勿以法傳與曲解者。

磋嘉媽白言:為此將生何種過患?

大師答言:此等非器,無能瞭悟口授要點。以缺傳承之授與故,不
能與法合,而其品器遂變腐敗。以法傳與巧作世智辯聰、善於詞令者,只
令謗法。謗法者積集惡業,而汝本身,以忿怒故,亦捲入惡行。此是
之故,師徒由法卻均集惡業。無有義利也。

化身蓮華大師云:勿讓糟蹋教法者相隨。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商人追逐名利生計不以法為祈求。只以曾「修習」、
「受」、「與」「瞭知」佛法為滿足。於微小得、名、食、財、樂與敬之求,
即不守教授,縱曾得上師之密授,亦復如是。反之,肆意宣揚,揉雜錯誤,與
吹噓以譁眾取寵。勿以教法授與利用其師及佛法行為如騙子之徒。不必
將無死甘露,自已仍未嘗受,便給他人,故應只付與至誠懇求者。若糟
蹋密咒道甚深法,則不能獲加持,空行母及護法眾將怒,致招來障礙
。緊記之!

化身大師言:由此口授撮出甘露傳與堪能持續修法者,自內心願
求勝解者與恆常修習者。

磋嘉媽問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此類人,以師為佛,生大信心。以口授為甘露,得信
力。以心無疑慮故,以教法為如意寶珠。知輪迴苦惱為毒,為來世精
進修持。以現世馳求無益,於欲成就無上覺中堅忍。此等尊貴者於名
利染著競逐之過患中無染,而為勝利者
之秘密心裔。若將教授付於此眾,於自他均有義利。緊記之!

非器無能盛雪山獅子乳。然若注於金瓶則為極妙。

化身大師云:若以一期覺悟而不欲自律者,則修行無法入心。故
自律為至要。

磋嘉媽白言:何能進入自律之道?

大師答言:初修法時,若不自律,則為懈怠、自欺,卻無能有成
也。以此故,住於靜處,如屍林、高地、雪山、僻處、成就者所住之
地、密林等,於吉祥之月如夏秋季等,或於吉祥日如初八、白月、十
五日等。

於此等地,汝應掃淨、敷座、設壇城、陳設供品,於壇中安奉正
覺之身、語、意﹝譯者按:一般以法像、經續、塔表正覺之身、語、
意﹞。向地神、龍族等放多瑪,獻以飲用,命無障礙,應來護助。

於翌晨勿獃誤。向上師三寶獻供,召請本尊、空行、護法並獻食
子,如是修法。放食子時,勿向外,應向已身,作勿令成就漏失之緣
起。

於盡日一切覺受,皆視如夢。意者,任運安坐一切所顯均無修整。
任一切覺受即歸自然與放下。安住明覺而無執著。

於中夜,以厚眠入法性,而住於無想中。堅固思維,望能知夢!以
此能令夢中住於法性,而無散亂與夢魘。

早上以法性為道,當此睡醒時,汝身放下,意住法性,以無執、
無修、無昏沉修本有覺性。勿墮懈怠,以醒覺自律而修。

出關前勿穿他人之衣服,以能招罪障與漏失故。若食太甘,易墮
欲望散亂。若食太薄,則體力消減,無法自律續修。食宜調和合宜。

勿食不淨、偷來及棄食。勿食犯戒破三昧耶等之食,或被惡念所染
者。否則,成就延誤或未及期出關之障生。

勿動?座。若於滿所發願之數閉關圓滿前,移動座,則祥兆境界
將失,並遇突然之障。

勿為他人修保護法,或為人驅魔,否則自已能量即減。勿洗刷身
上、衣物、頭、髮等之污垢,否則成就減滅。勿剪髮、剃鬚、修甲,
此等均減弱咒力。勿於關中替人說法,否則障成就之兆。不只於一次
受發願閉關日期之戒,而每日均受之,否則受魔羅之影響。

與人交談,則咒力不生,故當禁語。若以金剛誦念密咒,或揚聲誦
忿怒咒,其力消滅,非人與神祇驚怕暈眩,故如法低聲以誦。

若躺下而誦,手放胸前記數,則能自障。於任何時,坐者身直則
脈直,風可運行自如。以心風相連故,風運行自如者,心則易於集中
。以此甚深義故,應作七支坐法。

無於日間眠,以生多種障故應盡法除之。

勿將涕唾吐於人多來往處,否則咒力損滅。

於出關前,斷一切利他、追求或散亂之行為,及一切擾亂身、語、意
者;安忍集中於修持中,功德增長能自受用。

於關中,若一切善惡示現或幻相等,勿著於喜惡或取捨。要住心
於自然直至圓滿。

閉關圓滿作酬恩獻供,開閉關限制,然於數日中仍住於關之境性中,
勿入市集或遠行。三日內,除自已勿睡餘處,勿見非共有三昧耶之
人。

勿以法物示人,勿將成就物﹝出關前早上供物﹞與人而留自用

由入關至圓滿,縱何事發生,勿中途出關。以此為魔羅所生障故
,勿順從之。

於任何時,修行果者,勿偶然住於世法。勿隨手拈來而食。勿著
髒壞衣。勿隨處躺臥。勿令人見,或去人來往處。勿作瑜伽律儀之非
時行。於任何時,行為均應檢點。

總之,若欲得樂,如法修持,更應自律,並於不如意處安忍。於
晝夜中分段修持,則汝之樂長久。緊記之!

化身大師云:若欲得無上覺,而不能守護閉關時限之戒,魔障即
生。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己發願修無間斷之口耳教授,誠修對治:以離對於
別人恭維之染著,對別人因恭敬頂禮、獻供、求加持所予飲食之貪著
,此只能擾亂無定無信者之淨修。

初者,可發誓修三日、七日、九日、半冬月、一夏月,漸次推至
年月。發願修十二年最為殊勝,次為六年,三年或一年則更次之。若
仍屬不能,當守如下律儀:以身、語、意全部投入於修法中,維持六
個月、夏季或冬季,亳無懈怠或惰住,此中利益甚大,並能入覺悟道中

總之,不能守戒,乃違越之主因。故不當受不能守之戒。自按能
力受可守之戒。如此修持則更深,緊記之!

化身大師云:於實踐上師真實口授以修持時,勿言為至要,應作
禁語。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一切散亂中,無利語最。由此而生無義空言,即扼殺
修持。能禁語者為最殊勝之閉關;能使人於鬧市中,仍無散亂。

縱修何種自律,禁語最為第一。若不能者,最低限度於關中禁語
。以禁語故,修持不致為俗語所亂,語之力得成,而速獲成就。

總之,修法以外或與法無關之言語亳無義利,不需要者。若於停止
日常語言之後,仍不竭力用語言唪誦以達無上覺,則猶如瘖啞。緊記之

化身蓮華大師云:觀修本尊時,瞭知身、語、意之定止為至要。

磋嘉媽白云:何謂也?

大師答言:觀身為尊身,顯而非有,為身之定止。以語持本尊咒
,清淨明朗,如虛空性之回響,為語之定止。其意,清淨離思索,顯
空不二,為意之定止。不離身、語、意之定,是謂大手印。

於持續唪誦善逝精要之三字時;嗡為身、阿為語、吽為意,即與
一切善逝之身、語、意無別。

總之,若不離身、語、意之覺,修密咒道決不致入歧路。緊記之!

蓮華大師言:記每座之時及唪誦之數為至要。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唪誦時,將每日分成三或四座,發願晝夜唪誦,以一
千之數為最勝,五百為次,最少乃百零八遍。

圓滿此數之前禁語,而不讓俗語滲雜。若如是者,無障可生也。

生圓次第無分、修行果猶如緩流為口授實修之不共處。

一切所冀望者如淨垢、積資糧、除障、速達二成就等均容易以生
圓無分及行果唪誦而得。

於一切唪誦中,當誦嗡阿吽,為一切善逝身、語、意之精要。其
為最深邃及包含一切。故發願唪誦或置於他咒之頭而唪誦之能得大加持

總之,集涓滴可成大海。勿讓兩脣空過,無間斷收集密咒之每一
字,亦為至要。於某一點即得成就。緊記之!



季刊51期

無垢修持晶鬘(下)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著

黃 毅 英 漢 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蓮華大師云:苟不能以方便知見雙融,密咒將流入歪道。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方便者修法之無誑原則,或為生起、或為圓滿次第。
知見為見,法界空性之義及自光明。若不瞭知見為自空性,於己體現,
則非入於知見之道。無方便之知見,無能有任何境界,以無知見之方便
,法性不能入於修持中,故須將二者雙融無令分離。

總之,將方便與知見分離,猶如鳥欲以單翼飛行,無能達佛境。緊
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修根本後得無分,無法入空性界。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上座時,住於如幻法性中,覺受而非分別。於下座
時,瞭知一切皆為空性、無自性。對空之覺受無動觸與執著,必可超
越上座下座,離於所觀之境及特徵,如雲霧於空中即時消散。

總之,無論上座下座,觀法性者超乎明與障,如攬鏡觀物者。

蓮華大師云:修持時若不能自然清除沉掉,縱有修法,仍不免墮
入兩端之過患。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上座時,住於自然法性中,於沉掉生起觀照之,見
昏沉本亦法之空性。於掉舉生時亦觀掉舉,所掉舉者亦為空也。

若執著於擯棄沉掉之念已除,則無染於認定其為實體,沉掉即自
解脫,而不會推之至極則。若能修習自然清除沉掉者,自生之定境已生

總之,一切定境為對治沉掉者,則變為思維之定。瞭知沉掉之根乃
空性為至要。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能將法與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變成腳絆。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修法時,平等住中所覺受無造作之法性,應帶進下座
後之每一境;或行、或走、或臥、或坐。於一切所為,若永不離此修
法,即能長住於此法性。修法即超越各座之限。

總之,修法者困其身心,不運用修法之精要,即為枷鎖所絆。緊
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行獻供與懺罪,則業障無法清除。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修口授之時,應「以法為道」。即以觀想、獻供、
繞行,造渣渣﹝小泥像﹞及食子、朗誦、諷頌、抄經等法行,轉為無
修整之道。不斷行此。若以染著,懈怠等,則無法圓滿目的。

總之,若不以無分別執持著法,所作善業只引輪迴中之樂為果:
彼等不能成覺悟之道。此則成為無意義。

以此之故,於無執染之境界中行身、語、意之善行,尤為至要。
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於修法中無有示相,則教法仍未生用。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內示相為內在而生之樂、明、無念。離諸實執,不為
妄念所牽,心即自解脫也。

獲得法的加持之中示相,為能斷惡念,超諸艱難,不為病、垢、魔
所亂,此時加持,即於自身語中現。

外示相為心以修法得自在,不為八風所動,我執之結自解。

總之,若缺法之上師者,定法無從生。以此之故,依止具相續傳
承、妙成就之上師為極至要。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甚深教法無結集。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殊勝之上師宣說甚深法,縱為一言,具器弟子即依
之修習,定法即生,果能圓滿。

磋嘉,汝無生之心為空、明、遍滿。當常感受之。

總之,若法之上師殊勝,無論何往,汝均得甚深教法。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縱修何法,若非為眾生者,修之法,只導致聲聞斷
滅之境。

磋嘉媽白言:如何引致耶?

大師答言:將口授作為修持,修習佛心以得覺悟,乃為眾生利樂
故。為成就他人之利故。此非共乘之目的。為己之平靜喜悅,放下與
解脫,乃下乘之道。

總之,只為一己之平靜,為苦之源,且無義利。

修法只為自利,而得樂者鮮也。以此故,只為他利而修實為至要
。為他而修之時,即離我執而自身利益即得成就。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以無緣大悲作修持之依據,一切功德源即浪費

磋嘉媽白言:何以故?

大師答言:有執之功德源,無法增長故,必盡。若善以無執回向所
修,功德之源無盡,此亦即最上覺之主因。

無執者何?無「我」、無「他」、亦無功德源之想。將一切想
,溶於空性中。

總之,功德之本無誤,若為無執所持。現有所執之我已行善!並將
功德回向世法或名聲,為顛倒之回向。

蓮華大師云:具善巧方便之功德源,超乎其他。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以善巧而行口授,練於真義,印以無執之回向。此
即能遠超實執之修持,縱修何法,功德之源增長。

要之,至為扼要者為令功德之源無盡,不斷增長,直至得無上覺
。無論如何,放下回向之處、回向之能與所,不著任何痕跡。緊記之

化身大師蓮華生云:與三調諧之伴和合,即能除魔羅之障。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向調諧之真實上師依止,觀之常在頂上,使得向之祈
禱及獻供。

與調諧修法並具同一誓句之友作伴,其為不追求世間法,為未來
故決意修善行者。

依附調諧無錯三教法,將之實踐,遵照具德上師之敕,修生圓次
第之甚深教法。

若與此三無分,魔羅無能障也。

總之,以自心為證,作三寶不唾棄之行,結果必為殊勝,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修法者,得好基礎為要。

磋嘉媽白言:何能得之?

大師答言:首者,若缺積聚資糧,則無能遇具口訣之上師。若缺
數敕修習之業,無法瞭悟教法。若無誠信,無能見師之功德也。又若
缺戒律及誓句,則與修法背道而馳。若無口訣之導,不能知修
持之法。若無精進堅忍,無法入修持之道,而功德轉墮於懈怠。若無決
定出離輪迴中之追求,無有能於修法得圓滿果。

若均無上列之過失,修法必至成就。無上覺悟之成就,須無數因緣之和合,
故當精進!

要之,捨所應捨,為所應為,勿令身、語、意墮於凡俗而加努力,
其果必殊勝。緊記之!

蓮華大師言:謹知佛法無有義利,必以之住心中,並實行之。

磋嘉媽白言:如何行之耶?

大師答言:對見廣大瞭知,對教法無邊見。奪修法之寶座,將一切
法之義,集於心中。啟行為之門,莫令見與行不合一。具得果之信,
使輪涅一於法性。知守三昧耶之規範,不越此戒。如是修者,修法則
無所謬誤。

總之,勿讓修法墮於平凡,將之吸收於心,及以之實踐,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於未來世,末世黑暗時期降臨時,有自稱修行人者
,未得允許,卻教人修法,自不修持,卻教人修持,自不解脫,裝作
教人解脫之道。充滿私欲,而教人拋棄染著枷鎖、叫人慷慨。對自已所
為之善惡,一無所知,而信口道人家所為是善是惡。自無定境,誑稱
利他。吾知將來以佛法之名,裝作偽善、欺詐、行騙者多矣。

於未來世欲修佛法者,當讀此蓮華散人所造之囑言並自驗證之!

當觀輪迴過患!此生一切均為無常,至為明顯,應自內省思維!
多聞成就大師之傳記,知其如何自律。覓得具德上師,以身、語、意
至誠承事之。

於初,勿與之如平輩之交友,而以學習與觀想斷諸邪妄。

次不斷修持,並作堅忍。

最後,以修持將法融合於心,並對治妄念等。

常守誓句與戒律,無令退轉。修法無令間斷、或推遲,應即修之,
以實踐所發之願。

縱吾一散人已得成就者,無有散亂之時。見諸迷失眾生,正受
馳求世法、煩惱、欲望及黑業之苦時,悲欲泣也。心為憤慨而痛。

已得人身,由善惡業而受樂與苦,不期以即身成就者,縱修一座
皈依亦無,而代以追求、野心、散亂、今生之享樂,而積集惡業,實無
有心者,其心已腐朽,魔羅之鬼已潛入其心,其為諸魔所騙矣。

若由心深處以三寶作依怙,修即身成就之法,絕無被三寶所欺之
可能也。

受欠缺衣食之苦,實無可能也。人常稱缺修法用之衣食,故無暇皈
依或修法,並謂無有餘暇,其實為無恥而自欺也。

當下,當諸根具足,並有暇之時,若不努力修覺悟之法,轉瞬即
被業風所吹,直至死主之處,而死之時愈近。於此之時,方才發狂想
諸法,則只惜遲矣。緊記之!

總之,修法者無有成就,除非緊記死字於心。

未來世具器者,吾蓮華散人,無誑語者。任何所為,盡力使死時無
悔!自顧而盡力,望有救他之能力。

此教授,名為「無垢修持晶鬘」,顯為無死甘露之心要,向化身大師
蓮華生處所求者,以身語意至誠而求者‧卡珍磋嘉。

以後世利益故,將之紀錄將之巖藏,以不應宣說故。

若遇具器者,當使之實踐。

此為「無瑕無垢修持晶鬘」之講授。

寶之印、密之印、托付之印。



西藏之民歌精選

西藏之民歌精選

- - - 出世法言‧蓮苑歌舞序言

劉銳之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季刊第四十一期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或假日,
不論所到何處?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叟小童,手拖手,踢起腿,載歌載舞起
來,自樂其黎。若到秋收時節,一般農民,一邊打稻,一邊唱歌,一邊翩翩起舞
,樂且未央;還經常舉行有趣的篝火晚會,通宵達旦。在城鎮只要天氣稍暖,多
有舉家而出,在路旁林下,喝青稞酒,跳起民間舞蹈,伴以民歌,從早到晚,興
盡始歸。此為民眾的娛樂也。

若說佛寺,八世紀時,桑耶寺落成之後,從天竺請來的高僧蓮花生根據佛祖
釋迦牟尼,關於佛教密宗四部學說中的瑜伽部,無上瑜伽部裡金剛舞一節,組織
跳神法會,驅鬼酬神,為寺院開光。據「藏族文學史」中的蓮花生傳記說;「譯經
師在桑耶寺,慈氏洲譯經完後,由長老手持譯經繞『務孜』殿三周,排成行列,
戴上假面具,擊鼓跳舞,為所譯經典開光」,從此沿襲至今,此為西藏各寺院跳神
的來歷。

而甯瑪巴的敏珠林寺,以偈頌著名於時, 敦珠法王曾求學其間,故所著法要,多
用偈頌。噶舉巴之木勒日巴祖師,歌聲悅耳,法味盎然,張澄基博士將歌集譯成
漢文,風行一時,膾炙人口。

蓮苑歌舞,全部為出世法言,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著。雖面世約一百多年
,而藏文名著中,多有引用。今為祝維翰居士,譯成漢文,能將其法味與意趣
曲傳出。尤其難得不獨是辭意顯淺而普及,且先將顯密基礎常識,開示無遺,中
述「相約修持,空說未曾實踐,突然死別,後悔莫及」一層,已是良好之當頭棒喝
。末述「行奸詐」如說「借得佛法作掩體,冒充神通說似疑,買賣灌頂如貨物,
憑借咒力諛官家」等切中時弊,欲辨別真假佛法者,不可不留意及之。

茲特轉載全文,分期充實本刊,以饗讀者。並將著者序言先錄,以作介紹。

《出世法言·蓮苑歌舞》作者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公元一八○八年生於今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境,被指認為巴格·桑登彭錯轉世,早年出家離俗,
畢生講法修行,撰有關於修道、解經及論說著述七函行世。本書以詩文相間體裁,
假托一對夫妻蜜蜂生死離合之情,勸人出世修行,辨別真假佛法道理。文字優美,
意趣逼真,今試譯為漢文,公諸同好。 - - - 譯者

佛塔之起源、結構、表義與演變

佛塔之起源、結構、表義與演變

黃毅英

編者按:當黃毅英師兄呈此稿時, 師認為無法刊於季刊,即使分期,亦無可能 。及朝 師祖廟塔,便念念不忘;在美國建議某寺修塔,因緣未具。臺南閉關中心, 曾邀 敦珠佛母商議修塔位置,今將此文,全部放入,亦因緣之和合云爾。

漢文本無塔之一字。宋法雲「翻譯名義集」中云:「『說文『原無此字, 徐鉉所加。云西域浮圖也。」而塔之一字首見葛洪「字苑」。阮元於「 揅經室集、塔性說」稱,東漢時把佛教之教義與信徒均統稱浮屠(按即佛陀), 而其建成與禮拜者,為七或九層建築物,亦名窣堵波。姚秦間所譯佛典, 改稱作「台」,後感「台」字尚不高妙,乃造「塔」之一字。

窣堵波,又譯作浮屠、浮圖、方墳、高顯等,「一切經音義」中舉有二十名 ,為梵文 (Stupa),義為高顯處。藏文塔之一字為「錯頓」(Choten),義為 應供。塔尚轉世云:塔表覺性之能源。又云:一日地上保存佛塔,佛法不衰。 其殊勝可知矣!

佛塔格式始於釋尊親教阿難尊者,並以袈裟疊成四層正方,上置覆錫杖以示。 現存最早,建於西元一世紀前後之珊其大浮圖即呈此狀。

於佛滅後,八王分舍利,並於八處建八大塔。據「八大靈塔名號經」所載,於佛生處 迦毘羅城龍彌爾園建蓮聚塔、於成道處摩迦陀園泥連河建菩提塔、於轉法輪處迦尸國 波羅奈城鹿園建四諦塔、於從忉利天下處尋迦尸國曲女城建降凡塔、於化度分別僧處 王舍城竹林精舍建和平塔、於入涅槃處拘尸那城建涅槃塔、於現神通處舍衛國祗陀園 建神變塔及於思念壽量處毘耶離城建勝利塔。

於西元三世紀中葉,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時,建塔達至空前高潮, 建八萬四千塔,並遣夜叉送往八萬四千邦國。漢地亦存不少。

建塔與繞塔功德極大,而繞塔必須右旋,左旋乃屬外道也。建塔可以除障及使 萬有調和,免除瘟疫、地動、水、火、風、旱等災害,而發起趣道之心,密力加被 超於思量。於「大塔的傳奇」中,蓮師所示繞行和祈禱之利益尚多。

佛塔表義可分三重。一、保存舍利,供人禮拜,二、表佛之色身與大悲 ,三、表須彌山等世界。

塔內放置者,主要為舍利。舍利又名「設利羅」、「室利羅」等,義為靈骨。 可分四種:咒字、髮甲或所用物(衣冠等)、骨牙及靈骨。如北平招仙塔所奉者 即為世上僅存二顆佛牙其中一顆。而可建塔者有四:即輪王、如來、獨覺與聖僧。

除舍利外,還安奉七珍八寶、渣渣(泥塑小佛像)、經卷(佛經為法身舍利)等。 如聰巴轉世佛塔即有十萬渣渣。塔尚轉世所建菩提塔則有數以千計之經卷、壇城 、十萬尊佛像、五百舍利及十萬渣渣。安臟形式亦有規定,內有中脈,亦表須彌山 ,以佛塔既表佛身亦表一世界也。

各式佛塔,主要由珊其式覆佛塔演變而來。底層為台座(Medhi) 、上之覆 (Anda)義為子宮,喻於此孕育佛法,再上之方形為寶匣(Harmika) ,最頂傘狀者 名為相輪(Chatra),其中地基表法輪或卍字,蓋兩者實均表八獅子座也。台座表下身 、覆表上身、寶匣表佛眼。塔之中央表中脈,具足各輪。頂上日月與寶珠表悲智雙運, 由此放射大悲。又覆可作瓶狀,表童瓶身寶,中有明點升降,甘露於拱門下降也。 此即為佛塔之第二重意義。

至於最後一重,佛塔可表三界:覆表欲界、寶匣表色界、相輪表無色界,寶珠 則表空。此外,佛塔亦可表一成佛之道,為三十七道品等共六十名數,依次列左:

台座最底層表十善,

對上三階表三皈,

獅子座表降於此世,

寶瓶等表八寶,

蓮座表六道,

四角表四無量心,   ┐   ┐

對上一階表四念處,  │三  │

第二階表四正勤,   │十  │

第三階表四神足,   │七  │六

第四階表五根,    │道  │十

瓶座表五力,     │品  │名

寶瓶(覆)表七覺支, │   │數

瓶頂表八正道,     ┘   │

相輪中央寶樹表十智,     │

十三環表十力三念處,     ┘

傘與傘座表佛境,

幢表無上品莊嚴,

月表離苦,

日表發大悲,

寶珠表一切圓滿。

又:十三級階梯表十三地。

世界七大奇景印尼爪哇婆羅浮圖共有六十小塔,繞行之即達中央大塔,亦表成佛 之六十名數也。

佛塔又表一立體壇城。壇城為諸佛菩薩之宮殿,亦即宇宙中最完美之鋪陳。故一般 佛塔均坐北向東,表一五方佛壇城,四門由四天王守護。既為一越量宮殿,不少祖師, 如蓮師、密勒日巴等均於塔中開示心要。若把佛塔觀成壇城,上師為壇中主尊,則自然 住於塔中矣!故西藏江孜白居寺亦為一塔形,有塔中寺之稱。據考,遠古時,塔本為 一密壇,底層為居所(今之覆)、上建高壇(寶匣)、而以樹蔭之(相輪)。

印度教廟建築則屬此類,於高臺上建一壇。今日於佛成道處即有此形式之塔, 故稱之為金剛寶座式塔。據考,此種印度廟結構淵源於對日(毘濕奴--現於相輪)、 月(濕婆--現於覆)之崇拜,台座則表梵天云云。

佛塔傳至漢地,則漸有閣樓式、密檐式、亭閣式、花塔、門塔等之出現。樓閣式塔 始自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二),玄奘法師設計一座塔 以保存請回之佛經,以佛經為法身舍利也。未來之浮圖形式則像徵式置於塔頂,後稱 之為塔剎。

北平妙應寺白塔為漢地首座覆式佛塔,於元朝由尼泊爾人阿尼哥設計。漢地亦有 金剛寶座式塔,而八塔則以青海省西寧宗喀巴大士出專身地之塔爾寺為最著。寺中亦有 時輪金剛塔與門塔等。東密則盛行五輪塔,分表五大、亦可表身內五輪。

壇供中亦有小型佛塔。佛像表佛身、經表語、塔表意,分別置於壇之中、左、右。 又有渣渣,具足八塔之相,內藏「嗡耶達爾瑪咒」者,為釋尊親教之格式。

參考文獻
一、佛塔之表義(The Symbolism Of The Stupa) A. Snodgrass, Southeast Asia Program.1988. 美國 。
二、佛塔之心理宇宙表像(Psycho-cosmic Symbolism Of The Buddhist Stupa) Lama A. Govinda, Dharma Publishing. 1976. 美國。
三、根源之美‧莊甲‧東大圖書公司 1988.台灣。
四、中國浮屠藝術‧謝克‧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 台灣。
五、中國古塔精萃‧張馭寰‧羅哲文‧科學出版社 1988. 北平。
六、中國古塔‧羅哲文‧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5. 北平。
七、一睹即解脫之法身大佛殿(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Which Liberates Upon Seeing)金剛 界日(The Vajradhatu Sun)1986. 美國。
八、直指覺心(Pinpointing Awakened Mind) R.Ray 金剛界日(The Vajradhatu Sun)1987. 美國。
九、珊其大浮圖(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 S.C. Hungtington, 格薩爾季刊(Gesar)1980. 美國 。
十、欣賞佛塔(Appreciating The Stupa),格薩爾季 刊(Gesar)1986. 美國。
十一、渣渣(Tsa-Tsa), 格薩爾季刊(Gesar)1987.美國。
十二、西藏神秘學基礎(The Foundation Of Tibetan Mysticism) Lama.A. Govinda. Samnel Weiser Inc. 1969. 美國。
十三、佛之身語意(The Body, Speech And Mind Of A Buddha),法音(Choyang)1987. 印度。
十四、大塔的傳奇(The Legend Of The Great Stupa)K. Dowman, Dharma Publishing. 1973. 美國 。
十五、塔爾寺‧文物出版社 1982. 北平。

參禮法體奉安專集序

參禮法體奉安專集序

劉銳之

前年(西元一九八七年)一月廿七日,我 師敦珠法王於法國南部博都示寂,跏 趺端坐,久未出定。銳之得訊既遲,復需辦入境手續,匆匆率同黎日光、李柱國、 鍾棣湘、蘇麗嫦、閔蓉蓉馳往。及抵巴黎,又為法國航空公司服務所誤,留滯中途。當晚 默禱稟告 師尊,明日當可抵達,請賜出定,計前後如有所待者已十四日矣。

佛母開示:法體之奉安,已有幾個國家及地區,如印度、尼泊爾、不丹、西藏 等均請前往供奉,以饒益當地居民。但以尼泊爾之嘉德滿都,故居仍在;十餘年前, 為 法王祈請延壽之廟,加以擴建更新,當可奉安法體。

師之偉大成就,佛教人士,乃至密乘瑜伽者,認為多年難得一見;即嘉德滿都 居民,謂開埠以來,未曾有也。電臺廣播,萬人空巷以歡迎。所尤奇者,法國為一 外教國家,對於久坐不殮,不加干涉,且表尊重。將來法體返尼,可由航機專送, 亦創聞也。

銳之歸詔香港、臺北、臺中、高雄、臺南各會,及澳門、星嘉坡、馬來西亞 各地方諸弟子而言曰:此次 法王成就之殊勝,人所皆知,爾等與有 師祖之因緣,自然 非常難得;將來法體奉安之法會,能往參加,當得加被,盼勿交臂失之。再者西藏之 佛殿富麗非常,非我漢人,所能想像;故西藏密宗大手印之境界,有「嬰兒觀佛殿」 之喻,可想而知。且喇嘛之唪誦,莊嚴肅穆整齊,更歎觀止。一舉三得,願留意焉。 其後或以職務在身,請假不易,或以航機位所限,改道維艱,能參加者,仍不逮 百分之三十也。

師於「傳承」之賜與,秘訣之提示,蓮冠之縫製,親賜戴上,固已恩深似海, 沒齒不忘。

至於法寶之賞賜,亦復非常殊勝,如卅年前求法初別,即以「願成就」為何? 以「願報身」對, 師大喜,豎拇指曰:「等波」(藏音,義為第一。)乃找其前生 所寶存至今,且經蓮華生大士加持之報身金剛持銅像以給與,且表授記之意。

西元一九七二年 法駕初離印度,前赴美國,以一別多年,訪聞尚能嚴戒精進, 繞道來港視之,卻以蓮師與印度八大聖人,及二十五大弟子之生平事蹟,為甯瑪巴 重寶之九幅湯嘉(宗教掛圖)見賜。當時銳之擬學藏文,請以精通藏漢者介紹, 師難其人,不久竟以西藏大藏經德格板甘朱一百函見賜。且不斷以早有漢譯之聖妙 吉祥真實名經給與,最難得是在巴黎見有譯本,即以購寄,具見愛護之忱。

復次為信任與獎勵:如介紹翻譯甯瑪巴十萬續及編訂金剛乘全集序略云:「劉 一九五八年向我求法,我已預先得到啟示,因我倆前生曾在同一壇城,發願度生。 於此因緣成熟,決攝受為弟子,及將『那也東初續『(大幻化網本續)所有能成熟 灌頂及口訣全部給他;同時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也付給於他教傳及巖傳的所有權柄 。….他回到香港成立一個『敦珠精舍中心』,悉心地把蓮師的教法傳給香港及 臺灣的漢人。故當我在一九七二及七三年前往香港訪問時,很高興證實了劉在這二十 多年間,已把成佛的種子,播下了無數眾生之心中。」已可想見。

又如一九八四年開示:「本人將特殊權力給予我於漢地的法之代表舒囊卓之贊青 (劉銳之),命其將我的教誨及法本,由藏文譯成漢文。對此開示,任何人均應 謹記。」

又如一九八四年在臺中學會,見所有參加法會弟子,新進者無衣可披,而披衣 者復有黃衣紅衣之別,次第有序,井井有條。認為訓練有素,大加嘉獎:謂與外國 來學突然聚集多人,旋即散去,如「一窩蜂」絕少再求深造。因此表示對學會弟子, 異常懷念,常賜加持。

法駕三臨香港,一蒞臺灣,親近承事之餘,有飲食遨遊之樂;師偕佛母公子 小姐等,與銳之及諸弟子,宴遊與共,言笑歡欣,有家人婦子之快愉,親和融洽。 如是聲音笑貌,常在我等溫馨之心態中。

從上數點所述,自出世間法言之,則感教誨成熟之深恩;而自世間法言之, 則又感親切關懷之德意。所謂「中心藏之,無日忘之」者也。且其恩與德,非祇對 銳之個人,而是對學會大眾。因念有等親近承事之無緣,為欲使普沾德澤,且將 師門恩德大肆宣揚,於是搜集歷年圖片,配以中英文說明,不數月間,已裒然成帙 ,乃加以編輯,命名為『敦珠法王與金剛乘學會』,將上述數點,全部包涵,應有 盡有。精印二萬份,先以一萬五千份,航空郵寄嘉德滿都,準備於 法王廟開光之日, 凡進廟參拜者,皆送一份,以廣弘傳。

預計此時,與法體由法國運到,及奉安晉塔修法,尚有一段時期,必須有先遣 人員,為之處理。於是臺中會之楊東賢、楊焄暉、陳貴枝,臺北之何雪霞四人, 均願自備旅雜費用,為會服務。乃書寄到,由政府予以扣留,交涉多方,聞須繳五萬 三千盧比之稅務罰款,即可放行,備款往又不然,至再至三,結果還是不放, 雖目的未達,但經後到的弟子每人攜帶數十本前來,斟酌派送,亦頗收預期之功 ,所謂「差強人意」也。

多年來留意英文雜誌等類,凡有刊登無上密新聞或特寫介紹,均飭黃毅英等譯成 漢文,以實季刊。發現彼等對於我 師苦心孤詣弘化漢人(李有義教授於八六年在 美國羅省告余曰:一九五六年, 師於西藏拉薩訪彼而告之:以「多年等待傳付漢人 之弟子,快來到了;越二年就是你求法呢。」),已於香港,臺灣成立五個學會,其餘 在澳門、星嘉坡、馬來西亞之檳城、太平、怡保、美國之三藩市、洛杉磯,加拿大 之溫哥華等地,均曾傳授密法,適合吾 師遍豎法幢之授記。並將西藏密宗靜坐法, 於港臺兩地分次傳授,來學者不下二萬人,得益者數不在少。將無上密重要典籍數十種 ,裝煌華麗,大量流通,均前此所無者,竟無片紙隻字提及,奇哉!

此次既以書本派送,每日廟中法會,必有金剛乘學會弟子百餘人,廟外鵠立候時, 時至依序排列,入廟恭坐一隅。法會開始,雖未能跟隨藏文唪誦,旅進旅退,但 莊嚴肅穆,態度感人;更依黃衣紅衣之分,秩序嚴整。及至布薩集會,有所謂「放光」之 說,因此皆認為吾 師於此十餘年來,三度駕臨港臺,調教漢人,真「功不唐捐」也。

銳之於一月十七日偕內人王麗東(亦香港學會會員)及港會員七人抵嘉,二十日 率同馬來西亞太平弟子三人,朝謁 佛母 仙藩師兄、千媚、詩靈師姊,頂禮供養。以後 各會(或各地方)弟子到嘉,即日或翌日朝謁如儀,其分期來嘉屬會人數,表以 列之不贅。

一月二十三日廟中修法開始,至二月二十日圓滿,每日均率眾參加,圓滿後 告辭返港。

此次機場迎接法體,返廟奉安,眾皆步隨其後。 佛母憐其年高,特安排汽車 代步,使銳之及內人王麗東,弟子陳寶芳同乘前往。廟中修法,特設較高位置,使 戴蓮冠以同修。復飭新造蓮冠,親為戴上,此無限愛護之忱。更將 師製甘露丸之 噶巴拉,常用之鈴杵,經常服用之衣物,與舍利,大手印標誌之手錶, 佛母推 師遺愛之所為,實令倍深懷念。

法會圓滿,攝得珍貴圖片,特飭東賢等四人,編為專集,讓未參禮之同學, 得睹莊嚴,得親恩澤,一開眼界。雖說四人合作,而東賢實總其成,負責努力, 而精力過人,後生可畏也,勉旃。

圖片說明英譯者:為黃維栻之妻黃李美。

西藏之民歌精選---出世法言‧蓮苑歌舞序言

西藏之民歌精選---出世法言‧蓮苑歌舞序言

劉銳之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節,或假日, 不論所到何處?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叟小童,手拖手,踢起腿,載歌載舞起 來,自樂其樂。若到秋收時節,一般農民,一邊打稻,一邊唱歌,一邊翩翩起舞 ,樂且未央;還經常舉行有趣的篝火晚會,通宵達旦。在城鎮只要天氣稍暖,多 有舉家而出,在路旁林下,喝青稞酒,跳起民間舞蹈,伴以民歌,從早到晚,興 盡始歸。此為民眾的娛樂也。

若說佛寺,八世紀時,桑耶寺落成之後,從天竺請來的高僧蓮華生大士,根據佛祖 釋迦牟尼,關於佛教密宗四部學說中的瑜伽部,無上瑜伽部裡金剛舞一節,組織 跳神法會,驅鬼酬神,為寺院開光。據「藏族文學史」中的蓮華生傳記說:「譯經 師在桑耶寺、慈氏洲譯經完後,由長老手持譯經繞『務孜『殿三周,排成行列, 戴上假面具,擊鼓跳舞,為所譯經典開光」,從此沿襲至今,此為西藏各寺院跳神 的來歷。

而甯瑪巴的敏珠林寺,以偈頌著名於時, 敦珠法王曾求學其間,故所著法要,多 用偈頌。噶舉巴之木勒日巴祖師,歌聲悅耳,法味盎然,張澄基博士將歌集譯成 漢文,風行一時,膾炙人口。

蓮苑歌舞,全部為出世法言,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著。雖面世約一百多年 ,而藏文名著中,多有引用。今為祝維翰居士,譯成漢文,能將其法味與意趣曲 曲傳出。尤其難得,不獨是辭意顯淺而普及,且先將顯密基礎常識,開示無遺,中 述「相約修持,空說未曾實踐,突然死別,後悔莫及」一層,已是良好之當頭棒喝 。末述「行奸詐」如說「借得佛法作掩體,冒充神通說似疑,買賣灌頂如貨物, 憑借咒力諛官家」等切中時弊,欲辨別真假佛法者,不可不留意及之。

茲特轉載全文,分期充實本刊,以饗讀者。並將著者序言先錄,以作介紹。 《出世法言‧蓮苑歌舞》作者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公元一八○八年生於今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境,被指認為巴格‧桑登彭錯轉世,早年出家離俗, 畢生講法修行,撰有關於修道、解經及論說著述七函行世。本書以詩文相間體裁, 假托一對夫妻蜜蜂生死離合之情,勸人出世修行,辨別真假佛法道理。文字優美, 意趣逼真,今試譯為漢文,公諸同好。

---譯者

敦珠法王之最後祈禱文

敦珠法王之最後祈禱文

陳建強

農曆己巳年正月初五日(即西曆一九八九年二月十日)晚上七時正, 上師、 師母及四十多位師兄們一起宴請兩位佛女及蘇格甯波車於 Annapurna Hotel 的印 度餐廳。

在席上,兩位佛女講了一個極之重要的故事。 佛母有一次在夢中,夢見有一 位妙齡少女,叫她要向 法王請求,寫一篇祈禱世界和平、避免災難,並使眾生得 著安樂的祈禱文。夢醒後, 佛母心裡想:「 法王這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讚頌文 及祈禱文,故這個請求不一定是那麼重要吧!」故此, 佛母便沒有特別強調, 只是向 法王順便提提便了。

過了一些日子, 佛母又再有同一樣的夢境,此少女並謂要她立即向 法王請 求。夢醒後, 佛母便把夢境告知 法王,並向 法王作如是之請求。但當時 法 王謂:「現時的人們太忙了,已很難有時間去唪誦現有的這麼多祈禱文,還是看看 將來的因緣吧!」故此,因 法王有太多事情要辦而心不在此,如是又耽誤了一些 日子。

到最後,一天晚上, 佛母再三夢見同一位妙齡少女;今次這位少女很嚴厲地 向 佛母說:「這是我最後一次向妳提出,妳要立即請求 法王,寫一篇祈禱文, 因為這會是對眾生有莫大裨益的。妳不要少覷它,這是有很大需要的。若果妳現時 再不請求,妳將來是會後悔的。我與妳情同姊妹,我經常與妳在一起的。但若果今 次妳仍不堅持請 法王寫一篇祈禱文的話,我將會永遠離開妳,請妳自己慎重地考慮 吧!」說後,這位少女便步行了數步,跟著便跳著飛了起來,不久她便飛去無影無 蹤了。 佛母立即從夢中醒過來,她便記起這位少女便是綠度母,是特地前來向她 報夢的。

佛母知道這夢是很不尋常,故第二天早上她便向 法王細說了夢中的情景。 法王了解到這事的重要性,故 法王在那天晚上臨睡前,特別向 蓮師祈禱請求 加持。

第二天清早雞啼之時, 法王便夢到自己坐於好像一座廟宇裡。(詩靈在這 裡特別鄭重地說:事實上當時 法王是在定中,但 法王一方面是自謙,另一方面 則是為免世人不了解而生起毀謗之心,故 法王才寫成是在夢中。)忽然之間,有 一位長髮披肩的青年,身穿白衣的白人,手持著鈸在輕輕作響,以跳舞的姿勢走近 法王,並向 法王唱出以下的字句:

『若要建立佛法,請於心中培植之;
當己在內心深處時,佛性將能達到。
若要到達佛剎,請將顛倒加以清淨。
愉快地,清淨的佛剎便在咫尺。
建立精進心修習法要;
若不修習誰獲證量?
能見己過卻實為難;
真正能見己過,才是教法之重點。
慢慢地,改正過失,增長並發展良好之品德。』

每唱到句尾時,他手裡的鈸便會大聲作響;愈唱愈大聲,直至最後完結了他便 離開。到這時 法王便夢醒了,並立即把剛才那人的說話寫下來。 法王這時才記 起剛才那位就是 蓮師。

翌日早上吃早點時, 法王請佛母坐於對面, 法王先喝了半杯牛奶,然後給 餘下的半杯牛奶給佛母,佛母沒有反對便喝了。(千媚在這裡加了注腳:佛母一向 是不喜歡喝牛奶的,但今次佛母倒很例外地喝了。因為若果佛母拒絕了,是不吉祥 的表示;相反地,佛母不但沒有拒絕,反而一口氣喝完了牛奶,這是代表很吉祥的 意思。)然後 法王又把一件蛋糕吃了一半,把餘下的另一半給佛母,而佛母亦吃 完了它。

跟著 法王便對佛母隆重地說:「我很對不起妳,妳曾經三次請求我寫祈禱文 ;前二次我皆沒有為意,到了第三次,我才認真地去祈禱。昨晚我夢見 蓮師親自 來指示我;故我今早一起來,便寫下了這一篇祈禱文,請妳現在過目。」

千媚及詩靈說完了這故事後,立即把兩本藏文的小冊子交給 上師,並希望 上師能把它譯成漢文,利益漢地有情;而英文版則已經被譯出,希望將來 上師能 把中英文的譯文,刊登於我們之「金剛乘季刊」內。兩位佛女特別強調說,這篇祈 禱文是最難得的,原因是 法王在圓寂前寫了這最後一篇祈禱文,而且亦是 蓮師 親自前來加持的,其殊勝可想。

法王這篇祈禱文實在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告誡並警惕我們,要不斷地去自我反 省,要了解到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追尋的東西,什麼是我們需要放棄的,不要把本 末倒置了。 法王並重複地說,如經典所告誡我們的說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 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實在發人深省。我們應該每天皆 誦讀 法王這篇祈禱文,作為我們之暮鼓晨鐘。

參禮法體奉安文叢啟事

參禮法體奉安文叢啟事

編者

今年春,港臺學會各師兄前往參加法體奉安典禮者,前後凡一百七十一人。以 法會莊嚴而隆重,踴躍而親和; 上師決定編印專集,以留紀念,且使無緣前往者 ,亦留印象。當時極力鼓勵諸弟子投稿,故稿件頗多。及著手編輯時,憶及前編「 敦珠法王與金剛乘學會」一書,以圖片為主,只用極簡化之中英文說明之;甚為外 族人士所歡迎,未得者群趨索取,得之者愛不釋手。將來專集之閱讀對象,當然亦以 外族人為多,故決向前書看齊。但諸來稿,棄之可惜,但又不願割愛,建此文叢, 分期在本刊發表;讀者幸勿以「明日黃花」見誚,則幸甚焉。

己巳西藏年曆選譯

己巳西藏年曆選譯

劉銳之

日前赴嘉德滿都謁 佛母於其家,與蘇尤君遇,承 贈今年「己巳」西藏年曆,歸飭黃子毅英譯成漢 文,得快先睹。因念佛教廣被全球四洲,信仰皆 同,此其大同。若吾人所知佛之誕生、及成道, 均係月之初八日;外國人則謂佛之誕生、成道、 乃至涅槃,均係月之十五日,且以佛為月光神。 又如數十年前佛教徒大會時,南傳佛教徒認為佛 涅槃至此為二千二百餘年,北傳佛教徒,則認為 二千八百餘年;大會不決,折衷計算,定為二千 五百年,此其小異也。

吾漢人之與西藏,同為中華民族之成員,同 信奉佛教,此其大同。若其同中之小異,茲略舉 ,以概其餘:(一):同用黃帝時代大撓所造之「 甲子」,以紀編年。西藏則於西元一○二七年, 吾漢人宋仁宗天聖五年丁卯,時輪金剛續降臨藏 土,由是年起,始以「耀宗」紀年;故今年為耀 宗 土 蛇 ,此其異者一。(二)漢人 有四靈:曰龍、鳳、龜、麟。西藏則以龍、金翅 鳥、雪山獅子、虎,為四寶,此其異者二。如是 當有異者頗多;吾人既學西藏前弘期之甯瑪巴( 舊派)無上密法,尤其對於佛教之習俗傳說,故 應了解其異,而向之認同。茲特分別照錄如下:

漢人陽曆二月七日,為藏人正月初一日(元旦),如是至三月七日,此月功德增長 十萬倍,故宜修行。

蓮華生大士為西藏佛教之祖 師,為今世之佛。於桑耶寺(八 世紀建於西藏)見有金屬雕塑其 像,稱為「甚像」;乃加持之, 即云:「與我無二矣。」

  • 正月初十日為蓮師辭去王位,修學瑜伽,於詩他灣那屍林修法,在「大寒林」 得解脫;眾勇父空行,擁戴圍繞,而名為「和平守護上師」。
  • 正月十四日密勒日巴紀念日。
  • 正月十五日:十五殊勝日之始,於此十五日中,佛陀為堅末世淨信,每日現一神變。
  • 是日大會供
  • 極喜金剛,及麻巴紀念日。
  • 二月初二日鄔金笛打甯巴紀念日。
  • 二月初十日,蓮師於那難陀,受顯密戒,得無比證悟,故名為釋迦獅子,及羅 登楚詩。
  • 二月廿六日多羅那他尊者紀念日。
  • 三月初一日時輪金剛新年。
  • 三月初十日沙珂王欲生焚蓮師,蓮師卻將之轉成一湖(即後人所名之蓮花海); 於沙珂建立佛法,並取曼德華為佛母,故名為啤嗎忠蘭,即無死蓮師。
  • 三月十五日佛陀傳時輪金剛法。
  • 閏三月一切紀念,與三月同。但十五日加列上座部慶祝佛誕、成道、及涅槃。十 六日加列淨土宗先蘭桑林誕辰。
  • 四月:佛誕、成道、與涅槃,均於此月,故極宜修行。
  • 四月初七日佛誕。
  • 四月初十日鄔金奸臣欲焚蓮師及佛母,蓮師卻轉之成湖,而與佛母於蓮中顯現。 國王大臣與人民,即皆信服,名之為咕嚕啤嗎多遮,義指「蓮及金剛之上師。」 (按此事蹟與三月初十日所述,大同小異,譯略亦異;是一紀念而分兩日舉行, 抑疏忽於校對所致?)
  • 四月十五日佛陀成道及涅槃。--卅五歲成道於菩提場,此日亦紀念其涅槃。
  • 五月初三日聖者十四世達賴喇嘛壽辰。
  • 五月初十日印度南部之外道,欲損佛法,蓮師降伏其神祗,而豎法幢,故名獅子吼 聲。此外道認為有不變之神我,故與佛法違背。
  • 五月十五日地神誕。 釋尊初轉法輪。
  • 五月十六日結夏三月之始。
  • 六月初四日釋尊成道後七星期,未轉法輪,由帝釋與梵天勸請,於鹿野苑,初轉 法輪,宣四聖諦。(按此與本月十五日所述重複,同此事蹟,不宜分兩日舉行紀念, 此亦疏於校對所致歟。
  • 六月初十日蓮師誕,於太陽初昇時,蓮師在蓮中降生,為空行轉法輪,名曰海生 金剛。
  • 六月十五日岡波巴紀念日。
  • 七月初十日外道將蓮師投入恆河,蓮師出水,以神通逆其流,而於空間跳金剛舞, 外道遂歸依;而名為金鵬翔空師。
  • 七月十五日為渣巴昂舒開發四藥續紀念日。
  • 八月初五日禪宗初祖達摩紀念日。
  • 八月初十日外道欲毒蓮師,師卻將之轉成甘露,外道睹其光而皈順,遂稱太陽光。
  • 八月十五日結夏三月圓滿。
  • 九月初三日無垢光尊者紀念日。 曹洞宗創始。 達青薩迦尊者壽辰。
  • 九月初九日第十六世大寶法王紀念日。
  • 九月初十日蓮師於尼泊爾楊里河,化成金剛童子,降伏外道,清除障礙,並修巴 珍楊德之法,得大手印持明位,故名髓鬘金剛上師。
  • 九月廿二日釋迦佛為報母恩,上升叨利天,為母說法三月,恩及於天人。
  • 十月初十日蓮師入西藏,降伏一切魔怨,建桑耶寺,燃顯密之燈,度廿五弟子 與藏王以解脫,故名為蓮華生大師。 禪宗之釋尊成道日。
  • 十月廿五日宗喀巴大士紀念日。
  • 十一月初十日蓮師於不丹,示忿怒相,降伏當地魔障,命其守護巖庫,以將密訣, 留付與未來之巖取者;故名為忿怒蓮師。
  • 十一月十四日薩迦班智達入大般涅槃紀念日。 班禪舒囊渣巴紀念日。 臨濟宗 (禪宗)日。
  • 十一月十八日敦珠甯波車紀念日。
  • 十一月廿二日癹思巴紀念日。
  • 十一月三十晚垂死者命運決定之夜。
  • 十二月初十日蓮師應因渣菩提王之請,赴鄔金國,被立為太子,與巴沙達拉結婚 ;而為啤嗎嘉波,義即蓮華王。
  • 十二月十八日龍青巴尊者紀念日。
  • 十二月廿九日回遮年來一切災厄。
  • 每月初十日蓮師誕、初八日藥師誕、十五日長壽佛誕、三十日釋迦佛誕,於是 等日,黑白業均百倍;與釋迦佛有關之四大紀念日,黑白業均十億倍。
  • 每月廿五日空行誕、廿九日護法誕。「●」表示黑月,「○」表示白月。

關於日月蝕中修持,功德增長,於月蝕中,黑白業均為千倍,於日蝕中,則 為萬倍,故尤應修持。

紀念日若落於「缺」日,依西藏習慣,一般提前一日舉行慶祝。亦可隨行者意 ,於後一日補辦。若落於「雙」日,通常於第二日慶祝,但亦可於首日辦。(按: 所謂「缺」日,漢人則有「月大」「月小」之分,月大則三十日,月小則二十九日 。若外人則於閏年,二月則小至得二十八日,於月底少去兩日,與漢人之少去一日, 但無如西藏有從月中缺少日者,若說「雙」日,則祇西藏有之。)

同甲子 己屬 巳生

計算法 陰土 肖蛇

唯識概述(上)

唯識概述(上)

陳國政

壹 前言

釋迦如來所演大乘法教,可概分為中觀、唯識二宗。中觀宗亦名性宗、空宗 、深觀派,由龍樹菩薩著中論,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 名中道義。」闡揚因緣生、自性空之如所有性之理。唯識宗亦名相宗、有宗、廣 行派,由彌勒菩薩述瑜伽師地論,闡揚「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境無識有」 ,萬法唯識之盡所有性之理。

唯識義者,「唯」有三義:初謂簡持,簡者簡別,持者持取。總謂此唯識 教簡別外境實有,持取內識非空,所以稱為大乘教也;次、決定義,決定識外無 境;三、顯勝用而能變似外境。「識」謂了別,謂以八識各能了別境。八識者: 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各能了別境者:謂眼識於色、耳識於聲、鼻識於香、舌識於味、身識於觸、意識 於法,各以為境而有了別功能,及末那識(第七識)唯緣阿賴耶識(第八識), 第八識能緣自識所變之種子、根身器界。

八識共有三能變:初、第八識能變名「異熟能變」,次、第七識能變名「思 量能變」,第三的前六識能變名「了別境能變」。諸識轉變,皆能變似見相二分 ,所變見分,說名能分別,為能取相,假說為我;所變相分,名所分別,為見分 所取,假說為法,非別實有自性,能所分別皆無有離識者,故一切法唯識。

貳、第八識

第八識有多名,如心、所知依、阿賴耶識、異熟識、種子識、阿陀那識、根 本識、無垢識等。常見有六種名稱:

一、心、以積集諸法種子,生起現行。成唯識論:「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 種子所積集故。」瑜伽師地論:「心,謂一切種所隨依止性,所隨依附依止性, 體能執受,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二、阿賴耶識、(譯名藏識,由自相、我愛執藏現行位言,至阿羅漢位捨此 名)具能藏、所藏、執藏三義。第八識「能藏」一切雜染法種子,又為前七識所 熏種子之「所藏」之處,並為第七識我見我愛「執藏」以為我。成唯識論:「或 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

三、異熟識、(梵名毘播迦識,由果相,善惡業果位言,至佛位捨此名), 此識為命終時最後離身,又善惡業招異熟果時,最先入胎之真異熟報体。成唯識 論:「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果熟果故。」

四、阿陀那識,(譯名執持識,由因相,相續執持位言,此名通生佛一切位 ),有情於一期生命中,得以活潑潑的生存,有賴於此識的執持,如阿陀那識不 執受有色諸根,有情生命立刻會崩潰,成為一具無生機的死屍。解深密經:「阿 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成唯識論:「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 根,令不壞故。」

五、一切種識(或名種子識),此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染淨諸種子,遇緣 擊生轉識波浪,生住異滅無間斷,猶如瀑流。成唯識論:「或名種子識,能遍任 持世出世間諸種子故。」唯識三十頌:「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瑜伽師地 論:「一切種子識,謂無始時來樂著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

六、無垢識,成唯識論:「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 唯在如來地。」此識已解脫一切障,與大圓鏡智相應。

第八識與第七識互為俱有依,等無間依為意,謂自識無間過去識,即自類無 間滅識,如多人欲過獨木橋,須前人先過,後人才可依序通過,新識生起,須觀 待舊識謝滅,具開導作用。種子依為第八識,所緣自識所變種子,根身器界。與 此識相應之心所,唯五遍行(作意、觸、受、想、思),不與善惡其他心所相應 ,故不造業,唯與捨受相應。此識行相深細,雖恆而不審思,現緣諸境而不計度 ,但隨業受生三界(欲、色、無色界)九地(欲界、四禪、四空定),以無覆( 無垢穢覆蓋本性)無記(無善惡記別)故,任運所緣,唯是性境(真實境)及現 量(識於境界親證無謬)。聲聞緣覺二乘迷執,撥無此識,祇立前六識,然於無 想天、無想定、滅盡定、睡眠、悶絕等五位,第六識皆不發生作用,生死之因應 已斷絕,為什麼仍未能解脫?足見在六識皆斷的情況下,吾人心識之根蒂仍舊未 能全部斷絕,一定有更深細的識存在,否則六識就不可重新活動。如無第八識, 命根(壽、煖、識)即失執持,為使業果不失,執持根身,須藉此識以受熏持種 ,結生相續。

故第八識殊勝業用有五種:(一)、受熏:此識是所熏,前七識及其心所是 能熏。此識性唯無覆無記,堪受熏種。法不常故才生即滅,現行熏成種子藏於此 識;不斷故遇緣復生諸法,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習與種子展轉,因果同時。(二 )持種:此識恆時一類相續執持,世出世間一切本有,新熏諸法種子令不失。( 三)、內變根身以為正報:由惑業故,第八識入母胎執受精血,次第轉變令生根 身,六道四生,正以根身顯報差別。如瑜伽師地論:「於現在世,識緣名色,名 色緣識,猶如束蘆,乃至命終,相依而轉。」故第八識入胎,轉變成有情的精神 部份(名)及物質的軀體(色),名色合和造作又熏種於此識,輾轉相依。(四 )、外變器界以為依報:山河大地等身外物,為有情所依住者,總名器界,器界 亦由有情共業所感,此識所變現。如同是一缽水,天人見之為甘露,人見之為可 解渴滌身的水,餓鬼見之是膿血,地獄見之為毒汁,而魚在水中則不覺其存在, 隨業力差別所見各異,境若實有自性,云何得成差別,此皆不離識變故,亦即唯 識無境之理。(五)去後來先為真異熟體:瑜伽師地論:「此羯羅藍識(註:寄 託於羯羅藍之第八識。羯羅藍者,謂父精母血初合和凝結,自受生之初至七日間 之位)最初託處,即名肉心,如是識於此處最初託,即從此處最後捨。」有情報 盡臨終時,此識最後離身,隨業受生時,此識最先入母胎,故此識為酬先世引業 之真異熟報主。此識生生世世恆相隨轉,如水之瀑流,直至第八不動地無相功用 道起,俱生我執已斷,不再執藏此識,由是此識捨阿賴耶名,此時但名異熟識, 因此識於未成佛前均為世間三業所感,故名異熟,金剛道(將成佛時,先起金剛 喻定,以金剛般堅固的觀智,斷除二障種習,故名金剛道)後,俱生法執斷盡, 不感生死,異熟果空故,由是此識捨異熟識名。至此一切種識之有漏種子及劣無 漏種子永斷而成無垢識,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十方世界微塵剎土,無不圓明普 照。

參、第七識

末那,此譯名意,思量為義。末那識以第八識為俱有依,復為前 六識之染淨所依。第八識見分,其性恆時相續執持根身器界,不斷不常,具有似 常似一的假我相,而第七識於彼謬謂常一;此識体相,恆審思慮量度,使眾生愛 著自身,流轉生死,故此識量純屬非量。第七識緣第八識的見分,不正分別,於 境謬解執為我,是名帶質,故所緣為帶質境。此識唯緣第八識,任運所緣不造業 故,性唯有覆無記;相應亦唯捨受。與此識相應共有十八心所:五遍行、四煩惱 (我見、我慢、我貪、我癡)、八大隨煩惱(昏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 失念、散亂、不正知)及五別境中之慧。此「慧」者能計度故,執第八識為我故 有我見;於我起恃故有我慢,於我染著故有我貪;於無我之第八識執我故有我癡 ;八大隨煩惱遍染心故不與善心所相應;此非不善故無二中隨煩惱(無慚、無 愧);行相審細故不造惡業,無十小隨煩惱(忿、恨、惱、覆、誑、諂、憍、害 、嫉、慳);但緣現境,別無希望,不待印持,不曾憶念,是散亂心,故無五別 境之欲、勝解、念、定;所對境恆為現在世,由我見故,疑復不生;由愛我故, 不起於瞋;由不造業故無悔(惡作);恆緣第八識,故無眠;不於言思境粗求細 察,故無尋伺。

第七識体相恆審思量第八識,謬執為我,恆行不共無明,行相微細難知,為 八個識中實執最重,最難解脫之識。并隨第八識行於三界九地,其業用為前六識 之轉染淨依,此識染,則令諸識染,前六識雖行善猶成有漏,此識清淨轉成無漏 ,則前六識乃得成無漏。此識無力斷惑,須藉第六意識修觀而斷,於見道位極歡喜 地時,初伏俱生我法二執,得下品平等性智,入八地無功用道時,斷俱生我執, 得中品平等性智,入金剛道後,斷俱生法執,煩惱所知二障種子一切永斷,究竟 轉依(轉識依智)為上品平等性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悲智恆共相 應,現起他受用身,教化十地菩薩,一味相續窮未來際。

肆、第六識

第六意識依意根了別法境為自性及行相,此識是由於境、作意、不共依的第七 識,共依的第八識及親因緣的種子共五緣發生,所藉緣少,一切時具,不似前五 識要待多緣,緣有不具且多間斷故,此識除生無想天等五位外,恆時現起,能遍 緣有為、無為一切諸法。其業用以動身發語之力最為殊勝,具隨念、計度、自性 三種分別,能分別,愛惡、取捨諸法,造作善、惡、無記(三性)等業,成就引 業(善惡業有力能牽引投生六趣總報之主業,如造善業生善趣,造惡業生惡趣) 及滿業(酬滿前所引業之輔業,如生人趣,但福壽等福報各有不同),故有情生死 相續輪轉諸趣,皆此意識之自作業力所牽引,所招後生果報而自受。故云:「倘 使千萬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此識遍通三性、三境、三量,作業無量,如瑜伽師地論:「彼(第六識)作 業者,謂能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復能了別自相共相;復能了別去來今世;復 剎那了別,或相續了別;復為轉隨轉發淨不淨一切法業;復能取愛非愛果;復能 引餘識身,又能為因發起等流識身;又諸意識望餘識身有勝作業,謂分別所緣、審 慮所緣、若醉、若狂、若夢、若覺、若悶、若醒、若能發起身業語業,若能離欲 、若離欲退、若斷善根、若續善根、若死、若生等。」被與一切心所(五十一心 所)相應,若與信等十一善法相應即是善性所攝,與煩惱相應;即是惡性所攝, 餘是無記,若與前五識同時俱起,即名「五俱意識」,可分明了知所緣五境之現 量性境,反之不與前五識俱起,獨自緣境,即名「獨頭意識」,有定中、散位、 夢中、狂亂四種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是與色、無色界定心俱起的意識,現 證境時,即是現量;散位獨頭意識,是單獨現起而回憶過去,預卜未來,計度尋 思的意識,隨所計度,如理即為比量(以分別心比類已知之事,量知未知之事) ,或非理即為非量(誤謬分別所取之境),比非二量,隨其所應即是帶質或獨影 境也。

此識遍通三世,遍行於三界九地,行相粗顯易知,在欲界意識與苦、樂、憂 、喜、捨五受相應,以五俱意識同緣現境,則身有苦、樂、捨三受,意識緣慮過 去、未來時,則心有憂、苦、捨三受;三惡趣多苦憂受,色、無色二界唯住定境 ,與喜、樂、捨三受相應(初二禪與喜樂捨相應,三禪唯樂受,四禪以上唯捨受) 。意識之所緣,如瑜伽師地論:「彼(意識)所緣者,謂一切法,如其所應不共 所緣,即受想行蘊、無為、無見無對色(即法處所攝色)、六內處及一切種子。 」法處所攝色有五:(一)極略色:分析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等有質之實色 ,而令至極微者。(二)極迴色:分析虛空青黃等無質之顯色,而令至極少者, 此為空界色之極微。(三)受所引色:即無表色,依受戒而引發於身中之色法。 (四)定所引色:八地以上菩薩由勝定力所變的五境,令有情受用。(五)遍計 所起色:由獨散意識產生虛妄分別,所現的影像,如龜毛、兔角、空華等無實色 法。

此識藉修習人我空觀行破我執,法我空觀行破法執。於資糧道中漸伏我法二 執現行,入歡喜地時,斷分別我法二執,初得轉依,轉第六識為下品妙觀察智, 然未圓滿,以俱生煩惱所知二障之種子,現行猶相間而現起活動。至第八地時, 斷俱生我執,乃得純無漏識,長時相續,得中品妙觀察智,至等覺金剛道,斷俱 生法執,証得圓明之上品妙觀察智,善觀諸法自相共相,智照大千世界內眾生, 隨機說法度生,利樂有情。

(待續)

法 語 選 輯

倘使千萬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 針針

翟青寺與翟青甯波車之世系

翟青寺與翟青甯波車之世系

黃毅英譯自
「明體中心」土蛇年西藏年曆

翟青(義即大圓滿)為佛陀之最後及最終教法,直接引入明體覺性本身之經 驗,為所有乘之頂點,並一切教授之精要。

無垢光尊者於「獅子吼」中云:「其在於最簡要處,即是如如。大圓滿出乎 較量,超於提起與放下,為無上見之精要,此為無染覺性不變無修之地。」

大圓滿之教授與證悟,乃由元始佛普賢王如來無間傳承至今。人間首位上師 為極喜金剛,其餘有文殊師利密渣、師利星哈、渣那修多羅等。及至藏土,蓮華 生大士、啤嗎那密渣、毘盧渣那、移喜佛母、龍青巴尊者、無垢光尊者及蔣楊親 尊汪布等。在列位西藏大圓滿上師中為翟青甯波車之世系,其殊勝又具趣味之傳 記,為深邃通達,自在遊戲之證悟,而被視為大圓滿之化身。

第一世翟青甯波車,啤嗎歷青於外元一六二五年降生於藏東康,甯禾轝地, 為舒多青佛、大成就者薩羅哈、姑姑喇渣、啤嗎那密渣及蓮師之化身。經種種艱難 從學於三十多位上師,其中包括大五世達賴喇嘛、大成就與學者噶嗎爵美、巖取 者明珠多傑及巴哈轉世持明卓朱嘉錯。於五世達賴喇嘛處受具足戒,以是因緣, 日後歷世達賴喇嘛與翟青甯波車均有密切關係。啤嗎歷青一生中常在關中,曾以 一座閉關七年,又於多處閉一至三年關不等,而至名聞全藏。某次其師巴哈轉世 為其灌頂時,亦感其成就之深而云:「吾曾聞大圓滿之教法,然未見有汝之為大 圓滿之身」。自此,人即稱為翟青(義為大圓滿)啤嗎歷青或翟青甯波車。

及後蒙達賴喇嘛召見,並謂確知其為宗喀巴大士之化身而曾許願於未來世中 承事甯瑪派,故命其往西康澤卓哈地覓一甯瑪寺院。翟青甯波車即攜兩大弟子沙 林勒真巴及巖取者甯瑪渣巴。當其抵時,只見空谷,內有數丐而已。今日,翟青甯 波車初坐之石猶留存其身印,坐定後於何處建廟尚未決定,遂將小許護法供物擲出, 一鴉飛下銜之,再擲,著地之處,即為翟青寺之所。

翟青之名望,令全藏弟子雲集,得德格王之助,寺院於外元一六八四至八五 年間完成。翟青啤嗎持明主要弟子包括巖取者甯瑪渣巴、那針聽啤贊青、笛青朗疏甯 波(外元一六二五──九二年)及噶託嘉遮舒囊德真。其於一六九七年往生,世壽 七十三。該寺名為翟青羅登鄔金桑頓楚寧,成為康地最大之甯瑪寺院,住於康地 德格、羅登幾參谷、毗鄰甯贊地,亦即西藏戰神格薩爾王之鄉。其寺向東,於多 利芝宗多傑雍宗山腰間,為康地廿五大聖地之一,亦為佛陀功德之聖境,其左近 有三聖湖及蓮師初調柯子藥之巖洞。

第二世翟青甯波車爵美德錯丹增於一六九九年生於蒙古。其從學於各派大德, 尤以本立及那針甯波車、笛青甯瑪渣巴與閔岭笛青為主,而成為證大圓滿之大師 。其特愛佛典,曾親手書百零八函甘朱(佛經)。當德格王目睹其獨自繕寫甘朱 時,乃下詔建立德格印經院,以印製甘珠及丹珠。二世翟青甯波車乃於翟青寺創 立印經院迨後名聞全藏。又應德格王之請,印行龍青巴尊者(一三○八──六三年 )之著作,如「七寶」、「安樂三論」及密集金剛續疏等。其弟子包括第二世那 針甯波車、爵美恭真南嘉(外元一七一三──六九年)、為詩川寺之創建者(一七三 五年)。以是之故,翟青寺與詩川寺永保密切關係。

第三世翟青甯波車幾登丹增贊布(一七五九──九二年)生於德朱之河布地。其 對翟青寺之規律管理更嚴。藏中閔忠岭寺亦加沿用以為寺規。並向各分寺頒行。其大 弟子中較有名者為多笠青爵美增利柯渣(一七四五──一八二一年)及心子無垢光尊 者,後者為大圓滿龍欽心髓派傳承之主。幾登丹增贊布建立了名為「竹渣」之關 房,於翟青山麓,於其中三十僧侶修持甯瑪最重要三續:噶耶、普巴及恭朱達七年之 久。

第四世翟青甯波車明珠南幾多傑於一七九三年降生於德格,其師包括多笠青 甯波車及閔岭笛青啤嗎汪幾,多笠青即將其證悟傳授,使達大圓滿「破諸實法」之 地。縱其常於靜修,然寺中弘利甚為活躍,其將初汪上師定中所見編成日後藏 曆正月初十日跳之聖舞。其神變與通力傳遍遐邇,而使明珠南幾多傑更富傳奇。 其弟子包括西藏佛教歷史中最大,及具影響力之上師,如蔣楊親尊汪布(一八二 ○──九二年)、道親尊(一八○○年出生,示寂年未詳)、米梵(一八四六──一九一 二年)、持明甯瑪渣巴、本立甯波車、幾持明贊波、嘉詩仙蕃泰賢(一八○○年 出生,示寂年未詳)、雅那啤嗎多道(一八一六──七二年)、堪布啤瑪金剛、俄舒 龍托聰啤甯瑪及第三世多笠青爵美聽啤甯瑪(一八六五──一九二六年)。

明珠南幾多傑之弟子嘉詩仙蕃泰賢曾建一著名之大圓滿學院,名為師利星哈 舒渣。當其欲覓建院之地時,遇一印度隱士坐於石上,並自稱為師利星哈。當 彼回返,隱士已去,而留身印於石上。故學院不只於該地建立,並以大圓滿大師 之名命之。嘉詩仙蕃泰賢嚴守諸戒及於東藏甯瑪寺院中弘揚噶耶諸法;並刊行甯 瑪諸續。其主要弟子包括親波啤嗎金剛。

第五世翟青甯波車塔登卓朱多傑一八七二年生於昌都,而由上世授記尋出。 其上師包括蔣揚親尊汪布、針剛恭初(一八一三──九九年)、巴祖甯波車、親川啤 嗎金剛及阿針竹巴(一八四二──一九二四年),為寺中最活躍之住持,以弘揚內 三密之噶耶、恭朱、普巴續及「大成就」為主,於大圓滿,創普巴金剛及格薩爾王為主 之舞,又擴建師利星哈學院之十三關房。其建寺甚多,並派大成就學者主持,遂 使西藏內外甯瑪寺院之學術大為提高。

其時,翟青寺已大如山城而以學院與關房聞名,無數著名學者及大德出生其 中,包括巴祖甯波車,以學者、大圓滿大師、詩人及著作見稱,更為佛法及西藏 文化,十九世紀復興時期的領導性人物。其遊戲自在,不留寺廟而到處行腳,入 於丐群,或住於關中。一切四派及本教學者卻紛來求法。於翟青寺之一巖洞中, 造其著名的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導引。

米梵亦學自大圓滿學院,隨學於巴祖甯波車。其以佛典之註疏見稱而用於全 藏各學院以為教材。著作遍及密法、雕塑、書畫、建築、工程、化學、丹術、社 會學、政治、因明及內明等,故著述多達卅二大函,他亦為噶託學院之祖。

堪布星加(一八七一──一九二七年)非只受學於翟青恭巴,且於該處降生。為 甚有影響力之學者,其巨著以「十三大疏」為主,非只為甯瑪教徒所學,及至薩迦 及噶舉派亦參學之。其眾多弟子中,包括古魯喇嘛丹增贊青(一八八五──一九七 七年)及聖者頂果親尊甯波車。於翟青寺教授後,創建宗沙學院而名聞全藏。

塔登卓朱多傑則以神通著名,如他心通等,亦能演人人能見之神變,有甚多 境界,如某次遊至啤嗎俄岭山區,能參與「持明朱巴」之會供。亦為蔣揚親尊卓 朱羅爵、尊者卡盧甯波車、堪布恭巴、第四世多笠青寧波車與堪布恭里之師,其 授記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多笠青甯波車、親尊佛母空行詩靈卓宗及柏尤寺第三世 竹汪啤嗎羅布甯波車之降生。

第六世翟青甯波車哲道蔣楚多傑於一九五五年生於渣利,得堪布恭里之指導 ,已生起不少功德,如預知及於石上留手足印等。曾承事諸上師如蔣揚親尊卓朱羅 爵而被西藏政府封為呼圖克圖。以全心全力推動佛法,弘揚特別教授,於學府及 閉關中心主持法會等。在翟青寺更建造用多種寶物而成蓮師剎土之銅色山像。

於其時,翟青寺眾,多至千數,而有超過二百五十分支。翟青寺已成為甯瑪 與大圓滿法系中最完善學院與閉關中心者,亦以其舞見稱,一有聚會,即四方雲 集。

一九五九年,翟青寺被夷為平地,翟青甯波車與大部份喇嘛被刺,只餘六名 僧侶得逃生而已!

第七世翟青寧波車爵美羅蘇汪布於一九六四年生於錫金,由第四世多笠青甯 波車鑑定並於一九七二年坐床。遂從學於諸大師,如聖者敦珠甯波車及頂果親尊 寧波車,其學習由聖者達賴喇嘛親自督導,此與翟青世系之密切關係於五世達賴 時已建立。現世翟青甯波車亦具不少功德,如深邃智慧與覺性,沉著謙遜等,而 被認為是印度未來之大導師。於一九八五及一九八八年,應蘇尤甯波車與明體中 心之請,曾首次遊於西方。

按聖者達賴喇嘛之指示,翟青寺已於南印度米疏之高尼哥地重建而為甯瑪派 之重要中心。達賴喇嘛之重視程度,於批准該寺建於其行宮毗鄰可見一斑。該寺 將復興翟青教理與修行並重之風,而學院與閉關中心將逐步建成以鼓勵翟青著名 之學理與證量。不少僧眾已開始掛單。而翟青寺亦將成為西藏社會修持與 教育之重點。

該寺住持為蔣揚親尊卓朱羅爵大師之侍者澤曹遮汪巴佐,以其工巧明見著而 將使翟青寺成為全印寺院之典範。

僧眾圓滿學理與修持後,將弘古老佛法以救時需。西人弟子而虔修者,亦可 加入。

及乎翟青甯波車與蘇尤甯波車之密切關係,明體中心將以大部份經費資助翟 青寺之建成,而翟青寺將成為明體中心之「母寺」。

巖巖巖 林

轝轝轝 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