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殊禪師語錄選輯

大殊禪師語錄選輯

資料室

師越之建州人,依越州大雲寺道智和尚受具足戒,法號慧海。初至 江西參馬祖,祖問來此何事?曰: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 步作什麼?師遂禮拜問那個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一切具 足,何假外求。師言 下大悟,識自本心,不由知覺,遂禮謝師,師事 六 載。

禪宗本來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甚至有『 念佛一聲,漱口三日』 之傳說。而此禪師於諸答問,雖演機鋒,但以經律論為依據,且以深入顯 出開示;且所示者,均為佛教徒應有之共識,故選輯以供讀者。

  • (一) 金剛經是誰說
  • 有法師數人來謁曰:擬伸一問,師還對否?師曰:深潭月影,任意揣摩。 問:如何是佛?師曰:清潭對面,非佛而誰。眾皆茫然,良久,其僧又問: 師說何法度人?師曰:貧道未曾有一法度人。曰:禪師家法如此。師卻 問曰:大德說何法度人?曰:講金剛般若經。師曰:講幾座來?曰:二 十餘座。師曰:此經是阿誰說?僧抗聲曰:禪師相弄,豈不知是佛說耶?師 曰: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則是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若言此經不是佛說,則是謗 經,請大德說看。僧無對,師少頃又問: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德且道,阿那個是如來?曰:某甲到此卻迷去。師 曰:從來未悟,說什麼卻迷。僧曰:請禪師為說。師曰:大德講經二十餘座 ,卻不識如來。其僧再禮拜,願垂開示。師曰:如來者,是諸法如義,何得 忘卻?曰:是、是諸法如義。師曰:大德是亦未是。曰:經文分明,那 得未是?師曰:大德如否?曰:如。師曰:木石如否?曰:如。師 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曰:無二。師曰:大德與木石何別?僧無對 ,乃嘆云:此上人者,難為酬對。良久卻問,如何得大涅槃?師曰:不造生死業 。對曰:如何是生死業?師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捨垢取淨,是生死業 。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曰:云何得解脫?師曰: 本自無縛,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無等等。僧曰:如禪師和尚者,實為希有, 禮謝而去。
  • (二) 三學
  • 問:何者是三學?答:三學者,戒定慧也。問:其義云何?答:清 淨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淨時, 不生清淨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於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也。
  • (三) 五身
  • 問:方廣經云:五種法身,一、實相法身,二、功德法身,三、法性法身,四、 應化法身,五、虛空法身。於自己身何者是?答: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 含萬象,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 可得,是虛空法身。若了此義者,即知無證也。無得無證者,即是證佛法法身,若有 證有得,以為證者,即邪見增上慢人也,名為外道。何以故?維摩經云:舍利弗問天 女曰:汝何所得?何所證辯?乃得如是。天女答曰:我無得無證,乃得如是,若有得 有證,即於佛法中,為增上慢人也。
  • (四) 等覺與妙覺
  • 問:經云等覺妙覺:云何是等覺?云何是妙覺?答:即色即空,名為等覺。 二性空故,名為妙覺。又云:無覺無無覺,名為妙覺也。
  • (五) 五眼
  • 問:如來五眼者何?答:見色清淨,名為肉眼。見體清淨,名為天眼。於諸 色境,乃至善惡,悉能微細分之,無所染著,於中自在,名為慧眼。見無所見,名為 法眼。無見無無見,名為佛眼。
  • (六) 大乘最上乘
  • 問:大乘最上乘,其義云何?答:大乘者,是菩薩乘。最上乘者,是佛乘。 又問:何修而得此乘?答:修菩薩乘者,即是大乘。證菩薩乘,更不起觀,至無 修處,湛然常寂,不增不減,名最上乘,即是佛乘也。
  • (七) 定慧等用
  • 問:涅槃云『定多慧少,不離無明,定少慧多,增長邪見,定慧等故,即名解脫 。』其義如何?答:對一切善惡,悉能分別,是慧。於所分別之處,不起愛憎, 不隨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也。
  • (八)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 問:經云: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其義如何?答: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 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絕言,故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謂得義實際,更不起觀 ,不起觀故,即是無生;以無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萬緣俱絕,萬緣俱 絕者,即是心行處滅。
  • (九) 如如
  • 問:如如者云何?答:如如是不動義,心真如故,名如如也。是知過去佛, 行此行亦得成道;現在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來佛,有此行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證 道無異,故名如如也。維摩經云:諸佛亦如也,至於彌勒佛亦如也,。乃至一切眾生 ,悉皆如也。何以故?為佛性不斷,有性故也。
  • (十) 受佛戒
  • 問:菩薩戒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其義云何 ?答:佛戒者,清淨心是也。若有人發心修行清淨行,得無所受心者,名受佛戒 也。過去諸佛,皆修清淨無受行,得成佛道。若今有人,發心修無受清淨行者,即與 諸佛功德等用無有異也。故云入諸佛位也。
  • (十一) 常不離佛
  • 問:云何是常不離佛?答:心無起滅,對境寂然,一切時中,畢竟空寂,即 是常不離佛。
  • (十二) 無為法
  • 問:何者是無為法?答:有為是。問:今問無為法,因何答有為是。答 :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從何生。若論真無為者,即不取有為,亦不取 無為,是真無為法也。何以故?經云: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即是取真法也。若了此理,即真解脫,即會 不二法門。
  • (十三) 無證無無證
  • 問:修道者以何為證?答:畢竟證為證。問:云何是畢竟證?答: 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問:云何是無無證?答:於外不染色聲等,於內 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為證。得證之時,不作得證想,即名無證也。得此無證 之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證。即名無無證也。
  • (十四) 即心即佛
  • 有行者問:即心即佛,那個是佛?師云:汝疑那個不是佛,指出看。無 對。師曰:達即遍境是,不悟永垂疏。
  • (十五) 消業障
  • 人問:一心修道,過去業障,得消滅否?師曰:不見性人,未得消滅。若見 性人,如日照霜雪;又見性人,猶如積草等須彌山,只用一星之火,業障如草,智慧 似火。曰:云何知業障盡?師曰:現前心通,前後生事,猶如對見。
  • (十六) 住正法與作佛
  • 有行者問:云何得住正法?師曰:求住正法者是邪,何以故?法無 邪正故。曰:云何得作佛去?師曰:不用捨眾生心,但莫污染自性。經云: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曰:若如是解者,得解脫否?師曰:本自無縛, 不用求解。
  • (十七) 度眾生
  • 問:般若經云:度九類眾生,皆入無餘涅槃。又云: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此兩段 經文,如何通會前後?人說皆云實度眾生,而不取眾生相,常疑未決,請師為說。師 曰:九類眾生,一身具足,隨造隨成。是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裡為胎生,受水浸潤 為溼生,倏起煩惱為化生,餘類類此應知。悟即是佛,迷號眾生。菩薩只以念念心為 眾生,若了念念,心體俱空,名為度眾生也。智者於自本際上,度於未形,未形既空 ,即知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十八) 見性
  • 問:云何得見性?師曰:見即是性,無性不能見。
  • (十九) 修行
  • 問:如何是修行?師曰:但莫汙染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誑,即是修行。 大用現前,即是無等等法身。
  • (二十) 法身
  • 問:何者是法身,師曰:心是法身,謂能生萬法故,號法界之身。起信論云 :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即依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 (二十一) 般若之大小
  • 人問般若大否?師曰:大。曰:幾許大?師曰:無邊際。曰: 般若小否?師曰:小。曰:幾許小?師曰:看不見。曰:何處是? 師曰:何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