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學會歷年大事紀》

《金剛乘學會歷年大事紀》

黃毅英

1、 學會成立經過

金剛乘學會於1953年7月7日於香港成立。 創會導師 劉銳之金剛上師廣東省東莞縣員 山鄉人,因見生母嫡母先後棄養,感無常迅 速,生起學佛之大願,遍事諸上師。 劉師來 港不久,有李世華君,約至其辦公室,為之宣 說般若心經,及後劉師承事吐登利嘛師時,法 會期間,鈴鼓聲喧,每為員警所干擾;乃思成 立會所,免此煩惱,並欲請貢噶活佛來港,得 李世華支持,定名為「金剛乘學會」。彼更撥 出香港堅道祖居之樓下一層為會址。

會既成立,主理會務者為 劉師、李世 華、高大添、李福衡及謝卓如,以既研求學 術,人才自形不敷,乃極力羅致諸賢,使陣 容充實。

2、 大手印法會

學會成立之旨,本為迎請貢噶上師駕臨, 乃噩耗傳來,驚聞示寂;旋聞其所傳大手印 弟子張澄基博士,由美國返台灣,1956年10 月道過香港,請其暫駐,宣說大手印多會, 為不可多得之法會。並假座東蓮覺苑作通俗 演講多會,聽眾數千人次,盛況空前。翌年 澄基由台返美經港小住,續作演講,為印行 《佛學四講》,乃本會印書之始。

3、 佛經選要

張澄基博士提出有編纂「佛教聖經」之必 要,學會同人響應。發起之初,張澄基親聘 羅時憲為主任編纂, 劉師、邢肅芝(碧松法 師)及江妙吉祥為編纂,謝卓如、張沙鷗、 勞健泉為書記,及選事完成,分函諸山大德 及諸大居士贊助,反應熱烈,至1961年印行 面世,名為《佛經選要》。

4、 選派求法

劉師於1959年得張澄基之 鼓舞,李世華會長之檀施, 選派前往印度之噶林邦,向 甯瑪派法王 敦珠甯波車求 法,蒙賜金剛薩埵灌頂,由瓶灌、密灌、智 灌、名詞灌,四灌圓滿,賜名「舒囊卓之贊 青」。 劉師閉關修習,請示儀軌及導引法, 如是凡五閱月,編成《大幻化網導引法》一 書出版。 法王更賜 劉師無上密乘教傳派金 剛薩埵靜忿大幻化網本續灌頂傳承,靜忿摧 壞巖出近傳承,極近傳承,於漢人中,得此 傳承,以前亦未曾有也。更編造四級灌頂儀 軌,使代攝受弟子,以廣流傳,並廣傳瓶灌 法軌經多種。

5、 傳靜坐法

西藏密宗靜坐法,為毘盧七支坐,本來受 第二級祕密灌頂後,始得學習,以為修習報 身之基礎,對外絕不公開。得 劉師請求, 法王恩准普傳。這麼多年來,香港會靜坐班 已歷63屆,台灣則歷54屆,澳門等地亦有舉 辦。受法益者者不計其數。其內容編成《西 藏密宗靜坐法概說》。越數年 劉師將其擴充 已有《西藏密宗靜坐法詳釋》、《西藏密宗 靜坐法廣論》及《戒定慧之抉擇》之作。

6、 譯古藏史

1963年 劉師奉 法王諭,其將編訂《西藏 古代佛教史》,越二年春完竣, 劉師延請 明珠活佛襄助,1966年譯漢完竣,幾經整理 潤色,至1974年出版。

7、 大寶法王灌頂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雲中甯巴多傑,以與香 港因緣成熟,特於1980年前來訪問,香港佛 教聯合會籌備歡迎,向本會請求協助。法駕 駐港多日,先後應各佛教團體之請,舉行多 項灌頂。及率諸弟子恭請降臨本會,傳授甚 深殊勝之「密勒日巴」及「噶瑪巴斯」灌 頂。

8、 三迎 敦珠法王

敦珠法王於1972年赴美弘法途中蒞港探望 劉師之餘,傳授高法、頒賜法物。1981年再 度來港,甫落機即謂得移喜佛母勸請,決將 巖傳殊勝法要弘揚。於港其間,開示「意與 治療」及「覺悟之道:生與死的禪法」講 座,並舉行普巴金剛、移喜佛母,賢劫千佛 之灌頂、又傳授菩薩戒;此不獨香港弟子得 沐法恩,而台灣各學會之弟子,亦有部份組 團朝聖,一體參加,法喜充滿。

1984年, 法王第三度來港,傳授法要甚 多,計有無死蓮師灌頂及開示儀軌、馬頭金 剛及鄔金藥師灌頂、大圓滿及普巴法之開 示,聖寶源度母、文殊師利菩薩、蓮師財神 及長壽佛等灌頂及儀軌講授。並親赴台灣, 主持台中學會之勝住大典。

9、 法王示寂

敦珠法王於1987年於法國示寂, 劉師諧 黎日光上師等朝謁。1990年,法體恭送至尼 泊爾嘉德滿都奉安。 劉師率眾弟子前往參 加法會。其間示現虹光,殊勝非常。

10、 成立各會

劉師年屆六十時,於世間法退休,赴台專 習藏文,以此因緣,於台灣陸續成立各會, 包括台北學會,1975年十月成立;台中學 會,1976年春成立,1984年春於西屯區寧夏 東一街三十五號自建學會,模仿西藏型式, 以三樓莊嚴佛殿。迎請 敦珠法王於十月 十日,主持勝住典禮;高雄學會,1978年二 月成立;台南學會,1984年十月成立。又於 1994年五月成立澳門學會。 劉師亦曾於星馬 美加澳洲等地弘法,於此不贅。

11、 推廣文化

除上述《佛學四講》、《佛經選要》、 《大幻化網導引法》、《西藏古代佛教 史》、《西藏密宗靜坐法概說》、《西藏密 宗靜坐法詳釋》、《西藏密宗靜坐法廣論》 及《戒定慧之抉擇》外,學會出版書刊極 多,包括《金剛乘全集》三輯及金剛乘學 會叢書,計有《敦珠甯波車訪問香港》、 《佛教對漢土文化之影響》、《心經密義闡 述》、《佛學十八講》、《金字塔、生法宮 比較研究》、《敦珠甯波車降生傳記》、 《現觀莊嚴論略釋、科判表》、《印度佛教 史之神通》、《西藏古代佛教史提要及西藏 密宗編年》、《密宗源流簡述》、《密宗道 次第略科及各章大要簡述》、《無上密乘修 持三要冊》、《顯密彙集》及《梵漢藏文合 璧聖妙吉祥真實名經》等。 黎日光上師繼 任後,出版不斷,包括《吾心忠告》、《敦 珠法王最後祈禱文》、《四法寶鬘》、《了 生脫死》、《智慧甘露》、《藏傳佛教基本 常識提要》等。此外,自1979年開始,印行 《金剛乘季刊》,後選出其中文章收入《密 法初階》四冊。2011年1月起則印行《大圓滿 廟法訊》。

12、 大圓滿廟

劉師於1987年夏籌建甯瑪派漢地之永久道 場,於台南南化鄉覓地,先建成菩提塔,再 建大圓滿廟,均嚴格按照西藏規矩,延聘專 門畫師修繕。密宗山動土後,先建閉關中 心,由 劉師親往閉關百日。於1991年正式 動土建菩提塔,翌年建成勝住。1993年大圓 滿廟動土,於1995年基本建成。由 劉師主 持勝住,其時佛像壁畫繪造仍未圓滿, 劉 師圓寂後,由 黎日光上師率眾竭力完成, 並2001年恭請 敦珠佛母、 突西甯波車、 仙 藩甯波車一同主持大圓滿廟佛像勝住大典。 2005年法身殿及報身殿佛像竣工,恭請 敦 珠佛母及南基活佛一同主持佛像勝住大典。 2012年福德法幢金剛上師紀念館奠基,指望 一年內完成。

13、 傳承不斷

劉師於1997年5月17日藏曆四月初十圓寂, 黎日光上師於同年藏曆9月(1977年11月21日) 得 法王指定陞座,由 敦珠佛母主持,名為 「楚英窩錫」,為學會第二任導師,其間傳 法、灌頂、教授、出版不斷,大圓滿廟亦陸 續得以擴展。2001~2013年更有五度千人灌頂 之紀錄。2010年, 黎上師赴美朝見 敦珠佛 母及仙藩甯波車,蒙仙藩甯波車再傳授「敦 珠新寶藏」主要法要及賜予兩個傳承。弘法 利生事業從不中斷。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 貴賓題詞(一)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 貴賓題詞

     
     
     
     
     
     

敦珠新寶藏在台南

敦珠新寶藏在台南

楊東賢

前言

台南金剛乘學會蒙甯瑪派 敦珠法王、 福德法幢上師、 法界光上師悲心加持,從無到有,逐步建立發展,並能就近幫忙大圓滿廟。此外更得所有學會之同學鼎力協助,才能助 師豎立法幢,深植福慧。值此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之際,歡欣慶賀,更將團結,為敦珠新寶藏密法之弘布,盡一份努力,祈願 劉師早日乘願再來! 黎師健康長住世!

記事

一九八三年五月, 劉上師應台南眾弟子敦請,於台南市協進國小協進館傳授「西藏密宗靜坐法」,報名八百多人,以場地限制,只錄取五百多人,首度開啟台南地區弘法活動。當年八月廿一日,再為靜坐班等新進同學傳授四皈依與十善戒,並為前已念滿四皈依兩萬遍之同學傳授蓮師初級灌頂及開示修行儀軌。此時尚未成立台南金剛乘學會,台南地區同學均匯集於魏鈴木師兄家中布薩,每週日集會共修,研究教理與引導初機,漸有所成。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 劉上師蒞臨台南共度中秋,同學殷切祈請成立台南金剛乘學會, 劉上師以弟子所做能符合上師心意,並觀因緣成熟故,遂成立第五間金剛乘學會,親自領導同修啤嗎領體、蓮師本尊儀軌與會供,會後選定魏鈴木師兄為會長,張世昌、蔡河源師兄為副會長。

是年十月十日 敦珠法王率敦珠佛母、仙藩甯波車與家族成員,親臨台中學會為新建佛堂主持勝住法會,法會圓滿後轉赴加持其他學會。十月十八日親臨台南佛堂, 法王於一樓聽取弘法報告,由仙藩甯波車登樓加持佛殿,席間授記:台南地區未來將有一個大的道場,當時不知 法王之所授記,直至覓得南化區清淨處,建設了大圓滿廟與閉關中心,這座 敦珠法王所授記興建的第一百間寺廟──蓮師桑多巴利宮殿,或許就是 敦珠法王心意所加持者。

台南學會首任會長魏鈴木師兄,以世法繁忙,請辭會長一職, 劉上師遂指定蔡河源師兄繼之,將台南學會遷租於武聖路一處倉庫之三樓,於一九八六年二月廿三日(丙寅年正月元宵),恭請 劉上師主持台南佛堂勝住暨傳授賢劫千佛灌頂,隨後公開傳授「西藏密宗靜坐法」,受法者約七十多人,並於靜坐班圓滿隔日(三月二日‧週日)主持白衣觀音與關聖帝君灌頂法會。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七日 敦珠法王於法國博都示寂, 敦珠佛母特准 劉上師與 黎上師頂禮法體與敬獻哈達。博都當地建有四座關房,每座五十間,關期分有男眾一千日、二千日、四千日及女眾一千日,每座皆滿, 劉上師讚嘆不已,擬仿效之。於港台二地,諭示弟子覓尋適宜地,以闢建關房。一九八八年六月初,蔡河源會長引領 劉上師親臨臺南南化山區勘察, 師於途中,下車私下交代:「此地好,趕快買下,勿令人知。」蔡會長遂積極籌錢,於六月十五日,簽立買賣契約。隔年四月,恭請 敦珠佛母法駕親臨加持。

台南佛堂因樓下倉庫,常儲放化學原料,氣味難聞,恐害健康,常擬搬遷,隨後覓得安平區建案,經 劉上師認可,遂結合同學齊購,將頂樓捐出佛堂使用,佛殿中央供奉釋迦佛、鄔金藥師及金剛薩埵三尊,兩側彩繪釋尊八相成道圖,屋頂裝飾雙鹿法輪。於一九八九年三月廿六日恭請 劉上師主持勝住暨舉行無死蓮師灌頂。

值此當時,密宗山同步規劃與建設,整地植樹之餘,闢建閉關中心,於(一九八九年)七月十日,率先完成護關房及上師關房, 劉上師於隔日(七月十一日)掩關百日,加持當地。十月廿日關期圓滿即赴台南傳授「西藏密宗靜坐法」,並傳授無死蓮師與蓮師結緣灌頂。

從此台南金剛乘學會開始步入穩健的發展,並傾全力支持密宗山的各項規劃與建設,一九八九年底完成閉關中心,進而興建菩提塔與大圓滿廟。

一九九五年十月, 劉上師第一次示寂,經學會弟子祈求, 劉上師應允繼續住世。縱此因緣, 上師色身開始示現不適,雖經調養,漸有起色,也到各會灌頂開示,更多次蒞大圓滿廟加持與主持上樑勝住法會。終因弟子福薄障重,於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藏曆四月初十蓮師會供日)圓寂。

敦珠佛母親得 敦珠法王密示,指定 黎日光上師為敦珠新寶藏教法傳承人,於一九九七年釋尊降凡日,主持陞座大典,親賜蓮冠、法衣。 黎上師接任以來,積極弘法,傳授靜坐班、灌頂、開示、主持法會,翻譯敦珠新寶藏經續,持續不斷憶念加持大圓滿廟與所有同學,更逐步完成 劉上師遺志,成就功德。

感言

我等弟子能得此善根因緣福報,實為 法王、 劉上師、 黎上師的不捨加持,有以致之;大圓滿廟與各學會,方得豎立法幢與發展。感恩之餘,祈以願心溶入 上師諸佛心意,得與 上師心意成無二,一切作為均入無上願海與 上師功德,直至菩提。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資料室

福德法幢上師嘗言:「密宗山菩提塔係 以印度及西藏密宗格式興建,莊嚴弘偉,在 國內祇北京城外『白塔』,亦無此處美麗高 崇;若五台山則有之也。」 敦珠佛母開示:「此塔非凡夫骨灰所可放 置,須具大成就之聖者才有資格安奉而受祈 禱,當今世上只有極少喇嘛能建造正確之 塔,及指導各層內部之安藏;同時建塔為一 非常嚴肅之事,對每一樣事物要非常正確與 負責,否則會使建塔者帶來惡業及不幸。」

民國七十八(1989年)年間 福德法幢上師多次請教 敦珠佛母有關密宗山興 建塔廟種種事宜,於三月間邀得 佛母親臨觀察,並於八十年元月間奉迎各項安 奉法寶,祈能更具加持力,其中包括身語意各種甘露丸, 法王貼身衣物、舍 利,及各大修行人遺留之法物等。 佛母特別訪得一位完全懂得建造藏式塔的 專家──色度喇嘛來臺負責興建。八十一年十月四日,由 福德法幢上師領同 色度喇嘛暨各會弟子凡三百餘人,主持勝住繞塔祈禱法會,同年十二月廿五日 圓滿各細部裝飾, 福德法幢上師率各會弟子繞塔修法三日。

菩提塔聳立密宗山加持多年,終因受地震影響,塔身上之馬賽克剝落及下 緣有數道裂痕, 楚英窩錫上師遂指示整修翻新。歷年餘於民國一○一年底完 成,塔身重新彩繪,原平面之梵體普巴咒改製為立體,金頂與八獅子座、蓮花 瓣重新漆金,莊嚴偉大,令人讚嘆。

菩提塔能滿眾生祈求、世間福報等,更具降伏鎮壓之力與加持智慧,塔內 不僅安奉甘露、舍利、經續、本尊空行咒字、各部壇城、五方佛寶瓶,也安臟 能滿願之世間福報各物並得世間與出世間智慧,一切息增懷誅四事業法亦能滿 願,更能圓滿祈願者之福德與智慧資糧。菩提塔不僅建築規矩莊嚴,內部各層 亦如法層層安臟法物,使加持更為相應。此塔不僅是漢地眾生之福報,也是藏 密行人之殊勝因緣,若能虔心繞塔祈禱,福智資糧自然圓滿,所求自當滿願。 ◎

上師對《杖指老人》的開示

上師對《杖指老人》的開示

◎ 甘耀權 記錄整理 23/12/2012
(原文載自金剛乘季刊65期 ◎ 黃毅英 譯)
● 甘耀權:香港理工大學佛學會會長
● 黃毅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金剛乘學會
香港會長、金剛乘學會編譯組主持

猶如直指你心性的敦珠法王
不僅世間一切無常,我們的「心」也是無常的。所有內外因 緣都會牽動你的「心」,如何認識你的「心」,將「心」穩 定下來,才是學佛的重要課題。尊貴的敦珠法王此照似在直 指人的「心性」,很犀利,很震撼,也很直接!

『無學識六十一歲老人‧昂之殊笠嘉波隨 侍一年。
其間,殊笠並無求法,師亦無教授。 年後,大師欲離,昂獻以曼達盤,上置一 碇金花;並白言:「大師,請具慈眷念。首 先,愚無學識;次,愚智微少;三,愚已老 朽、四大衰退。謹此乞求賜此行將入木之人 簡易教法,能令斷疑,易解易用,具足見並 於未來世能得利益者。」

大師以柱杖直指老人之心並教授言:

觀入汝覺性中之明明了了之心:

◎ 無來而為空

◎ 無處住亦為空

◎ 無所去故為空

明而覺。若見此而了悟之,即見本面。

此覺心之覺

◎ 非為物所成

◎ 本有並在汝邊

◎ 非假他求。

不論住於何處,均為山之關房。

◎ 一切所現,均為自然顯現。

◎ 本來自在之顯現即為汝助伴

◎ 一切意之流動、一切思維,無有自性而為 空。

◎ 緊記自心性,汝即可將思維作為修習,修 習即變得簡易。

最密口訣:無論困惑之情緒生起,諦觀情緒 即無餘消解,困惑之情緒自解。此修法至為簡 易。

◎ 若能如此修習,則修法無有座次。無論住 於何處,均不離自性也。

◎ 一經悟此,色身可壞,覺性不老。

◎ 覺性不知年青與老邁。自性離偏離邊。

◎ 了悟此覺性,則卓越與遲鈍無分。

◎ 若了悟此覺性,則無所謂大教與小教。

◎ 若能保任此不變之境,則無所謂長與短之 壽元也。 』

黎上師應香港理工大學佛學會邀請,2012 年11月22日晚上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 館所作的開示中,對這個教法有如下的解 說:

蓮師要離開桑耶寺時,他的一位侍者,族性 拿葛的喜饒.嘉波向他作出供養和求法。

他說:

首先,我沒有受過教育;

其次,我的智力薄弱;

第三,我年老了,所以我的身體四大已經耗 損了。

我懇求您賜予我一個簡單易懂、可以徹斷疑 惑、容易了悟與運用、見地有效,並且可以在 未來世中幫助我的教法。

蓮師便教他如何觀察自己的心。

觀心可以分為如下的層次:

從空間、實體來說心不是肉體的心臟,是找 不到,也看不見形狀和顏色的。

從時間上來說,心念不知道從何而來,來了 也不會停留,走了也不知去了那裡。這便是金 剛經中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 得,未來心不可得。」

心念是依因隨緣地生滅,在我們來說是存在 的,但是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見心念沒有 永恆不滅的本體(自性),所以我們說這是 「空性」的。

但是從心的功能上來看,我們從少到老都有 這個覺受的能力,沒有改變。 在《楞嚴經》 中便有波斯匿王與佛陀的對話,談到恆河。王 現在六十二歲所見和三歲所見沒有分別。引伸 出生前死後這覺性亦不變注一。

念起念滅之間,與生俱來明白的覺醒心依然 存在。

心念的生滅和心的覺性不變是關係。

明白了這一點,用本來自然的心看一切事物 便是如實地看,如實地知道。對境而起的語言 文字只是意念組成的概念的表達,不管說的是 什麼(例如糞便)心念是本來清淨的!

因此,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觀心。沒有根器的 分別。注二

在明覺中是本來清淨的境界。

超越了語言和概念的局限,亦不為心中思維 所生起的妄念所蓋障。不為生死所左右。 當煩惱生起時,就是這樣去看自己的心,煩

惱便會自然地消融。

這樣的離開虛妄相,如實的觀察世間一切事 物,便是「境來相應,境去心無」的大圓鏡智 了。

  • 註一
    波斯匿王是佛的大護法,也是佛的弟子。在他六十二歲 的時候,他發愁來日無多,所以去請教佛陀:“一個人 死了,是不是就完全滅盡了,一切都完了?"
    佛陀對王說:“你的身體還好好的,你怎麼知道會死 呢?"
    王回答說:“世尊,正好比燃燒一塊木頭,木頭漸漸 燒完,變成灰燼,最後熄滅,什麼都完了。我的身體可 不也是如此?"
    “你覺得你現在的臉貌和你小時候的有什麼不同 嗎?"
    “那怎麼可以比較呢!世尊,我小時候臉上的皮膚既 潤滑又柔嫩,而現在是皺紋滿臉,頭髮也白了!還有很 多的其他徵象,都說明我已經是一個老人了。"
    佛陀問:“你的臉可是突然變老的呀?"
    “哦!不是的,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變老的。大概每 十年我自己覺得有了改變。不對,應該說每年在變化, 或者每個月在變化,甚至於每天在變!我再仔細想想, 不只是每天,竟是每一刹那我的身體都在變化衰退。就 因為這個原因,我瞭解我身體的毀壞死亡,是無可避免 的。"
    佛陀同意波斯匿王對身體變化及會毀亡的看法,但佛陀 更進一步,說明肉體雖在不斷地變化衰退,終會滅亡, 但是一個人的覺知性,卻是一直不變,不會衰亡的。為 了使波斯匿王明瞭這點,佛問王:
    “你是那一歲第一次看到恒河?"
    “我三歲時,母后帶我去河邊祀天,那是我第一次看 見恒河。"
    “後來你十三歲時再看到恒河,你看見恒河的水而生 起的覺知性,有沒有什麼變化?"
    “沒有,世尊,即使現在是六十二歲了,我看到恒河 之水而生起的覺知性,可以說還是一樣。"
    “大王,你今感傷臉皺發白,自然是因為你現在臉上 比三歲時多了許多皺紋,所以使你有年老年幼的分別。 可是你三歲時能看恒河之水的見而覺知的心性,和你現 今看到恒河之水的見而覺知的心性(覺性),有沒有有 起皺紋的感覺?有沒有幼老的分別呢?" “世尊,那卻是沒有。"
    “大王,你的臉雖然有了皺紋,變老了,但是你的覺 性並沒有起皺紋,並沒有變老呀!一件東西會從原來沒 有皺紋變成有皺紋,那是在變;一件東西本來沒有皺 紋,現在也沒有皺紋,那就是沒有在變。凡是在變的, 就會有死亡消滅。凡是不變的,它本來就沒有生滅,又 怎麼會死亡消滅呢?所以你為什麼說肉體死亡了,也就 一切都完了,滅盡了。"
    這一段對話並不難懂。波斯匿王所見到的是凡可以證明 其具有會變化的性質的,終會死亡消滅。佛陀進一層 說:凡是可以證明其不在變化的,即使僅是證明一極短 時間不變,就表示它從來沒有變化過。既然從來沒有變 過,也就永遠不會變化,就沒有所謂生滅。佛陀告訴我 們:“雖然一個人的身體會不斷地在變化,衰退而死 亡,但是人的覺性是不變的,永遠存在的,身體雖然可 以死亡,覺性可並不隨之而死亡。"
  • 註二
    禪宗祖師如馬祖道一、大珠慧海等有:「平常心是 道」;「饑來吃飯睏來眠。」等語錄。便是說一切行住 坐臥皆不離心之覺性,活在當下。反之大珠慧海禪師說 凡夫:「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 般計較。」指出了一般人的心念是攀緣附物,前念後念 生生滅滅,無一刻安寧止息。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 是虛妄」,心經中觀自在菩薩慧眼所見:「五蘊皆空」 是離虛妄相而照見的世間實相;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 心」,所修行的甚深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這個入路。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賀詞》 黎師之母親題詞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賀詞》
黎師之母親題詞

雪域法雨灑港台
啓明悟性植菩提
荷擔如來傳正法
顯密二乘續千秋

黎唐印毫 敬題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貴賓題詞(二)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貴賓題詞
祈禱吉祥如意祝辭 喇嘛施靈倫度



我們在任何時均無法忘記最好的上師──福德法幢(劉銳之),從他與尊貴的敦珠智 者移喜多傑法王,宿世因緣會聚謁見、考驗淬鍊、得到傳承,恍如隔世。隨後修行(灌 頂、授靜坐、建立六個學會及建塔、蓋廟、閉關中心等)所有紀事歷史,為我們所週 知,詳明共見。學會之藏文『密咒金剛乘學會』亦由 法王命名恩賜攝持。
金剛乘學會初創開端成立,我們在此修法(建廟、塑佛像、彩繪壁畫、辦法會、放生 祈福、講經說法、超渡亡靈)等等。由此生起對有情之慈悲心,得到極大裨益。尤其在此人間因緣六十周年之際,最殊勝的時刻,值得特別慶賀。祈今後共同努力,再致以萬份 之吉祥如意。
我們最好的福德法幢上師(劉銳之)圓寂後,他的大恩延伸了很多隨後憶念。他的密意 圓滿修行(指 法王在1972年授記 楚英窩錫上師為敦珠新寶藏傳承人)與現今 敦珠 佛母親自面授、及法王血脈世襲 仙藩甯波車授予 楚英窩錫上師殊勝傳承(黎上師繼任 後,完成大圓滿廟、本尊壇城、轉經輪、上師紀念館等)。祝願 祂們健康常住世,且密 意實修,所有無須懃奮,自然而然,顯現圓滿,任運成就。
如上所述,金剛乘學會須培養育護,讓其興隆不墜,而更要讓其輾轉益增,給予我們師 徒大家團結和諧,同壇承侍護持三寶,守護律儀及對 上師之三昧耶等,各自各自思維修 行供養和順團結。任何堪任之善士,能委之以正法教授,憶持講解教義。
最後願師徒所有同壇純淨修者均能成佛。

『蓮師宗風甯瑪大圓滿
了義心要軌轍敦珠甯
任何深藏教授達邊際
願持解說修行永隆興』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貴賓題詞(三)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貴賓題詞

色度甯波車 賀詞譯文稿

慶賀咱們前譯密咒眾生大導師鄔金蓮華生大師補位大寶藏敦珠 無畏金剛智(智者移喜多傑)直傳弟子持教者漢地上師福德法 幢(劉銳之上師)在香港、台灣暨澳門創設金剛乘學會六十週 年大慶,漢地上師福德法幢(劉銳之上師)圓寂後,敦珠佛母 及救怙主仙藩打哇羅布寗波車所指定漢地上師福德法幢(劉銳 之上師)直傳弟子楚英窩錫金剛上師(黎日光上師)榮任金剛 乘學會領導人,擴展會務蒸蒸日上,猶如夏天湖水充沛盈滿, 實所喜聞樂見,恭謹隨喜,虔祝楚英窩錫金剛上師(黎日光上 師)法體康泰、諸金剛兄弟眷屬和睦長住,吉祥如意。

西藏娘兌雹岩修院第十二代阿旺洛卓群佩甯波車(色度甯波車)敬賀 2013年9月

引《水論格言》一則恭賀 金剛乘學會甲子法慶

因乘路遙

密咒便捷

舟難陸行

入海速航

三寶弟子 蕭金松 敬賀
(法光佛研所所長)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 港、澳、台三地六會同學賀詞

《金剛乘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慶賀詞》 港、澳、台三地六會同學賀詞

黃國華

敦珠新寶傳至今
六十年來輪轉珍
贊青我師敦敦誨
今傳啟教有能人
佛日增光雷法雨
本尊甘露灑頭臨
尊師念尊勤念咒
大幻化網了無塵

岑富良

褔德恩澤六十載
法幢遍樹益有情

江少程

慈心照大千
悲智滿人間
隨喜如母情
捨入平等性

李 群

(一)
一花甲秉宗旨如一
二乘顯密教法無謬
三學聞思修習佛法
四無量心廣大布施
五智慧修持得增長
六波羅蜜願行菩提
七支讚頌供養諸佛
八寶七珍莊嚴壇城
九次第定成就本尊
十方學會法幢遍豎
百日關課弟子常習
千佛灌頂與眾結緣
萬千世界證大圓滿

(二)
十方金剛乘學會法幢遍豎 眾弟子滿心修法祈願合十
百日關課瑜珈兄弟勤修習 奉學會原則恒習壇城滿百
千佛名號讚頌與諸佛結緣 修持相應熾燃光芒放萬千
萬萬千千世界願行菩提心 證大圓滿成就逾千千萬萬

羅興德

壇城學人誠修持
化作十方諸聖尊
利他覺他為己任
六十圓滿赤子心

甘張旭文

法乳流布
寬廣宏大

甘耀權

(一)
宿生佛根緣金剛乘密法弘揚港澳台
兩世敦珠法新寶藏意巖演教六十年

(二)
宿世佛因緣金剛乘密法弘揚港澳台
六十載傳法敦珠新寶藏啟悟眾生心

沐恩弟子

六度四攝示現漢地
十方讚頌持教導師
會眾霑灌持訣福德
慶祝吾師遍豎法幢

黃耀德

恭賀金剛成學會成立六十周年
劉漢啟肇盛德被敷祐烝黎
其鈍銳之無明破黯燿日光
沐恩弟子黃耀德恭賀
(劉公上師創會利益漢地眾生如漢高祖建一代盛世,
教法啟蒙徒眾無明闇昧始明如日光映照)

蕭雅文

金剛乘學冠一甲
佛法神威傳八方

李晉瑩

劉師港台播法種 孜孜矻矻廣傳法 黎師傳承續耕耘
法益佛子一甲子
吾等感念師恩德 勤修戒定慧三學 精勤修學不懈怠
弟子和合同心願
共助師尊弘甯瑪 法遍娑婆永住世 直至有情皆成佛

黃明珠

慈威廣博殊勝境
密佛奧妙我讚札

簡毓彥

水月道場一甲子  如幻似真滄桑歷
港澳臺北中南高  大圓滿廟是總集
具德根本上師寶  請住頂上蓮花座
大恩門中攝受我  身口意德祈垂賜
上師能仁釋迦尊  教化顯密種菩提
經律論藏皆善演  寧瑪巴宗無上密
上師光明不動尊  相圓隨好吉祥熾
任運圓滿三身佛  金剛薩埵致敬禮
上師觀音大悲尊  楊枝甘露常遍灑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度人舟
上師文殊智慧尊  清涼實相善吉祥
七佛導師根本智  法王子前致敬禮
上師地藏大願尊  地獄未空願未成
眾生度盡亦難了  大願尊前最敬禮

呂美玉

持菩提心學六波羅蜜
任運成就得十大圓滿

漢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師
學富五車著作譯述超等身
善調煩惱普攝眾生上下根
導引大幻化網生圓滿次第
五百年來禪淨顯密師第一
清淨法脈楚英窩錫金剛師
風雨困厄力挽狂瀾安忍行
慧光普照無明有海沉淪眾
悲憫諄誨愚頑劣子不疲厭
善巧弘布利樂有情轉法輪
難得人身遇善知識得法教
斷三過諦聽思維奉普賢行
如理承事法身慧命依怙尊
積資淨罪皈依發心護根門
回向如母有情願共證菩提

楊瑞英 頂禮敬賀 103年 9月 7 日

敦珠法脈相續中,
福德法幢頂嚴尊,
法界光師漢地尊,
六十甲子後能仁 ;
三時無二頂上尊 ,
一一封印相續中 ,
大圓滿廟金剛乘 ,
甯瑪敦珠勝法林。

以此為金剛乘學會甲子慶祝壽並銘謝師恩!

吳素修

以師志為己志
以師心為己心

簡毓麟

寧瑪道場一甲子 一花六葉台澳港
法幢遍豎福德廣 明空普照法界光
法王轉世身常健 劉師乘願駕慈航
祈師成就虹身證 蓮花光宮名稱揚
弟子遍滿燈相續 傳承永續新寶藏
大圓滿心心相印 水月塵勞是道場

黃秋瓊(禾禾)敬題

大日佑眾生
圓光菩提道
大圓滿淨至
日月宇宙轉
師棒悟瓊慧
萬年永流傳

方慶肇

六度萬行 演密教 金剛師佛
十波羅蜜 事廣行 悲智雙運
周遍法界 施大力 樂利群生
年復一年 無疲厭 身教言教
慶幸濁世 得明師 福德法幢
誌續導迷 大恩師 楚英窩錫
喜願我心 趣正法 自在無礙

蔡影輝

金剛乘學會法源純淨

張美智

增長菩提福田處
傳授密法修行處
證大圓滿虹光處

黃耀賢

願由甯瑪諸教法
成熟解脫獲大樂
圓成利他諸事業
敦珠法幢恆高舉

千江皎月敬題

日光照大千
遍地蓮華生
明月映吾心
千江皎月現
日日儀軌修
時時憶師恩
相續漸漸顯
功德証量定
迴向有情眾

黃麗蓉題詞

談談菩薩道

談談菩薩道

林崇安教授

一、前言

我們想走菩薩道,但菩薩道在哪裡呢?如 何走才不會跌跌撞撞呢?如何能不氣餒呢? 最起碼,要如何守住自己呢?如何面對挫折 而能無怨無悔呢?要以何種心態來走菩薩道 才能久遠呢?以上都是相關而必須釐清的問 題。

二、守住自己

菩薩道在哪裡呢?菩薩道就在人多的地 方,在道場、在公眾的地方、也在災難的地 方。菩薩道不是單槍匹馬的事,而是廣大的 佛法事業,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眾生。但是 面對形形色色的眾生,最起碼要守住自己, 在跌跌撞撞中才不會氣餒。

所以,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守住自己呢? 這要從經上找線索。

佛陀在《增支部.一集》說:

「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能從客隨 煩惱得解脫,而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解, 故我言有聞之聖弟子修心。」

凡夫的心是心性本淨(極光淨者)而客塵 所染(客隨煩惱所雜染)。什麼是客塵?貪 瞋的習性就是客塵,「我是他非」的分別心 就是客塵,對立就是客塵。「有聞之聖弟 子」經由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實知道心 性本淨,在生活中培養正念以修心,安住於 「心性本淨」,因而能從「客塵」得到解 脫。所以,想要在跌跌撞撞中而不氣餒,就 是要安住於心性本淨,不被客塵所迷惑,因 而守住自己。

若問:為何凡夫的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 答案是,這是「法爾如是」,這是難可了 知,這是聖言量,《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 方廣經》中說:

「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 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 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

分清自性清淨心和客塵,這是修行的起 點。以自性清淨心、覺性、佛性為歸依,就 是守住自己,並放下客塵的熙熙擾擾。

三、法的義工

接著,以何種心態來走菩薩道呢?既然菩 薩道是廣大的佛法事業,必然是分工合作來 完成。所以,走在菩薩道上的人,就是發心 當佛法事業的義工,以發心義工的心態來成 就佛法事業,來幫助別人。

直心是道場,道場就是菩薩道的地方,就 是累積波羅蜜的地方,就是累積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的地方。

在道場中先確認自己的角色,就是幫助佛 法事業的義工,因而心安理得地安住於清淨 心,放下貪瞋的習性,放下「我是他非」的 分別心,放下對立,安住於中道,這樣就是 直心。起了貪瞋的習性,起了「我是他非」 的分別心,起了對立,就是忘了義工的角 色。時時警惕,因而無怨無悔地去當佛法的 義工,做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義工, 以這種心態來走菩薩道,便懂得提起,懂得 放下。

四、結語

整個菩薩道也可以歸結到《發心偈》: 「我及無邊諸有情,從本以來就是佛,由分 別故轉輪迴。殊勝菩提心生起。」前三句是 說心性本淨(佛)而客塵(分別)所染,因 而不斷輪迴。殊勝菩提心生起,就是菩薩行 者安住於清淨心,脫離客塵,無怨無悔地去 當佛法事業的義工,平平穩穩地邁向菩提。 如此,年輕的行者,能安住於清淨心,則希 望無窮。年老的行者,不可坐以待斃,應記 住「人生七十才開始」。既然走菩薩道,就 應該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眼光和心胸;既然有 自性清淨心,就應該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這就是常精進菩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