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數字之殊勝

「七」數字之殊勝

劉銳之

我於西藏密宗靜坐法,傳授至下坐按摩時,教以兩掌合攏, 口吹煖氣入掌縫;旋兩掌磨擦;及以之按摩患處,如是三者,均以「七次」為度。因而宣說「七」為數目字 之殊勝者,當時只略舉以為例,簡介而已。

私意以為「七」之數目,為宇宙之秘密,凡宗教家均利用之,略舉如下:

一 儒教:(學者認為凡是宗教,必須具備教主、信徒、教義、儀式、 服裝五者,始足稱之,儒家並不全備,應非宗教;今姑從俗,作此稱謂。)

易經以七日為陽氣一來復,故復卦中,有「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之說。

二 釋教:佛說阿彌陀經,為最普及。

經云: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 復有七寶池,其四邊階道,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瑙 等七寶嚴飾。而修法且為「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 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禪宗有「打七」經常之法會,所打之七,係指恆審思量,善於分別之第七末 那識。

三 道教:亦利用七數,其最重視之法會,為建醮及度亡,皆以七日 為開始,七七四十九日為圓滿。

四 耶教:聖經謂上帝造天地人既畢,第七日休息。現在世界上之天主 教、基督教均以星、房、虛、昴(依我國二十八宿輪值之日計算)之星期 日休息。

五 回教:(漢俗古於維吾爾族「或作畏吾兒族,」為「回回族」,其 教稱為回教,實應作「伊斯蘭教。」教主穆罕默德之可蘭經,未有閱讀,故 不知其內容,但知彼教徒是依牛、婁、鬼、亢,(亦是依二十八宿輪值日計 算)之星期五休息,舉行禮拜;如是也是七日一次者。

若希伯萊教等之內容,更茫無所知,不復置論。

其餘在陽光之有七彩,數學之有七進,音律之有七音,情緒之有七情等, 不必細表。

惟我人之生、住而異、及滅之階段,與「七」有密切關係者,試申說之:

一 生之階段: 人之生也,先於入胎。俱舍論卷九所述胎內次第五住 :入胎初七日為羯羅籃位 ( Kalalam) ,譯言和合,或凝滑膜,指父母紅白二和合成之凝滑狀。 經二七日為額部曇位 (Arbudam)譯言皰,漸漸增長成瘡庖狀。經三七日為閉尸 位(Pasi),譯言血肉。經四七日為健南位 (Ghana),譯言堅肉、凝厚、肉團。 經五七日為缽羅奢佉位(Prasakha),譯言支節、形位,漸具六根之位。如是 經四十個七日出生。

二 住而異之階段:西藏學說認為人之飲食,經過七度融化,才完成 其吸收與排洩。其說謂人飲食後,經過胃之消溶、腐化、變異,而分為淨濁 二分,初次融化所成之淨分為汁,汁之淨分,在肝上轉變為血;血之淨分, 轉變為肉;肉之淨分,轉變為脂肪;脂肪之淨分,轉變為骨;骨之淨分, 轉變為骨髓;骨髓之淨分,轉變為精液。以此七度融化之淨分,為身中之精華, 長養吾人之身體,故稱為「七寶」;若精液之淨分,則發為容光與氣力。若 言濁分:則汁之濁分,分為濃淡,濃入大腸,淡入小腸,血之濁分,轉變為膽液 ,亦分濃淡;濃分轉變為大便之黃色而極臭者,淡則轉變為小便之渣滓。肉之 濁分,轉變為皮膚之汗與垢。脂肪之濁分,轉變為瘰 。骨之濁分,轉變為爪 與齒。骨髓之濁分,轉變為諸竅之矢與涕。精液之濁分,則往下流去。

三 滅之階段:滅猶死也,我漢人之民間俗例:認為人死每隔七日,在 陰間即經閻羅王之一殿,以謁見閻王。(此種民俗,非佛教之說;但以其非常 普及,故引用之。)如是每七日以經過,乃至第七個七日,死者之後人,祭祀 或修法超度,亦依此舉行,日期則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 六七、末七。」若出嫁女返娘家祭祀父母,必於「五七」舉行。若人死未有因緣, 得至生處,則成為「中陰身」(新譯作中有身)且必以七日為一期,而生於 本生處;七日之期分為兩半,上半期現前生身形,下半期則現後生身形。 若終七日未得生緣,則續中陰七日,至第二七日之修而生於本生處。如此七日 為一期,最長至第七期;故第七七期之終,必生於六趣之一趣矣。

如是人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與「七」數字之關係,如此之深,但具 何因緣,則無從知悉,安得具「正偏知」之佛陀,慈悲開示也哉。

上接第三十四頁

鞍 靂 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