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卷中關於大圓滿之經續

敦煌古卷中關於大圓滿之經續

黃毅英

據心登贊青卡美(SAMTEN GYALTSEN KARMAY)於「大圓滿」註一書中 稱,現存於倫敦印度機關圖書館(INDIA OFFICE LIBRARY)中所藏敦煌藏文本中,只 有三簡是涉及大圓滿教法的,即編號594、647、689/2 三種,其中689/2 實為八至九 世紀中的一些傳承表,祇有大圓滿之上師而已。647 為著名之六金剛句。而594 乃佛 藏所造「小密殼-空之心」。今試將594 及647 兩文譯出,以供參考。

甲一 六金剛句

647文獻中所記為六金剛句,及其注釋。先譯六金剛句如左:

(頌)吉祥。

敬禮至尊普賢王如來金剛身語意之大樂前!

  • (一)一切顯現萬法變異,其本性俱一。
  • (二)而各各卻超乎思議。
  • (三)萬法雖如如而無散亂。
  • (四)普賢王如來照耀出一切相。
  • (五)摒棄馳求之病,即已具此一切。
  • (六)放下以無修整故也。

甲二 六金剛句之注釋

一切續中,均以金剛薩埵為主,然於此,則以普賢王如來為主,何以故?若言金 剛薩埵者,乃有果可得,且以次第及之。然於此,無得也。以此,普賢王如來較合於 對上根者,至為明顯。

「吉祥」者俱生也,此即有者無須名色之追求比一切尤勝。「敬禮至尊普賢王如 來金剛身語意之大樂前」者,表持非一多之陀羅尼,縱至何處,不離心中。表離三界 之法,住於當體與住於大樂。

  • (一)世間諸法,無論圓缺,表無量顯現,然其自性無分,皆一。故云:「若 言一中有多,豈不同割裂虛空耶?」答曰:「於本理上言,不可也。」如是云:
  • (二)此「一」不可分多。以超言離故,無容詳釋。
  • (三)如上之事而不住於此中。若云:「一切了義經,均謂此「一」,為一切 善之源,若言不住其中,怎能獲種種功德歟?」答云:「於當體中,言思皆絕,然無 住其中之問題,亦無功德不生之問題。」所以者:
  • (四)一切相均為當體所闡現,生起功德無用任何造作,所以然者,此等皆為 無始以來心中之遊戲相,本來具足。
  • (五)(六)一切願均已圓滿。既已圓滿,再尋造作,即為垢病,徒添營役。 此等垢病必須遣除。一切所欲,本已無求自得。此名為「放下」者,即無有可執持也 。即住於「當體」而無散亂。意為無用追求與造作矣。

以上心要,名為至尊普賢王如來之大樂道,能離執著則名「內大甘露」。為證 不思議覺之最上道。住於此無上法源中,其戒亦隨即圓滿。

  • 一、殺:「超度」者,「器物」自消。自消滅為(超度)之主法。然(依大圓 滿教)「器物」之名亦無,「超度」祗為主要方便,以一切住於自然。
  • 二、淫:「相合」者為「一體」中無合無不合。(然)此中縱「合」(之名) 亦無,常與明母合故也。
  • 三、盜:表住於世間,及以外一切顯現之萬有故,無所需求。縱不曾得,得一 切故名為「盜」。
  • 四、妄言者,說非真之詞也。(然)言詞有真耶?即已離道,故名為「妄言」 。

以此故也,四戒均住自然,四者不增不減,不捨五毒戒亦如前,「瞋」屬殺類 、「貪」屬「合」、「癡」為無智,然大印(普賢王如來)本無智聰,故名「癡」。 「慢」為堅慢不變,大印不動,於自性中不變。「妒」者,縱向未熟宣說,亦無能領 悟。縱功德何大,無能仰知故,本然守大秘密。

甲三 小密殼--空之心

 乙一 導言

  • 丙一 造者:具德之佛藏
  • 丙二 部居:阿的瑜伽
  • 丙三 法源:從一切正覺經論中取出
  • 丙四 源起:度上根者
    全分五部、言六智、五大、三大薩埵。本名為「小密殼--空之心」。五部者。

  • 一、敬禮普賢王如來自性。
  • 二、明覺心之自性。
  • 三、覺心無可表之理。
  • 四、「一切本源」體,「清淨面」之闡明。
  • 五、散亂與障礙。

 乙二 正文

    敬禮至聖至尊普賢王如來。

  • (一)甚深無虛妄。
  • (二)現於上智之前!
  • (三)甚深無虛之境界。
  • (四)為親證者而非虛幻。
  • (五)一切諸非均有「當體」。
  • (六)萬有顯像不自隨行。
  • (七)任教所說如何深邃。
  • (八)亦無能明示此!
  • (九)身心積資等行。
  • (十)觀想並消除輪迴業引等。
  • (十一)均為自立柱障。
  • (十二)不測虛空不變。
  • (十三)雙腿跏趺。
  • (十四)種種坐式。
  • (十五)為執身見所致也。
  • (十六)無形虛空不變。
  • (十七)無始俱有如同虛空。
  • (十八)非跏趺坐者。
  • (十九)自性常住空性。
  • (二十)為轉成虛空之本。
  • (廿一)心性亦然。
  • (廿二)證悟之本。
  • (廿三)無根之心。
  • (廿四)無能尋覓及找著,如虛空也。
  • (廿五)無生覺悟。
  • (廿六)離因與果。

此甚深教誡,「小密殼」為一切經律之匙,圓滿。

MK;註RF;SAMTEN GYALTSEN KARMAY THE GREAT PERFE- CTION E.J.BILL,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