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力不可思議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八日
劉銳之金剛上師開示於
香港金剛乘學會
弟子黃毅英記錄
甲一、緣起
是次返港,以應舉辦公開講座之請故,舉以「怎樣學密宗」及「咒力不可思議」二題。以選定前者故,後題乃擱。今馬來諸子來造,乃復拾此題,騰出此日略為講說。
甲二、釋題
題為「咒力不可思議」,何謂咒、何謂咒力,復其如何不可思議,當逐一講述。
甲三、四種不可思議
思者、思維也,議者則為討論與批評。不可思議者,以能力智慧境地不逮故,無容揣測與討論。釋尊曾宣示四種不可思議,依次為業力不可思議、願力不可思議、咒力不可思議與法力不可思議。
乙一、業力不可思議
凡夫愚昧,造業不計其果。釋尊云:「倘使千萬劫、所作業不亡,困緣會過時,果報還自受。」墮三惡趣等,亦為業感所致。業者行為也。故云:「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怠業力不可思議也。
乙二、願力不可思議
諸佛菩薩以大願力度眾生,如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加持極樂世界。而願力亦非聖者獨有。眾生中亦不乏非因名利恭敬而為者,此願力不可思議也。
乙三、咒力不可思議
再進即為咒力不可思議,為本會主題,後當詳明。
乙四、法力不可思議
此為大成就者之功德,於此無論矣。
甲四、為何誦咒
乙一、咒與語業
佛法將行為分為身、語、意三業,其中身業之力量雖為直接,但受距離等所限。意為主謀,但其作用亦須得他二以成。語則既有直接力量且不受距離所制。故民亦有言:「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粵人亦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從十善中三為身業、三為意業、語業則作四可知也。故此誦咒能對治語業之不善。
乙二、咒與氣
今之宗教者繁多、或曰外、或曰內。心外求法者固不著重氣之修養,稍事內顧之宗徒、無不以氣為修。如道家云:「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還虛、鍊虛合道」;印度教瑜伽者念「唵」等皆是。龜鶴之高齡亦靠氣也。
奘師對第八識云:「去後來先作主公」,氣亦如是。故密宗謂「命根氣」。
乙三、氣之昇華
如是修鍊、僅能作氣之淨化,故難得力用。佛法之咒語,則能以之昇華、其用乃大。
佛法之咒均依梵文、緣自梵天故,最為人熟知者為淨土宗所誦「阿彌陀」。「阿彌陀」,為梵語、義為無量壽、或作無量光、無量幢等、一也。
故白居易詩有云:「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千般百般念,不如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句阿彌陀。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如是念誦、口業自無不善,亦能將氣昇華而得力而。
甲五、咒之本義
咒乃諸佛菩薩加持之語、故其力極大,無數劫前,釋尊曾求某咒,然此咒之師已寂,流於一外道者。其要求以骨為筆、以皮為紙、以血為墨方傳,釋尊照辦,所得者六字大明也。
乙一、三密相應
密宗即身成佛之理,以身結印、語念誦、意觀想,得三密相應。念誦者,非偈頌即咒也。密宗念咒以一洛叉為單元。一洛叉者九十萬遍也。若能滿此數,脈氣點皆得昇華。
乙二、咒之異名
漢人常以咒及「咒詛」等混淆,非也。今述咒之異名及義。
丙一、陀羅尼
陀羅尼、梵音、義為總持、即「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其中有如聞持、法持、義持、根持、藏持等。
丁一、如聞持
聞之能持也。
丁二、法持
能持法。
丁三、義持
持諸義
丁四、根持
持六根。
丁五、藏持
持法藏。
丙二、真言
金剛經云:「如來為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故密宗又名真言宗。真言者,能與真如一體,得加庇護念,及應眾生所求。
丙三、明
概誦咒時放收也。能放為氣、所放為明。故有百字明、六字大明等。
乙三、咒之存義
丙一、單名
如金剛薩埵本尊咒(按:咒字於此不錄)。
丙二、名中會其功德
如文殊師利菩薩咒、誦之得加持、生智慧。
丙三、名與尊稱
馬頭金剛咒者是
丙四、名稱加功德
蓮華生大士咒
丙五、全述功德
六字大明咒
丙六、祈禱請求
百字明者是
丙七、祈請降臨
一髮母咒
乙四、念誦之法
丙一、朗誦
旁者聞之、集會時用之。
丙二、闇誦
只自聞之。
丙三、默誦
無聲
丙四、金剛誦
密宗六法中之一。
甲六、咒之力用
咒能淨語業、去四不善、前已述之。誦時上契佛心、以放收故,亦能下度有情。多念咒,能任運得諸佛加持。咒之力用自然生起,如食物之養生,不必考其消化與作用也。
乙一、顯教對咒之尊重。
釋尊於重要經卷中必有咒,如楞嚴咒、華嚴咒。般若經論盡空性,說廿二空,後攝為心經。心經二百一十六字,再收攝為心經之咒也。
甲七、密乘咒力舉隅
金剛乘又名密咒乘,其對咒之重視可知。南北朝時,佛圖澄來漢地遇石勒。石問其本願。答云:只知誦咒者。石問:念咒何用。佛圖澄念時,咒生蓮,此為咒力也。
又赤松德真後,藏王朗達瑪毀法,令僧徒還俗。時見魯青生嘰野些,問之,答謂密宗弟子,再問,生嘰野些念普巴金剛咒已,烏雲密佈,張牙舞爪,王乃釋之。生嘰野些者,蓮師廿五大弟子也。
故修本尊法者,當誦其咒最少一洛,必有力用。餘亦有謂能顯種種神通者,待考。
酬答
問:有謂「心氣無二」者,何也?
答:靜坐中觀出入息,漸次可得心氣無二。密勒日巴尊者亦以此得氣入中脈而得大成就。
問:咒必須上師傳者乎?
答:是,必須具傳承上師親授。
問:咒之長短如何?
答:不一,如楞嚴咒甚長也。
問:念大悲咒有何功德。
答:大悲咒者為觀世音菩薩之願。
問:念咒速度如何?
答:勿急激、勿減字,最好能見咒輪轉。有節奏更佳。
附:前次 上師咒力之開示
咒、藏文為、梵語陀羅尼,義為總持。以持久不忘諸法詞義,為念力與靈驗不測之智力、為其體性。以受持善業,遮止不善法,為其功用。相則為明澈。
後記
此文之作,乃在於八年之前,及後已忘記有此一文,及至近日黎日光喇嘛檢出,舊日承事上師之情境,再現心頭。上師示寂,頓失瞻依。「願力不可思議」,謹祈上師早日乘願再來,於末世示以明燈,指引成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