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清饒忠之教言-三十忠告

龍清饒忠之教言-三十忠告

陳文仁譯漢

遍法界空智願之大雲(註二)

善巧降悲光甘露流已(註三)

作令所化界三身種熟(註四、註五)

勝三寶上師佛足前禮。

由願力雖勝傳承攝受

自不力廢時生已薄暮

聖道心慵見他亦同故(註六)

心生厭離說三十忠告。

噫!設諸方便廣攝徒眾已

雖住持寺廟順緣集會

為糾紛根源自心貪因

離群索居即是我忠告。

經懺祈福以及降魔等(註七)

雖其功德遍揚於人間

貪食財故心為魔所轉

調伏自心即是我忠告。

從貧苦眾徵取苛稅已

雖起大廟陳設闊綽等

為他人依善集惡之因

令心淨善即是我忠告。

喜自高故說法於他人

雖詭計高妙尊卑拱繞

為心執實生我慢之因

減少機心即是我忠告。(註八)

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

雖供彼邪命作百財物

求名行善世間八法因

修離耽著即是我忠告。(註九)

公證仲裁以及斷訟等

雖心思解紛爭者利他

為欲望依之生起之因

遠離恐望即是我忠告。(註一○)

雖屬民受用徒眾福報

與悅耳之言遍贍部洲

於自死時無絲毫利益

精進修持即是我忠告。

司庫侍者以及長要等

雖是方便計寺廟骨幹

為二取心思起掛慮因

減少嘈雜即是我忠告。(註一一)

佛像供物經典爐灶等

雖將攜所需漫遊山間

備置用品紛擾痛苦因

無所需求即是我忠告。

濁世中於凶殘之隨眾

當面斥責等雖是善意

為煩惱依之生起之因

言談平和即是我忠告。

存心利他談非由私欲

雖由是廁列悲心人中

正直為令彼心塊結因(註一二)

言談悅耳即是我忠告。(註一三)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事

雖心思講論者飭教法(註一四)

為煩惱依之生起之因

作令禁語即是我忠告。

上師傳承以及宗論等(註一五)

雖心思輔所宗者承侍

為讚自毀他諸貪瞋因

一切放下即是我忠告。

聞故法之智慧明辨已

雖心思知他過者般若

為己惡依之造作之因

護持淨顯即是我忠告。(註一六)

語聲空泛而不顧因果

雖心思無事者究竟法

由捨二資斷修持之份

所修雙運即是我忠告。(註一七)

於三灌義明點下降等

雖心思他身道具力用

有漏道大修行多受誑

持解脫道即是我忠告。(註一八)

雖惠施灌頂於無份眾

於人群散發加持物等

為詆毀根源誓句退因

尊崇直行即是我忠告。

人群中作裸露奔走等

雖心思放浪態者禁行(註一九)

為世俗人生不信之因

行不放逸即是我忠告。

於所處地喜自超勝故

雖德高學重且行賢善

為從高峰墜低處之因

鬆緊適中即是我忠告。

村落寺廟以及深山等

雖住於某處不結至交

雖親於某人不怨不親

卓爾不群即是我忠告。

具信男女為備生養等

敬謹侍奉已雖行矯揉

他故誑故為自受縛因(註二○)

所行一味即是我忠告。(註二一)

占卜醫藥等無量種書

雖為盡知緣起方便因

耽種種故靜慮散亂因

無取所知即是我忠告。(註二二)

家居時致力屋內裝璜

雖靜室中得心意愉悅

瑣事令自生命虛耗因

延緩將行即是我忠告。(註二三)

雖精進成有學有德等

雖宗法功德克臻勝境

由貪彼自心續受縛因

不落邊執即是我忠告。

施雷雹等與種種厭勝

雖心思調應調者事業

焚他心續為自惡趣因

居處卑下即是我忠告。

典籍教誡以及手稿等

雖攝盡所欲精深教授

不修持若死時無利益

觀於心性即是我忠告。

得一境性時討論覺受

著作釋論唱覺受歌等

雖為力顯分別心滋因(註二四)

離心而護即是我忠告。(註二五)

分別心生時凝視為要

念頭止息時續住為要

雖無可修者續修為要

不散而護即是我忠告。(註二六)

從空性境中作因果行

了知無事中護三律儀(註二七)

無緣悲心中作益有情

二資無二即是我忠告。(註二八)

所依勝師眾且聞語要

略見深經續省思不足

不行正知唉自欺於自。(註二九)

於類我者說三十忠告

由厭離心述作此功德

願有情脫輪迴住大樂

三時勝者勝子聖眾後

我等皆成隨行之長子。

此三十忠告,由厭離心稍起所促,竺青羅爵(註三○)作之。吉祥。

註釋:

註一 原文除第一皈敬頌,每句十一字;第二發起頌首二句各十一字,末二句各十三 字;及第三十忠告只三句各十一字;最後迴向頌,共五句各十一字外,顯義之正文, 皆每頌四句各九字甚為整齊。譯文皆作九字一句。

註二 能降者二:遍法界空智及願之大雲。

註三 所降者二:悲光及甘露流。

註四 界:原文義:田、土、國、域。

註五 三身種:芝密寧巴在《空行笑聲》中有一頌:
「於此自顯無戲之覺性
不知其為皈處自性故
諸沉淪痛苦大海中者
願彼皈依三身之密意。」
故三身種者,即自覺性,不離三身義。

註六 聖道心慵:原文是:「灰心於自仙人行之願。」釋尊修證之內容,或稱為「古 仙人之道。」故「仙人行」為「聖道」意。為恐行者不知修行著力處,致生退心,故 說三十忠告。

註七 祈福:原文是:「撫幼」。應是喇嘛為幼童加持,令增長福慧、無病長壽等之 儀式。

註八 機心:原文義:胸懷、心思,為計劃、圖謀於心之意。

註九 修離耽者:「薩迦派有教誡,稱﹃離四耽著﹄:耽著今生非佛教徒,耽著輪迴 非出離,耽著自利非菩提心,耽著實執非正見。」

註一○ 恐望:惟恐邪惡得逞,正義失勢,希望居中為正,即是恐望。引申言:由於 法法平等之實相,清淨不可得,不清淨亦不可得,故遠離恐望。芝密寧巴在《空行笑 聲》中有一頌:
「於顯有執為實有之心
由所修禁行摧壞之已
真實實相為應證悟事
故發心者謂遠離恐望」

註一一 嘈雜:謂人多是非多,俗務令自煩心、分心。

註一二 塊結:原文義:心結腫瘤,為一種病症。引申言:「心塊結」,指心不舒暢。

註一三 言談悅耳:即四攝中之愛語。比上頌之「言談平和」,更進一層。

註一四 飭:原文義:清除、打掃、擦拭,即「整頓」意。

註一五 宗論:「梵音悉檀多,為佛教內外各派各自心目中,依教、依理樹立對於根 、道、果位的一定見解或理論。」

註一六 護持淨顯:不見他過,乃因一切所顯,自性本來清淨。

註一七 此頌說到:有謂自性清淨、本來是佛,則佛為現成,非由修因來,即不待修 持-無事,故不須累積資糧。《菩提道次第廣論》有云:「性空之空義,是緣起義, 非作用空無事之義。」《中論》亦有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由是知:性 空但緣起而有,不能說無,故不作惡行,累積福德資糧;緣起但無自性而空,通達實 相,而作善行,累積智慧資糧。性空與緣起,智慧與福德,皆同時而有,故說「雙運 」。

註一八 此處「他身道」(或名方便道)與「解脫道」,為修持種類之二分法。

註一九 禁行:指開悟之瑜伽士,不顧世人眼光,有時裝瘋賣傻,行徑詭異,非常情可喻。

註二○ 他故誑故:應了解為:由他故而受誑之故。

註二一 一味:指一切法之平等寂滅性。

註二二 所知:或譯為「應知之事」,指「可以認識之外境」,概括一切學問知識。

註二三 延緩將行:最好的例子是:一行者之巖修洞口近旁,有一棵棘樹,出入時衣 擺必為所遷,每次思:「若去之,則無此患。」但繼而思:「生命無常,可能明日即 死,則何患之有。」

註二四 力顯:覺受力之外顯。

註二五 離心而護:謂不為覺受所惑所困,仍返回所修上,而護持自覺性。此處能覺 受者為心,故言離心而護。

註二六 若試從嘉饒多傑之「表示重要三種語」來看:第一頌是上師引導弟子如何觀 察自心性,為『心部』範疇;第二頌是如何於道中清除關於心性之迷惑,為『界部』 範疇;第三頌是如何持續靜住於所知心性之體性中,為『口訣部』範疇。而第四頌之 「不散」,是須臾不離此心性之體認。

註二七 三律儀:指小、大、密乘三種律儀。

註二八 二資無二:見註一七。「雙運」與「無二」同,前者謂:「是一個」,後者 謂:「不是二個」。

註二九 正知:有「明明知道」意。 註三○ 竺青羅爵:為尊者名號之一。尊者置不同名號於其作品之末,以區別主題。 若主要為解釋性主題,或世間明處如聲明等,用桑耶巴竺青羅爵。
尊者著作總數超過兩百五十種,主要則為:
七藏:宗論藏、妙乘藏、如意藏、竅訣藏、法界藏、本性藏、詞義藏七種 。
三種三藏:休息三論-心性休息、虛幻休息、禪定休息。自解三論- 心性自解、法爾自解、平等自解。除暗三論-總義(除心暗)、略義(除無明暗) 、註釋(除十方暗)。
仰的三種:喇嘛仰的(為卑嗎寧梯釋論)。空行仰的(為空行寧梯釋 論)。甚深仰的(為卑嗎及空行寧梯釋論)。(有一套書合十一或十三冊印行,名 《寧梯四書》:卑嗎寧梯空行寧梯喇嘛仰的空行仰的。其中由卑嗎那密渣 傳下、由蓮師及移喜磋嘉傳下、及為尊者所著。此套書中另收入有尊者之甚深 仰的,故分項上成為五種。又《寧梯四書》,在藏漢大辭典中據義譯為《精要四支》 。)

(中譯功德迴向)

福德法幢上師長住世

所有具德上師長住世

尊者實相庫藏廣流傳

有情聞思修證是至語。

《聖妙吉祥真實名廣釋》

《聖妙吉祥真實名廣釋》

月官菩薩造
林崇安由藏譯漢

(六七)忿怒王者具六面,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具骨相露牙者,曷辣曷辣具百面。

「忿怒王者具六面,六眼六臂力具足,亦具骨相露牙者」:謂 以六面童子之中圍十三本尊天作眾趣之事也。

「曷辣曷辣」:穿鑿也。

「具百面」:從百面之中圍門,作眾趣之事也。

(六八)死主害者障之主,有力金剛能作怖, 名稱金剛金剛心,幻化金剛具大腹。

「死」:指死之味也。

「主」:指命主也。

「害者」:彼之對治,謂忿怒也。

又「死」:指三界之有情。「主」:指我。「害者」: 指生起及圓滿二者。

「障之主」:謂清除四魔也。

總之,從死主害者(即閻魔敵、大威德)之中圍門,作眾趣之事也。

「有力金剛」:此等一切中圍知為無自性也。

「能作怖」:對輪迴也。

「名稱金剛」:從空性中現出種種也。

「金剛心」:種種與空性不可分割也。

「幻」:指變幻,謂空性也。

「化」:謂現出種種也。

「金剛」:謂不可分割也。

「具大腹」:指忿怒身也。

(六九)金剛中生金剛主,是金剛心如虛空, 不動獨髮相嚴身,所著大象生皮衣。

「金剛中生金剛主」:於空性中遊戲空性也。

「是金剛心如虛空」:為譬喻(虛空)與事義(金剛心要)也。

「不動」:堅固也。

「獨髮相嚴身」:指髮也。

「所著大象生皮衣」:指上部之覆蓋也。

(七○)大聲呵呵皆哮吼,希希聲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響笑,金剛喜笑大哮吼。

「大聲呵呵皆哮吼」:指以方便及般若對他開示也。

「希希聲吼能作怖」:指於自心續薰習也。

「若作笑者」:謂喜也。

「有響笑」:謂極喜也。

「金剛喜笑大哮吼」:謂開示空性也。

(七一)金剛勇識大勇識,金剛王者大安樂, 金剛怒者大樂喜,金剛吽者吽聲吼。

(七二)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斷, 眾持金剛具金剛,一種金剛能退敵。

「金剛」:指空性也。

「識」:指明覺也。

「勇」:指(空性與明覺)不可分割也。

「大勇識」:指他事也。

「金剛王者大安樂」:指報身也。

「金剛怒者大樂喜」:指忿怒身也。

「金剛吽者吽聲吼」:指語之文字門也。

「器中執持金剛箭,以金剛劍無餘斷」:指意之標誌門也。

「眾持金剛具金剛」:指身之門也。

「一種金剛能退敵」:謂以空性退出輪迴也。

(七三)熾炎金剛施惡眼,金剛頭髮如炎熾, 金剛降臨大降臨,具足百眼金剛眼。 G0;

「熾炎金剛施惡眼」:謂具有智慧之眼也。

「金剛頭髮如炎熾」:謂頭髮(敬語)(莊嚴也)。

「金剛降臨大降臨」:謂極安住也。

「具足百眼金剛眼」:謂具有不可思議之眼也。

(七四)身中具有金剛毛,金剛毛者獨一身, 指甲增長金剛尖,以金剛心皮堅硬。

「身中具有金剛毛」:謂一切毛皆微細金剛安住也。

「金剛毛者獨一身」:謂全身以金剛周遍也。

「指甲增長金剛尖」:謂一切支分及細支皆如同金剛尖頂也。

「以金剛心皮堅硬」:謂具有金剛(心要)之皮也。

(七五)執金剛鬘具吉祥,以金剛鬘而莊嚴, 呵呵響笑決定吼,具六種字金剛聲。

「執金剛鬘具吉祥,以金剛鬘而莊嚴,呵呵響笑決定吼」:謂不可映蔽 之語也。

「具六種字金剛聲」:謂阿、饒、巴、架、拿、牙也。

(七六)大柔和聲大音聲,三世界中獨一音, 遍虛空界聲哮吼,諸有聲中皆殊勝。

(以上不動中圍十頌)

「大柔和聲大音聲」:指智慧勇識也。

「三世界中獨一音」:謂於三有彌不聽聞也。

「遍虛空界聲哮吼」:遍於虛空對眾趣宣說深廣之聲也。

「諸有聲中皆殊勝」:成為諸行之最勝也。

(待續)

陀羅尼的意義

陀羅尼的意義

資料室

陀羅尼(Dharani)乃梵語,譯作「總持」,其義為持善法不使散,持惡法不使 起的意思。陀羅尼有四:  

(一)法陀羅尼,又名聞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  

(二)義陀羅尼,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散;  

(三)咒陀羅尼,於咒總持而不失;  

(四)忍陀羅尼,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

聞、義、咒、忍四者為所持之法;由能持之體而言,法、義二者以念與慧為體, 咒以定為體,忍以無分別智為體。

咒陀羅尼乃佛菩薩從禪定所發之秘密言句,為如來不思議智之結晶,故有不可思 議的靈驗;就佛菩薩之定力,能持神咒之功德,故名持;就神咒之言句,所持無量之 義理,無盡之功德,故統名「總持」。諸經中顯此咒陀羅尼者有五種名稱:一陀羅尼 、二明、三咒、四密語、五真言。

與陀羅尼具同等意義者有曼怛羅(Mantra);亦是梵語,譯作真言、神咒、秘密 語。真言者,乃真實語、如語、不妄之語。秘密語又名咒明,蓋念誦真言可顯現廣大 功德靈驗,能令無明煩惱悉皆消滅,並使身心圓明清淨,故稱為明。總稱大日如來法 身所說者為秘密藏。「此真言相,聲字皆常,常故不流,無有變異,法爾如是,非所 造所成。」《大日經疏》。「如來一切言說,無非真言故。」《同經疏》。

試談「人法」與「佛法」

試談「人法」與「佛法」--由「十六清淨世法」談到儒釋道三家的「人法」

柯萬成

日日誦讀《敦珠法王最後祈禱文》,讀至:「此身雖為法色以法傲,此心卻未執 受正法跡。不僅佛法人法尚未完,十六清淨世法僅了知,於己邪惡行竟離羞慚,依他 知恥將成小鼠尾。」一段,往往感到悚然而驚,肅然而恐。自己皈依了佛教多年,對 於「人法」完成了多少?「佛法」又相應了多少?不由不對「人法」「佛法」,作更 關注的反省和理解。

何謂「人法」「佛法」?從儒家觀點言,這「人法」即是「為人之道」;從佛家 觀點言,「人法」是「世間法」,「佛法」則「出世間法」了。有了世間法的基礎, 基址堅固,才能上受「佛法」,修行有成。所為「人道完成,佛道圓成」意即指此。

就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語來談吧!一位屠夫,發願學佛,他便應把手中 屠刀放下,自知己過,懺悔罪業,從今不作惡業(起碼不作殺生,與其他惡業),這 是「放下屠刀」義;然後呢,改頭換面,行善積福,皈依發心,念佛修法,直趨菩提 ,這是「立地成佛」義。要學佛便要先「放下屠刀」,永遠放下。若是日間操刀,晚 上念佛修行,總覺唐突滑稽,不是嗎?手中拿著屠刀又如何學佛呢?所意說,「放下 屠刀」,自知己過,懺悔罪業,止惡行善,改做「善人」,這是「人法」,也是學佛 的一個開始;行善積福,皈依發心,嚴守戒律,念佛修法,這是「佛法」。可見「佛 法」乃以「人法」為基礎,「人法」完成,你至少是一名「善人」,由「善人」再向 「佛人」邁進比較容易,由「善門」入「佛門」應是便利。

再分從儒釋道三家的「人法」來談,先從西藏人的「人法」談起。西藏人所公認 的「人法」,大抵可以西藏王松真剛布所頒布的十六條規則作代表。這便是《祈禱文 》中所列的「十六清淨世法」:

一、敬信三寶

二、修持正法

三、報父母恩

四、尊敬有德

五、敬賢尊老

六、利濟鄉鄰

七、言直心小

八、情深親友

九、步趨上流高瞻遠望

十、飲食知節臨財勿茍

十一、舊恩勿訪(忘之)

十二、依時償債而斗秤無虧

十三、對眾少妒

十四、不聽邪說而自持主見

十五、溫語而寡言

十六、擔當重任而度量寬弘

接下來,談談漢地儒道釋三家的「人法」,且看有何不同。

儒家最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以建立人文世界,《周記‧大司徒》,孔孟揭櫫仁 義,就是想「為人者合乎人格,而知為人法。」而已。《大學》所提「八條目」:格 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內聖外王」之「人法」 了。「格致誠正」是「內聖」,「修齊治平」則是「外王」了。其中,「修身」位於 樞紐地位,既為「內聖」的初基,又復為「外王」的根本,最為重要。

儒家修身的目標,是希望由有恆者、善人、君子、賢人以至聖人。修身的方法則 是:立志、好善、克己、復禮、忠恕。其中,「克己」包括:求諸己、慎獨、自反、 自省、自責、改過、自勉、自強、自信、自得十節。「復禮」則包括:律己、節操、 守分、安貧樂道、慎出處明去留、慎交際、謹取與、環境之選擇與改造、時勢之創造 與等待、技藝與嗜好之選擇、慎言慎行十節。「忠恕」則包括:不驕不倍、不忮不求 、不多疑、不吝嗇、不矜己之長、不道人短、不咎既往、不念舊惡、不厚責人、不為 己甚、不以怨報怨。見《四書》,可謂不勝條舉了。

所謂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也者便是儒家的「人法」了。

接下來,講道家的「人法」。道家「人法」可以《文昌帝君陰騭文》為代表。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 之過、憫人之孤,性烈而行,察同秋霜。」

最後,再講釋家之「人法」。佛門要弟子守遵戒定慧三學,守「五戒」來世可以 做人,是指:「不殺、不淫、不妄語、不飲酒。」所以,可以說「五戒」即是佛門的 「人法」。

昔日,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 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者即是守持「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換 言之,守持五戒以至菩薩戒,即是佛家的「人法」了(更高深義)。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云:「欲為真佛,須先從真儒始,若於正心誠意,克己復禮, 主敬存誠,孝弟友恭等不能操持敦篤,則根基不固,何以學佛?選忠臣於孝子之門, 豈有行悖儒宗,而能擔荷如來家業,上續慧命,下化眾生乎?」(見《印光大師嘉言 錄》)

由上看來,儒釋道三家的人法大都相同,而以儒家的君子聖賢的修身作為「人極 」的典範,踐履「人法」者大抵可從此中求之。

最後, 希望人人作善人,人人皆學佛,世界大同,人間淨土早日來臨,則已將 達「佛法」矣。

台中金剛乘學會之回顧

台中金剛乘學會之回顧

陳正輝

一、學會初成立

民國六十五年春, 劉銳之上師應中部弟子之請求,在台中縣大里鄉設立了「台 中金剛乘學會」,是時會員祇有區區十人,而學會的面積,亦只有侷促的五坪而已。 這一小組織,確符合了「法幢」遍豎的授記,亦開啟了台中地區日後多少密乘弟子的 心扉。

二、第一次喬遷

上師秉持著對 敦珠法王的願望,為法努力在台中曾多次的舉行灌頂法會及靜坐 法之傳授,使得中部人士得霑密法甘露之滋潤,在多位師兄的運籌,終於在六十九年 十一月二日完成新的佛堂,並由 上師舉行勝住大典,地址是台中市南區仁和路二零 五巷七弄四號之四(五樓),記憶所及是在四樓上加蓋的一間佛堂,內部的陳設已粗 具規模,當時我剛皈依不久,對於密法相當的陌生。

三、第二次喬遷

隨著時代的腳步前進,社會急遽的繁榮,台中儼然成為一個生活的大商鎮,人口 快速的增加,人類社會所衍生的問題亦趨於多元化,物質愈豐盛,精神生活卻愈迷失 ,唯有佛教的大無我精神可以緩和文明社會的衝擊,顯然地「錢」並沒有給人類帶來 解決問題的答案,追求佛法解脫煩惱,離苦得樂的思潮愈形迫切,信奉密宗的人士也 相形的愈來愈多,台中佛堂似乎呈現出擁擠的現象,而有再遷之議,經 上師決定, 於七十二年四月,在第四期重劃區買下了一四二‧七八坪的土地,以建造佛堂,同年 四月廿四日假台北佛堂商榷工程建造事宜,成立籌建委員會,由李銘國師兄擔任總召 集人,林坤旺師兄負責各項事務與財務,會中適有謝崇斌、何榮輝、鍾文煌師兄從事 設計、規劃。 上師無緣大悲的加持、融合了各師兄「出錢、出力、出心」的願行菩 提心,促成了巍峨的「台中金剛乘學會」的誕生,是年七月五日破土興建,樓高三層 ,佛堂內部約八十坪,已較仁和路放寬約三倍。至越年十月完成所有工程,於十月十 日恭請 敦珠法王主持勝住大典,一時稱為勝事。 法王開示:十月十日依西藏年曆 記載是非常吉祥,眾弟子如「嚴戒、精進」必能獲得 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之加 持護佑,在此生及下世必得成就。更指示以 劉師不為名利恭敬,以弘揚甯瑪巴法要 ,除香港外,復在台灣法幢遍豎,於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各處設會,甚為難能可 貴,彼實為一個「真正的上師」,學會弟子應引以為榮。(參閱季刊廿二期第六頁)

四、第三次喬遷

回憶往事總覺得如過眼雲煙,又似歷歷如在昨日,一眨眼過了七年的光陰,佛堂 因學員不斷增加,灌頂時皆已人滿,將佛堂擴建之議隨之興起,緣起於周玲華師兄於 關中所獲得的啟示,得到 上師的加持,但茲事體大,幾經商討與報告,建造的格式 終獲 上師的批准,將原有佛堂之右鄰地合併,構築一擁有現代化大廈美侖美奐的大 道場。 師飭筆者負搬遷之責,暫時道場也幾經尋覓,其間亦頗多波折,最後終獲賴 陳貴枝師兄應允,賴耀南師兄主持營繕工作,將其新建完成之貴舟華廈頂樓加蓋約八 十坪,提供給學會作為暫時道場之用,營造費用悉數由賴陳貴枝師兄支付,及屋完成 後,經由多位師兄的奔走策劃,終將最煩瑣的搬運完成,地址位於工學路廿一號八樓 ,於八十年十月十日完成勝住大典,使得眾多的師兄暫時有個共修之處。一件事情的 終結,同時也象徵另一個開端,因為最嚴格地考驗還在後頭等著我們。經過此次的磨 練,促成台中學會覺醒與團結,也讓我真正體會到 上師崇高的人格與無我的精神。

大計已定,所有事前的計劃如火如荼的展開,因為有人認為最慢一年半內,可以 完成這偌大而艱鉅的新建工程,喬遷前,周師兄曾遠赴日本與地主洽談購地事宜,情 之所至,感動了地主願讓售接連地與本會,地現取得,剩下全是專家的事,偏偏我們 都是門外漢,只有後來參與的賴耀南師兄曾經管理過「貴舟華廈」工程而已。

初期我沒有積極的參與,規劃期間出了嚴重的偏漏,當然也浪費了金錢與時間, 而且有些不明就理的師兄,對於重建之事,多所責難與非議,甚至指我等不對,幸  上師加以撥正,謂「子孫對祖上的事業加以發揚光大,何罪之有?況且甯波車開光的 是諸佛菩薩而非這些磚片瓦礫,桑耶寺幾經修繕,史有明証。」群疑遂息,推行計劃 才比較順暢,此時筆者為了自己的工作而失守三昧耶,前期,得賴師兄之助,所有圖 則與發包工程皆與眾師兄共同參與。其中波折甚多,工作作停適中,展開了土方的開 挖,邁進一步。

重建之初, 上師曾囑周玲華師兄與我負責重建之事,莊師兄負責整體事務,林 坤旺師兄主持財政規劃。深感內咎,實負深恩,唯有精進修行、祈禱、懺悔而已,惟 冀工程順利,時值慈母棄養,哀痛逾恒,無常之心遂起而堅固,八十二年四月五日出 關,料理剛完,正巧 上師打電話來,內心極為惶恐,弟子沒替 上師分憂誠屬罪過 ,我不假思索,毅然決然的答應完成金剛乘大廈暨學會的工程,時賴師兄已離開,我 支持到最後。

八十二年四月從周師兄手中接過厚重的四本建築圖,心中盤算最慢一年,應該可 以完成,及展開一看,真有不知從何下手之感,常常於夜半人靜之際,起身閱讀有關 資料,及如何施工管理,其間又得顧問涂開河先生之助,使工程順暢,莊、林、周、 郭等師兄多所關注,營造方面的人員亦盡心盡力的配合,我們共同的理念,是讓工程 品質更好。累了,總想到密勒日巴尊者,麻巴祖師叫他東建西拆,他都忍了,我這又 算什麼。每當在最艱苦難過的時候,我總默向 上師祈禱,往往很快的找到答案,困 難之處亦隨之迎刃而解。

五、第四次喬遷

就在一群外行人默默的經管下,結構體隨著時間而往上延展,品質方面,我經常 與自己的建設公司比對,品質算是相當的嚴格。很快的進入裝修工程,最後剩下的就 是壓軸工程--六樓主佛殿的裝璜,這是林坤旺師兄主辦,他約同鍾文煌師兄往佛堂 閱覽,鍾於美術設計圖是一流,而尤擅長古典的中國式建築,但因工務繁忙,所以設 計與指導也是斷斷續續,有些因溝通與時效性而重複多次。初期裝璜工程皆假曾正德 師兄所領導工作隊施作,其中些微磨擦,亦隨時間而不留痕跡。壇城區之規劃就非我 輩所能決定,為求如法,幾次請 上師乘著搖搖晃晃的電梯上來指導, 上師亦指示 陳美瑤師兄轉向 佛母報告。佛女也從香港兼程訪問,直嘆「好偉大的工程」,隨著 工程的進度, 上師臉上不時泛出歡悅的笑容,這是我們工程人員最大的鼓舞。

我們一面趕辦佛堂的彩繪工程,一方面在 上師的指示下,把當年甯波車開光的 佛像進入打包階段,準備喬遷, 上師選了星期天,把諸佛菩薩送返色究竟天,我們 動用將近四十位師兄很快包裝圓滿,搬到新址(台中市寧夏東一街廿九號五、六樓) 。這期間我們日日趕工,林坤旺師兄亦每日晨、昏視察工地,這種不怕吃苦的精神, 足以為人所崇敬。

工程推展順利,遂定十月十日開光。愈接近尾聲,工程進行愈順利,這都是 上 師的加持,最後我們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援,遂請求會長召集各方人員投入行列,令人 感佩的是很多師兄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參與佛堂最後的工程,他們都履行了「佛事他 事重於個人私事」的修行原則,大家的心是一致的,不問彼此,不計辛勞,在 上師 偉大精神的號召下,我們共同成就了三百六十五坪偉大的工程。

八十三年十月十日對台中佛堂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集合了一群初生之犢,在  上師大悲的加持力與祈禱力下,完成了建築界的奇蹟。莊嚴的佛堂以一新的耳目,呈 現給諸位師兄和與會嘉賓。當日參加開光勝典的人數超過七佰(香港會亦組團參加) ,各位師兄直歎奇蹟,我們靠著自己的力量(不募捐),完成了大夥認為不可能的事 ,這融合了 上師的悲願、台中師兄的心血、各學會師兄的勉勵,所塑造的成果,期 待所有師兄能珍惜這屬甯瑪巴的大道場。也呼籲台中的師兄們能盡一份愛心,出一份 力量,共同來維護這個屬於我們的大家庭,多參與各項法會,祈禱我們在此生中皆能 依此佛堂而修,成就佛道。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上師證虹身 佛子皆成就

註:在此感謝長、短期借貸資金給台中學會的單位與個人。

台中金剛乘學會佛殿擴建落成

台中金剛乘學會佛殿擴建落成     
暨佛像勝住典禮有感

賴仲奎

敬禮上師
蓮師勝法摩尼寶  甚深教誨密咒道
教傳巖導持有者  福德法幢上師尊
譯經說修宏聖教  廣大事業遍諸方
悲憫有情視如子  傳承不斷祈加持

緣起概述

台中金剛乘學會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寧夏東一街二十九號六樓,七十二年七月五日 由 福德法幢上師主持破土興建,越年落成,恭請 敦珠法王蒞台,於是年十月十日 主持佛像勝住典禮,嗣因來會求學佛修習密法者日眾,原佛殿不敷使用,故有擴建之 舉,八十年四月間併購佛堂左側鄰地後,於八十一年十二月八日興工擴建,至今年六 月完成,遂定於十月十日舉行佛殿擴建落成暨佛像勝住典禮,一晃十秋,往事歷歷如 目前,躬逢勝會二次,不無所感,乃為之記。

瑞日三現

十月十日為佛殿擴建落成暨佛像勝住典禮,既定之日期,適逢「席斯」颱風來襲 ,從七日下午發佈颱風海上警報,至十一日凌晨解除警報時間,長達三天半,計共八 十五個小時以上,因受惡劣氣候影響,慶典前,諸位同學擔心不已。九日颱風侵襲, 強風豪雨交加而至,陸空交通受阻,災情怵目驚心。十日早晨台中風勢減弱,細雨綿 綿,八時前,諸位嘉賓,及海內外各地學會同學陸續與會談論耗時,天空是否放晴話 題,有具深信心者,應日「上師加持a必也一切如法。」

十時典禮開始,全體師兄齊誦「六字大明」,咒音繚繞,莊嚴祥和,恭候 福德 法幢上師步入佛堂主持法會, 上師依「勝住儀軌」開光佛像,十一時許法會圓滿。 以 上師加持之「時輪金剛咒輪」及「金剛結」普贈。人人法喜充滿,並午宴款待, 話別時,互祝吉祥,此典禮過程之大要,唯勝住前、中、後三時,於微風細雨中,「 瑞日三現」,與會者無不嘖嘖稱奇,建立信心基石,某亦深會法軌所示,「無雲晴空 」之喻。

六緣成就

諸經之初,通序分六,曰「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 。」今之法會,具足此六,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大眾具足信心,風雨無阻 ,參與法會,即信成就。大眾與會聽聞開示,上承佛旨,下化有情,即聞成就。八十 三年十月十日為法會之時,即時成就。 福德法幢上師主持法會,即主成就。台中市 西屯區寧夏東一街二十九號六樓為法會道場,即處成就。和合大眾,與會一座,即眾 成就。六緣成就,教得乃興,金剛乘學會法幢遍豎,指日可待。

祈願迴向
與會大眾 一切有情 一塵不染
三業清淨 常起悲愍 破除煩惱
勇勤無間 不亂不昏 具大智慧
照了諸法 盡此報身 共證菩提

密宗山現況略述

密宗山現況略述

楊東賢

密宗山自開發以來,首闢閉關中心關房廿四間,以供學會同學閉關潛心修行,次 建菩提塔,以加持成就此勝處,並圓滿所有虔誠繞塔祈禱之有情眾生,現正興建大圓 滿廟,以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如來、西藏甯瑪派祖師蓮華生大士及弘揚大 圓滿法於漢地之三位祖師 諾那呼圖克圖、 貢噶上師與 敦珠甯波車,祈以顯揚密 法之清源,加被漢地有情。

(一) 大圓滿廟工程進度簡介:

大圓滿廟乃參照印度噶林邦祖師廟之結構尺寸,依樣興建,整個形式是彷蓮師桑 多巴利宮而建,廟之規模,也大於祖師廟,莊嚴宏偉,廟內一樓高十一公尺,二樓與 三樓亦高有六公尺許,現已完成二樓樓頂與四周之護法角樓,正進行三樓圍牆之施工 ,可望於數月內,完成整個廟體結構工程。廟之工程浩大,資亦已達數千萬元,日前 ,蔡河源師兄請 上師南下指示廟內外之細部莊嚴,廟內四周壁畫,以藏式壇城為主 ,擬由 佛母代覓畫家統籌規畫,一樓供奉祖師塑像與化身佛塑像(由國內某銅塑專 家進行雕塑),二樓供奉報身佛金剛薩埵,尚擬覓訪巨型玉石塑雕,一切佛像莊嚴與 廟體嚴飾,正逐步進行,望能於最短時間內完工勝住。

(二) 靈塔規畫設計簡介: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乃孔聖之言,國人所重者,子孫對其歷代祖先之安奉,皆力 求慎重,特別於尋覓靈地更顯謹慎而周詳。倘能將靈骨及骨灰,置於殊勝廟堂附近, 更為不易。今依 上師之悲憫、有情眾生之申請,故於密宗山內闢一處興建靈塔,現 正設計藍圖,加以核定,或於年內可公開興建。此處建靈塔,當得菩提塔與大圓滿廟 之加持, 上師亦準備舉行定期超度法會的庇蔭,望使靈塔內所奉先人能得善緣,而 其子孫亦得所護祐。

(三) 閉關中心閉關現況簡介:

閉關中心,提供一舒適清淨的閉關靜室,經過台南蔡河源會長與何沛書師兄通力 經營下,呈具規模。關房於建設初期,即以套房規畫,自給自足之原則,關中設備齊 全,一些生活必須設施皆求完備,壇城莊嚴佈置完整。於是所有學會同學,都以密宗 山之閉關中心為主要閉關修行處所,同時外界善信亦慕名輾轉探詢可否供其閉關,總 是以﹁本閉關中心只接受學會同學之申請﹂,而婉拒之。故藉此闡明申請閉關之必備 條件,並明列入關、閉關種種手續,令初閉關者,能預作準備。

一、具備閉關資格
 □皈依本會
 □已受閉關法本尊灌頂 □聽聞閉關儀軌開示圓滿

二、申請閉關手續
 □向各學會負責人及閉關中心負責人(何沛書)報備
 □填妥閉關中心申請卡,請學會會長(副會長)簽章

三、自備之物品:
閉關關課儀軌
修持法器(如念珠、鈴、杵、鼓….等)
本人之換洗衣物

四、入關須知:
報到:
 □繳交閉關申請卡
 □填寫入關表
 □繳交關房費
依分配之關房入關安置行李
請購供品、並檢查關內各日常用品。
佈置壇城:(如須製作四天王食子者,請於福利社參考模型製作食子。)
入關:
 □先繞菩提塔祝願祈禱,正式入關。

五、閉關須知:
每日黎明天亮之後,出關房門,前往菩提塔下 ,恭敬禮拜,並右繞三匝。
關期圓滿出關:
 □關期未圓滿前,不得任意出關。
 □出關後往高處走,以祈求長壽。
 □繞菩提塔祝願祈禱。
出關後,整理關房,將房內物品回復原狀,地上撒米打掃清淨,廚具、浴廁環 境清潔。屬個人之任何物品、食品種種,不可置留關房,務必攜回。關閉瓦斯與各水 電等開關。

(四) 菩提塔前祈禱之殊勝:
菩提塔自 上師開光,帥學會同學二百餘人同修祝禱三日,學會同學亦經常於塔 前同修祈禱,並定每週日清晨共同繞塔祈禱,同修﹃上師相應法﹄、﹃三寶總集﹄、 ﹃金剛薩埵除障法﹄與﹃會供法﹄。漸漸相應之名馳聞遠近,時有會外善信從遠地搭 車前來繞塔祈禱,不僅對菩提塔祈禱相應贊歎有加,並熱心主動告訴興建大圓滿廟之 工人,能得此殊勝因緣,實為難得,務必要繞塔祈禱。通常學會同學繞塔多以三匝為 數,亦有七匝為數,若有專程前往者或閉關出關者,則有以百匝為數,繞塔之數,實 未有限制,僅以恭敬虔誠心為之,當有求必應,這是 上師佛菩薩的悲憫加持,使濁 世娑婆眾生,有所依靠。

(五) 結語:
於 上師引領下,篤實之甯瑪宗風,亦漸根植於同學心中,閉關風氣成為學會同 學修持之自我策勵,並互勉以百日關與千日關為期,所以暇滿人身已得,今生若不度 此身,更待何生度此身?同學們彼此策勉,利用餘暇,閉關潛修。時近年關,各學會 同學,亦陸續提出閉關申請,閉關中心將已客滿,若有資格相符者,欲往閉關,而未 提出申請者,請於近日內申請,以利排定關房,若有向隅者,當盡力協調,挪移時段 ,以滿諸願。
密宗山之興建工程,亦積極進行中,待緣熟之日,實學會同學之所依附,亦為眾 生之厚緣善福,願速圓滿。 @

遠離三過與依止六想

遠離三過與依止六想

資料室

本室存有《班禪大師時輪金剛灌頂開示錄》於遠離三過,及依止六想,開示甚祥 。特節錄而轉載之,以實本刊,且供讀者參考。

「爾眾信士,應先遠離身心三過,依止六想,諦聽毋違。
云何三過。第一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不用心耳,諦聽思維。譬如淨瓶、器 口倒撲,任何水物,無能灌貯。第二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當時聽聞,旋即失忘 。如瓶器底,多諸孔穴,雖有水液,灌貯入內,旋由諸孔,洩漏於外,不獲貯藏,利 益徒失。第三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雖得聽聞,而其內心,染污未淨,為煩惱等 之所垢障。譬如瓶器,污穢不淨,甘露灌貯,轉成穢垢。雖有善業,不能增上。如是 三種過患之相,應先遠離。
次應離去人我見著,滌除無始以來染習,以質直心,端正而住。次復於善說者、 及邪說者,知所分別。以堅慧心,對治邪法,勿為所轉。既具如斯了知覺心。於所聞 法,若不能真實體行,功德唐捐,不成法器。應更具足真行心。由此三心,諦聽勝法 。更依六想,攝持勿失。
云何六想。即於自己,作病患想。於說法者,作醫士想。於所說法,作藥物想。 受持教法,作治療想。於如來尊,作正士想。惟願佛法,常住世想。如是六想,必須 依止。
更須詳檢,自心過失。譬如面部,有諸塵垢,以鏡為鑑,則知洗滌。自心煩惱, 亦復如是。諦聽佛法,則知取捨,如臨法鏡,妍媸畢現。應當力除過失,勤修功德, 觀察自心,煩惱塵垢,以四力門,為之懺悔,以純善心,諦聽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