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宗 敦珠法王智者移喜多傑尊者造(一)
中觀宗
敦珠法王智者移喜多傑尊者造(一)
林崇安譯註
中觀宗分二:
甲一粗品 外之「說無體性中觀宗」
甲二細品 內之「了義大中觀宗」
甲一 外之「說無體性中觀宗」分二:
乙一 中觀宗自續派
乙二 中觀宗應成派
乙一 中觀宗自續派
由於婆沙宗、經量部及唯識宗三派的宗義落入實執 之邊的緣故,不能脫離執著能取戲論;此處(中觀宗)認許一切法不落入任何兩邊的 中觀故,所以是「中觀」;復次,一切法在世俗錯亂的心上為有,而在勝義不錯亂的 心上為無,此為「中觀宗自續派」的想法。
將一切法或二諦分類,則有一、雖顯現而有作用的「正世俗」,與二、雖顯現而 無作用的「倒世俗」二種;以及在勝義上承認有二種:一、「芽非自生等」斷除單方 面戲論的「異門勝義」及二、「芽非自生、非他生等」斷除四邊戲論的「非異門勝義 」。
(二諦之)義相:凡以考察之覺知能夠破除,因而經不起考察者,為世俗諦之義 相。凡以考察之覺知不能破除,因而經得起考察者,為勝義諦之義相。
如此,一切世俗法的顯現不是「所遮」,然而為了通達為「無實」之故,於「無 實」上知為「無」;外境與識知之境二者空,認許任何有、無的增損也不分割之智, 如同《略論》云:
「以各各自明之智」。
以能破的正理來破「所遮」(指實有之世俗顯現),於「因」上考察,用「金剛 屑」的正因。於「果」上考察,用「破有無生」 。於「因果二者」上考察,用「破四句生」。 「以非來遮」作為正因之「大緣起」及「以無來遮」作 為正因之「離一多」等等,以正因及正理來成立。
所立「如幻等」不是「以非來遮」的「範限納入」,而是僅遮除「實有」,用「 以無來遮」的「完全切除」來成立。推理覺知的無生自 性,如同虛空,此為離戲論勝義諦之義相,中觀宗自續派如是主張。
(評論)此派成立「勝義無而世俗有」,仍處於斷常(二邊)的過失, 以心考察覺知之離戲論,僅「以無來遮」通達,仍未住於了義,因而遮止戲論的覺知 ,仍未脫離戲論之分支也。
乙二 中觀宗應成派
二諦是以錯亂與不錯亂二種心的分類來分。菩薩聖者的等引及佛的一切相智之境 上,毫無顯現「知與所知」、「境與所境」的能取所取,如同未入眠則見不到夢,此 如龍樹阿闍黎所說:
「喻如睡眠以睡力,子與女兒無量宮,
住處等等皆看見,醒後不見猶如此,
如彼世俗能識知,張開智慧之眼睛,
脫離無知之睡眠,清醒之時無所見。」
「有境」轉入智慧,也稱作「近寂」;當「心」與「心所」的一切戲論截斷且遮 止後,住於離一切思議之大寂靜法界滅諦,此稱之為「心不散亂之法性」,如月稱所 說:
「不生是實慧離生,此緣彼相證實義,
如心有相知彼境,依名言諦說為知。」
又說:
「盡焚所知如乾薪,諸佛法身最寂滅,
爾時不生亦不滅,由心滅故唯身證。」
此謂「通達勝義諦」,其(通達)的對境是本性住理、法性自性清淨。至於錯亂 心妄見者,由於凡夫為無明之習氣所染,如同眼疾患者對翳障及毛髮亂墜執以為實。 如此,對六趣住處、受用、苦樂、高下等種種錯亂顯現的二取相,以及諸聖者於後得 時,與他人共同情器等顯現相,有如是二種相。猶如在「有患根」及「無患根」 的二種意相上安立二種世俗,《入中論》云:
「妄見亦許有二種,謂明利根有患根,
有患諸根所生識,待善根識許為倒。」
因此,一切輪迴之法、心及心所,連同「境相顯現」都是世俗;登地菩薩心、心 所未遮的部分:境不清淨的色等,以及六識聚之顯現也 是世俗。總之,所有要斷除者,於世俗方面有過失,皆被安立為「錯亂」。彼世俗又 分成於「有患根」上顯現的「倒世俗」以及於無患之境上顯現的「正世俗」二種。前 者於世間心識上顯現而共許為不真,例如二個月亮及夢等;後者於世間心識上顯現而 共許為真,如顯為一個月亮等。
復次,於執著為二之錯亂心之階段,顯現似真,猶如於眼患者顯為毛髮,於眼淨 者毫不顯現。於心錯亂者之種種顯現,於聖者之等引及斷盡錯亂的佛陀上不是所緣, 所以不顯現「錯亂的顯現連同部分」,前之《入中論》又云:
「如眩翳力所遍計,見毛髮等顛倒性,
淨眼所見彼體性,乃是實體此亦爾。」
龍樹的《中觀迷亂摧破論》也說:
「如此真正之智者,以如日智去摧破,
無餘無知之習氣,心與心所境不見。」
如是脫離一切二取戲論之體性,直接無分別心的部分,不是名句等其他之知,於 法界中,心與心所的渾濁無餘寂息,超越分別心,離一切戲論,為宗義所未觸及的法 性之住理,此即是勝義諦的義相,如同《中論》所云:
「非從他知而寂息,以諸戲論未戲論,
無分別心義非異,彼者彼之義相也。」
總之,佛陀聖者之心,具有離一切障之甚深及寂息義相之法界,以及能通達彼( 法界)一切相智之智慧,菩薩聖者等引智之體性,及彼「後得」之顯現已成為勝觀之 意相,此一切皆是勝義諦也。
復次,雖以五正因來衡量一切法無自性,但不同於 自續派之輪流安立:從遮止世俗諦後成立為「假」,從遮止勝義諦後成立「無戲論」 等。而是以使用「破式」的正確密意引向一切法「有、無、是、非」任一也不分割之 無言、不可思議的住理,以此破除一切有所主張的宗義,如同《迴諍論》云:
若我有少宗,則我有彼過,
由我全無宗,故我唯無失。」
在《四百論》上亦云:
「有非有俱非,諸宗皆寂滅,
於彼欲與難,畢竟不能申。」
在《寶炬論》上亦云:
「有所許之實事者,雖於粗細亦無有,
從本即是無生故,如同石女之兒子。」
如是說。
問:然而,二諦之建立也將成為沒有了?
答:於住理上,雖超越一切「二諦」等二法,於世間顯現之理規上,僅於「增益」上
如是安立,而不是如同宗義的實執於彼,此如《入中論》所說:
「如是汝許依他為實有,雖於世俗我亦不許有。」
在《禪定王經》也說:
「於諸無有文字法,凡諸聽聞及開示,
於無變上增益後,作諸聽聞及開示。」
於如此之法性上,「等引智」與「大悲方便」雙運而修習,積聚智慧資糧,以及 知道於「後得」時一切法如幻,積聚福德資糧,最後將證得法身及色身二種,如《寶 鬘論》云:
「此諸佛陀之色身,福德資糧中產生,
若將法身攝要說,國王當知從慧生。」
復次,「根之中觀」指二諦,「道之中觀」指二資糧,「果之中觀」指二身攝於 雙運也。
註釋
此處中觀宗的分類,是站在甯瑪派的根本立場來分。在格魯派的宗義上,並無「了 義大中觀宗」的說法。
將中觀宗,分成自續派與應成派二種,是格魯派的一般看法,並以應成派為最究竟 。在甯瑪派的看法,其上還有更細的「了義大中觀宗」。
格魯派與甯瑪派都共許:「婆沙宗」、「經量派」及「唯識宗」的見解是落入常邊 。
金剛屑的正因,即成立:「諸法非實有,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共生、不是無 因生之故」的「遮破四生」。
「破有無生」,指於果上,若為「實有」,則不須「因」來產生。若為「實無」, 則再多的「因」,也不能產生果。
「破四句生」,在於破除以「實有」、「實無」、「又是實有又是實無」等產生。
指「諸法非實有,緣起故」,以「緣起」來成立諸法非實,此「正因」被稱作「正 理之王」。
指「諸法非實有,離實有之一及多之故」,以「離一多」來成立諸法非實。
「以非來遮」,指用「不是」來否定。「以無來遮」,指用「沒有」來否定。「範 限納入」指「所立法」限於同品之內,「完全切除」指「所立法」中,要將異品完全 排除。任何法,若不屬於「範限納入」,必屬於「完全切除」。例如「聲無常」中, 將所遮的「常」完全切除。此二者為因明術語。
見《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十四,法尊法師譯文。
有患根及無患根,分別指有、無毛病的器官。
見《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六,法尊法師譯文。
此屬前七地菩薩的了悟。
此頌見西藏大藏經中德格版第三八五○號,但提為提婆所造,可解說為是屬龍樹菩 薩所下傳。
指「金剛屑」、「破有無生」、「破四句生」、「大緣起」及「離一多」五個正因 。
見《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十二,法尊法師譯文。
同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