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法界空悲大流行 

總序 法界空悲大流行 

劉上師紀念文集編輯序

佛法隨順世間而成就世間,因應世間因緣而引導向上,故而佛法教授中存在著各地方文化的傳統表相,然卻是將這些文化傳統昇華,亦即將智慧覺性的能力內化到這些傳統文化上,使傳統文化具有超越自身成就菩提的因子。格義佛教讓中國了解印度解脫修證系統,僧肇的不真空論讓中國文字從此能直接表達到空性法義;密乘的修行讓印度宗教的儀軌性具有了解脫超越性的法義象徵,密勒日巴尊者讓西藏傳統宗教歌讚成為成就佛種之善方便,在在顯示佛法教化世間的特質。

宗派傳承的流變,就是大心菩薩祖師因應世間因緣的變遷,為度眾生而宣說法義修證之方便所成,故而時節因緣下皆有善巧方便的教化與實踐方法,如宋代的默照禪與話頭禪皆是禪宗修行的方便善巧;密法由胎藏界與金剛界等成套的修證系統,轉由獨部法本尊盛行,也是因應修行方便而產生的,而現今在佛法的修證與義解上也要對應解說科學善巧,即可明見因緣無常下菩薩祖師的度眾善巧。

因袁博士的介紹,個人接承金剛乘學會編輯福德法幢劉上師的紀念文集,見證了劉上師弘傳密法的歷程與善巧,也讚嘆金剛乘學會黎上師及學會大德的大器大度,敢讓一個不曾見過劉上師之言行者,任紀念文集總編輯,一點也不擔心壞事,僅求編輯能具備紀實、紀史與紀情,以呈現劉上師之行誼,而不才則以成就和合僧團為要,期使將劉上師的學思教化事蹟擇要略記,讓弟子能閱之而有景仰與學習之心,故而大膽承事。


黎上師與編委會成員攝於學會六十週年慶(2013)

編輯劉上師紀念文集共為二冊,分別為《福德法幢劉上師行跡教示略傳》及《知報廬文稿漫存》。

《行跡教示略傳》主要編輯劉上師的出世間教法與行跡誼,忠實呈現劉上師的身教言教,故分為行跡編與教示編二類,行跡編主要收錄劉上師親筆之(鏡花水月十餘年)及(回顧與前瞻),分別是金剛乘學會成立十六週年及三十五週年時,劉上師的親筆記事學會成立過程及這段時間所從事的教化弘傳事誼,可見上師自學與教學之精勤與悲行。另外,收錄編輯群編輯的(行跡教示略傳)與(導師弘法年表)將劉上師的修行傳教略述萬一,並擇要記述弘法年表,期使弟子能見賢思齊。教示編則收錄劉上師對密法教義的基礎及次第之講稿或親作,期使弟子在修學密法能迅速了解密法的真義與修行階次有梗概認知,並呈現劉上師在靜坐傳法教授知見,以明劉上師傳密法之特勝處。有了上述之基礎後,再編列劉上師親筆書寫、翻譯或編輯的藏密教法書文,以利學者能深入密教法海,紹隆佛種。

劉上師自小從父學習詩文、詞曲及對聯等儒學文章,故而小時養成以詩文寄志寄事寄情的習慣,《文稿漫存》即是劉上師從年輕及從軍,乃至到客居香港弘化各地時所寫之詩文手稿,共分四期:趨庭習作、蝕餘鈔存、蓬累詩鈔及濱居賸稿等,其中小時學習詩文習作之文稿已失只留名稱記存,蝕餘鈔存則多從軍是酬應文稿,蓬累詩鈔則是避居鄉野與其父親行吟詩作,濱居賸稿則為劉上師客居香港與到各地弘法時之作,多為思親勉侶之詩文,及弘揚佛法之文序等,隨處可見劉上師之真性情及精進處。唯手稿多行草,能全識者幾無人矣,唯有劉上師之兒女及早年常親近學習之弟子,共議後,因事涉多方,故擇要以明體字對照摘錄,其後附上完整手稿以期弟子能瞻上師手稿字跡,以慰敬仰之情。

文集能順利完成,是學會弟子眾志成城而成就,在弟子口述、上師文稿著作及黃毅英等學會師兄協助編輯,並領一群師兄幫忙校稿,始能脫稿成刊,可見事成需眾緣,起因在發心,因緣成就則結果自成。

佛法講究緣起,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承是善因緣使個人有幸編輯劉上師的紀念文集,進而能隨順入劉上師一生演教之悲心願行,從而在有限的知見學思下,不辱使命完成文集編輯出版,同時對那時代如日如月如星之眾多善知識的大心願行,產生了有為者亦若是之認識與嚮往。為表對賢者敬仰順頌讚言:

法界真實未曾藏,無奈睹面不識真,悲心大士為顯實,隨順因緣度眾生。

眾生是佛佛祖示,傳承不絕大圓滿,漢地流傳曹溪水,皆現實相佛心印。

曹溪水流明清微,大圓滿見藏地傳,甯瑪不斷至敦珠,曹溪水盛虛雲身。

文明我執強凌弱,東方危脆菩薩應,悲濟群生隨方現,鐵鳥升空大法傳。

普傳世間大圓滿,慧濟眾生離亂命,菩薩應世廣東地,文武慧身全救世。

南方光照全中國,普集眾流法脈地,明珠照耀香港島,身受禪密劉上師。

福德法幢敦珠命,漢地演教金剛乘,為紹佛種勤教化,新寶流傳港台澳。

因緣事了還入滅,弟子鳴感永難忘,為紀劉師教授恩,黎師唱編行傳記。

噫兮法界空悲者,演法行跡為眾生,一文一字皆道場,識者能入金剛城。

無量億劫勤度眾,唯取今生略傳行,言教密法入大道,致遠行跡戒定始。

手稿知報報四恩,身教分明示儒佛,唯願弟子閱文集,隨順上師入法流。

法界空悲大流行,大圓滿教燈燈傳,明空金剛乘弟子,唯證全佛空樂身。

《福德法幢 劉上師紀念文集》總編輯
許文筆

總序 永誌上師恩德

總序 永誌上師恩德

敬禮 依怙主敦珠甯波車法王

敬禮 根本上師劉公福德法幢

佛法早於漢朝時已弘播漢土,密宗亦隨之傳入,盛行於唐朝,稱為「唐密」,嗣後一直禁 於宮幃,民間無緣修習。直至民國成立,五族共和,密宗始得普及,藏地大德如「諾那」、「貢 噶」等活佛相繼於漢地弘法,傳至最高之「大圓滿」。 劉師上承二尊,將西藏密法發揚光大, 於《福德法幢劉上師行跡教示略傳》中見之矣!

恩師 劉公早期皈依禪宗龍象「虛雲老和尚」,又依止「東密黎乙真大阿闍黎」,及後攝 受「甯瑪」、「噶舉」、「格魯」各派,親炙多位大德。以過往殊勝因緣,最後於甯瑪最高精神領袖 敦珠甯波車得賜那也東初四級灌頂及教傳、巖傳及極近傳承,堪稱近代漢地演密 教之濫觴。

從《行跡教示略傳》中清晰可見, 師得傳承後身體力行,修行、翻譯、弘法不斷,攝受 弟子、信眾不可勝數,成熟成佛種子。

劉師事師如佛,承事 法王從不稍逆其意。 法王三度來港(其中一次赴台),均予嘉許 獎勵,正如《行跡教示略傳》中說, 師一方面示現謙謙儒者,國學極具造詣(於《福德法 幢劉上師紀念文集》中可一睹 師文采之一二),另一方面, 師嚴守與 法王之清淨三昧 耶,精進修持,善巧度眾。余得列門牆,若非多生積累善因,何能有如此大之福報?

師因其令慈為病魔所纏而發願學佛。余於十七歲時皈依 師,得其憐愛,見余身體孱弱故 賜長壽佛本尊灌頂,並囑勤修佛法。 師歷年教誨,如在目前,未敢稍忘,若非幸遇 恩師,人生或許虛度, 師引導余了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開啟余之智慧及菩提心,使余明白於一生中真正修行,時刻不離大悲心,當下於生活中點滴做起,「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師自印度噶林邦得法後,曾五次朝謁 法王, 師慈悲,每次都帶余同行隨作翻譯。

一九七二年 法王駕臨香港,余得親炙法駕並從 法王處得阿闍黎位,獲賜名「楚英窩錫」。此實為得 恩師提攜所至。

一九七五年 法王賜 師藏文大藏經甘珠、丹珠, 師只攜余到尼泊爾迎請帶回。

一九八一年 師帶徒眾共十名赴尼泊爾朝覲 法王, 師得賜蓮冠,余承敕全程作傳譯。

一九八一及一九八四年 法王兩度來港(其中一九八四年同時赴台灣為台中佛堂勝住),如《行跡教示略傳》中說,其時 法王得 移喜佛母之指示,該是弘傳《敦珠新寶藏》適當時機,於是開啟甚多深邃巖傳法要,余於其間承事,得沾全部法乳。


黎上師與 劉上師攝於嘉德滿都(1981)

法王一九八七年於法國示寂, 師趕往朝拜,余亦得同行,抵法國時, 法王仍在定中, 不准任何人進入室內,直至 法王出定當天, 佛母只准許 師與余兩人內進朝拜法體及供獻哈達。此除全仗 師所賜外,亦令余感受到 法王、 恩師與余於過往生中所結之善緣。 前此,余於一九八四年暫居澳洲,與 師書信不斷。 師於信中告余每次修法必觀見余, 此恩此德,令余銘感五內。信中亦提到望作澳洲之行。余自當竭力安排,其後於一九八八年 偕 師暢遊澳洲三市,並作弘法等活動。

一九九一年,余眼疾嚴重,幾乎失明, 師告余已為余祈禱並親自代念「百字明」懺悔業 障,每天加持早日痊癒,每念及此,難禁涕零, 師恩重如山,難報萬一。

師一九九七年圓寂後, 敦珠佛母賜余「敦珠新寶藏傳承人」並囑咐必須肩負 上師所有 未竟之工,自此,余朝乾夕惕,臨深履薄,將 師未竟之宏願有序完成。其中包括完成興建 「大圓滿廟」、重修「菩提塔」、重建「閉關中心」、安放「龍王寶瓶壇城」、安置「本尊 壇城及食子」、建設環繞大圓滿廟外圍的二百一十六座「蓮師本尊咒摩尼輪」,現正興建「福德法幢劉上師紀念館」。期間講學、傳法、灌頂、出版、放生、主持法會不斷,恪守 恩師法規及囑咐,不敢妄自改動。

今乘 恩師百歲壽誕之慶,余再次發起編彙《福德法幢劉上師紀念文集》,以誌 師恩之 功德大行,本集包含《福德法幢劉上師行跡教示略傳》及《知報廬文稿漫存》兩冊,禮聘許 文筆博士主編,一眾弟子眾志成城,於此鳴謝。上冊為 恩師略傳及有關修行之文章,下冊 為 劉師之詩詞等文章,內容見於許總編之序文,於此不贅。同人等謹望以此文集之付梓, 讓 恩師之功德流播於世,令更多人得沾法雨,進一步修持成就,自利利他,更祈願世界和 平,國泰民安, 恩師早日乘願再來,如黃金時期,佛日增輝。

弟子
楚英窩錫(黎日光)敦珠新寶藏傳承
甲午年藏曆十一月初十蓮師誕吉祥日
謹序於香港

總序-無盡之感恩與祈願

總序 無盡之感恩與祈願

密宗之三根本中,其中「加持根本依上師」。正如 敦珠法王於《吾心忠告》云:「能被上師、吾人之精神善友所攝受乃吾人無比之幸運,能掌握此點十分重要。上師開啟吾人眼目,使能見知何事應為,何事切要禁戒,指出何等污染必須捨棄。」《空行教授》中蓮師更明示:「若不承事上師,接受灌頂,縱致力研習,無有效益,徒勞而已」。

依止上師之重要於各經論中比比皆是。密乘行人對此必能了然於心。《四法寶鬘》更詳述上師之德相,如云:「以法為道,依賴上師為首要,故應承事聖潔具德之上師,以一切功德皆由之生起故。具德上師者,應具慈悲方便,寂靜自制及忍耐。其戒律、美語與操守均超然圓滿,曾聞多種法要、修持嫻熟;亦具無量之感染力,任運影響他人之表現。又於世法無染,於八風如晴空清淨。此之具德上師,能廣結善緣,度令解脫;其實為勝利王於末世之示現也。當以尊敬至誠而作皈依。此中之利益不竭與無量,能令厭離輪迴,使對今生之牽掛減低。又令放下萬緣,對幻相之實執亦隨之分解,自淨其意以作聞、思、修。從而獲至信等功德,今生受益來生熟脫。以此之故,當至心皈依聖者上師。」

功德證量皆如是廣大之上師可謂萬劫難得一遇。於 劉公福德法幢上師見之矣! 從《行跡教示略傳》中清楚可見 上師降生因緣即為弘揚甯瑪教法於漢地及世界各地,一生無一刻言倦教誨導引眾生。

《行跡教示略傳》中已詳述 上師生平。以吾輩承事所見, 上師辦事嚴謹,治學一絲不苟,對佛法格外尊重。侍奉 法王及尊翁至恭至敬,從不稍逆其意。 師之證量固無法為吾人所望其項背,國學根底我等亦無能企及。顏淵描述其老師孔子謂「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大略能表達我輩仰望 上師之情。


與 上師香港公園晨運合影(1996)

上師雖朝乾夕惕,訓徒嚴厲,然對弟子之關懷如子,正似《論語》中所說之「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使每一接觸 上師者既攝於其威嚴,亦為其終身投入弘法利生所感,自返修持不敢怠慢。

法王一九八四年駕臨香港時, 上師稟 法王:修法、繙譯與傳法,當如何抉擇。 法王入定觀察後,囑咐 上師三者不可偏廢,並頒與 上師極大之加持。 上師編譯弘法未有稍歇, 上師向來修持與學術並重。 師曾示云,以「學會」命名者乃表明修持必須重視學理,洗脫世人對密宗行人「高級『喃嘸佬』、超級拜神婆」之誤解。故學會四原則亦以「正知正見」為首。

回想我輩修行道上,從最初一點也不懂,一步步學會百字明、獻曼達、本尊咒、八供手印、本尊觀想、放收,甚至閱覽經續、閉關法、導引……每一咒字、每一手印、每一儀軌,甚至外相如法相、佛像、法器勝住……無一不是 上師之無上恩德、加持與親授。

於此 上師百歲誕生之慶, 上師再將弟子眾聚集一起,籌劃連串活動,在感恩之餘,讓更多人能接觸 上師之功德大行,同霑法益。特編撰《福德法幢劉上師紀念文集》,使 上師言教身教流傳永世。此書之成,各學會同學皆勞心勞力,需鳴謝者實在太多。特先感謝許文筆編輯妙筆生花。因緣成熟能禮聘許博士主持其事,深慶得人。亦感謝袁國華博士,沒其介紹,亦無法與許總編結緣。當然亦須感謝印連、可復師兄之大力支持,編委會同人竭心盡力,《行跡教示略傳》更特邀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書法名宿陳瑞庚教授提字,於此一併衷心銘感。

全書幸得 黎上師發起,過程中一直大力加持,無盡感恩。

猶記憶當初濫竽充數,草草為文,呈與 上師,除得鼓勵外,亦承開示云「學佛行人,精研教理,發為文章,本來是大好事,但千萬勿忘:必須精進修行,始能親證也。」謹與諸君

共勉,並藉此文祈願

上師早日乘願再來,重現千日之光輝,

黎上師敦珠新寶藏之法緣弘開,利樂無量有情,

一切吉祥圓滿!

《福德法幢 劉上師紀念文集》副總編輯
香港金剛乘學會 會長
黃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