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遊記

承德遊記

黃毅英

九五年十月,趁赴承德參加第九次全國數學普及工作會議之便,參訪了「外八廟 」之其三,謹此雜記,以為雪泥鴻爪。

承德地處河北省北京關外(長城以北)東北四小時車程,抵步後,入住「教師招 待所」,時正深秋,又已入夜,氣溫恐已低於攝氏十度矣!

承德為一山城,入秋紅葉綠葉交雜,再襯以山色,好不斑爛,市中心與避暑山莊 僅離咫尺,再進即為外八廟。此八廟均為清代康雍乾間供與西藏佛教之寺廟;計為博 仁寺、博善寺(已不存)、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普佑寺(已殘)、須彌福壽之 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廣安寺(已不存)、羅漢堂(已不存)及廣緣寺(已殘 )十二座中清廷有派駐喇嘛之八(普樂寺、廣安寺、羅漢堂直屬內務府綠營兵守護) 。各各佈局高妙,揉合漢藏建築特色,置身其中,令人游心於結構嚴密之世界。

先遊普寧寺,人稱大佛寺,概因內藏世界最大木雕佛像。

據文獻所載,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年),清廷平定西北準噶爾部之亂,乾隆皇 帝於避暑山莊大宴蒙古四部之王侯,賜贈封爵,並令依西藏三摩耶廟建寺為念,並取 「普寧」為名,即為普天安寧之意。

普寧寺以大雄寶殿為界,前半部依漢式「迦藍七堂」為局,後半部則以藏式須彌 四洲為依。迦藍七堂依次為山門、碑亭、鐘樓、鼓樓、天王殿、東西配殿和大雄寶殿 。再進為九米牆台,主體建築為大乘之閣,周圍南、北、東、西建梯形、方形、月牙 形、橢圓形殿座以表南贍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西牛賀洲,每一部洲兩側又建 白台,表八小洲。四部洲頂又置紅、綠、黑、白四塔。顯然仿照西藏河南昌都桑耶寺 (蓮師於藏土所建首間寺院)格局。筆者曾登一部洲殿座,內奉財神也。

大乘之閣依山勢而成,保持背高前低之勢,與北京雍和宮相類。雍和宮最後乃奉 彌勒菩薩(立像),普寧寺所供則為千手千眼觀音(以四十二臂作表)。全像共重百 一十噸,高逾廿二米,為全世界最高。

再遊鄰近普陀宗乘之廟。普陀宗乘之廟又稱小布達拉宮,因其按布達拉宮仿建。 布達拉宮與普陀均一,皆指觀音道場之普陀山。概達賴喇嘛為觀音化身也。六十餘組 塔台星羅棋佈、主次分明、極盡變化,其中三組塔台頂上均置五塔,而以五塔門最特 式,人可於其下三拱門穿過。中段為大紅台,明顯仿照布達拉宮中之紅宮(布達拉宮 由紅宮與白宮組成)。紅台再進為觀戲台,而最後之主殿供吉祥天母。

下午遊普樂寺,據載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年),清平定準噶爾部之亂,西北 邊陲大定。乾隆皇帝按國師章嘉活佛之議,造普樂寺,供上樂金剛,依天人皈依佛法 。

普樂寺以宗印殿為界,前為漢式,後依曼陀羅之形,四門闍城共托主體旭光閣, 中央圓形類似天壇,閣內頂上蟠龍,類似故宮。閣內置中國境內最大的曼陀羅,壇城 中央所供為上樂金剛。

冬日可喜燦爛,乘此再遊普樂寺背後之磬埵峰,途中有彌勒菩薩、五世班禪、宗 喀巴大士、七世達賴、不動佛與密勒日巴尊者之摩崖石刻,亦可記也。

宗喀巴大士密之七義中尊貴密之本尊壇城,如帝王宮殿,不可盡人遊觀。觀外八 廟中重重樓閣,嚴緊細密,方知其尊貴之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