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金剛乘學會佛殿擴建落成

台中金剛乘學會佛殿擴建落成     
暨佛像勝住典禮有感

賴仲奎

敬禮上師
蓮師勝法摩尼寶  甚深教誨密咒道
教傳巖導持有者  福德法幢上師尊
譯經說修宏聖教  廣大事業遍諸方
悲憫有情視如子  傳承不斷祈加持

緣起概述

台中金剛乘學會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寧夏東一街二十九號六樓,七十二年七月五日 由 福德法幢上師主持破土興建,越年落成,恭請 敦珠法王蒞台,於是年十月十日 主持佛像勝住典禮,嗣因來會求學佛修習密法者日眾,原佛殿不敷使用,故有擴建之 舉,八十年四月間併購佛堂左側鄰地後,於八十一年十二月八日興工擴建,至今年六 月完成,遂定於十月十日舉行佛殿擴建落成暨佛像勝住典禮,一晃十秋,往事歷歷如 目前,躬逢勝會二次,不無所感,乃為之記。

瑞日三現

十月十日為佛殿擴建落成暨佛像勝住典禮,既定之日期,適逢「席斯」颱風來襲 ,從七日下午發佈颱風海上警報,至十一日凌晨解除警報時間,長達三天半,計共八 十五個小時以上,因受惡劣氣候影響,慶典前,諸位同學擔心不已。九日颱風侵襲, 強風豪雨交加而至,陸空交通受阻,災情怵目驚心。十日早晨台中風勢減弱,細雨綿 綿,八時前,諸位嘉賓,及海內外各地學會同學陸續與會談論耗時,天空是否放晴話 題,有具深信心者,應日「上師加持a必也一切如法。」

十時典禮開始,全體師兄齊誦「六字大明」,咒音繚繞,莊嚴祥和,恭候 福德 法幢上師步入佛堂主持法會, 上師依「勝住儀軌」開光佛像,十一時許法會圓滿。 以 上師加持之「時輪金剛咒輪」及「金剛結」普贈。人人法喜充滿,並午宴款待, 話別時,互祝吉祥,此典禮過程之大要,唯勝住前、中、後三時,於微風細雨中,「 瑞日三現」,與會者無不嘖嘖稱奇,建立信心基石,某亦深會法軌所示,「無雲晴空 」之喻。

六緣成就

諸經之初,通序分六,曰「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 。」今之法會,具足此六,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大眾具足信心,風雨無阻 ,參與法會,即信成就。大眾與會聽聞開示,上承佛旨,下化有情,即聞成就。八十 三年十月十日為法會之時,即時成就。 福德法幢上師主持法會,即主成就。台中市 西屯區寧夏東一街二十九號六樓為法會道場,即處成就。和合大眾,與會一座,即眾 成就。六緣成就,教得乃興,金剛乘學會法幢遍豎,指日可待。

祈願迴向
與會大眾 一切有情 一塵不染
三業清淨 常起悲愍 破除煩惱
勇勤無間 不亂不昏 具大智慧
照了諸法 盡此報身 共證菩提

密宗山現況略述

密宗山現況略述

楊東賢

密宗山自開發以來,首闢閉關中心關房廿四間,以供學會同學閉關潛心修行,次 建菩提塔,以加持成就此勝處,並圓滿所有虔誠繞塔祈禱之有情眾生,現正興建大圓 滿廟,以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如來、西藏甯瑪派祖師蓮華生大士及弘揚大 圓滿法於漢地之三位祖師 諾那呼圖克圖、 貢噶上師與 敦珠甯波車,祈以顯揚密 法之清源,加被漢地有情。

(一) 大圓滿廟工程進度簡介:

大圓滿廟乃參照印度噶林邦祖師廟之結構尺寸,依樣興建,整個形式是彷蓮師桑 多巴利宮而建,廟之規模,也大於祖師廟,莊嚴宏偉,廟內一樓高十一公尺,二樓與 三樓亦高有六公尺許,現已完成二樓樓頂與四周之護法角樓,正進行三樓圍牆之施工 ,可望於數月內,完成整個廟體結構工程。廟之工程浩大,資亦已達數千萬元,日前 ,蔡河源師兄請 上師南下指示廟內外之細部莊嚴,廟內四周壁畫,以藏式壇城為主 ,擬由 佛母代覓畫家統籌規畫,一樓供奉祖師塑像與化身佛塑像(由國內某銅塑專 家進行雕塑),二樓供奉報身佛金剛薩埵,尚擬覓訪巨型玉石塑雕,一切佛像莊嚴與 廟體嚴飾,正逐步進行,望能於最短時間內完工勝住。

(二) 靈塔規畫設計簡介: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乃孔聖之言,國人所重者,子孫對其歷代祖先之安奉,皆力 求慎重,特別於尋覓靈地更顯謹慎而周詳。倘能將靈骨及骨灰,置於殊勝廟堂附近, 更為不易。今依 上師之悲憫、有情眾生之申請,故於密宗山內闢一處興建靈塔,現 正設計藍圖,加以核定,或於年內可公開興建。此處建靈塔,當得菩提塔與大圓滿廟 之加持, 上師亦準備舉行定期超度法會的庇蔭,望使靈塔內所奉先人能得善緣,而 其子孫亦得所護祐。

(三) 閉關中心閉關現況簡介:

閉關中心,提供一舒適清淨的閉關靜室,經過台南蔡河源會長與何沛書師兄通力 經營下,呈具規模。關房於建設初期,即以套房規畫,自給自足之原則,關中設備齊 全,一些生活必須設施皆求完備,壇城莊嚴佈置完整。於是所有學會同學,都以密宗 山之閉關中心為主要閉關修行處所,同時外界善信亦慕名輾轉探詢可否供其閉關,總 是以﹁本閉關中心只接受學會同學之申請﹂,而婉拒之。故藉此闡明申請閉關之必備 條件,並明列入關、閉關種種手續,令初閉關者,能預作準備。

一、具備閉關資格
 □皈依本會
 □已受閉關法本尊灌頂 □聽聞閉關儀軌開示圓滿

二、申請閉關手續
 □向各學會負責人及閉關中心負責人(何沛書)報備
 □填妥閉關中心申請卡,請學會會長(副會長)簽章

三、自備之物品:
閉關關課儀軌
修持法器(如念珠、鈴、杵、鼓….等)
本人之換洗衣物

四、入關須知:
報到:
 □繳交閉關申請卡
 □填寫入關表
 □繳交關房費
依分配之關房入關安置行李
請購供品、並檢查關內各日常用品。
佈置壇城:(如須製作四天王食子者,請於福利社參考模型製作食子。)
入關:
 □先繞菩提塔祝願祈禱,正式入關。

五、閉關須知:
每日黎明天亮之後,出關房門,前往菩提塔下 ,恭敬禮拜,並右繞三匝。
關期圓滿出關:
 □關期未圓滿前,不得任意出關。
 □出關後往高處走,以祈求長壽。
 □繞菩提塔祝願祈禱。
出關後,整理關房,將房內物品回復原狀,地上撒米打掃清淨,廚具、浴廁環 境清潔。屬個人之任何物品、食品種種,不可置留關房,務必攜回。關閉瓦斯與各水 電等開關。

(四) 菩提塔前祈禱之殊勝:
菩提塔自 上師開光,帥學會同學二百餘人同修祝禱三日,學會同學亦經常於塔 前同修祈禱,並定每週日清晨共同繞塔祈禱,同修﹃上師相應法﹄、﹃三寶總集﹄、 ﹃金剛薩埵除障法﹄與﹃會供法﹄。漸漸相應之名馳聞遠近,時有會外善信從遠地搭 車前來繞塔祈禱,不僅對菩提塔祈禱相應贊歎有加,並熱心主動告訴興建大圓滿廟之 工人,能得此殊勝因緣,實為難得,務必要繞塔祈禱。通常學會同學繞塔多以三匝為 數,亦有七匝為數,若有專程前往者或閉關出關者,則有以百匝為數,繞塔之數,實 未有限制,僅以恭敬虔誠心為之,當有求必應,這是 上師佛菩薩的悲憫加持,使濁 世娑婆眾生,有所依靠。

(五) 結語:
於 上師引領下,篤實之甯瑪宗風,亦漸根植於同學心中,閉關風氣成為學會同 學修持之自我策勵,並互勉以百日關與千日關為期,所以暇滿人身已得,今生若不度 此身,更待何生度此身?同學們彼此策勉,利用餘暇,閉關潛修。時近年關,各學會 同學,亦陸續提出閉關申請,閉關中心將已客滿,若有資格相符者,欲往閉關,而未 提出申請者,請於近日內申請,以利排定關房,若有向隅者,當盡力協調,挪移時段 ,以滿諸願。
密宗山之興建工程,亦積極進行中,待緣熟之日,實學會同學之所依附,亦為眾 生之厚緣善福,願速圓滿。 @

遠離三過與依止六想

遠離三過與依止六想

資料室

本室存有《班禪大師時輪金剛灌頂開示錄》於遠離三過,及依止六想,開示甚祥 。特節錄而轉載之,以實本刊,且供讀者參考。

「爾眾信士,應先遠離身心三過,依止六想,諦聽毋違。
云何三過。第一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不用心耳,諦聽思維。譬如淨瓶、器 口倒撲,任何水物,無能灌貯。第二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當時聽聞,旋即失忘 。如瓶器底,多諸孔穴,雖有水液,灌貯入內,旋由諸孔,洩漏於外,不獲貯藏,利 益徒失。第三過者:於上師說諸法勝義、雖得聽聞,而其內心,染污未淨,為煩惱等 之所垢障。譬如瓶器,污穢不淨,甘露灌貯,轉成穢垢。雖有善業,不能增上。如是 三種過患之相,應先遠離。
次應離去人我見著,滌除無始以來染習,以質直心,端正而住。次復於善說者、 及邪說者,知所分別。以堅慧心,對治邪法,勿為所轉。既具如斯了知覺心。於所聞 法,若不能真實體行,功德唐捐,不成法器。應更具足真行心。由此三心,諦聽勝法 。更依六想,攝持勿失。
云何六想。即於自己,作病患想。於說法者,作醫士想。於所說法,作藥物想。 受持教法,作治療想。於如來尊,作正士想。惟願佛法,常住世想。如是六想,必須 依止。
更須詳檢,自心過失。譬如面部,有諸塵垢,以鏡為鑑,則知洗滌。自心煩惱, 亦復如是。諦聽佛法,則知取捨,如臨法鏡,妍媸畢現。應當力除過失,勤修功德, 觀察自心,煩惱塵垢,以四力門,為之懺悔,以純善心,諦聽佛法。」

皈依

 

 

皈依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英譯
黃毅英漢譯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季刊第六十三期

 

 

 

鄔金之蓮華生大師,為化身現成人身,乃為卡珍公主磋嘉媽所請問:大師,請慈
悲授以一切佛法之基本,斷生死之法門,小因而得大效,易行無苦之方便。

 

化身大師言:磋嘉,皈依為一切佛法之
基本,三寶為一切佛法之支柱。皈依乃其支分斷生死之法。

 

磋嘉媽白言:皈依之精要為何?其義何在?又可作何分?

 

大師答云:皈依之精要為以佛、法、僧為師,道與道
伴,並誓言其為所得之果。故皈依為誓句或接受,何以此種接受,名為皈依?此名為
皈依以接受佛、法、僧為支柱、皈處及令離苦障大怖畏之護持、及拯救者故。此為皈
依之精要。

 

皈依之本義為求免於下三道之恐怖及離外道認五蘊中有我之邪見。

 

其分齊為三:外皈依、內皈依及密皈依。

 

 

 

外皈依

 

 

 

磋嘉媽白言:至乎外皈依,欲皈依之因若何?皈依境為何
?誰乃皈依者?皈依之法又如何?皈依時又應抱何種態度?

 

蓮師答言:若皈依之因為怖輪迴苦,信三寶為皈處。
復次,以三寶為皈依之境,與皈依之守怙,以此三者,生起欲皈依之念。總之,皆以
畏死而作皈依者。

 

甚多人不知已虛度半生,並無剎那想及來生者。此等無皈依。

 

若人無死,或明知可再得人身,則不必皈依矣。然死後與轉生,於下道有極苦惱
者。

 

皈處又為何?當皈依三寶。誰能了生死?唯遍知佛陀,方離諸垢,並圓滿一切功
德,以此故,唯其教法與繼承其教之僧伽,方能自化斷生死之輪。以此乃唯一可皈處
,當皈依此等。

 

總之,眾多人以真正圓滿覺悟者之教法不外預知者之言,而於困厄時,只知皈向
神祗,此等人得皈依,為甚難者。

 

何等人得皈依者?若人於三寶具志向,誠信並念其功德,此等當具如下心態:

 

輪迴既無始末,當下遠離之!

 

外道神祗等,非為皈處!

 

唯遍知佛陀,為真皈處!

 

此為得殊勝皈依之道。

 

皈依之時,空言無益,此如空泛之喃喃自語,自亦不知何往者。

 

皈依時之態度如何?當以身、語、意,尊重而作皈依,當以三念作皈依,畏下道
與輪迴,信三寶加持,並以堅信與大悲。

 

以此生完美,來生亦完美者,於仍籌劃修法時已死,故此為不足。

 

於此,當知皈依之軌。

 

當以何態度行皈依?當以對眾生負責,並欲利之而作皈依。當以此態度行皈依,
若只離輪迴,求涅槃果,則無法達真正與圓滿之覺悟。

 

為令眾生離輪迴苦故,作皈依直至我與三界一切有情,得無上覺!

 

總之,一切所求均為邊見所求。未離邊見執著之皈依為不足夠者。

 

磋嘉媽再白大師言:外皈依鍛練共分幾種?

 

大師答言:一受皈依,當善巧修八法,以免誓句退轉。

 

磋嘉媽白言:何為此八法?

 

大師答言:首為以下之不共法:皈依佛竟,不禮拜其他神祗;皈依法竟,勿害眾生
;皈依僧竟,勿與外道往來,此為三不共法。

 

再欲詳述者:首先,皈依佛竟,「不禮拜其他神祗」之意為對世間神如大天、韋
紐天、濕婆等禮拜,即壞皈依戒,若皈依是等神,即毀皈依戒。

 

次者,皈依法竟,「勿害眾生」者,若殺即肯定毀皈依戒,若以瞋心打眾生,奴
役之,穿鼻,囚之於棚,拔其毛髮與羊毛等即壞之。

 

其三,皈依僧竟,「勿與外道往來」者,若常與斷常二見者交往,則戒已壞,若
見與行與之同,則戒已毀。

 

總之,一切法皆納於皈依中。邪見者不知此。

 

現為五共鍛練。

 

 

 

一、修法之初,以大量好飲食作廣陳供。於十四日向寶貴者獻供,並懇請蒞臨。此
等供有四:頂禮供、物供、讚頌供、法供。

 

 

 

首、頂禮供者,直立合掌,想諸佛與菩薩功德,並觀想頂禮時,觸其具輪之足。

 

次為物供:獻以如花等物,而非為他人所有者,又或觀想供,又或自身等。

 

以具韻讚頌。

 

法供養者,乃願根與功德,生自悲空無分之菩提心,乃為眾生得覺悟者。

 

蓮師云:三寶實無有微塵,需一杯之水,或尊敬者。
供養乃為得諸佛之普照者也。

 

供好飲食者,作三最好美食之供堆,誦嗡、阿、吽三遍。由此觀想供品成甘露海
,隨觀本尊以無數三寶圍繞,而獻以甘露供,並請其納受,若無法如是作者,則獻任
一供養,並頌言:「至寶者,請納受!」

 

若無任何供物,每日至少供水,若不如是作者,皈依戒將退。

 

三寶實不用此等物供,食物多瑪乃於不知不覺間積累資糧也。

 

 

 

二、第二鍛練:乃甯棄身命,或所寶,亦不棄至尊之三寶。

 

 

 

至乎寧捨身命,不棄皈依者:縱有人威脅取眼、斬足、耳、鼻及手等,寧讓為之
,而不捨三寶。

 

至乎寧捨本命不棄皈依者:縱有人威脅以殺,當讓其為之而不捨三寶。

 

至乎寧捨所寶而不棄皈依者:縱人允以整個世界,充滿寶石,而須放棄皈依者,
不應離棄皈依。

 

 

 

三、第三種鍛練:為無論何事發生,或病或辛勞、或安樂、歡喜或愁苦,均應陳設
曼達與五種供與三寶。皈依並作召請:

 

 

 

大師,大金剛持,一切佛菩薩,祈請垂聽!惟願病苦,與一切惡魔及
黑業所驅者皆不生。祈願安樂,吉祥與賢善。

 

 

 

除此,亦宜以朗聲誦經,諷誦,及供食子積資糧,以此等為皈依之基本故。若無
助者,勿生邪見,念三寶無加持力,法為虛假等。當思維當黑業盡時,當感舒暢!勿
作占卜或巫術等,當只作皈依。

 

 

 

四、無論往何方,當憶念諸佛菩薩,並作皈依,假若明日將往東而行,今日當陳設
曼達,並作供養該方向之諸佛菩薩。

 

 

 

又如何作召請?當於出發時召請如下:

 

 

 

大師,金剛持,一切佛菩薩,敬請垂聽!祈請寂息人非人所生障礙並
令諸事吉祥,自出發之時至達目的地。

 

 

 

若不於出發前一日作,即可於出發之時行之。

 

若於出發後離家園十或七步內,忘作皈依,其戒已壞。

 

一日心投入皈依,即無能被蒙蔽者。

 

 

 

五、當思維皈依功德,並數數修習。皈依三寶後以之為願望之所,並仰之作依怙。
守三寶為唯一皈處,並作召請。祈禱三寶求加持。

 

 

 

思維所表三寶者,無論塑像、雕像、畫像、塔或經卷為法身,於禮拜,供養或召
請時突然瞭悟法身自性,為可能也。縱此不生,禮拜供養三寶能結一緣,來世可成一
佛之弟子。

 

蓮師云:無論任何生起,如覺者之功德與喜樂,當思
為上師三寶之加持,何種難題與苦惱生起,思為自惡業。此等斷一切黑業者。總之,
若不信賴三寶,而生邪見:如三寶無加持力等,有難離最下地獄之可能也。

 

磋嘉媽白大師言:皈依有何功德?

 

大師答言:皈依具八功德。

 

 

 

一、與佛弟子聚:皈依已,即名佛弟子。若不皈依,則不入佛弟子之列,縱自以為
聖人、大行人或活佛。

 

二、成一切戒:如別解脫等之器。反之,若失皈依戒,以之為基之他戒亦毀。

 

 

 

若欲還淨,還淨皈依戒足矣。意即於三寶前供養並作皈依即足矣。

 

受一切戒前亦當作皈依:由一日戒到密咒戒均如是。故受皈依又名為令成一切戒
適合器之因。

 

 

 

三、皈依三寶滅斷過往生中積聚之一切業障:意即受共皈依時,障即消減,受不共
皈依已,障將完全斷除。

 

 

 

再者,當皈依之真感受生起,業障即完全滅斷;而只誦之,障即消減。

 

更且,於一切時,行住坐臥,作皈依,業障即完全滅斷,若經常皈依,障即消滅

 

 

 

四、能具大功德:世間功德如長壽、健康、光彩、尊貴、財富等於皈依後即得。皈
依後亦有無能勝證悟出世間之果。

 

五、能免人非人之襲擊及免此生各障難:更謂真實皈依生起,此生不受人為障礙,
亦不為非人如龍及惡鬼所害。

 

六、一切所願成就:若皈依之真實感受生起,無能不成就所願者。要之,若深信皈
處,得一切所願望,猶如召喚如意寶珠。

 

七、不墮下道、惡處或邪途。下道者為地獄、餓鬼、畜牲。惡處為生無佛法之邊地
。邪途指非佛法之見,若欲免入此者,皈依即可矣。

 

八、最後為疾速得圓滿正覺。更何待說他利益耶?

 

 

 

如云於密咒之大乘教法中,能於即身及即生得悟,故當斷只須間歇作皈依之邪見
,當日夜不斷作皈依,即必疾速得圓滿正覺。

 

蓮師言:若精勤作皈依,不用修甚多法,能達覺悟之
果為不疑。

 

磋嘉媽再白大師言:皈依之正行如何?

 

大師言:皈依之正行如下。首以熱望思維:

 

 

 

願安住一切眾生於圓滿覺中,以此故。當積集資糧,淨障與清除阻礙
。以此故,直至覺悟即時作皈依。

 

 

 

隨以不散亂誦三遍:

 

 

 

一切人中之最勝,十方一切諸佛,我與無邊諸有情,直至菩提永皈依

 

一切無執之最勝,十方一切諸法,我與無邊諸有情,直至菩提永皈依

 

一切聚集之最勝,十方不退聖僧,我與無邊諸有情,直至菩提永皈依

 

 

 

此後,以無散亂盡力誦:

 

 

 

我皈依佛。

 

我皈依法。

 

我皈依僧。

 

 

 

再召請三遍:

 

 

 

三寶,祈護離此生諸怖畏。祈護離下道之怖畏。祈護免入邪途!

 

 

 

圓滿時再誦:

 

 

 

功德之根,以此願為眾生利樂故得佛位!

 

 

 

當如是作。

 

磋嘉媽白化身蓮師云:受皈依戒之法又如何?

 

大師言:當頂禮繞行具戒上師,供獻鮮花並白言:

 

 

 

大師慈鑒。十方諸佛菩薩慈鑒。於此直至無上正覺,我、某甲,皈依
人中之最尊,億萬圓滿法身佛陀。

 

皈依離執之最勝,大乘之教法。

 

聚集之最勝,不退轉聖菩薩之僧眾。

 

 

 

於誦三遍後即得戒。頂禮散花。如上修習,精勤作皈依。

 

此如外皈依之受與其修法。

 

磋嘉媽白大師言:皈依後如何得保護?

 

大師言:凡正確修習,如上皈依,必為三寶所護,以此故,若懼墮於邪途,欲過
正道,必能過之者也,亦必能於此生之怖畏得依怙。

 

若皈依之功德生起,即不滿足之停止,功德即續增長。當以心中生起之功德積聚
資糧及消除諸障,若此精勤得生起,更多之功德即生。

 

根器不趨向生起空性,或自生本尊壇城之功德者,仍可以皈依積集資糧與除障。

 

或質疑,如皈依並得保護,若如是者,乃謂諸佛現前,並帶領眾生者歟?答為諸
佛無能以其手帶領眾生出輪迴。若能者,諸佛以其大悲與方便,早已無餘解脫一切眾
生矣。

 

或再問,何謂得保護耶?答謂各各以其修法得保護。

 

若皈依於自生起,即不用修他法,無法不為三寶所護祐者。猶如具最勝保鏢,即
必無懼者也。

 

如是蓮師向磋嘉媽解說外皈依之法。

 

 

 

內皈依

 

 

 

化身大師蓮華生為卡珍公主磋嘉媽所謂問:內皈依之對象為何?何品器之人受皈依
?以何法受皈依?其態度當如何、時限又如何?於何處境受皈依?作用與功德又如何?

 

大師答曰:皈依之境者,當皈依上師、本尊,與空行

 

皈依者當為入密咒道之門者。

 

皈依之法乃以身、語、意至誠。

 

其心態當為以上師為佛,縱失身命不捨本尊,並不斷向空行作供養。

 

時限者,自灌頂時,發菩提心,直至成就金剛持位。

 

處境為虔信密咒道。

 

作用或功德者,為轉成密咒根器,以得不共加持。

 

磋嘉媽白大師:至乎內皈依,當修習何法?

 

大師答言:此中有八種鍛練。有為三不共修持。

 

 

 

一、皈依上師已,於彼勿起惡心或欲謗之。

 

二、皈依本尊已,勿斷對彼之觀想,與念誦。

 

三、皈依空行已,勿斷經常之供養。

 

 

 

五種共修持如下:

 

 

 

一、任何飲食先取加持為甘露,供與觀於頂上之上師。供與觀於心輪之本尊並臍輪
之空行。當作如此啖食之鍛練。

 

二、無論所往何方,召請上師、本尊、空行。觀想上師於頂上,觀想自成本尊並觀
想空行護法為護祐。此為行之鍛練。

 

三、縱失命或肢,當鍛練成以上師如心之珍貴,本尊如眼之珍貴,而空行如身之珍
貴。

 

四、無論任何事故,或病、苦與自在,喜與愁,當鍛練召請上師,供養本尊,供獻
食物及食子與空行,除此,勿作占卜或巫術等。

 

五、常憶念上師,本尊與空行功德,數數作皈依。皈依上師已,障即除。皈依本尊
已,成就大手印身(英譯者按:指本尊如虹身。漢譯者按:即大印身)。皈
依空行已,得諸成就。

 

 

 

磋嘉媽白蓮師言:內皈依有何功德?

 

蓮師答曰:皈依上師,不為世智所縛,無明與愚癡之
障即除。見與覺之積集圓滿,並得當下之覺悟。

 

皈依本尊,離日常覺識,自生智資糧積集,得大手印成就。

 

皈依空行,離惡魔之障,餓鬼困窮之障清除,得積集離執之資糧,並離染著,得
成就報身之大樂。

 

磋嘉媽白蓮師言:內皈依之正行為何?

 

大師答曰:首當熱切求無能勝之覺。次觀上師、本尊
與空行坐於面前虛空中蓮花日月座上,並誦三遍:

 

 

 

上師,傳承之根本,

 

本尊,成就之本源,

 

空行,加持之與者,

 

皈依此三根本。

 

 

 

及後,無散亂專注上師,本尊與空行,重覆誦:

 

 

 

皈依上師、本尊與空行。

 

 

 

再召請如下:

 

 

 

一切上師、本尊與空行,請頒賜身、語、意加持!

 

請頒賜灌頂!請賜共不共悉地!請慈悲眷顧我,汝具信之子。

 

 

 

嗣後將上師溶入頂上,本尊溶入心輪,空行溶入臍輪。

 

磋嘉媽白蓮師言:內皈依之法為何?

 

大師答言:首次受戒之儀軌如下。必先受灌頂,灌頂
時即同時受戒,若不灌頂而欲受戒,先頂禮繞行上師,獻之以花,並白言:

 

 

 

上師垂聽,本尊之聚集,壇城聖眾,空行與隨侍,請垂聽,自即時至
得無上大手印持明位,我某甲皈依傳承之根本,一切超然之諸上師。

 

皈依成就之本源,一切本尊之聚集。

 

皈依勝加持之頒與者,一切空行眾。

 

 

 

誦此三次,皈依即成。

 

此為皈依之儀軌,吾已解說內皈依之法。

 

 

 

密皈依

 

 

 

卡珍公主磋嘉媽白大師言:至乎密皈依,皈依之對象為何
?何種人得受皈依?以何法受皈依?其態度當如何?時限又如何?於何處境受皈依?
作用與功德又如何?

 

大師答言:皈依境者,當皈依見,修與行。

 

受皈依者為最上根人欲得覺者。

 

其法為以見、修、行、果作皈依。意即以決定見、具境界之修與一味之行作皈依

 

至乎心態,離染之見即不求成佛不棄輪迴。離實執之修為不墮邊見而離言表者,
離取捨之行為不墮任何界限。

 

皈依時限,為直至覺悟。

 

皈依之處境,為不欲再投生。

 

皈依之作用,為於此生達圓滿證悟。

 

磋嘉媽白言:關乎密皈依,當作何種修持?

 

蓮師答云:首為三不共鍛練:

 

 

 

一、具覺悟之見:當修習使具別無他處可得佛果之決定見,以一切眾生與佛同體故
。當修習得空有無分之決定,以悟諸相與心無二而得。

 

二、具境界之修:心勿外求,勿內求,鍛練其任運,自在與放下。

 

三、至平行之於無散亂之境界之得鍛練。行住坐臥中觀修之境不可得。勿於須臾有
散亂。

 

 

 

以下為七共修法。

 

 

 

一、縱勝悟自心為佛,亦無棄上師。

 

二、縱知諸相為心,亦勿中斷功德根本。

 

三、縱無畏地獄,亦避最細之過。

 

四、縱不求覺悟,勿謗教法。

 

五、縱得無上悉地,勿自負或自誇。

 

六、縱知人我無二,勿斷眾生之大悲。

 

七、縱知輪涅無二,亦於僻處而修。

 

 

 

磋嘉媽白化身大師言:至乎密皈依,其如何作守護,並有
何功德?

 

蓮師答言:皈依見已,護無入斷常二見,邪見與執著得清除,光明法性之積集圓
滿,身語意不斷之悉地得成就。

 

皈依修已,見亦護持修。染著與習氣之障得除,得集無二之資糧,決定與本來解
脫之悉地得成就。

 

皈依行已,護持不入邪見或斷見。偽善與愚癡之障清除,造次亦無執之積集圓滿
,轉一切覺受成悟之悉地得成就。

 

磋嘉媽白蓮師言:密皈依之正行如何?

 

大師答言:見,自然放下,應離執與免邊見。

 

修當離實執,及定見。其為不可言表。

 

意即心勿向外求,勿專注於內,住於自然而離實執。

 

無散亂於行住坐臥,住於不斷之境界中。

 

滿足,振奮,空靈,大樂或光明等均為短暫之覺受,切莫視為神異。

 

若心掉舉、受障、昏沉,以此等覺受作修習,一切顯現,如上者,勿以之為過患

 

磋嘉媽白言:受密皈依戒之法為何?

 

大師答言:頂禮繞行上師,獻之以花。弟子當跏坐,以大悲受利自他之菩薩戒。
繼凝望天際勿動其目,安住覺性- - 活潑、醒覺、明朗及遍滿- - 勿執於能所,
此即為決定之見,具境界之修,勝利之行!當於此直指。思維如前。

 

此為密皈依之講授。

 

化身大師蓮華生云:此為吾以外、內、密教法,上下
諸見,密與顯攝集為外、內、密皈依唯一根本之口授。

 

若能如上而行,即可轉法為修,轉修為道,而道熟為果,卡珍公主,當信解之。

 

於此以皈依為道之修,講授圓滿。

 

 

 

三昧耶,密、密、密。

 

五台山

五台山

 

黎日光講述
張燮雛筆錄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季刊第六十三期

 

五台山是中國四大名山之首,中國四大名山,每個山都有菩薩住著,也是這幾位菩薩的弘化道場。四大名山,第一個是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弘化道場,這是最重要的,佛經亦有記載,釋迦佛說:五台山是文殊菩薩住的。第二個是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弘化道場;第三個是四川峨嵋山,是普賢菩薩弘化道場;第四個是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弘化道場。

作為一個中國修行人,以前往四大名山為一生事業之一。很多法師出家人等,最大的願是到四大名山,向這四大菩薩朝拜。在以往,去四大名山非常困難,最快也要一兩年時間,而且很辛苦,因交通不便。現在則交通發展,要去就很容易,如去五台山,有飛機由廣州直飛太原,由太原坐六個鐘頭冷氣旅遊車可到五台山。即由香港早上搭飛機到廣州,轉機飛太原,再轉車到五台山,黃昏時分可以到達。

四大名山每山都有它傳奇事蹟和有趣故事,如安徽九華山成為地藏王菩薩弘化道場,故事是地藏菩薩本是高麗王子,他到中國九華山,對山主文公說:要一點地方見建廟修行,文公問他要多少地方?地藏菩薩說,只要一袈裟地,文公覺得不多,便說隨便你好了。地藏菩薩一聲多謝,修起法來,打開袈裟,把整個九華山遮蔽,文公只好把九華山送了給他。後來,文公父子一同出家,跟地藏菩薩修行。

五台山也有傳奇故事,文殊菩薩入主五台山,事蹟太久了。釋迦佛時,文殊發願幫釋尊弘法,有個過程。文殊菩薩全名是文殊師利,也有寫作文殊室利,意思是妙德或妙吉祥。我們注意到清朝國號滿洲,讀音就是文殊師利。換言之,滿清用文殊菩薩之名為國號,所以有清一代很重文殊,皇帝常上五台山,很多事蹟。

文殊菩薩生於西元六世紀,與釋尊同時,當時很多菩薩,認為這個娑婆世界的人罪業深重,難以教導,不肯下來,釋迦佛最慈悲,他來到這個五濁惡世,來做教主,把大乘、小乘佛法弘揚於世界,使許多人得到解脫,了脫生死,文殊菩薩他本是七佛之師,但為幫助釋尊弘法,發願下來做他弟子。華嚴經有說,文殊常為無量諸佛之母,常為無量菩薩之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

一次釋迦佛弘法時,當地下了七日雨,浸了很多田地,釋迦佛一班弟子饑寒交迫,很鼓躁,阿難尊者說,不如請文殊來開示一下,文殊也很開心的來講,使釋尊的弟子安下心來,不覺饑寒,文殊做了很多弘法利生的工做作。

文殊的經像是頭有五只髻,代表五方佛智慧,即大圓鏡智、法界體性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在密宗來說,每一樣都重要。他左手握蓮花,蓮花中有一本般若經,表示出污泥而不染;右手握利劍,斷一切無明、一切煩惱,能除邪麼魔妖怪,代表 智。

文殊的服飾:密宗通常來說菩薩服飾有六樣:綢裙、耳璫、手釧、指環、膀圍、腳鐲,都是配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這在密宗來說,是一個表義,因為他是位菩薩,做六度四攝工夫的,所以衣飾也配合六度。

文殊有時坐蓮花上,表示清淨,有時坐獅子或孔雀上,表示威猛。

釋尊弘法四十九年,最初講華嚴經,最後講涅槃經,凡釋尊講大乘法要時,文殊都在場,而且文殊時時都請轉法輪,向釋尊請開示,助釋尊弘法,功德很大,也使很多修聲聞小乘弟子改修大乘,他是大乘經發起與組織者,稱法王子導師。

文殊是很積極的,到處做六度四攝工夫,到處弘揚大乘佛法,在釋尊離開世界之後,文殊和阿難尊者、彌勒佛一同整理大乘經,使大乘教法發揚,之後有贍部六莊嚴,文殊代表空性,彌勒代表有宗,大乘法空宗及般若宗,有宗是唯識宗。龍樹、提婆、世親等,繼承他的工作,把大乘經典更加發揚,龍樹提倡中觀,把空宗有宗揉合起來。

由於文殊是大乘經卷的發起人與召集人,故稱法王子,所以地位很高,釋迦佛講好多本經都和文殊有關,如維摩經,維摩居士是位很了不起的居士,口才很好,知識很高,一次病了,釋迦佛派弟子去問候,沒人敢代表去,結果由文殊做代表,帶了八千菩薩去向維摩問病,維摩經就是維摩居士和文殊的對話。第二本是楞嚴經,講阿難尊者遇上摩登伽女,因小乘要乞食,阿難到了摩登伽女門前,被摩登伽女迷惑了,攝入淫席,想阿難破戒,釋迦佛派文殊去救阿難,文殊就講楞嚴經,原來阿難和摩登伽女前生是夫妻,摩登伽女又很愛阿難,所以迷惑他,這本經的緣起,就是帶他們回佛所,為他們講楞嚴經。

第三本是法華經,也是文殊講這本經的緣起,有一次釋迦佛在王舍城瓊耆闍佛山入定,眉間放白毫光,照到很遠,彌勒不知為何有此現象,問文殊,文殊說,今佛將說大法,降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即釋迦佛要講大經了。就是講這本法華經。文殊這樣說,也是請轉法輪,亦是這本經很好的緣起。可見文殊菩薩在當時對釋尊弘法,請轉法輪,請佛說法,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功德,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在菩薩處胎經中,文殊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文殊本為佛師,但一個世界只有一個法王,他為饒益有情,便做佛弟子,幫手弘法。

在寶藏陀羅尼經中,釋迦佛說:我滅度後,在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釋迦佛說他圓寂後,在中國五台山有文殊菩薩住並教導眾生,所以釋迦佛涅槃後文殊入主五台山。

華嚴經也說,東北方有處清涼山,往昔以來,諸菩薩眾,於山中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華嚴經說,釋迦佛後,文殊一直住在這裏,講經說法,有緣的,文殊就可示現,聽到他講法,也有大德見過文殊。

介紹了文殊菩薩這位五台山主角之後,就要介紹五台山了。

五台山在山西五台縣,大概離太原五百四十公里,乘旅遊車六、七個小時可達,下五在太原下機,吃過中飯開車,黃昏時分可到五台山。因有五個山峰平坦,故稱五台。以前本叫清涼山的,去清涼山最好的時間是每年七、八、九三個月,其他時間多數下雪,或者很冷,農曆中秋後就開始冷,以故叫清涼山。

五台山有五個台,東南西北中,東邊的叫望海峰,最好看日出,如幸運的話,可看見佛光,建有望海寺;南台叫錦繡峰,有很多花卉,建有普濟寺;西台叫挂月峰,可見月如懸鏡,最宜賞月,建有法雷寺;北峰叫葉斗峰,也是最高的一個山峰,可觀雲景,建有靈應峰;中台叫翠嚴峰,因有四山環抱,風光秀麗,建有演教寺。

五台山有很長久的歷史,大概二千年前,與釋迦佛同時代,就有記載。明萬歷年間,有一本書叫《清涼山志》,所記五台山資料最詳,其中記錄有:「漢明帝時(約西元五十八至七十五年)摩騰西至,以慧眼觀清涼山,乃文殊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奏帝建寺。」這是有歷史記載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時的事。漢明帝時竺法蘭及摩騰兩位高僧將佛教傳入中國,奏請漢明帝在五台山建寺,「額曰大浮靈鷲寺」,但其實當時是建兩間寺,另一間是清涼寺。到了南北朝,五台山更加興盛,五台山有很多僧侶,唐宋年尤為大盛。

不止是中國知有五台山,印度、印尼、日本、尼泊爾等地僧侶,都遠道來朝五台山。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來呢?據說:「若能至信祈求,至五台山可遇文殊菩薩。」以往很多朝扇的,只要他誠心來朝佛,文殊都會示現。

唐代佛教兩宗最盛,一是華嚴宗,一是禪宗,華嚴宗祖師杜順和尚,傳是文殊菩薩所化。在宋朝,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七年在五台山建太平興國寺,該寺是楊家將楊五郎出家之所。

明正德二年,在五台山建大白塔,並塔院寺,最初供阿育王的舍利,現有文殊菩薩白塔,都很有價值,明朝五台山有一百零三間寺,到清朝有二百多間,明永樂年間,主要是禪宗傳入五台山。明永樂十四年,宗喀巴大弟子蔣全曲爾入五台山傳密宗。明朝建顯通寺,中有文殊菩薩像,也是最重要的一尊文殊菩薩像。根據 敦珠甯波車說,到五台山不可不朝這尊文殊菩薩像,因此像為文殊自己加持,同他無二無別的。班禪喇嘛未圓寂前,也來朝過這尊佛像。這是個銅像,是五台山文殊像中最重要的一尊,到五台山不可不去朝拜。

到清康熙年間,把五台山上十間寺院改為密宗寺院,到現在,我們去參觀,可見許多本來是禪宗寺院,也修密宗。約莫一半禪宗,一半密宗。而雖是禪宗法師,都已顯密雙修的了。因清朝用文殊菩薩之名為國號,當時也是達賴喇嘛的堪布到五台山傳教,也就是這位堪布,被拜為國皇子師,因此五台山顯教密宗一起弘揚至今。

介紹了五台山,也講講故事,文殊菩薩初到五台山時,五台山有五個山峰,氣候非常炎熱,而且貧瘠落後,文殊到後,住得不舒服,想到海龍王處借塊清涼石使氣候改變,他化成和尚去見龍王,初時龍王不肯,說清涼石是鎮海之寶,而且是龍子龍孫居住遊玩的地方,不能借出。但文殊一路求懇,龍王見他只是個和尚,便說:你有本事拿得動,就拿去好了。原來這清涼石很大(現仍在清涼山,上建有清涼寺。),文殊聽龍王說了就不客氣,拿起清涼石飛走,龍子龍孫們不見了清涼石,就到清涼山向文殊討石,大加搗亂,本來是五峰山,山峰被掃平,變成了五台。結果文殊出現,把龍子龍孫收入了朝龍洞,讓他們在洞內修行。因此五峰山變了做清涼山,後來又改做五台山。

文殊入主五台山後,和東土人一同生活,一直很關心東土人的修行,覺得東土人多作惡業,出家人修行人又多犯戒,他很慈悲,借摩利尊者東來,開示我們的祖先,這個偈是:「西域尊者往東來,卻被文殊演化開,東土若無尊勝咒,孤魂難以脫塵埃。」這個故事,在佛頂陀羅尼經中也有講,講到這個經,便引出這個故事:西域有個大修行人叫摩利尊者,知文殊住五台山,發願來朝。在唐高宗時,他歷盡萬水千山到了五台山,跪在石上,希望見到文殊,對山祈禱,他說佛滅後,所有大德都走了,只有文殊住五台山,而現在有八難,(八難)名數):謂見聞佛法,有障難八處也。又名八無暇。維摩方便品,天台疏三曰,言八難者,三惡道為三,四北郁丹越,五長壽天,六盲瘖啞,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因文殊在世時,摩利尊者未出世,所以叫佛前佛後。摩利尊者祈禱間,見一老者來,問他來自何處,帶何物來朝文殊?摩利說我傯傯上路,只帶個心來。老人說:你們西域有尊勝陀羅尼咒,非常殊勝,能增福延壽,消滅罪障,甚至可超度幽冥。你有無帶此咒來?摩利尊者說:此咒很長,我也無帶在身。老人說,你只有回西域去,帶此咒來東土弘揚,文殊才會見你。老人說後,化做祥雲飛去,摩利尊者才知老人是文殊所化,為普度東土有情,希望他把尊勝佛母咒帶來漢土,特別引化他。摩利尊者只好回西域,把八大本尊勝佛母咒帶來漢土,啟奏給皇帝,皇帝很高興,但又很自私,把咒譯做漢文,只收在禁宮,不流傳民間,最後把梵文本咒還給摩利尊者,尊者帶到其他寺門,請其他法師再譯成漢文,最後他把梵文本帶上五台山,此後未聞摩利尊者再出五台山了。

由此故事,可知文殊菩薩對我們東土人非常慈悲,教我們修行最重要守戒,一不守戒做了惡業,在生不能成就,死了要落三惡道,而尊勝佛母咒可以增福延壽,超度幽冥,不守戒可懺悔,壽命短者可長壽。文殊慈悲,希望這咒可在東土流傳。

文殊菩薩為何這樣重視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呢?原來又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善住天子,一日正與仙女遊戲間,忽聽一聲音說:你還有七日命。原來神仙福報盡了,也要死的,要落其他六道,通常天人將死時,現五種之衰相。(涅槃經十九曰,一者衣裳垢膩,二者頭上花萎,三者身體臭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樂本座。)這個善住天子知自己死後,會落畜生道七次,再落地獄受苦,然後再做人,但要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而且眼盲。因他有天眼通,能見將來果報。於是他很吃驚,去問帝釋天如何可不受劫數?帝釋天代他去請示釋迦佛,釋迦佛說:善住天子福報已盡,要要消災延壽,最好念尊勝陀羅尼,因為這個咒能淨一切惡道,能淨除一切生死苦惱,能破一切地獄,能回向善道。釋迦佛特別推崇尊勝咒,希望善住天子念了這個咒後,能夠超脫。釋迦佛把這個咒傳給了帝釋天。(這個咒很長,有二百七十多個字,也有幾個譯本,釋迦佛說這個咒非常殊勝,當然自己念最好,就算聽人家念,也可消災延壽,可脫三惡道,可離苦得樂,並可超脫幽冥。)

帝釋天得此咒後,很多謝佛,釋迦佛說:你七日後再同善住天子來我處,看看如何。於是帝釋天很高興的回去,把咒傳給善住天子,善住天子即念此咒。制第六日已很有境界,知來生要受的苦都已解脫,且可得很長壽命。到第七日,便同帝釋天一起去見釋迦佛,讚嘆佛咒功德,這是尊勝陀羅尼的故事。

接著說一個啤嗎拉密渣的故事。

啤嗎拉密渣是密宗大修行人,甯瑪巴教傳派第十一代祖師。他也是文殊的化身,亦住五台山上。他原是印度人,二百歲入西藏,修大圓滿,恨長壽,與蓮花生大士同時。甯瑪巴傳法本有兩位上師,一位是蓮花生大士,另一位就是啤嗎拉密渣了。他同蓮花生大士一起入西藏,住了十三年,便到五台山去了。如有緣可見到他。 敦珠甯波車說:啤嗎拉密渣很慈悲,每個朝勝者都可見他三次,他或化做一隻鳥,或化做一棵樹,或一塊石頭,所以他見到你,你未必見到他。要看你是否有緣,修持如何境界怎樣。啤嗎拉密渣每一百年必在世間示現一次,它有個弟子叫吉尊,是他徒孫,住後藏,本身修圓滿次第,修得很好,他最大的願是到五台山見啤嗎拉密渣親自示現,親傳灌頂。到了五台山,隨山叫喊,終於啤嗎拉密渣示現,跟他同住半個月,把甯瑪巴所修的圓滿次第和大圓滿法都傳了給他,吉尊修了七年,化虹光身飛去。

吉尊也有一個故事,啤嗎拉密渣離開他後,他很想念,一日去到一個山谷,兩邊峭壁,一邊現出啤嗎拉密渣的像,另一邊現諸佛菩薩像,先頂禮給誰?他想諸佛菩薩很難見到,便先頂禮,誰知一跪下去,諸佛菩薩全部化光,飛過啤嗎拉密渣那邊。吉尊非常後悔,因密宗上師代表佛法僧,非常重要,所有諸佛菩薩,都是上師加持,才修得相應,所以密宗修行人,無論在什麼情形下,都應先頂禮上師,然後頂禮諸佛菩薩。

有一個王子燒身的故事,也是家傳戶曉,是五台山一個很重要的事蹟。魏晉南北朝時,高齊國天保帝第三太子上五台山,最後燒身獻給文殊。這位三太子身患絕症,他前兩生是僧人,已斷男女之欲,由於這樣,它有宿命通,一出生就知前生事,原來他前七世都是被人殺死的他也知道在七世前,是晉楚世家,連場大戰,他曾殺人盈千,所以他一連七世,都被人殺死,雖前兩生做僧人懺悔,尚未懺完,現雖身為太子,而仍身患絕症,是因以往殺業太重。(所以我們佛教徒,一定要深信因果。佛法講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今生受的是往生做的業,往生做得好,今世會有福報,往生做得不好,就慘了,尤其殺業,所以我們會常放生,如希望少病長壽,最好參加放生法會。)

這位太子來五台山,是因多世前殺業太重,無法懺悔,要求文殊菩薩幫助,他與大臣劉謙之一同上山,住了一個時期,向文殊懺罪,希望文殊給他一個指引,但久久沒有反應,太子就死了心,一晚夢一老人對它說:「你自知殺業如此之重,懺罪尚未完,文殊怎會見你?你自己再考慮怎樣做吧。」太子醒後知宿業難懺了。(以佛教來說,宿業比較難懺的,因做惡業時,等於播一個種子,這種子何時開花結果發芽?我們不知道,到一開花結果發芽時,懺也難了。因此我們修行人,早晚最好多些懺悔,我們密宗最好修金剛薩埵法,希望多些預早懺悔,袋種子未發芽開花時,儘量懺完,使種子死了,或重業輕報。)但那王子自知宿業太重,他想此生已經無用,翌日便在文殊像前焚身以作懺罪,火一燒他就發願,他把此身供獻,望佛能釋其罪,如將再做人,不做太子,生生世世做出家人,修行到成就,火光中見文殊聖像出現,劉謙之把王子骸骨收拾,放在一個塔裏,回去向皇帝啟奏,皇帝就下令在皇子燒身處建一間寺,叫王子燒身寺,今叫壽寧寺。

這個故事,大家注意到,一個修行人最重要深信因果,我們修密宗很有福氣,因有金剛薩埵除障法。釋迦佛說:無業不到娑婆。我們來到這世界,就因作了業,不然便到佛的剎土了,不用到這娑婆世界受報。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懺罪,越懺越好,成就越大。

故事中的劉謙之也深信佛法,他和太子上五台山前,就已日念文殊咒七萬遍,作家常功課。到眼見太子焚身後,自己也很感慨,很悲憫,於是向皇帝奏請辭官,在五台山修行,淡薄名利,一直念文殊名號,最後有心通,造成華嚴論六十卷,便去啟奏皇帝,皇帝大為高興。劉謙之本不懂佛法,因不斷念文殊名號,得文殊加持,得以心通,這也是文殊菩薩的一件勝蹟。

五台中其中一間寺是黃教的,就是這鎮海寺,其名鎮海,相傳寺下有一海眼,曾犯濫成災,使附近八百里地被淹,這海眼又叫海底泉,文殊把水患平息,為防再浸,便在海眼之上建鎮海寺。章嘉活佛在該寺住了很久,這次我們到該寺,見住持月柱法師,是修密宗的,班禪喇嘛傳了很多法給他。寺內現有四人,月柱法師有兩徒弟,還有一個老喇嘛。章嘉活佛住過的地方鎖著,不讓人入內。鎮海寺很大,氣氛莊嚴肅穆,後面有章嘉活佛靈骨塔,塔底有浮雕,雕有釋迦佛故事,據說舍利塔時時放光。

很多人常上五台山拜關帝,據說五台山最靈驗的關帝在鎮海寺。

章嘉活佛是黃教四大活佛之一,派來中土侍奉皇帝,相傳他是達賴二世呼畢勒罕轉世,他出世時就有很多特徵,通達經論,皇帝封為國師,即呼圖克圖,教皇帝修法。皇帝請他主持蒙古多倫伯彙宗寺,蒙古諸王及達官貴人,都是他的弟子。皇帝並請他翻譯密宗一切咒語,用四種語文並排,即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章嘉活佛修行也有很大功德。以密宗來說,瓶灌修生起次第,修種子觀、咒輪觀、本尊觀等,到二級灌秘密灌就有六個法可修,丹田火、幻化身、夢幻、光明、中有、頗哇,主要修脈氣明點。一級修身外,自成本尊、咒輪等;二級修裏面丹田火三脈等,修好丹田火再修五個法,幻化身是一個身可變成很多個身,夢幻是可入夢中。章嘉活佛修夢幻入皇帝夢中,也有一個故事。黃教修最重要的本尊是大威德金剛,是文殊的忿怒尊,三十二手,每手握一飛鳥,三十四足,每足踏一走獸,非常難觀想,皇帝觀想不出來,就問章嘉,活佛說:今晚請大威德金剛見你。是夜,皇帝入睡,章嘉自己觀成大威德金剛入皇帝夢中,皇帝非常高興給章嘉很多賞賜。章嘉活佛晚年眼睛不好,幾乎看不到東西,但它經論很熟,手翻經書,第幾頁第幾行,他一翻就有,可知他修行得好。

東漢時,摩騰、法蘭兩位高僧把佛法帶來漢土,在五台山建大浮靈鷲寺,這兩位印度大修行人都有大智慧,知東土機緣成熟,可為大乘佛法弘中心,印度八世紀回教入侵,佛教衰落,而中國未有佛教,兩高僧用白馬帶來了釋迦佛像、四十二章經譯成漢文來東土,知東土有大菩薩文殊在五台山,於是東來。當時漢明帝發一夢,見西方有金人,解夢者說:西方有大聖出現,漢明帝派十八人到印度,帶佛法回來,也帶摩騰、法蘭東來,白馬馱經,到了洛陽,建白馬寺,皇帝問兩法師,東土有無聖人出現,兩法師說:文殊就是大聖,住五台山,也見阿育王建舍利塔在五台山,文殊仍在五台山講經說法,有福慧就可見到他。望皇帝在山中建寺,以弘佛法。皇帝批准,就建這靈鷲寺,因五台山山峰與印度靈鷲山相似故名。大浮即弘信。現該寺已毀,新建的叫顯通寺。

唐代杜順和尚,相傳是文殊化身。中國佛教史說,中國佛教有十宗,唐代最盛的兩宗是華嚴宗和禪宗,華嚴宗的始祖,就是杜順。

杜順和尚有個弟子叫智沖,對杜順說要到五台山見文殊,杜順給他一封短柬,叫他見了文殊便大開來看,智沖到了五台山,久不見文殊,一日見一老者,問他此來何事,智沖說要見文殊,老者說文殊久已在長安了。智沖問是那一位?老者說就是杜順和尚。言迄不見。智沖忙打開師傅的短柬,見內有偈曰:遊子漫波波,台山歷土坡,文殊只這是,何更問彌陀。智沖方知師傅是文殊。

杜順有醫病神通,病者對他坐著,其病自癒。他也做過皇帝老師,一次杜順在河邊講經說法,有夫婦抱子求加持,杜順接過嬰兒,在其耳邊說了些話,便擲嬰兒落河溺死,見者大驚,嘩然之際,嬰兒卻由河中出現說:這對夫婦前生害我家散人亡,我此生做他們兒子,要害他們的,只因杜順和尚在我耳邊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把我浸死,你夫婦有幸了。大家才明真相。密宗也有個故事,婦人拆魚肉餵子,旁有狗吠,婦以魚骨打狗,修行人見了說,孩子是婦人宿世仇人,今生來害她的,魚是婦人前生之母,狗是她前生之父,婦以前生母之肉餵前生冤家,以母骨打前生之父,冤親倒亂。所以密宗說冤親平等,要有平等心,千萬不要有分別心,由分別故轉輪迴,一切分別心都是虛幻。

杜順最喜研華嚴經,是華嚴初祖,最後他是借皇帝龍床一用,坐龍床上圓寂的。

宋代五台山有太平興國寺,為宋太宗所建,當時有沙門名睿見,說自己有四不為,是眼不觀非法之色、耳不聽非法之聲、口不道非法之語、心不緣非法之事。宋太宗以其宗旨很好,就召見他,建此太平興國寺交他主持。睿見也是楊五郎的師傅,楊五郎為楊家將楊業第五子,愛好佛法,意欲出家,而北宋國難當前,師傅對他說未是出家適當時間,送他一件禮物,是個包袱,叫他危急時打開,或可救命。楊五郎隨身帶著這個包袱,一次被金兵圍困,他在危急中打開包袱,原來是件服袈裟,星夜扮僧人突圍,到五台山出家。今太平興國寺已毀,但楊五郎像及他生前用過的鐵棒仍在集福寺,該寺為比丘尼寺。

後有名真寶者,也是楊家大將,在靖康之亂時,被金人所擄,矢言忠於宋帝,並稱是佛教徒,不妄語,視死如歸。金人便殺了他,宋朝皇帝知道他忠心,便予加封。在太平興國寺也便有真寶的一個位。

心路

心路

方傳松

乍聞師諭:呈繳備登季刊文章乙篇。不禁令吾躊躇,以余見地粗淺,經、律、論 未嘗廣涉,密宗法要未曾精研,修行意境更是胡裡胡塗。何來心得、知見可寫,茫然 思之再三,惟以自身歷驗,與我金剛師兄共相勉勵,以圖塞責。

因緣和合,民國七十三年,在同學之徵引下皈依 上師,然以對密法全無概念, 是以有暇及師兄熱心研討,漸次略知。年餘,旋復因世法勞頓,多所曠廢。迨七十六 年漸告緩解,竊喜尚未遺忘,漸加參與。七十八年,師兄敦促求傳密灌,時仍濛昧、 無知,疑惑尤多,僅憑佛法弘化千載不墜,證道有之,於焉止於不退。蒙師恩準,得 傳密灌,接觸漸廣,摸索漸朗,稍知因果及密法之殊勝,茲概敘之。

七十九年五月某日,余因要事由公司驅車(箱型車)外出,行經一彎道前,正巧 對面一輛大砂石車由彎處急駛而來,相距約三、四十公尺遠,相對車速當超過一百二 十公里。突然間,砂石車後輪狹縫中摔出一巴掌大石塊(約三公斤),猛力彈跳,不 偏不倚。眼睜睜視其迎面直射而來。此時自己心窩以上,除了一層厚不及零點五公分 擋風玻璃外,完全暴露在這顆飛來石之殺傷涵蓋範圍內。在右有同行機車,左有砂石 車,後亦有車跟進,了無閃躲迴避空間可尋。瞬間,醫院、病房、家庭、父母、妻子 、兒女、親友及身受重創、悽慘傷亡殘廢、生離死別景況,頓時浮現。是時內心唯一 思索的是減速煞車,讓我重報輕受,藉由 師佛及護法之加持力,將穿透擋風玻璃之 阻力,使這顆奪命飛來石,加諸在我身上之摧毀力降低(不敢奢望完全免除),心中 隨之平靜,無懼無悔….。剎那間,吱--轟--,嘩啦--尖銳煞車聲, 撞擊聲及玻璃碎落聲,參雜並陳,砂石車亦轟一聲呼嘯而過,全然不知其輪下拼出之 飛來石,為我帶來多大之衝擊。待定睛一看!天哪?渾身上下,座椅全是碎玻璃,再 仔細瞧瞧,竟然毫髮無損!下車始發現後車窗亦破個大洞,石頭連闖兩關,強令玻璃 掉落車外,驚愕中,是感恩?是幸運?是….?石頭如何飛逝而過,有太多 的問號,讓我腦筋暫時騰出一片空白….。

八十年,淺嘗密法,得受恩澤,更能領悟 上師與弟子間之密不可分。於求得普 巴閉關法後,向公司請假赴南化密宗山。功課如儀,念誦持咒,心情平靜,亦時有所 思。一日,課間猛然覺醒-- 師傳密法之高深浩瀚令人讚歎!以余之庸俗劣鈍,竟 得受此甚深法要,余之密灌實不足喜,羞赧慚愧,無地自容,心續盪漾,愧悔之情, 實非筆墨所能言表,思之,唯有以精進修持,報答 師恩於萬一。

是以八十一年,辭退公司職務,殷望多做涉獵,以實知見,以豐羽翼。迨至今日 ,尚為世法纏縛,了無所獲。慨嘆﹁大放下﹂之心何時成熟?吾心戚戚,衷心至誠, 祈請 上師加持,賜我知見增廣,世法圓融,罣礙全去,戮力精進,以報 師佛而已 。

回到鄉間「亦一廬」

回到鄉間「亦一廬」

劉其鈍銳之

先君子少弼先生,生平是作非僚屬地位之名「幕府」。「幕府」謂於前清時,佐 各政治長官、洽辦公文事宜,尊稱之為「老夫子」者。先君向以廉介自守,不受餽贈 ,故脩金所入,僅足贍家。而各長官,以得其文墨助力,政通人和,感激之至。於是 廣東廣西兩省督軍龍公濟光,贈以二萬金,廣東省長李公耀漢,贈以一萬金為硯田潤 ,是時以既有餘資,乃於廣州市大北直街周家巷購地三畝建宅,宅有山有塘有亭榭樹 石,命名「一廬」,自號為「一廬主人」。不久,羊城迭遭兵燹,遂避地香港之九龍 ,遂於其市街,以與陳子礪採花,在屋後隔牆唱和之便,遂購置一宅,雖陋而隘,顧 而樂之。顏其室曰:「浮海居夷又一廬」,以見其志。先君子生平「懷鄉」「愛鄉」 之念,常以詔其後人,然以事業所羈,居鄉甚少。其鈍今年,已八十三歲, 兄弟多人,亦無居鄉者,並有先人之蔽廬在,荒置既久,將致傾墮。因仿照購宅九龍 之題句,因誌其崖略於此,盼毋忘

先君之志也。

承事 甯波車紀瑣

承事 甯波車紀瑣

劉銳之

數十年前,從香港遄程前往印度之﹁加林邦﹂,目的在求師與求法。專訪久居當 地之陳健民師兄,他固謙讓未遑者,說及新近從國內來一偉大之修行人,似是甯瑪巴 (紅教)之學者,道貌岸然,腦後留一小髻,你可仔細查訪後,應奉以禮物,稱之為 師。並為我備辦一 份,我亦同執弟子禮也。是時有釋悟謙和尚,陜西省人,擬往西藏 ,學習藏文,以修習密法,亦在﹁加林邦﹂集合,聯同謁見,和尚頗識藏語,不至相 對無言。及相見, 師竟一見如故,以皆屬蓮師二十五忠徒之一,他為﹁佐賓車聰﹂ ,乃蓮師之書記,時彼每事均求教於我,我則儘量告之。我是時之名,亦以示及,已 忘之矣。 師並云:當時發願:他日若相見?如有所問,當盡以告之,償宿願也。如 是數十年後,佛女千媚、詩靈姊妹,時常來往香港台灣,彼此異常稔熟。日者千媚師 兄告余曰:吾 父之弟子,凡數千人,而對你異常懷念,久深奇異,不敢以問,今承 談及,於是恍然。

法王乃大修行人,一切未來,均又授記。其十八世,在傳授我一切法要。十九世 轉世後,在尼泊爾坐牀,曾往參其典禮。至二十世則依授記,為至時 輪金剛剎土之香拔拉,成就時輪金剛之位, 師愛護逾恆,飭認真修持,將來可帶之 同往。日者,更手持陳寶芳相片云:此人亦帶同往者。復再一次詔余曰:你可放心前 往時輪金剛剎土,我已為你找定職業位置矣! 師恩深厚,可勝慨然。但多次以來, 從未有詔我為汝灌頂傳時輪法者,我亦未有作此請求。

業與道

業與道

法傑

那是民國六十六年的事。一向健康幽默的父親,突然因直腸癌住進林口長庚醫院 開刀,情況危急,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中。這時我正在軍中服役,蒙長官厚愛,准假隨 侍身旁。

看著因兩度開刀(因接合不良,三天內開兩次刀)而虛弱不堪的父親,心中唯一 起的念頭就是求 上師、諸佛菩薩的加持庇祐。我整天念著百字明為父親除障,念藥 師咒並放藍光加持他,邊念咒邊輕撫他因缺乏氣血而冰冷的身軀,讓他多一分安慰與 溫暖。有我在身邊,父親就多一分安全感。我還樂觀地安慰父親及家人說:沒事啦! 爸爸的事包在我身上,我願捨壽讓爸爸至少活到七十歲。嘴巴是這麼說,心中實在沒 把握。唯有轉求上師加持、祈求佛菩薩垂憐。

家中有五、六甲魚塭,是父親教書之外的副業。他每天早上四、五點就去巡塭施 肥,然後趕回來上班;下班後再去巡視一番,如此三十幾年。魚塭多少貼補了家用, 也令六個小孩都受完基本高度的教育。父親生病,能痊癒否?不知,我快退伍了,哥 哥事業正忙,照料魚塭的事,理所當然的將落在我身上。我則建議把魚塭先租給人, 或想辦法賣掉。媽媽持反對意見,說賣掉會給人看笑話,何況我們不能忘恩負義,魚 塭養了我們一家,….賣它違情又違理,不用考慮;租出去,一時也不可能 。我只有準備暫時接管,也為自己編了一大套理由及擬就一分經營計劃,如:以科學 方法養魚,減少魚仔死亡率,增加魚塭的使用價值、增加產能,天天巡塭時持咒加持 魚仔,使生者善生,亡者得生善趣….。頗有一付經營者與宗教家的襟懷, 但明顯地,這都是無法改變業力與因緣,退求其次的想法,實說服不了自己。

怎麼辦?南無咕嚕貝!南無布達呀!南無達爾嗎呀!南無僧伽呀!不是天天持誦 、時時念嗎?就以 上師的開示當依歸,請 上師為我抉擇吧!於是將狀況呈稟上師 。 上師指示:以你學歷找份工作不難,最好不要養魚,那與殺生脫不了關係。意見 已定,我就改變策略,盡力說服家慈,先請人照顧魚塭,並以因果輪迴的觀念來改變 家人的想法。家母雖持素多年,也念佛禮佛,但不能養魚的事,就是沒辦法同意。是 經濟因素使然吧!人不是都要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的嗎?

很幸運的!家父病情好轉了!魚塭也租出去了!我也考入公立高職當數學老師, 後來辭職回公司,由製作流行音樂而創作佛教音樂。在這中間,父親的身體時好時壞 ,但都能逢凶化吉,公司的營運也偶見危機,但在清淨信心、不貪隨緣的理念下,也 都能化危機為轉機,使失望成希望,轉業力成道力。尤其在佛教音樂方面,至少有二 十萬人,因我的音聲而與佛結緣、與佛作更深度的相應。所謂聞聲入佛、憶佛念佛、 如佛作佛。

是凡是聖,是業是道僅在一念間。提起幾分道心,可減幾分凡心,運用幾分智慧 ,可除幾分無明。事來心應,應之以凡心即業,應之以聖心即道。現前事皆有其因緣 條件,既否定不得也執取不得,藉緣生也隨緣滅,本無自性更無善惡。未成之事,以 己心造作經營而成,動機善,於人於己有饒益性則該為;動機不善,損人利己則不該 為。學佛之道無他,直心而已。直心之道無他,真誠為大眾著想而已!心無邪曲,是 心乃大乃壯,乃慈乃覺,乃可無處不自得,無時不心安。

一個人若可確立正知正見,心則得本,本固道生。然知見之樹立,唯賴聖言量與 善知識之啟迪引發。故深入經藏及擇取、親近、承事善知識,實學佛之要務。能以真 誠心、無所得心,謙卑參訪,依教奉行,並時時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多少與佛相應 ,自己的云為造作,幾分利益眾生,久修久行,自可上與諸佛同其慈力,下與有情合 其悲仰。不斷強化菩提心,以饒益有情作出發點,多為眾生作牛馬;不斷煥發自己的 佛性,以空明無礙為立足點,照破無明諸惑障。如此智慧增上,慈悲增廣,福慧雙修 ,自不空過難得人身,才不枉費 上師、三寶的教導護持,也才能修的心安理得。

我要特別感激 上師在我徬徨時,作我的眼目,教我以自持之道,在我衰弱時, 給我信心與力量,使我有定見,有能力去面對困境,化解危機。更要感激本尊、空行 、護法助我佑我,以諸增上緣圓滿我的願求。也感激家人眷屬及師兄弟給我的幫忙協 助,使我在修行的道上不退轉。若對眾生還有多少饒益,就讓我多做些事吧!

西藏朝聖行

西藏朝聖行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七日至十月一日)
辜識光

金剛乘學會星加坡同修會組織的西藏朝聖團,主要的朝聖重點是桑耶寺、布達拉 宮、楚布寺、大昭寺、神山之王-「岡仁布欽」、及聖湖瑪法木措。團員共有十二位 ,在起程之前,團員已和桑耶寺住持取得聯絡,並準備在桑耶寺舉行火供。

九月十六日抵達嘉德滿都,隨即前往祖師廟參拜,廟中喇嘛說 法王已去了不丹 ,因此,團員只能在廟內祈請祖師加持行程順利。

九月十七日,乘機抵達貢嘎機場。九月十八日,渡過雅魯藏布江前往桑耶寺。離 桑耶寺不遠之山上,有五座白塔,據說是蓮師入藏時,為折服某位瑜伽大師,召請五 位吉祥天女現身後,所留下巨石刻成。抵達桑耶寺,隨即到主殿參拜,並會見住持貢 嘎扎西上師。桑耶寺主要建築共分三層,它根據藏式、印度式、及漢式所建成。文革 時,桑耶寺曾受破壞。蓮師親自開光之蓮師像,也不知去向,一般相信是藏在山中。 一九八二年政府撥巨款重修桑耶寺,主要建築現已修復啟用。寺內現有僧人約兩百多 位,主要建築面積約五千兩百多平方米,主殿底層供蓮師湯嘉及祖師銅像,左右二殿 供護法及千手觀音巨大銅像。第二層殿堂供蓮師銅像,令團員感到十分欣慰,是蓮師 座下供奉 敦珠法王相,可見藏人對 敦珠法王之尊敬。主殿第三層供釋迦佛、及諸 菩薩像。蓮師入藏時所持之手杖,仍保留在寺內。整座桑耶寺,是依據曼達拉宮建成 ,主殿代表須彌山,另有日、月二殿,及五座菩提塔,寺外圍牆上有數千小型白塔。 繞寺一匝需時四十五分鐘。寺前不遠有一座山,山上有小屋,據說乃是蓮師降服諸妖 魔時,把之困在山下,並在山上此小屋留下經咒,以鎮攝之。

在參觀主要建築後,主持、監院率領十多位喇嘛開始舉行火供,主尊為喜金剛。 火供分兩部份,上半部為先人超度,下半部為生人祈福消災。火供在寺前舉行,十分 隆重,附近藏人也紛紛前來參加。整個儀式約兩小時,火供後諸人皆歡喜離去。桑耶 寺監院白瑪圖定上師,又為團員在主殿內,個別加持灌頂。當團員走出寺外時,見到 寺後山上出現了兩道非常美麗的彩虹。隔日早上,住持又安排了數十位喇嘛在殿內為 團員誦經,並親自賜下哈達、法藥及一部藏文金剛經,主持如此厚情,令人感激不盡 。

離開桑耶寺,前往拉薩,途經敏珠林寺。此寺為甯瑪巴教派,在西藏之發源地, 也是訓練中心。

九月二十日,團員參拜沿山而建之布達拉宮,十分雄偉,是世界七大偉大建築物 之一。在經過了多月的修復,在八月才重新開放給遊客參觀。布達拉宮分紅白兩種建 築,白色建築是以前達賴喇嘛行政之用;紅色建築作為佛教活動之用途。宮內大小佛 像、靈塔及寶物無數,令人嘆為觀止。走馬看花的參觀整座宮殿,也花了三個多鐘點 。用完了午餐,前往大昭寺。寺外有許多藏人,在做大禮拜,令人肅然起敬。大昭寺 內最珍貴的就是文成公主入藏時所帶的一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的等身佛像,佛像莊嚴 無比。大昭寺頂皆鍍上鎏金,閃閃發光。

九月二十一日,前往大寶法王住錫之楚布寺。法王已在數日前,前往拉薩,及其 它佛教聖地去了。在楚布寺內,參拜了法王(十六世)之舍利塔、及銅像與法座。寺 內喇嘛帶引團員,進入法王寢室。並以法王所穿之鞋,為團員加持。旋參拜楚布寺長 老杜剛上師,蒙予加持,及賜法藥。寺後山有一面牆,上有今世法王留下之手印,今 世法王年僅十歲時已具大神通,令人嘖嘖稱奇。

九月二十二日,離開拉薩,開始一段艱辛的行程。由拉薩向西行,一路上由卡車 改裝而成的旅行車,必須穿行在海拔四千米、至五千米的山路,空氣稀薄,山路崎嶇 不平,令團員感到十分疲累,及呼吸困難。然而一路上雪山綿綿,碧湖藍天,也使團 員們大開眼界。在抵達江孜之白居寺時,多數團員都顯現病態。白居寺住持洛桑丹增 上師,慈悲的為團員們加持,並在當晚修法護持團員,一路平安,給團員增加了許多 信心。經過三天日行夜宿荒山野嶺,團員終於抵達神山之王「岡仁布欽」。據說此是 娑婆世界之須彌山,乃釋迦牟尼佛為天人眾生等說法的道場,它也是大梵天的蓮花座 。阿底峽尊者參拜此山時,曾見佛陀與諸菩薩天人等,顯現山上。此神山之山頂,終 年皓雪冠蓋,四周眾山圍繞,形成蓮花狀。繞山一周需時四天,由於時間不足,團員 們只在山腳朝山禮拜及修法,並在山下過夜。次日,便朝聖湖前進,聖胡與神山遙對 。前往聖湖須步行約兩小時,聖湖瑪法木措,被形容為江湖之母,唐玄奘法師路經此 湖,稱它為西方瑤池。藏人相信此聖湖住有一位廣財龍神,能賜予人們財富,繞湖一 匝需時三天。團員只能在湖邊修法,祈禱世界太平,金剛乘弟子福慧增長、及家人安 康。一些團員也以湖水洗澡,及取些聖湖之水及沙石,回去饋贈親友作紀念,及供佛 。

完成神山聖湖之行後,沿山路經三日夜行程,便到尼泊爾邊界,在邊界靠近樟木 之處,有一密勒日巴祖師之禪洞,洞內留有祖師禪坐留下之身印,身印陷入石內約兩 寸餘,雙腿痕跡,清楚可見。

十月一日,由樟木進入尼泊爾,回到嘉德滿都,團員再度前往祖師廟參拜,感謝 祖師多日來給予之加持,使團員能順利完成朝聖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