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波羅蜜

檀波羅蜜

蔣成

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乃至十地而入金剛喻定--斷無始幻無明而證佛位, 以此修行過程中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及究竟道而證佛位,凡三大阿僧祗劫 之譜,而此里程碑之導向卻是十波羅蜜為其依止,而十波羅蜜之首--檀波羅蜜更是 千葉蓮臺之階梯。布施乃積集福慧二資糧之門,嚴土熟生之本,

檀︰能破苦 與人樂
檀︰為大將 伏慳敵
檀︰為善符 攝諸善人
檀︰為安穩 治怖畏
檀︰破貧窮 斷三惡趣
檀︰獲全福 為涅槃之初緣。其功德之盛恆沙難喻。

而檀之相復分為淨與不淨之義︰

一者施者淨受者淨
二者施者淨受者不淨
三者施者不淨受者淨
四者施者受者皆不淨
此四科簡乃使施與受者

之因轉變果報時之分野大異其趣。能淨者果報之厚當是真趣菩提道之資糧,而終無失時, 故慎而為之。否則當以其心量之雜染而成正比例已。

淨心之德即以三輪體空為其義趣,聖凡之爭亦以此為別,施者、被施、 受者,以其體、相、用、實空故,同時具足六波羅蜜︰因--

「罪不罪不可得故,應具足尸羅波羅蜜」。
「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蜜」。
「身心精進不懈怠故,應具足毗黎耶波羅蜜」。
「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禪波羅蜜」。
「於一切法不著故,應具足般若波羅蜜」。
「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 、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是故趣菩提道而得空、無相、無作三昧、四禪、 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十 一切處。故菩薩摩訶薩欲過聲聞、緣覺地而趣向佛道, 實當習此波羅蜜為要。

(摘自大智度論)

生死輪轉,往來五道,無親可恃,唯有布施,一切智慧功德因緣無出其右, 三世諸佛皆以此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