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輪金剛之修法

時輪金剛之修法

梅蓮著
黃毅英譯

第九章 主流密續之圓滿次第瑜伽

此四無上瑜伽密續(譯者按:指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與時輪金 剛)之圓滿次第瑜伽各各不同。然密集金剛乃為其他之藍本,而時輪金剛除外。 格魯派之修法為先參考密集金剛以了解餘二(譯者按:指勝樂金剛與大威德金剛 ),再以此三作為研究時輪金剛之背境。

密集金剛圓滿次第共有六瑜伽,名為身獨立、語獨立、意獨立、幻身、光明及大 會合。

如云此處修法之重心為身意之粗、細及極細層面。「身與意之粗分」乃指平常之 身及其中之感官意識。細身為脈氣點;細意則為意識之各層。最後,「身意之最細分 」指伴隨極細意之根本能量(譯者按:可能指心氣無二),由一世轉至下一 世之元始光明覺性。

此三必須各自分離使修瑜伽時可將較細分為用。此即圓滿次第瑜伽之目的。如是 修即能不受粗身意局限與習氣之干擾而得入定。

其法為收集身中最細能量,由中脈入心輪。以此修特定密法以成幻身。幻身所連 繫者為極細之識,由是可轉入定於空性。

七世達賴於「心意轉化歌」中述說此經歷:
其意沐於意之本光明,
極細能量轉成本尊身,
不動住於甚深光明定,
乃為修與不修無分者。

初生起時,幻身名為「不淨」,於光明覺性中觀空乃得清淨,直至得「清淨」幻 身。極細能量所生之「不淨」幻身乃能將平常身轉化成「虹身」。身之粗物質得以釋 放,其物質身亦以虹光為基礎。(無論如何,縱此「虹身」亦基於細物質,即細 光能,非如時輪金剛瑜伽中所生「空身」之完全非物質。)

無上瑜伽密中「光明覺性」亦分二類及兩層次。二類名為「母及子」。「母光明 」乃心之自然光明,吾人覺性中最細及元始之層面。此為潛意識中最深入者,故非為 未修練者可得,縱其為思維之基礎。反之,「子光明」乃修法時所生起之光明覺悟; 亦即修行力之結果。「子光明」乃由二次第所生起「莫作」與「實證」。

主流密續之道乃欲將清淨幻身與實光明覺性正結合,名為「大和合」,亦即得佛 位。

圓滿次第中能疾速證悟乃涉及「金剛身」之修法。嗣後即述於時輪金剛中如何修 ,第一世達賴喇嘛之《大時輪金剛二次第註釋》說極詳明。其程序與密集金剛及他主 流密續相似,然微細處有差別(一世達賴喇嘛已列明)。

金剛身之課題乃生起脈、氣、點之身。

密集金剛之脈如何觀想,已於一世達賴喇嘛時輪金剛註中述及,縱密集金剛等, 下不過臍。此等脈收集於若干輪中,而於輪中,各脈收集之情況猶如多瓣蓮華。於密 集金剛及其他主流密續中,心輪八瓣、喉輪十六、頂輪卅二、臍輪六十四。(時 輪金剛於此亦有差別)。密集金剛中所談之氣與時輪金剛同,然前者說五種氣, 後者則細分為十種。

點則須作詳述。主流密續中有父及母份,表之以父精母血。此等點影響情緒及心 理狀態極強。此父母份,譯成「荷爾蒙」或更妥,於未經修練者,於體內任意隨業風 走動。行者修圓滿次第令諸點協調並使之作意之新「居所」。此物體居所從而生起更 細及穩定之覺性,為大樂所充滿,較性樂之百倍為甚。以此充滿大樂之覺性觀空,即 達「空樂不二之元始覺性」。

嗣後即知,時輪金剛法修主流密續以外的另四種明點。

以此等脈、輪、點、氣為修,行者進於六圓滿次第瑜伽中之各階層。

圓滿次第之定義多為行者以修法令細能量入、住、化於中脈。故此等修法亦名為 「第二道」、「超觀想之道」、「圓滿次第」及「意識投射以外之道」。如前所述, 共分六法,各各有其定義,然不於此詳述。

此六之首為「身獨立」。有此名者因物質外相均融入而生作本尊及壇城 聖眾。在某角度言,此為生起次第之延續,而所用基本之力為觀想力,然其觀想之層 次甚深並涉及極細之能量,故列為圓滿次第。其程序為生起四種微細覺性,名為「四 空」,其中充滿大樂並用於觀空中。以此言,「四空」亦名為「四喜」。

修法之物包括蘊、大、門及境,各數為五,共為二十。五佛部用於二十中,形成 一百無上本性。四大與識,觀成「五當體」。身語意觀成三密及三金剛。最後,具三 門之行者觀自身成金剛持,即「大密獨自本性」。此等均以空樂所「印許」並各各於 本尊身自性中獨立。行者於是再修觀細點於寶珠頭之法,至令氣及連帶之心驅入中脈 ,此等入、住、融於心(輪)中。自身浸於空樂境界中,於百法成聖眾入金剛身獨立 之正定。此即為圓滿次第中身獨立之修法。

次為「語獨立」。此處語指氣,俱指粗份之呼吸及體內之細能量。十三 世達賴喇嘛於《佛法密續導引》中言及此:
次獨立(即語獨立)之基礎,涉及根本與支分氣之粗細分,特別是心 中之持命氣,並不壞明點。此一切表義之基礎,以短阿此甚深勝義符號而住。
行者以金剛誦,此呼吸練習,並知氣、能量與咒無分,得幻身自性之獨立(分 離)。嗣後驅動不壞明點往身內各處,如心、頂、密輪等。再者,行者修寶瓶氣 ,同時專注不壞明點、並咒輪、五色明點、紅白菩提相運而成芥子許之明點等。
以此,各根本氣、行氣除外,均得駕駑,行者於是以金剛氣起拙火。氣入不 壞明點,心輪脈結得結心開。此為語獨立、金剛語正定之修法。

於後將見一世達賴喇嘛《大時輪金剛二次第註釋》中所示金剛誦與寶瓶氣於時輪 金剛續為至要。因此等修法於是闡述甚詳,於此不贅。

第三法為「意獨立」。其集中之處為三種顯現與八十分別此等極細之處 。此法依內境之金剛誦,及外境觀成或實印,獨立至自性空之光明體。於此生上升下 降之順逆四喜。內境而言,以行氣作金剛誦。如情器融入般,生起身於心間融入光 明之境界。八十分別消融:現之卅三分別、增之四十、得之七。此八十分別本住於粗 細漏能量,如死時之消解。此時三種顯現之智慧生起,令心得光明之境界,此為意獨 立之修法。

於大威德金剛續中,「意獨立」名為「誓句瑜伽」。喇嘛羅桑遷巴於《大威德金 剛二次第》中註釋云:

 依誓句瑜伽,一切氣入中脈,得各消融次第,猶如死時。生起光明及究竟意獨 立。

「究竟意獨立」一詞為至要,只於行者能仿作死時過程並能延續進展,方可生起 。一切死相生起,包括死時光明。行者用光明之法入於死境,將元始能量(譯者 按:或指心氣無二)驅入幻身。

據云究竟意獨立及幻生之成,以傳統方法,只能於過去生中已修成時,方能一期 證得。否則須用業印、或實印、即明母,或於中陰成就。於該時行此法。

第四瑜伽為「幻身」。如喇嘛羅桑遷巴《大威德金剛二次第》中所說:

 微細之身能量轉成五色光明為因,意之光明為等無間緣,於是….一切原有之 蘊即得轉化,並於相好莊嚴本尊身中生出,如魚於海底中抽出。

 此為九次第中之不淨幻身….其自性有五喻:夢中之身、鏡中影、水中月、( 幻人所作)幻身及泡沫。

成幻身之基礎為二:上述瑜伽所得之光明為等無間緣;五色光明之生命能量(譯 者按:指心氣無二?),其為上述光明之車乘,則作為因。以此生起如前所喻之 幻身及其功德。此幻身即代以顯教般若乘經三劫修持所生起之功德,金剛乘中則名之 (譯者按:指顯教經三劫修持生起之功德)為世俗諦。據云得此幻身者決能 於即生證悟者。

次為「光明瑜伽」,大十三世(譯者按:指十三世達賴喇嘛) 《佛法密續導引》中則有此法簡明之闡述。

 修光明之「外時」為黎明,空中無日月,黑夜亦已過,「內時」為修至平息三 種顯現(即現、增及近得),猶如死時。於此二時配合,光明最易得。若得此二(譯 者按:指二時),行者依內外條件得光明,此(譯者按:指光明)於金 剛乘為勝義諦並為即時消除九輪所知障之對治。

第六及最末瑜伽為「大會合」,於此,行者將入光明之程序逆向而行, 從近得之境回轉等等。與此同時,經歷自在之道、由無染之心與能量而成超越之大會 合。由融入之境界起,悟身意自性之無分,此名為道上之大會合。此覺受之增強乃由 造作、無作、究竟無作三法得成。

如是而修至圓滿時覺受光明,消除礙知之一切障,得「無修之大會合」,並為 七功德(譯者按:可能指七等覺支,不敢肯定)所莊嚴,此為究竟證悟之境 。

喇嘛羅桑遷巴於《大威德金剛二次第》中所言甚詳:
行者自俱生喜與智中起。其時主因--身之微細能量以五光(形式)生起,此 為當下之車乘,亦即意之實有光明--使諸蘊轉成具足莊嚴之金剛身,行者得清淨幻 身、除去一切障者,隨而得清淨光明之完全證悟。
此清淨幻身即入前粗化身,於是生起清淨幻身與實有光明智之清淨心兩者之一 味會合,此境界名為「道上之大會合」。
當行者知其已趨近「師位之大會合」之種種相,即行入定:如前即依外之業印 及內之觀空,驅能量(譯者按:或指心氣無二?)入中脈並令之住及融。首 得意之光明即摧壞知之障。次剎那直截了知一切智物,世俗與勝義與俱,直截猶如 手中之果(譯者按:即瞭如指掌之意)。

從上可見,密集金剛與大威德金剛所言相同。唯一之分別,如大十三世(譯 者按:指達賴喇嘛)《佛法密續導引》所指出,乃在於諸瑜伽之分組:
(大威德金剛之)圓滿次第瑜伽分成四類:身獨立與語獨立合為咒瑜 伽;意獨立成誓句瑜伽;不淨與清淨幻身合為相瑜伽;最後,仿光明與實有之光明成 智慧瑜伽。

大十三世亦以密集金剛之結構透視勝樂金剛之圓滿次第。
至乎(勝樂金剛之)圓滿次第,行者繫心於臍之聲結。業能量驅入中 脈得下降與上升之四喜。逐修金剛誦與次第融入之禪那。如是於空邊(即勝義言 )得不思議仿及實有光明境地;於有邊(即世俗言)得不淨與清淨之妙 幻身。次行不思議之大會合,道上與無修與俱。

上述之主流密續(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及勝樂金剛)外,古印度佛教 密宗行人亦有修其他密宗傳承。較要者為喜金剛與大幻金剛。此二之圓滿次第,合上 三之主流密續,即為印度諦洛巴大師所修者,並傳與其主要弟子那洛巴。那洛巴傳與 譯師麻巴,並且於藏土弘揚而以「那洛六法」之名聞世,那洛巴更出另一傳承與主要 女弟子尼古媽,此瑜伽母傳與世主要藏人弟子-雍布那佐,其乃於雪地(譯者按 :指西藏)大力弘揚,此法即以(另一名)「尼古媽六法」行世。此二 圓滿次第傳承,由諦洛巴結集傳與那洛巴等,乃傳遍藏佛教中各派。

後即可見,那洛巴亦為時輪金剛傳承中一主要人物。故其於藏佛中影響至巨。

大部份藏文各圓滿次第之注釋均以比較各瑜伽成就之境界與般若乘諸地作結。

元始乘與共大乘之二般若乘及金剛乘均言覺悟乃為五道所達成,其且有共同之名 相,即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與究竟道。

然各各之見、修與目的均異,所用之諸名亦不同,共所言之五事亦實非一也。

如元始乘之動機為自於輪迴中解脫並得涅槃,其所修者為戒定慧三無漏學,其集 中之處為四諦與八正道。入道之門及履諸道之程均以上而知。

二世達賴喇嘛於《渡印度佛教教法之筏》中言及古印元始乘毗婆沙部中云:

 (對於彼等)修道欲瞭悟者為四聖諦與十六相面(譯者按:不知 何指),如無常等。得此四諦即進於五道:資糧、加行、見、修與究竟。

於大乘之修多羅乘,即大乘之顯宗,其基礎為佛果之悲心,智之悲與力,以廣 利有情。以全力令眾生提高覺性能使其得至高利樂。此一佛道為方便與智慧雙運。其 中方便為發菩提心並輔以六度之首五:布施、持戒、堅忍、精進與禪定。必須連貫之 智慧即為六度中所舉之者,所輔以者以四、五(即精進與禪定)為主。方便 與智慧之協調如鳥之雙翼,大乘道行人乃以此修多羅法進五道也。

發菩提心,關顧他人多於一己為進五道之首。此大慈悲配合正見,體現空之理, 即進入加行道。再進添發心及體現空性漸次見諸相本面。此時即達第三之見道而入於 聖位。然於此時均於座上言,下座入於平常生活,即未必能達到,若此座之境界能保 任於各時,則轉入第四之修道矣。再進於十地,方便(菩提心)與智慧(空 性)配合,直至雙運。此即達五道最末之究竟,亦即得佛果矣。

於金剛乘,四續以略不同之語言而述諸道。現集中無上瑜伽密而言。

如前所知,三主流密續--密集、大威德、勝樂--言及三獨立(身、語、 意),生起不淨與清淨幻身,並覺仿與實有光明。如是細微身意與粗者分離,極 細亦與細者分離。

大十三《佛法密續導引》中言及如何配五道。
資糧道者自得四灌至以禪定力故氣入中脈消融而見空性。
加行道者,自此至得不淨幻身,以大樂之智直見空性。
自見實有光明至初得大會合,即為見道,入菩薩初地。
修道者為自此至得大會合之實有光明。
行者過菩薩十地,次即完全證悟,此為究竟道。

故於金剛乘,首道為得灌頂並包括顯教之共道,乃至自灌頂入金剛乘。亦包括生 起次第並圓滿次第初步,以氣入中脈得稍見空性,及後各道則以行者將細身能量及識 與粗者分開,並住於細身之程度而定,若能住於最微細層面,並將清淨幻身配合實有 光明,即為完全證悟之大會合。

圓滿次第自世代來於藏人中曾轉成請歌。七世達賴喇嘛為如是一行者,其「心意 轉化歌」即說密行之樂:

情與器之諸幻像
融入光明界,而浪
為謬見者得平靜。
光明之照耀無障。
平常心為無謬見。

於仿與真大手印,
空像皆顯作虹光。
無謬法現為幻圈,
立本尊眷屬壇城。

自幻身生起光明,
如雲於空中消散。
內智慧之火生起,
燒盡我執之種子。

大金剛身大會合,
與心意之大光明,
名「大跨越之正定」,
為眾智者所未及。

此識諸暫垢皆淨,
直截凝視諸體性。
如現聖身之寶珠,
赫魯迦利有情故,
現出無數應化身,
各應世界之所需。

於此短壽之世代,
佛果實甚容易得,
以轉緣境之欲望,
成生大樂之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