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

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

資料室

苯教於藏文為 ;其名係從音譯,故有譯作笨教、本教。每有稱之為黑派,本室己從藏譯文獻,擇錄以實本刊,但說得不大詳盡,意猶未盡,因有二事,必須探討清楚,此乃根據於求知慾,讀者當亦以為然;分述如下:

第一:為什麼苯教為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而又非常普及,為各該地之原住民歡迎,而且絕對接受。其故何在?試申述之:

本來在藏王松真剛布(為創始迎請佛教入西藏者。)其祖父哈圖妥列呢珍藏王,六十一歲時,大約是五世紀初葉,已有佛經、寶塔、法器,從天而降,人皆莫名其妙,且西藏未有文字,也無典籍可稽;直至七世紀間,唐朝文成公主,纔將釋尊佛像帶到,佛教從此弘傳。

而於六世紀初期,雪域高原的宗教,名曰苯教,其創始人「辛饒」生於「香雄畏莫隆仁」,漢文古史中,稱此地為「羊同」,在今西藏阿里的札達縣境內。

苯教盛行時,分本地,外來,及竄易三派,即白苯、黑苯、與花苯三個的分支。苯教與世界各地的原始拜物宗教,均有極其相似之處;當時人們對日月星辰之變換位置,山川河流之改易形狀,風雪雷電之不同現象,此等大自然之種種變化,無法理解,便產生崇拜的心理;把日、月、星辰等,及牛、羊、驢、馬、青稞稻穀,都當為神靈以崇拜。至若迅雷烈風寒冰巨雹,更認為天威莫測,天怒更應設纖祈禳,如是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宗教。祂把宇宙分為「神」「人」與「鬼」三個世界,為避兔鬼的侵犯;人們普遍將面部塗上赭紅染料。對任何不理解之事物,都要「占卜吉凶」、「驅役鬼神」、「祈福消災」。玆以禱神、伏魔、為人禳病、送死為業。若「教主辛饒」之法,如呼天神,以血肉作供品。到贊普布德寅杰時,參預政權,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佛教盛行後,漸趨哀微。

第二:一般人認為苯教與佛教差別不大之教派,有如七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一部份為與婆羅門教相結合的產物,極為類似,甚故安在?

苯教哀微後,由于自己並無有系統的見、行、修道之法,惟有抄襲佛經,成為自己經典以自存;初期分別竄易大般若經二萬五千頌,及十萬頌,故上文所說第三為竄易派是也。苯教之經典,不外「濟龍」三經等而己,竄易般若經後,迨至末期,更改竄佛教論典部經典,而成為苯教經典。不特此也,更將「苯身」認為相當佛教之法身。且有所謂「苯教九乘」以與寧瑪巴大圓滿相似:九乘謂恰辛乘、囊辛乘、殊辛乘、色辛乘、格辛乘、仙人乘、、特辛乘、特大瑪徐巴乘。於此不附藏文,無此需要,九乘多用辛字,可能以教主之名故。然不憑澈底改造,羊質虎皮,影射有何益乎?

嘉德滿都朝謁 敦珠佛母紀

嘉德滿都朝謁 敦珠佛母紀

鍾棣湘

戊辰臘月初十日,余與數師兄追隨 劉上師乘尼泊爾航空公司飛機抵達嘉德滿都,下榻於大使酒店(Amba-ssador Hotel),兩日後,大馬太平余星富、陳國林、麥達成等三位師兄,新到驅謁 上師,以彼等為來參加法會,特置寒衣,備加讚許。

敦珠佛母從法國回尼泊爾後,知 劉師己至,擬即接見,因疲勞過度,稍事休息,翌日即行約見,由於推法王之愛,對 劉師密切關懷,見面時,非常親切,各人頂禮,獻哈達及獻供養。

佛母接見大馬之弟子,亦以馬來西亞是熱帶地方,氣溫甚高,一下子來到尼國,寒冷非常,衣服必須準備,以兔受寒,同時,嘉德滿都空氣污濁,食物不潔,各人對於飲食,必須小心,兔受細菌感染,各人緊記並衷心感謝。 佛母並說,一月二十二日 法王法體飛抵尼國,我們聞悉,通知全體同人,即到機場迎接。

第二次朝謁時, 佛母即以 法王日用以製甘露之加巴拉贈與 劉師,加巴拉內彩繪壇城,並書有一藏文吽字,示以長年供養,可帶來長壽與福報,非常殊勝,佛母並云:「幸仙藩甯彼車外出,否則必遭反對。」佛母又以 法王經常御用,從不離身之五股鈴杵一對,賜予 劉師,以表傳承,亦示加持之意。法王之貼身上衣及鹽巴等更交 劉師,使分與各會弟子。佛女千媚、詩靈兩姊妹,將 法王於鹽中出現之舍利相贈,並以 法王日常所穿之褲蚱贈與,溫情盡見一二。

離開尼國之前一日, 劉師率領眾弟子向 佛母辭行,並多謝 彿母之關照。

地藏菩薩示現勝蹟

地藏菩薩示現勝蹟

劉 銳 之

一、九華山成道 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地藏王菩薩降迹新羅(現 稱韓國)國主家,為王太子,姓金、名喬覺。永徽四年,削髮出家 。年二十四歲。攜白犬善德,航海而來,至江南池州府東青陽縣九 華山。端坐九華山頭者七十五年。至唐元宗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 ,計年九十九歲。時有閣老閔公,素懷善念,每齋百僧,必虛一位 ,請洞僧(按即地藏)足數。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衣徧覆九峰 ,逐盡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俗網,反禮其子 為師;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也。菩薩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 年。七月三十日顯靈起塔,至今成大道場。九華山之肉身殿,相傳 為地藏成道之處,有石階八十一級,緣練以登,峻險不堪言狀。其 化成寺,即地藏王宮,中存地藏之遺蹟甚多。

二、受釋尊付囑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囑累人天品曰:「吾( 釋迦佛)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 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 付囑於汝(地藏菩薩),無盡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唐玄奘譯)曰:「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 朝時,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從定起已,徧於十 方諸佛國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菩薩以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保密,猶如秘「藏」,故名地藏。

三、菩薩之大願 菩薩在釋迦既滅之後,彌勒未生以前,眾生 賴以救苦,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 ,以救苦難。其狀圓頂,手持念殊及錫杖。

四、密乘所示現 菩薩於密乘: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 金剛。瑜伽密中之胎藏界,示現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薩埵, 金剛界則示現為南方寶生如來之幢菩薩。無上瑜伽密中,示現為八 大菩薩之首:眼識是地藏菩薩、耳識是虛空藏菩薩、鼻識是觀世音 菩薩;舌識是金剛手菩薩、眼根是彌勒菩薩、耳根是除蓋障菩薩、 鼻根是普賢菩薩、舌根是文殊菩薩。

五、地藏與法藏 法藏比丘者,為阿彌陀佛因位,在世自在王 佛所出家修行時之名也;見無量壽經。傳說法藏是與地藏菩薩,為 一體云。

六、六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秘記引蓮華三昧經曰:「一、檀陀 (義為人頭幢)地藏,為地獄之能化,手持人頭幢者。二、寶殊地 藏,為餓鬼道之能化,手持寶珠者。三、寶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 化,伸如意寶印手。四、持地地藏,為修羅道之能化,能持大地, 擁護修羅者。五、除蓋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之蓋障 者。六、日光地藏,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 。」

七、延命之地藏 延命地藏經云:「時佛住佉羅陀山,告帝釋 曰:有一菩薩,名延命地藏,見此菩薩體,聞此菩薩名,眾病悉除 ,壽命長遠。爾時帝釋白佛曰:世尊,何故名延命地藏?佛告天帝 釋,心無生滅,故名延命。時二童子侍立左右,一名掌善,在左, 調御法性。一名掌惡,在右,降伏無明。」

後有勝軍地藏,及地藏六使者等勝績甚多,不能備述。

「王錫頓悟大乘政理決序說并校記」書後─赤松德真時期西藏佛教二三事(三)

「王錫頓悟大乘政理決序說并校記」書後─赤松德真時期西藏佛教二三事(三)

談錫永

〈五〉摩訶衍辯難始末

    關於摩訶衍入藏後之事功,據王錫文則可列舉四條如下:

  • 一 「皇后設盧氏,一自虔誠,劃然開悟,剃除紺髮,披掛緇 衣,朗戒珠於情田,洞禪宗於定水,雖蓮花不染,猶未足為喻也。 」
  • 二 (皇后)「常為贊普姨母悉囊南氏,及諸大臣夫人卅餘人 說大乘法,皆一時出家矣。」
  • 三 「又有僧統大德寶真,俗本姓鶂禪師,律不昧於情田,經 論備談於口海,護持佛法,倍更精修,或支解色身,曾非嬈動,並 禪習然也。」
  • 四 「又有僧蘇毗王嗣子須伽提,節操精修,戒珠明朗,身披 百衲,心契三空。謂我師曰:恨大師來晚,不得早聞此法耳。」

上來四項,不知為庚申以前,抑為壬戌以後事。然亦可加以考訂。

考西藏諸家史乘,多許蓮華生大士於丙午(唐代宗大曆元年, 西元七六六年)建桑耶廟成,翌年丁未,即有「舍美七人」事,為 西藏人出家之始。關於丁未此一紀年,蓋諸史乘所共許者也。

據法尊「西藏前弘期佛教」一文稱:「丁未年,迎請印度說一 切有部的十二位比丘到藏。以靜命論師(引按:即寂護)為親教師 ,開始度西藏人出家受戒。第一次出家的有七人……。稍後,復有 官民子弟三百餘人出家受戒(下述廣開譯場事,從略)……在這同 一時期中,又請密宗大德法稱論師,傳授瑜伽部金鋼界大曼荼羅等 灌頂;請迦濕彌羅國的勝友、施戒等大德,傳授戒法;並請漢僧傳 授參禪修定。在這個時期,可以說對於整個佛教盡量吸收,不論大 小、顯密、禪教、講修,兼收並容,盛極一時。」

據此,則由丁未至庚申之際(七六七─七八○),首尾一十四 年,其為摩訶衍輩開宏禪宗之期歟。若然,則皇后剃度,王臣夫人 出家等四項,或皆此十四年間事矣。蓋庚申後及覆詰難,壬戌後摩 訶衍立足未定,應無如此盛事。

當時攻摩訶衍者,蓋為說一切有部諸師,觀王錫所記表文可知 。饒宗頤教授將蓮花生大士亦列入小乘,則偶有失檢矣。大士為印 度後期弘大乘密宗之重要人物,其學以中觀為主,且偏於應成師說 ,兼且藏王待之以國師之禮,自無攻訐摩訶衍之理。意者,禪宗「 直指人心」,不修六度諸善,故乃與重事相之說一切有部杆格不入 。觀王錫引摩訶衍上赤松德真第二表稱:「摩訶衍聞,奏為佛法義 ,寂禪教理,前後頻蒙賜問,餘有見解,盡以對答:其六波羅蜜等 ,及諸善要修不修?恩敕屢詰。兼師僧官寮亦論六波羅蜜等諸善, 自身不行,弟子及餘人亦不教修行。諸弟子亦學如是。」乃知當時 攻訐摩訶衍者,蓋以攻其本身不修六度,亦不教弟子修六度為口實 ,故赤松德真乃致屢下赦詰問。庚申廢禪,蓋與此有絕大關係。

王錫文中,盡錄摩訶衍答難諸義,及前後上藏王諸表。於答難 要?若言「無想」成佛,則無想天人何以未成佛?摩訶衍惟引般若 、愣伽、思益等經答之,終不愜印度有部諸師意,故摩訶衍乃上表 藏王,茲將其主旨摘錄並申義如下: 「般若真宗,難信難入,非大智能措意(引按,疑奪一字,應 作:非大智安能措意),豈小識造次堪聞。」

此蓋直斥印度有部諸師為「小識」者矣。唯當時答難,係由印 度有部諸師表陳藏王,然後由藏王頒敕詰問,摩訶衍則上表答辯, 必如是輾轉費時,王錫文中始得稱「婆羅門僧等,以月繫年,搜索 經義,屢奏問目,務掇瑕疵。」

唯當時印度有部諸師,必有倡議當面詰難如五天竺例者,故摩 訶衍表稱;「況臣老耄心風,所說忘前失後」,又謂「是知居士, 默語吉祥」,此蓋推搪之辭也。表復云:「若須詰難,臣有上足學 徒,且聰明利根,復後生可畏,伏望允臣所請,遣緇俗欽承。」則 蓋欲以徒自代。──據饒氏考,摩訶衍是時已年逾八十,故自稱「 老耄心風」。於摩訶衍舉以自代「上足學徒」,余則疑為即與彼 同抵西域之「達摩麼低」(唐云法意,饒氏以為即襄州法意),故 摩訶衍於後表文中及之。

此第一表,有「六月十七日,臣沙門摩訶衍表上」之句,未署 年份,唯疑必為辛酉年,蓋庚申年廢禪,及覆辯難,稽延至翌年六 月,未足怪也。

表上,藏王似仍許摩訶衍以文字答難,故又諸問紛拏矣。難者 以囚喻,謂解脫貪瞋痴如開鎖、脫枷、解縳,各有法門,倘僅覆以 衣裳,雖目下不見枷鎖縳等,其人終不得解脫。此以禪宗之直指為 以衣覆枷,問亦陋矣,宜乎為摩訶衍舉「涅槃經」,斥其為第二重 邪見。以後所問益見枝蔓,總不離破「無心想」相,摩訶衍舉「愣 伽」之「念念離妄想,念念即解脫」,但從用邊作答,便將有部師 第一分中,問者屢難以獨離妄想焉得成佛?六波羅蜜即諸法門要不 海,伏望聖主,任隨根機方便,離妄想分別,令入於無二勝義法海 ,此亦是諸佛方便。」

復上表云:「當沙洲降下之日,奉贊普恩命,遠追令開示禪門 。及至邏娑,眾人共問禪法,為未奉進止,罔敢即說。(引按,追 詔未達即不敢講,可見仍為廢禪期內事。) 後追到訟割,屢蒙恩主 詰訖(引按:由是知第二次答難,有部分係追赦至訟割地詰問者。 ) 卻發遣赴邏娑,教令說禪;復於章磋。及特便(使)邏娑,數月 盤詰,又於勃石漫尋究其源,非是一度(引按:因知摩訶衍輾轉各 地,於邏娑、章磋僅是奉敕試講,其答難仍未了也。以時推之,此 則應為辛酉年底事,蓋諸事均發生於六月十七日上表之後)。陛下 了知臣之所說禪門宗旨是正,方遣與達摩麼低同開禪教,然始敕命 頒下諸處,令百姓官寮盡知(引按:此則言壬戌年正月十五日詔書 許開禪法事) ……(下略) 」。

上來所引,與前節所擬年表,若合符節。

唯壬戌年雖許開法,事仍未了。故摩訶衍又有表上。

表云:「摩訶衍聞,奏為佛法義,寂禪教理,前後頻蒙賜問。 」云云(已見前引)。可推其於壬戌年許可開法後,仍有以不教修 六波羅蜜及諸善攻訐者,摩訶衍乃表上赤松德真釋疑。

表復云:「摩訶衍一生已來,唯習大乘禪,不是法師;若欣聽 法相,令於婆羅門法師邊聽。摩訶衍所說,不依疏論,准大乘經文 指示。摩訶衍所修習者,依大般若、愣伽、思益、密嚴、金剛、維 摩、大佛頂、華嚴、涅槃、寶積、普起三昧等經,信受奉行。摩訶 衍依止和上,法號降魔、小福、張和上、唯仰、大福、六和上。」 此段示一己之師學傳承修習,所以取信也。

表又云:「自從聞法以來,經五六十年,亦曾久居山林樹下。 出家以來所得信施財物,亦不處貯積,隨時盡皆轉施。」此段敘一 輕輕破卻。於是摩訶衍乃曰:「一切眾生根機不同,譬如小泉流入大 己修禪及布施事,正針對不修六波羅蜜及諸善行之謗。

表既上,或暫告相安無事,故摩訶衍始囑王錫撰「頓悟大乘正 理決」,記前後答問及上藏王各表,所以彰事功也。

上來各事,蓋皆發生於蓮華戒入藏以前。如達賴五世所記,「 甚至到了連藏王也難於判決是非的時候」,始迎蓮華戒入藏,「公 開辯論頓漸之理。」

蓮華戒為寂護弟子。寂護之學,主中觀而融通唯識,故蓮華戒 亦通達因明,且五天竺以詰難為道場常事,料想摩訶衍即因是而致 敗。

尋繹王錫文中摩訶衍諸答,唯依空宗經說「無想」,若與中觀 家辯,中觀家固善破「自性有」與「斷滅無」,且龍樹之學,以如 如法性為勝義諦有,則「無想」之說易破可知,摩訶衍乃由是被遣 返中原。

(六) 設盧皇后鑄鐘事

摩訶衍雖返中原,而其影響於藏土蓋未全絕。饒氏文中,引設 盧皇后鑄鐘事,亦可作為佐證。饒氏云:

「西藏Tantrup 廟有大鐘,G. Tucci與H. E. Richardson皆 曾至其地調查。此鐘乃功德主皇后Jo mo byan chub為(其子棄) 獵松贊(Khri Lde sron brtsan)(七九八─八一五。引按:此有 誤)祈壽,鑄鐘者為唐國和尚”Rin cen” 」 。

饒氏考云:

「又鐘銘之功德主皇后Jo mo byan chun蓋即棄松德贊之皇后 。王統鏡:棄松贊王后一人Hbro bzah buan chub bstan。」

「桑鳶寺鐘銘:皇后國母Jo mo rgyal mo btsun yun。即鐘銘 之Jo mo byan chub。據王統鏡正為Hbro氏,即設盧氏。」

「王錫謂『皇后設盧氏皈依大乘』,即從摩訶衍披剃,Rin Cen為其鑄鐘也。」

饒氏所考甚是,鑄鐘者確為赤松德真之后。據 敦珠甯波車「 西藏古代佛教史」及達賴五世「西藏王臣記」,均記后名「楚榜薩 」(一譯澤绷薩),此即為”bzah buan chub”三字之對音,較王 統鏡略去Hbro 之氏稱及 bstun 尊稱二字而已。

以此推校,Tantrup寺鐘銘之功德主皇后Jo mo byan chub, 正為赤松德真之后。然疑饒說亦有小失,蓋鑄鐘之年,應在皇后披 剃之後。今試略說其故。

據「西藏王臣記」及「西藏古代佛教史」,赤松德真唯皇后澤 绷薩生三子,長名牟尼贊波,次名牟汝贊波,幼名牟底贊波。

赤松德真圓寂,長子牟尼贊波繼位,以一年間於桑耶寺舉行四 次大供養法會,其中三次平等布施食物牲畜與平民,故僅在位一年 零七個月,即為其母毒死。

次子牟汝贊波繼立。唯於赤松德真生時,牟汝贊波曾殺死香大 臣之子,經廓大臣以「三威」與「三和」相濟的審判法判決,處王 子以流刑,然後迎回拉薩。以此宿怨故,當牟汝贊波甫登王位,即 被香納朗所殺。於是王位乃由幼子牟底贊波繼立,其時年方四歲。 以年稚故,時對諸大臣瞌睡,故諸大臣名之為「色那勒敬雲」(意 為「歪頸善睡王」)。

據「希敦佛教史」,自赤松德真以下王統,為牟尼贊波,傳赤 德松贊。「青史」則為:牟尼贊波,傳朱采贊波,再傳赤德松贊。 此間差別,僅為次子牟汝贊波之出入。因知牟底贊波之王名,實為 赤德松贊(Khrilde sron bstan),即皇后鑄鐘為其祈壽者也。

赤松德真卒於西元七八八年,牟尼贊波卒於七八九或七九○年 ,牟汝贊波未登位,赤德松贊旋即繼位,故其繼位亦應在是年。竊 疑是年前後,亦即設盧皇后鑄鐘之時。

關於設盧皇后,「西藏古代佛教史」稱:「王后楚榜薩,思想 行為均極乖謬,對班知達與羅渣華等較高職位者備致摧殘。」恐此 蓋設盧皇后格於教派之見,左袒其師摩訶衍,以致對論師(藏云班 知達)及譯事(藏云羅渣華)不滿。

又關於其毒殺親子事,則亦或有教派成見在,牟尼贊波四次大 供,屬六波羅蜜中的布施,設盧皇后既宗禪門,而未曾通達要義, 於此自不無耿耿。

既毒殺長子,次子又被殺,則碩果僅存者唯此稚齡幼子,窮則 呼天,於是設盧皇后乃鑄鐘為幼子贊波祈壽矣,皇后雖曾披剃,亦 一婦人耳,故無足怪也。然此亦為摩訶衍始料所不及。唯皇后之行 事,影響其後西藏佛學發展甚大。藏人既不其為人,恐因此亦對 漢土之大乘顯教存在偏見。故遣摩訶衍後,未聞復有迎請漢僧之舉 ,於是藏土乃唯無上瑜伽密是尚,無爭勝者矣。

至為設盧皇后鑄鐘之「漢僧Rin chen,」饒文云,其義為「寶 」,甚是。然不知為王錫文中所指之「僧統大德寶真」否?若然, 則猶為藏僧也,不過修大乘禪門與設盧皇后為同門者耳。

結 語

於關課之餘屢草此文,以難一貫思索故,文意難免支離。饒宗 頤教授文為三十年前舊作,愚今日檢出重論,所能發揮者實亦無多 ,此則限於學殖者矣。要之,能論定者尚有二三事,皆與赤松德真 弘法前後有關,此亦或可做研究西藏佛教及漢藏文化交通史者之一 助也。

竊自思念,閉關意在潛修,今則仍耽紙筆,實大違本意,於是 乃發願此文成後,於關中更不拈管,且成回向偈以結本文─

稽鉤古史乘 知非解脫道
習氣未能除 益滋我愧恧
福德法幢師 十年勞譯事
我今步其武 亦應無大過
若能生功德 悉向師回向
(癸亥冬至前一日至冬至後三日圓滿)

十日上午九時,各會員如儀入座後,由 師佛住持台南金剛乘 學會成立儀式,宣佈各學會成立時間雖有先後,然各會都在為佛法 而共同努力,其間沒有大小先後的分別,也沒有總會分會的分別, 隨即領導修啤嗎甯提及祖師法。同修完畢後,由會眾推選會長與 副會長,魏鈴木及張世昌、蔡河源等三位師兄分別膺任,眾望所歸 ,於一片掌聲中圓滿。 師佛於會後,繼續接引皈依會眾。

接著學會安排了一次遊覽佛光山的活動,一行浩浩蕩蕩的。在 觀賞勝景後,於山上用午飧。午間,師佛意欲拜候李逸塵大德,蓋 日前普賢學會在高雄成立時,以法事故,未克親自參加,耿耿於懷 ,然因午后休息時間,及連電話也無法接通,祇得作罷。

返回臺南時,因時屆中秋,拘於俗禮故,特在 師佛臨時住處 安排了一個小型的賞月會,此亦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之謂歟。 為此,除臺南的師兄外,遠在高雄、岡山的王俊雄、陳國政二位師 兄,也攜同眷小代表參加,十幾個人席地為座,就庭院的花架下, 排成兩排拱著 佛師或聽佛法,或談修持,或講故事。 師佛精 進修學數十年,不論大小顯密都下過相當功夫,是以其錦囊中智珠 無算,誰與之親近都將滿願。不過平日大家都在忙著,難得有像今 夜的機會,今夜是無數追求理想中的一次師徒小聚會。

全文完

「死」的學理(三)

「死」的學理(三)

陳建民 英文原著
徐進夫 譯

(譯自A Systematized collection of Chenian Bookets,
No. S1 86 , and 93 ─英文佛學小冊叢書)

叁、不死虹身

敬禮偉大的上師蓮華生!
我今欲求您真實成就祈感應!
要述的題旨只是這一件:
大士如何修成此種不死的虹身?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沒有十足的經驗,但我不妨將傳記所載, 和我學習而得的一切報告讀者。對於這個題目,我想最好還是依照 我常採用的三「C」來作一個分別的說明。第一個C字是「因」( the Cause) ,如種子;第二個C字是「行」 ( the Course),如 花朵;第三個C字是「果」( the Consequence ),如果實。我們 所要講的是不死虹身的成就,是「果」上的事,但要明白此「果」 由何而來,那就必須先談其「因」與「行」,那才不致懸空。

一、因

且讓我先說其「因」,因是種子。我們一讀蓮花生大士的傳記 ,便知他的身體不同於一般凡夫的身體。釋迦佛的言教多半屬於小 乘,因此他必須託附一個人傳授密乘。大慈大悲的觀音大士也認為 應有一位偉大的上師,代替釋迦佛傳授金剛密乘。阿彌陀佛尤其需 要一個人替他宣示:縱然是在我們這個婆娑世界 (亦即彌陀經中所 說的五濁惡世 )之中,亦可往生他的極樂國土。極樂國土有一個特 別誕生方式,那就是:人人皆從蓮花化生,不從父母而生。在我們 這個世界中,要由父母和合才能生出子女,凡夫從來沒有從蓮花生 。由此證明,縱然是在這個充慢污穢的世界之中,亦可有這樣一種 特別的誕生方式,亦即蓮花化生,唯由此而生者乃是一位聖人。蓮 花的本身象徵一位雖然生於惡濁之處,而能自我淨化的人。你知道 ,蓮花係從汙泥裡生起,其下醜惡不堪,而上面卻美麗純潔,真是 「出淤泥而不染」!

蓮花生大士與彌陀、觀音、以及釋迦三位佛陀皆有因緣。彌陀 同意淨化這個世界,以使這個世界裡面的每一個凡夫皆像他自己一 樣成佛。觀音早就成佛了,但他一直謙遜地保留著菩薩身份,據釋 迦佛說,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古佛,但他為了便於親近有情眾生,協 助釋迦佛宏揚佛法,自願恢復菩薩的地位。我們這位偉大的蓮花生 上師,與這三位佛陀皆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密有三種─亦即身密,語密,以及意密。 首先,釋迦佛從身上放出一到嗡 ( OM ) 白光,到達印度一個名叫 烏金 (Wu -Jin ) 的地方。那裏有一朵蓮花,而釋迦佛以其整個身 密提出的白光,就是指向那朵蓮花。由於我們的釋迦佛特別慈憫有 情眾生,而他的身體已入涅槃,因此,他將他的身光投入那朵蓮花 之中,藉以代替他的本身。這就表示了:蓮花生上師的身體與釋迦 佛的本身的身體無二無別。其次,依照五光佛的位置來說,彌陀佛 處於西方,代表一切佛語和喉輪;而他則放出一道表示佛語的光明 到蓮花生大士的口中。第三,觀音菩薩是一切諸佛的大悲化身,而 他則放出一道表示大悲的光明到蓮花生上師的心中。這身、語、意 三者,在密乘中是非常重要的要件。身,包括身體所有的一切;語 ,雖然只指語言,但也包括著言語和從喉輪說法的能力;意,包括 一切屬於哲學和心想的東西。而所有這些,蓮花生大師皆已從三位 佛陀身上得到了。他一身而兼三佛之身,這當然是一大因緣。毫無 疑問,有了這樣的因緣,他當然可以成就不死的虹身了,他的「因 」既然如此確定,則「果」自然沒有問題了─正如蘋果種子一定會 生蘋果一樣。說到這裡,也許有人要問:我們祇是平凡之人,又沒 有這樣殊勝的因緣,怎能指望修成這種不死的虹身呢?

不用說,我們連自己的來處都不知道,當然會有這種疑問了。 我們也許來自佛道,也許來自神道,也許出自某種顯化─但是,除 非由某位上師發現,誰能斷定自己的來處?但我們不能斷定我們與 佛無緣。我們不能說這樣的話。其一是,我們不能說你不是來自烏 金,我們不能說你不是來自淨土,甚至,我們也不能積極地說:所 有三佛都已集中在你一身了。我們不能消極地否認:我們與佛無緣 。其次是:佛陀曾經暗示我們:人人皆有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 並無例外。你也許會說:我祇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比猿猴好不了 多少─就像達爾文在他的進化論理所說的一樣。好吧,如果你要這 麼說,不妨這麼說,不妨待你如此低賤,但佛陀慈悲無量,蓮花生 大士慈悲無量,總是要向每一個人放光加持。因此,想想看,他為 何不向我放光加被?因此,不論你把自己看得多麼卑下,總有神通 廣大,慈悲無限的佛─不僅是釋迦佛,不僅是彌陀佛,不僅是觀音 古佛而已,共有五方五位大佛─隨時隨地將他們的悲智之光投向每 一個有情眾生,投向每一隻昆蟲。我們應該自信,我們可能也有此 種因緣。

二、行

說到「行」,也許要多費一些篇幅,因為這種必須述及各種的 修行方法,自然,我當力求簡要。蓮花生大師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修 持呢?

首先,我們也要接受佛法的開示,你必須完成的第一個儀式是 佛身。佛身裡面空無所有,就像一個水泡,其中沒有血肉。因此第 一步的修法是將肉身化為水泡。我們不談大悟,祇說這個修法的第 一個階段。試如此想:只要我的肉身變得像水泡一般透明,像水泡 一般輕靈,它就可以毫無阻礙地飄浮上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 意願,就有道路,就有辦法。縱然高貴如蓮花生大士,也得善為修 持才行。他每次從諸佛和亥母那裡求得一法,都要到山洞裡面潛修 五年的時間,這是我的上師告訴我的。你只要認真依照這個儀軌所 定的標準精勤修習,就可以將堅實的色身化為一種十分透明,十分 漂亮,十分圓滿的東西,如此,便距離虹身不遠了─但要腳踏實地 ,實實在在地如法修才行,不祇是空口說白話,不祇是談玄說妙 而已。我的功夫,雖然還沒有成熟到證明此點,但不論如何,我也 有些光明了,我也在夢中見到我的光明,見到我的身體透明了。我 只要不斷地修持下去,那就是非常可能,而不是不可能成功的事了 ,因為,把我們自己看得很低,是一件非常糟的事情。我們對於自 己,對於這樣的好事以及可能的希望,總是不加愛惜,總是不加照 顧;我們只管照拂我們的凡夫之身。

這個儀式一旦修畢之後,你就可以接受初級灌頂,進而觀想佛 身─而不是觀想水泡了。佛身裡面空如水泡,外面則是佛的五色和 文飾。亦可觀想一位本尊,儀軌裡面說他像個什麼,你就將他觀成 那個樣子。一切的一切,皆須確切此觀成本尊之身的樣子,一毫也 不差。如此,我們便從一個名符其實的凡夫之身,進而觀成裡面如 空一般透明,而外面則有佛的一切莊嚴及三十二相的本尊之身了 。此觀一旦完成,那你與無死虹身的距也就不遠了。

在這個本尊之身中,你必須有一個智慧之身─一種由智慧,而 不是由血肉構成的色身。你既已完成了水泡觀,堅實的色身就已結 束了。是以,為了再度轉變這個水泡,你必須要有甚深的智慧,才 能使它化為智慧之光。你必須在心輪裡面觀想蓮花,一旦你將蓮花 真正觀想成功,這朵蓮花的本身,就可以護持你,而使你不致落入 任何胎門之中而投生了。投生方法可有四種:由胎門而生,謂之胎 生;由幻化而生,謂之化生;由濕氣而生,謂之濕生;以及由卵或 蛋而生,謂之卵生。蓮花象徵母胎,因此,你一旦將蓮花觀成了, 胎生就可避免,也就不必再到一位母親的子宮去跑一趟了。若要避 免化生,你必須觀想蓮花上面的月,並加以確證。此月圓滿而又明 亮,發出一種白光。此月一旦觀成,你就不必接受化生了─就像蠶 化為蛹,蛹化為蛾一樣。如要避面濕生,我們必須觀想自己立在月 輪上面,念誦一道真言,讓念出的真言發光而回,而使此光變成我 們的本尊。 一個人單憑禪定的功夫,即可達到無色界的境地,而得所謂的 意生之身。因為,不論以何種方式投生,都要有一種心識作為種子 ,始可投入。就被宿業所牽的投生而言,我們的第八識正是這種種 子,但是,我們只要觀成一個叫做種子的字輪,例如「吽」( HUM ) 或「紇哩」( HRI),此種投生,即可避開。你只要觀成這個代 表佛教性空之理的種字輪,不但不會跟著第八識 (亦稱種識 )隨處 投胎法,反而成就一種智慧之身─而不是獲得一種粗重色身。如此 ,你便可以改變心識的投生,而在欲界與色界天上面的無色界中生 而為佛。如此,你亦可以避免意生的投生。這個種子字輪具有空性 之智,因此,你只要專心觀想它,就可以使你的心識隨處受生,而 必定生而為佛。蓮花、月輪、密咒、以及字輪四者,必須在心中觀 想成功,才可以避免這四種投生的方式。如此,你才可以完成跟佛 一樣,而不必再去投生。

這個名為智慧身的身體,是修行第二灌所得的果,第一罐包括 從外面觀想佛身。在第二灌當中,你在脈輪裡面觀想一位名叫智慧 本尊的本尊,其身非常微妙。此種觀法分為三層:一個人的身體原 是血肉之身,而這個血肉之身變成─水泡之身,而這種水泡之身又 成了一種佛身。其次,經由深層的呼吸與拙火 (tummo ) ,這個名 為智身的本身即可形成,而此身則有遮斷其他生法的功能。這在第 二灌中完成。此種智慧之身係由紅、白菩提所構成,所含脈氣、呼 吸、以及智慧,沒有一樣屬於粗重的物質。因此之故,使此種智慧 之身,轉化而成一種虹霓之身,可說易如反掌,毫無障礙,無可置 疑,以上是第二階段。

下面是第三階段:在這種智慧身中,習者仍然保有著細小的「 吽」,「紇哩」,或者「懈」。當你修習時,不但整個宇宙都在放 光,就是一切山河大地以及所有森羅萬象,也都化而為光。此光進 入粗重的血肉之身,而血肉之身,則化為智慧之身,而此智慧之身 ,又化為三昧之身。智慧之身的種字輪,必須變得細如毫毛,乃至 完全消溶於法性之身中。如此,你便證得所謂的法身了,法身是空 。虹身是在空中,因此,必先進入空中,才能變得像虹霓一樣,而 發出你的虹身之光。這就是「行」。首先,開展通常的水泡之身, 接著是名叫「三昧耶身」 ( samaya body )的血肉之身,再次是智 慧之身,其四為三昧之身,只要你能逐一證得此等之身,也就不難 證得虹霓之身了。但此虹霓之身亦不易得。何以故?此蓋由於有許 多器官需要昇華,若干氣脈需要開發。

佛身之中,首先需有一道中脈。大多數的人都有一個錯誤的想 法,以為中脈就是脊柱,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不過,中脈是全身的 支柱卻是不錯的。這就表示了:所有的骨頭都轉化入其中。中脈既 是佛身的支柱,你也許要問:假如它那樣柔軟的話,怎能支撐住全 身?但佛身不同於一般軀體。你要之道,在中脈之中,擬在下面觀 想拙火,而在上面觀想「吽」( HUM ) 字,白菩提。實在說來, 在第三灌中,習者不但要運用他的自身,還要運用拙火溶化每一樣 東西,以拙火使它轉化─這跟烹調一樣,要使東西軟化,或是最重 要的東西。此在男性,是托姆少而甘露多,而在女性則托姆多而甘 露少。這就是何以要有第三灌的道理,因為在此灌中,男女可以彼 此互助,交換拙火和甘露,以使變化成為可能。中國人說,身體係 由血、氣兩種原質構成。血是左,氣是右。氣上行─吸氣時,我們 捺住氣,以使它得以上昇,帶同一切不良的物質,從右邊呼出。但 血則化而為精,經交合而下降,這就是血何以與左相當的原因。精 與卵皆在中間。但必須先將骨頭化掉才行。如欲使凡夫之身轉化為 虹霓之身,不但需要智慧,而且需做多種觀修才行。

第一個脈輪相當於大腦神經系統。你修「吽」字觀,運用拙火 轉化這整個神經系統,以使它溶入這個頂輪之中。第二個脈輪相當 於肺等呼吸系統,你以拙火使呼吸系統化入這個位於喉部的喉輪之 中。如此做時,必須控制呼吸,加以觀想,並以拙火轉化這個系統 。循環系統與血液和心臟相關,因此,我們應以拙火使呼吸這個系 統化入心輪之中。如此一來,血液與心臟便完了,肺臟也完了,大 腦也完了。接著,使消化器官化入臍輪之中,將所有大小腸等消化 器官皆予轉變,以火焚化。所有一切的生殖器官,皆在生殖輪中焚 而化之,使之化為這個脈輪。如此,我們有的,便是這五個脈輪, 而不再是凡夫的五大器官和系統。各種粗重器官一經轉化而成五大 脈輪之後,我們便有虹霓之身了。前面四輪的變化發生於第二灌之 間,而生殖器官的轉變則是第三灌的事情。第三灌( 與異性共修 ) 的旨趣在於加強轉化或拙火的力量,但不可洩,否則的話,便又轉 而生為凡夫之身了。精須上提,使其化而為火,而後才能以此火力 消融任何血肉之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化成虹霓之身。

蓮花生上師依照這種修法而有所成,而此修法亦傳了下來,好 讓我們亦可依法修行,而我們亦有修成的可能。這是一種合乎科學 精神的法門。我們為何不能辦到呢?我們已在前生前世聚集了許多 不善之業,致使我們的脈輪都被世間的塵垢封閉了。一切的一切都 被搞亂了,而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共有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 依教修行,蓮花生上師怎麼修,我們就怎麼修,以便我們或多或少 ,亦可獲得與此相同的體驗,我們必須好好開發我們自己了,這是 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三、果

虹身之果與佛的第五身相關。佛有五身:變化身( Nivmana– kaya ) ,應化身 ( Sambhoqakaya) ,法性身 ( Dharmakaya ), 俱生身 (Sahajakaya),以及大樂智慧身 ( Mahasukhapra jnakaya ),而其中的大樂智慧身就是此種虹身。因為他處身於大樂 ( Ma- hasukha ) 之中,才能像肉身一樣受用此種大樂,並且,他已證得 與法身相關的無上智慧,因為智慧就是般若( Pra jna),而所謂證 得大樂的成就,就是所生的血肉之身已經化成最高形色的虹霓之身 了。虹光就是此種無上的智慧,而彩虹則是最高的形色─兩者悉皆 融合於這個大樂智慧之身之中了。我們所說的大徹大悟─最高的智 慧,就是這種光明。罪人沒有光明,祇是一團黑暗。智慧是光明, 而無智則是黑暗。虹霓反映在無雲晴空之中的形態與色彩,是為有 形的一面,而其光明即是智慧。血肉之身為成虹霓之身的形色,而 其光明即是智慧─大樂智慧 ( Mahasukha pra jna )。從外形上來 看,他既是一種虹霓,那就無死了;既然無死,度生也就無限了; 度生無限,他就可以永無窮盡地行使大悲了。如此,則任何人都可 以在任何方面,任何處所,任何情況下與蓮花生上師發生感應而獲 得他的啟導了。

大悲是佛道的一個組織要素。另一個要素是化而為光的大智。 蓮花生大士既可到處放光,每一個人也就可以得到開悟而獲得佛智 了。由此可知,有了大悲與大智這兩個要素,我們就可在此生之內 達到最後的目標─得救或解脫了。這是真正的佛果。我們不必追求 佛的六通、十力─或三十二相,只應追求大智和大悲,因為有了大 智,我們就可以救度每一個眾生;有了大悲,我們就可以淨化一切 ,使每一個人都可以開眼而得大樂。這才是真正的佛果。

這就是蓮花生大士之所以不死的原因,正如某些人所說的一樣 :他從這個世界上面隱退而至藥叉世界,到那裡去做藥叉的國王, 以便救度藥叉國裡的眾生。實際上,他隨時都可回到這裡:他可以 來到美國,可以到達中國,他什麼地方都可以到─只要與他建立某 種感應道交的關係。他既無時間限制,亦無空間限制。這是獲得大 徹大悟的真正佛果,可以即生完成而不需歷經多生多劫的時間。

蓮花生大師自己可在一生當中達到這個目標,故亦可以協助他 的弟子獲得同樣的成就。正如我曾在前面說過的一樣,我們也可以 跟他本人一樣得到同樣的「因」,何以見得?因為佛陀並不祇是向 蓮花生上師放光而已,他時時刻刻,都在向每一個人放光─只看你 有沒有信心,有沒有認識,能不能信受奉行。你必須相信你自己有 此潛能,相信佛身無所不在,相信他在向每一個人放光。實際說來 ,如果他不時時處處存在,只要他忽視一個有情眾生而不向那個眾 生放光,他就不能得到圓滿的法身。為什麼?因為每一個眾生都佔 一分法身的空間呀!向我們每一個人放射開示的智慧之光,原是佛 的三昧耶或者本誓。三位大佛在向蓮花生大士放光時,同時也朝我 們放光,只是我們沒有領受,將它疏忽了。

實在說來,我們的問題不在蓮花生大士如何修得虹身,而是在 於我們何以如此難以修成虹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來到這 個世界,係被過去宿業牽制而來,因此,輪迴的根株還沒有割斷, 許多東西和債務尚未償清,因此我們才生而為這樣一個人。但我們 還算幸運,因為,佛法難聞,而我們卻遇到了佛法。儘管我們遭逢 歌利王時代 ( the Kali Age ),但佛法未亡,三藏仍在。尤其重 要的是,我們生得人身,受到父母的愛護和照顧,使我們的人身保 持良好的狀態。許多問題都以這個身體為基礎:只要有人咒罵我們 ,我們的身心都會感到痛苦。我們既然有了身體,就得設法謀生, 弄一個住處,就得找個工作,以便混飯來餵這個身體,以免餓死。 因此,我們日常所想到,說到的每一樣事情,都以這個宿業之身為 中心。誰知有成佛的潛能?誰知有成佛的可能?誰知此身死後可以 獲得另一種身體?我們對於這些問題漠不關心。我們祇是處心積慮 地滿足此身的慾望,對於此外的問題也不想一下。而我們死後所 得的那個身體,也許是一種狗身,一種貓身,一種餓鬼之身,也許 是一種毛蟲之身。來生可得何身,就看你今生以此身做了一些怎樣 的事情。縱然是在今生,我都無法滿足此身的需欲,又怎能去照顧 來生的那個身體?沒人注意此事。佛教的經讀告訴你:你現在的這 個身體係因過去宿業而來,縱使你不照顧今生這個身體,也得注意 要將此身觀作水泡,割捨你對人體的舊有觀念;你必須將你的凡夫 之身完全置諸腦後。

其它的宗教不講本尊之身。但佛教的經讀告訴我們:你的本尊 之身猶如水泡,外面祇是幻影,裡面空無所有,你的業身既然來自 你的宿世罪業,那你就得從此償還舊債。但佛身出於性空的哲理, 沒有自我的觀念。因此,佛陀教你修成另一種身體,用以取代這個 血肉之身,但為了觀修另一種身體,仍得保持這個血肉之身。你必 須將裡面上上下下所有的每一樣東西,那怕是細如毫毛的東西,悉 皆觀而為空,並將外面的一切,觀作一種反影。你在你自己的血肉 之身上觀想本尊之身,而將你的宿業之身置諸腦後。經常不斷地觀 想這個本尊之身,久久純熟後,你就會丟開你對色身所持的觀念 ,而不再把肉身看得那麼堅實,更不再把塵世之事看得那麼牢固。 因此,你要在每一天,每一刻,在每一個場合,淡忘這個血肉之身 ,只管觀想你的本身就是本尊之身,假如說你的本尊有四個腦袋, 你就得依教奉行,想你自己還有另外三個腦袋。假如說你的本尊有 兩支大角,那麼,當你通過一道門時,你就得想你頭上有兩個大角, 而小心翼翼地注意,避免碰著。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意願,就有 成功的道路。我的上師觀想觀音菩薩有四隻臂膀,觀到某一個時候 ,人人都見他有四隻臂膀。不用說,他真的將他自己觀成了四臂觀 音。

習者縱使未能獲得虹身成就,亦可在水泡觀的第一個階段中明 白性空之理了。在接受四大灌頂的初灌( 亦即本尊灌頂) 之前,必 須以下三瑜伽與此水泡觀同時修習,觀水泡之內空無所有,而外面 的一切無非光彩。這種瑜伽的主要目標在於:一、生起瑜伽(Kriya Yoka ) ,禮佛、拜佛;二、行道瑜伽( Carya Yoka) ,為佛作事 ;三、瑜祇瑜伽( Cogic Yoga) ,觀修行者的本身─不祇是觀修 身外的佛而已。因為,修前兩種瑜伽時,佛在你的身外,你只是供 養他,服事他。但修瑜祇瑜伽時,你就必要將你自己觀成本尊了。 祇是複習儀軌和觀修一切。但這仍然不是最高灌頂的初灌,因為最 高灌頂無須儀式。你一旦得到了最高灌頂,你就不必使用法本了, 此蓋由於這種儀式和觀修,已因複習不知幾百遍,而變得滾瓜爛熟 了。獲得最高灌頂之後,既然不須法本,只要詳實觀修一切就行了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忘了本尊,忘了本身的潛能,故也就不觀 水泡之身,或本尊之身了。蓮花生上師修畢本尊身之後,接著便在 水泡中修習二灌的智慧火、智慧氣、智慧滴、智慧脈。然後又從水 泡身開始觀修,使此血肉宿業之身及其五大器官暨系統化為五大脈 輪─所有這一切,全在水泡之中:泡外一切如幻如影,泡內一切赤 然,所有五輪,悉皆知幻如影。本尊身的外表反映在外面,所有五 大器官及其五大系統悉皆化為五輪。緩緩呼吸,使得外面五種元素 化為五種智慧之氣:上行氣、下行氣、中住氣、四肢的徧行氣,以 及生命氣。肉身死亡時,最後一種氣,亦即生命氣,便與意識一起 離去;此氣位於心輪之中。此氣如在死前離身,其人即成瘋癲。在 修托姆時如將所有智慧完全注入智慧滴中,亦可令人發瘋,頗為 危險;首先,你必須觀定種子字輪,並以此為中心,縱縱聚集各種 智慧之氣,此蓋由於這一切皆與生命氣息息相關;設使字輪未能觀 定,此種生命氣亦可逸出。

因此,第二灌非常重要,須使五種器官及其系統化為五輪。受 過現代教育的文明人士,都把時間用在保持這五種器的健康(很難 )上面了,乃至沒有餘暇想到五輪的本身,而其所以難得成就虹身 的原因,就在於此。實際說來,你只要認真觀修這五種脈輪,並保 持良好的深層呼吸,這五大器官及其系統就不致生病了。且讓我告 訴你,儘管我尚未修成,但我在印度一所茅棚中住了二十五年之久 ,一直沒有生病─縱然偶而發生輕度的感冒,但很快就好了。由此 可見,我們佛徒修心的額外收穫,亦頗重要。我們在泥土裡埋下一 粒種子,每天加以照顧,使它獲得適度的陽光和雨水,那他不久便 會長成一棵樹木,乃至開花、結果,而此果中的副產很多,例如各 種維他命等營養成分。我們說大悟是我們的主要目標,但這些有益 修行的副產品也不可忽視。

由於我們只管照顧五大器官,而不照顧五大輪脈,因此,雖可 使這五種器得到某種程度的暫時健康,但卻丟開了成佛的潛在能力 。有助佛果的五氣一旦被忘了,佛身就難以順利成長而虹身就無從 證得了。

假如你善用增加菩提的益處,你的菩提就會帶你上昇。因此, 托姆必須強固,就像一道內在之火一樣,可以燒化每一樣東西而使 此種色身完全化為光明。

未了,我們如能求得四種灌頂並了悟性空之理,即可證得法身 ;不悟性空就不能證得法身,而不證法身就不能成就虹身。因為虹 身是在虛空之中,若無虛空,虹霓就無從出現了。這話的意思是說 ,我們的大樂智慧之身要在虛空之中的一道虹霓而得成就,而此虛 空即象徵法身。觀修法身,必須修習大手印空理。如祗空談而不實 踐,便無證量可得。理論是理論,實證是實證,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你須研求抽象的哲理,更應使此哲理化為具體的法身體悟,這就 是不證法身不得虹身的道理─否則的話,縱然拿到密乘法本,乃至 得到大手印修法,亦屬枉然。但是,我們如能依照蓮花生上師所示 的辦法真修實踐下去;前述「因」與「行」,以及其他各種條件, 既然可與我們這位偉大的上師無二無別,那麼,最後的「果」自然 也就不致兩樣了。這是我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