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朝山供僧記

九華山朝山供僧記

吳錦偉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南海普陀山 ,是四位菩薩摩訶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廣化群生的道 場。對此等靈山聖境,內心嚮往久矣。而大型供僧法會亦時有所聞,惜一直無緣成行 朝禮及參與隨喜,憾甚!九二年一月十八日摯友鄺國俊師兄接獲九華山祇園寺主持仁 德禪師訊息,知九華山現時之氣候良好,遂決定暫放下工作,與鄺兄、舍弟錦成等三 人,聯袂於十二月十一日前往九華山朝山供僧,一償宿願。下午五時三十分乘機到安 徽省合淝縣,到達後首先安頓於安徽飯店,然後找一計程車安排行程。

十二日,先購備回程往廣州機票,繼而取道青陽縣九華山,車行共七小時,約在 下午四時到達。由於九華山為重點旅遊區,每人要付十元入山費,到祇園寺後,由主 持方丈仁德禪師接待入寺旁之上客堂安頓,隨後到待客室晚飯,並在閒談和給我們開 示,商討十四日之供千僧事宜。

十三日,早上七時開始,展開朝山行程,一方面遊覽參聖,一方面由慧靜老和尚 持仁德師之介紹箋帶往沿路各寺院,邀請各僧尼眾於明天到祇園寺應供。旋向天臺頂 拾級上行,路上見有載人上山之轎,收費尚廉,為表誠意,我們徒步而上,到山頂上 已四個多小時。上山前一帶為九華街和九華村,有食物店和雜物商店等,但卻是一遍 寧靜,民風淳樸,有與世無爭之況。梯級為長型方石所砌成,路上古木參天,偶見菜 田。由於已是冬季,遍地落葉,但仍有不少灌木,綠葉婆娑。間中見村民、僧人及轎 夫上落。約一半路便到達「千年鳳凰松」,沿路所見寺院,或靜修室,都供奉地藏王 菩薩,及觀音菩薩聖像。途中遇一老和尚,帶領二位小和尚和一位老女居士向著山頂 ,三步一拜,朝禮而上,反觀我等徒步而行,猶覺不支,對他們虔誠之心,自覺倍感 慚愧。約十一時三十分到達拜經臺,由慧靜師引見主持聖明法師,在訪客室接見,寒 喧很久,並熱情款待用膳,真有故人相會之感。膳後續行,當日之氣溫為攝氏二至三 度,因向上行所需體能較大,雖於此寒冷天氣,身體亦不停出汗,故邊行邊除脫衣服 ,但稍一停頓,體熱不足以抗外寒,便需立時將寒衣逐件穿上。反觀慧靜師除了步履 輕快,四個多小時之拾步上行,全無倦態,還不時拋離我們在上處回首向我們招手微 笑,輕鬆活潑如小孩般,更是不寒不熱,從容自在,偶然見他將帽子脫下,體熱化成 蒸氣白霧由頭頂上沖,隨即把帽子戴上,不留絲毫痕蹟,從他無意中透露,除食物外 ,他日常口不沾滴水。十二時三十分到達天臺正頂,往頂前的一段路,見到不少天然 異景,怪石嶙峋,有傳說中的仙人打鼓、老鷹爬石、雙燭臺等,再行不遠便到「一線 天」,就在剎那間,灰白微紫的濃霧,由四方湧現,將整個山頂包圍著,原來清楚的 視野,變成一片糢糊。轉過另一處,到地藏洞,相傳此為地藏菩薩化身之「金喬覺」 到九華山後,在此修行之地方,並日食山中特產|黃精及洞旁鬆軟泥土維生(由此可 引申閔公獻地之故事)。再行不遠,見一石貌似觀音,山中人稱之為觀音石,位於崖 邊險要之處,但見像身披有袍衣,相信是善信們不畏艱險,攀登披上,像前有一靈猴 石,面對觀音石而坐,彷彿在聆聽慈音法語。天臺頂另有一地藏洞,內有地藏菩薩像 一尊、佛經及爐器等。隨後沿原路而回,又一次於途中遇上方纔上山三步一拜之僧人 及居士,回到千年鳳凰松後,改乘汽車往月身殿,當時為下午三時三十分,月身殿內 有木塔一座,塔內四方各有一尊地藏像,面向外望。殿內兩旁為靈官十像,當時正在 重修中,地板已翻起,露出塔旁泥土,靈官像重新修補泥塑,待日後上色。地藏菩薩 以靈官做護法,是有一段故事:相傳以前地藏菩薩的護法是韋陀菩薩,地藏寂滅後, 留下肉身舍利,供眾生供奉。適時有一狀元到山中遊覽,見菩薩法身莊嚴,栩栩如生 ,皮膚充滿彈性,不相信其已圓寂,遂以針刺其身體,以觀反應,及有否血液流出, 此中一切,給韋陀菩薩全看在眼內。及後狀元下山而去,韋陀尾隨至山腳,於山腳將 狀元殺害(現時在山腳處有一狀元墓)。並回報地藏菩薩,地藏菩薩聞言痛斥韋陀, 謂「此一針為報自己以往生所作之業,你為何不問因由,而害其性命。以往我以針線 修補破衣時,不慎使藏於一角內之一隻跳蚤,為針所傷而亡。跳蚤因常吸食我之血肉 維生,獲不少功德,故今生得轉為人身,並得中狀元。而其今次上山,為來還我一針 ,你雖睹其出佛身血,但不應害他性命。」遂斥去之,自此改由靈官做護法。相傳木 塔底下有一地洞,內中藏有地藏菩薩之肉身舍利,更有傳聞昔有黎元洪總統曾親下地 洞內,見肉身之髮甲增長,遂為之修剪,該日恰是農曆七月三十日且更是閏七月(即 地藏菩薩誕)。肉身殿旁有一古井,傳說在殿中修一整夜法,然後往井中觀看,可見 到自己未來世之生趣,惜時間所限,未能得睹此井及證傳聞。往前不遠是靈官殿,殿 內有一尊大地藏菩薩像,像之兩旁左是道明、右是閔公。兩邊壁上滿是色彩繽紛之立 體浮雕像,皆是如來、菩薩、羅漢和天人聖相。都是上身微向前傾斜,手工極之精細 ,造相莊嚴,非他處可及,隨著大像視線向前望去,放眼皆是閻王靈官、牛頭馬面、 地獄鬼差,一片陰森恐怖。置身其間,整個設置,有如幽冥教主召開地獄大會,審判 業報地獄之眾生,令人不寒而慄。我暗作誓言,當即止惡行善,精進修持,永不作投 生地獄之業,願眾共勉。四時三十分到上禪堂,參觀完後,取道步行回祇園寺。路經 九華街,鄺師兄見路旁食店門外有一盆待烹泥鰍,遂發起心動,三人集資將之購下, 帶往放生池,由慧靜師主持放生儀式。經月身殿起沿路都下著雨,由於沒有帶備雨具 ,大家都由頭到腳,衣衫盡濕。當時約攝氏二度,各人都不覺辛苦和寒冷,反感到身 心安泰愉快。回到寺後,見主持仁德師,以我們全身濕透,髮尾滴水,乃微笑嘉許, 後回到會客室,大家圍爐共語,於兩小時裡給我們不少寶貴開示,其中記憶較深的是 修行要精進,須知靜時修行十分,只是動時一分,動時十分是病時一分,病時修行十 分,僅是將死時一分,靜時若不修行,至死時則無所措手。

十四日,由於早一天活動致身體太累,睜眼已是六時三十分。撥開窗簾給嚇一跳 ,但見窗外白濛濛一片,原來昨夜下滿了半呎多厚的雪,將所有樹木、道路、屋頂全 俱鋪滿。我們踏著厚厚的雪,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足印,在往大殿途中,見不少僧眾 忙著掃去通往祇園寺路上之厚雪。在偏殿外,巧遇仁德師,他說:「昨天早上天朗氣 清,讓你們上山路上能清楚看到九華山中每一景象,直至下山後才開始下雨,今天是 供千僧的日子,九華山下滿了在今年裡的第一遭雪,是菩薩趕路、瑞雪臨門,菩薩來 應供吉祥之兆。」儀式在九時正舉行。大殿外牆掛起紅布橫額,上面寫著「歡迎香港 鄺俊國、吳錦成、吳錦偉護法大居士蒞臨九華山舉行千僧大齋供眾」。儀式進行間, 由知客僧帶領我們三人一切行事規矩,我們三人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大殿佛像前中央。 知客僧法號慧堅,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青僧人,處事鎮靜,有高僧大德之風範。殿內 兩旁擠滿了僧眾,約略估計有五、六佰人之多,分男左女右站位。儀式有普佛、供天 ,兩旁僧眾時而站立念誦,時而下跪禮拜,亦有焚香上疏。於拜願時,男女僧眾唱誦 之聲,互相交替,此起彼落,音調洪亮,大雄寶殿內之迴響直振入內心深處,引起共 鳴。除了我們帶來的司機為我們拍照外,還有很多安徽省佛教協會的人員和一些不知 名人士(可能是公安人員)不停拍攝遠近鏡頭,閃光燈所發出之強光點綴著此莊嚴隆 重法會。儀式進行中,正門外湧入一陣柔和的風,帶進一團白霧,盤旋於殿中,彷彿 隨喜此盛會。儀式裡有一節是繞佛,由於人數眾多,大殿空間有限,僧俗兩眾列隊齊 誦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名號,時而繞出殿外,時而繞進殿中。其間不少遲來的僧人、 及居士,不斷加入,及隨喜此繞佛行列。一時間消災延壽藥師佛名號響徹內外遠近, 我於心中誠心祈求:願以此功德,回向 劉上師健康長住世,法音常在,普濟有情。 同時亦回向一切法界眾生同得利樂。法會圓滿結束後,僧眾隨著列隊步入飯堂,各自 安頓坐下,我們也跟著知客僧進入與各應供僧人會面。過堂飯是由仁德師主持,堂中 有一空置坐位,是留予彌勒菩薩來應供的(這是一貫的慣例)。主持坐在大堂中,知 客僧帶領我們先向主持下跪三頂禮,再向兩旁僧眾各頂禮三次,跟著見主事僧人在各 應供者檯前奉上供金。飯後閒談之際,司機神色凝重地進來,焦慮地說:「我們最好 現在下山去,現時剛開始下雪,照常理還有幾天下,如明天下山的路結滿冰,汽車不 好走,有滑胎的危險。」我們原定的安排是:待完成今天的活動後,於明天才下山的 ,故一時不知如何決定。唯有聽取仁德師的意見。但見他稍為停頓後用堅定的語氣說 :「不用忙,明天一定可以下山,安心留下吧!」下午仍是慧靜師給我們帶路,今次 行程是往百歲宮,百歲宮以前曾名百歲公和萬年禪寺。一路沿石階上,視野所及全是 雪景,柳絮般的瑞雪飄於空中,隨手向地下抓去,皆可握雪成球,回擲地上,透雪而 過,只留下一孔洞而不見球影,可見積雪之深。由於石階面,已積雪成冰,致使舉步 艱辛,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到達百歲宮。百歲宮是由於殿內供奉一尊肉身菩薩而被命 名,肉身菩薩相傳是一位一百二十六歲圓寂於明朝末年之無暇大師。肉身一直保存不 腐,為避戰亂,一直藏於地底。後期才被發現,迎出地面,建廟供奉。傳說無暇大師 圓寂當日,住於地藏洞旁村民和僧眾目睹一度彩光向洞方照射過來,知有異事,遂沿 光線來處尋覓。見一僧人於一洞穴中面向地藏洞而坐,安然寂靜,才知是一位一向表 現瘋瘋癲癲,整天擔柴種菜,從不言倦的無暇大師。為使肉身得到永久保存,大嶼山 寶林寺主持聖一法師於七九年至八一年間籌得款項為肉身披上金身,在八一年,他步 行往百歲宮途中,山下群眾見有彩光自百歲宮向空中照射上去,歷久不散。又有傳說 ,於很久以前,山上曾發生一場大火,直向百歲宮燒去,但大火卻無緣無故熄滅,當 居民再往殿中看,見肉身絲毫無損,但雙手卻由原來置於臍下的定印變為提置於胸前 ,也是現今我們所見之貌,能不奇哉?隨後我們往見百歲宮主持,施禮畢,見牆上掛 有一幅密宗陀羅尼經被,因九華山大都是顯宗修行,此經被可說是所見到唯一的密宗 法物。其後取原路下山,轉往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的第一間古寺,也是十方叢林 ,主持是無垢法師。寺內有博物館,保存有不少珍貴古物和先賢墨寶,遺憾的是主事 僧外出,寺門深鎖,致未能得睹珍藏。

十五日,氣溫較昨天還冷,匆忙梳洗後,往見仁德師,共進臨別前之一個早餐。 餐後我們向各師傅合掌告別,數天相聚之情,觸發依依惜別之感。仁德師親送出殿外 ,其時和暖的陽光從雲間照射下來,樹上和山峰的雪開始溶化,道路上的雪亦化為寒 水帶走地面的泥污。昨天司機的憂慮也一掃而空,仁德師的預知真堪佩服。兩天裡的 雪來雪去,果真不可思議。回合淝路上順暢無比,司機們亦因有緣參與此以往未曾聞 、未曾見的殊勝法會而感到歡欣不已。回到合淝已是黃昏,入住安徽酒店。<\p>

十六日,上機前,由於還有不少時間,順道往位於市集內的明教寺一遊。明教寺 在三國時代為曹操點將臺,佔地廣闊,是一佛教寺院,殿內也是供奉地藏王菩薩。雖 然位於市集內,寺內卻是寧靜莊嚴,亦見不少當地人士上香禮佛。主持為現安徽省佛 教協會副會長妙安老法師(正會長是祇園寺仁德禪師)。至此一切行程圓滿結束,安 然踏上歸途。

後記,九華山原名九子山,主峰十王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全山一百餘平方 公里,山上九十九峰並立羅列,李白曾作詩云:

「昔在九江上,遙觀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山中蒼松、怪石、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名勝古蹟遍滿其間。惜時間匆忙,未能一 一遊覽。其中天臺景色,高出雲表,猶為絕妙,清朝錢又選有詩云:

「天臺南直上,九十九峰間,放眼心無相,扶筇步欲難,石梯雲折斷,松澗水飛 還,眾寺深山裡,高僧靜掩關。」

這次朝山供僧原沒有事先安排,只是驟然動念成行,余謹以所見所聞,據實記述 下來與眾分享,並書以數言聊記此行:

「九華山頂紫氣浮騰一線天上尋佛影,

 祇園古剎瑞雪紛飛大雄殿內遍僧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