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趨上之教授

行止趨上之教授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譯英
羅啟安譯漢

蓮華生大師以多種不同的身相,莊嚴,越守而守聲聞戒律,以至持明密誓,口傳 漸道九乘,展示見趨下而行趨上,見行合一之教授,具正遍知之證量,以菩提心重有 情甚於己。

此覺者化身大師對行止之教授,由磋嘉媽結集。

大師曰:不論汝修外乘內乘,必須先皈 依三寶,依所修習之(外、內乘)戒律為基礎,向何方而行,便皈依該方之佛菩薩。

對三寶不捨信心,依當下業力為緣,未來世為佛弟子,是故,供養祈請三寶,殊 為重要。

蓮師曰:修十善業道,深信行止取捨,引生黑白果報,如是,汝之行將具大 力矣。

業力不爽故,棄捨一切黑業惡行,對治煩惱,盡力積集福資糧。

不修福者難高潔,積福者情操高尚,一旦自相續持高尚之情操,汝將盡力行善去 惡;是故以身、語、意諸方便,精進修福為要。

蓮師曰:修法前,心向無上正覺,發菩提心,為(修行)之要訣,發菩提心 者生起一切有情平等無偏,悉為我母之覺受,本此而行饒益有情事。

一切有情,無一未曾為我父母,當儘力饒益,以報慈恩。

當對一切有情,增長慈悲,不斷薰習菩提心:一切行持悉以利他,重視有情甚於 自己。

簡言之,修外、內,生圓次第前,堅持先發菩提心,為修持之要點。

增長菩提心,為一切修持之根本。

蓮師曰:欲證正遍知佛陀果位,當薰習了知執著境我,無有自性。

凡有所行,不論具何功德,當知一切境夢如幻。

故應依余口授,不著六度大悲,而觀顯境之空性。

由觀空力,得證六波羅密,與大慧增長,亦如幻化。

雖修空性定,必須確定此舉,能助長善行,對治煩惱。

於所作善根,應以菩提心,不離六波羅密。

凡有所作,皆以增善減惡為動機。

身所作行,令之具善,口所言語,令之具善,意所思念,令之具善。

簡言之,身語意悉全部投入於義利善業,極微之邪惡,亦遮除之。

倘不以警覺之盔甲自保,煩惱利刃,將斷汝上進解脫之血脈,日常四威儀中,以警覺 之盔甲自保為要。

蓮師曰:首先,深信因果。

常念死決定至,此生非常短暫,莫為此生積聚名利。

常念來生長久,當為未來世之利樂而積聚。

當下座確認清此點,並準備未來世之資糧,切莫墮於下降軌跡中。

於任何事,莫自命精通,若存有自以為博學、偉大、高尚之我見,功德不生,是 故,斷此執著,修持教法,須臾時光,亦毋令荒廢。

對治惡業,應勿存極微之煩惱惡業,當思棄巨如須彌之苦痛。

疑惑之行,難以成就,縱極微之疑惑,亦莫隱藏。

若未捨我執,縱極微之惡業,仍令衍生惡果。是故遮止惡業為要。

蓮師曰:既受大小乘誓句,縱使斷命,切勿捨棄。若有損毀,立即懺悔。還 淨再受極為重要。

有以誓句既損,意志消沈,所行更趨違越,如有人誤墮垢中,立即清洗塗香,以 求還淨,故當淨化愚蒙墮落之行,切莫積聚破誓。

戒律或誓句退轉者,雖退轉須臾,亦勿聽任,譬如衣白袍,而臨汙沼,白袍染汙 矣。故縱誓句清淨,仍為破戒者所集,當然,倘汝誓句不淨,故更須小心改過。

任何情況,切勿自以為是。

蓮師曰:凡有所作,皆與法相應,莫作離於福智之行。

除正遍知佛位,及利樂有情外,無欲無求。 

離諸染者,染者為繫縛之根。

勿批評其他教法,亦勿輕蔑他人,一切教法,究竟無分,如鹽之﹁一味﹂。

勿批評派乘高低,彼實前後相連,如此途之於旅,級之於梯。

無神通則無知人之明,故勿批評他人。

總說,一切有情,自性為自生圓滿佛陀,具足證悟體性,故莫批評他人之過失謬 見。

莫檢討他人之不善,當檢討如何改善自己。

莫檢討他人之不足,當檢討自己之不足。

惡之至大者,為執著宗教偏見,對他人心意,毫無認識,而胡亂批評,如此偏見應捨之 。

蓮師曰:以自無始以來,雖已輪迴多世,並未成就自利利他,此生;汝當即 身成就二利。

汝過去雖多次轉世,惟無緣接觸佛法,只是於有壞輪迴黑獄,愈陷愈深,此短暫 一生,幸遇聖法,當全心投入大乘教法。

當與善業增長者為伴,捨惡業增長之友。

心有渴求,煩躁不安,如狗如鬼,切勿如是,當以方便對治,安閑而住,若以渴 求自縛,惡行先亂自心,繼亂他心,惡業積聚矣。

若以極微之不適為苦,彼將增盛為痛。

自心若不能安閑而住,難尋快樂。

切勿自憐過去苦況,過去者,好壞皆成過去,亦莫期待未來之苦況。

不論面臨那種痛苦,當一次次、一次次的鼓起勇氣面對,切勿屈服。

若不對治自心,苦痛難息。

放鬆汝心,自然安住,離諸整作,任運轉之向善。

蓮師曰:修持佛法時,以身語意善業迴向有情為要。

先自細事開始,間或自省,可有偏於自利,若存絲毫自私,亦難以成就,故此, 確定不為自利所染為要。

大小乘之分,在發菩提心,此由大悲分,不由見分,是故,當持平常心,而修大悲 。

自利利他故,永棄輪迴苦果。

反復薰習出離輪迴之覺受。

先觀一切有情如己,次觀有情之苦即自己之苦,最後觀有情重於自己。

修習大悲,任運自然而行利生事。

大乘之義為以他人為重,而非以己為重,追求自樂而忽略有情之苦痛。

蓮師曰:倘修慈、悲、菩提心,則將不墮三惡趣,再者,由當下起,永不退 轉,此即余之口授。

任往何處,菩提心住心,永不分離。

任行何事,薰習為利他之行,如是修以他人為重,則將獲無量功德,三昧耶誓句 無有損墮。

所有世出世悉地,由自相續生起菩提心而來,此即余之口授。

蓮師曰:不論依空性調心,或依有相調心,若修持不能有效對治煩惱、或希 懼,即為謬法,不能抵消煩惱者,為墮入輪迴之因。

若汝聞、思之教授,能有效對治煩惱,有助自身生起正法者,為無謬大乘教法。

汝縱自稱博學、深思、專修,倘動機在於世間八法,所修行者,名為黑法。

修顯現如幻,遮止汝之執著,增盛為要。

大瑜伽士含義不外是離諸執染者。

蓮師曰:一切有情利樂之根,為佛陀之教法,是故,當鑽研經續,諦聽大師 開示。

行止之苦樂果報,成長如種子,是故,善惡之行,當善巧分別之。

不留心誓句,則壞修行之根,小心保護三昧耶誓句如目。

不論何種修持,無信則徒勞,所作無效益,是故,離諸疑惑不信,為行之要點。

蓮師曰:有自稱密乘行人,而行止粗魯,此非密行人所應為。

大乘之義為無分大悲,關護有情。

自稱密行,而不抑惡行善,殊為不足,一切密行人,當修大悲為要。

大悲不從自相續生起者,縱自稱密行人,已轉為邪見外道。

蓮師曰:密咒即是大乘。大乘義為利他,為利他故,汝需證取三身 果位;為證三身果位故,需積集二資糧;為積集二資糧故,需修菩提心;汝需生起圓 滿之道,合一而修。

無論如何,密行人缺乏菩提心,則完全不是大乘之根,亦非修大乘者。

蓮師曰:密咒與般若乘,名雖為二,而畢竟為一。見行若缺其一則迷途,轉 入聲聞(乘)而已。故當見趨下,而行趨上,無二合一而行,殊為重要,此乃余之口 授。

三昧耶

行止趨上之教授圓滿。

兔年季夏月初八日,承命結集於瞻部上茅蓬

寶之印

藏之印

托付之印

漢譯者祈願

倘有過失,望能忍赦,若有利樂處,敬以之祈願

上師壽命堅固,健康長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