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毘盧七支坐之殊勝(節錄大幻化網導引法)
略述毘盧七支坐之殊勝(節錄大幻化網導引法)
楊東賢
皈依學佛多年,總自覺混沌,靜坐修持長進無多, 上師口授要訣,亦未受用,只因我執堅固,沉迷不悟,未依口授勤行。復以世法纏 身,更無法兼顧 上師悲憫之教授。平日縱能實踐遵守修持,亦未明瞭重點之所以然,故知雖不至盲修瞎練,然常失憶所當然者。今值學會 重閱《大幻化網導引法》之開示影帶,得此之故,提綱契領,溫故以知所修習。故藉此重提基本禪修靜坐之首要--七支坐法,以嚮諸同學,共 同精進。
七支坐者,謂毘盧七支坐也,分身語意三。
一、身寂:
跏趺坐,等持印置臍下,脊直肩張,頷壓喉結,舌抵上顎,適宜視量。此五者能令五根本氣及五大氣,悉趣集於中脈,則無 分別智易生。其各所具功德分述如下。
跏趺坐者:能令下行氣,易入中脈。而生法宮之暖相易生,如是則不為諸障所損,且能令地大之氣,易入中脈;嫉妒煩惱,由是消除。
等持印置臍下者:能令平住氣,易入中脈。而拙火易得熾燃,如是則七萬二千脈之結可解,定樂易生,且能令風大之氣,易入中脈;瞋 恚煩惱,由是消除。
脊直肩張者:能令遍行氣,易入中脈。而一切修氣之病,可藉此減免。且能令水大之氣,易入中脈,而不為四大之氣所損;愚癡煩惱, 由是消除。
頷壓喉結者:能令上行氣,易入中脈。而兩頸之動脈緩行,心念易停。蓋心停則妄念息,無分別慧易生,且能令火大之氣,易入中脈; 貪愛煩惱,由是消除。
舌抵上顎、適宜視量者:能令持命氣,安住中脈,而觀想易明。且能令空大之氣,易入中脈;輕慢煩惱,由是消除。所須適宜視量者, 以識隨根而轉,眼較餘根易動,故須適宜視量,以範圍之。其視量以兩旁略如牛軛之寬,約二尺許。前距鼻端四指,向下斜視,是為適宜。
二、語寂:
語寂者,先為口吐濁氣,為初學者調氣之方便。次則應禁語,而對氣息之出入,順其自然。
三、意寂:
意寂者,謂心於過去不追,未來不引,不計有所為而為,亦不應視空為空無。而於現在根塵相對,更不可起任何是非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