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六支及其科判

皈依六支及其科判

啤嗎拉密渣尊者造
敦珠法王科判
再傳弟子林崇安敬譯

甲一 前善始義(分二)

 乙一 頂禮
頂禮三寶。

 乙二 立宗
歸依六支。

甲二 中善論義(分二)

 乙一 以攝頌略示
何需歸依及境時,
利益所學釆取等,
說為根本之攝頌。

 乙二 異名廣說(分六)

  丙一 何故歸依之需要
畏及功德憶以歸。

  丙二 於何歸依之境
於彼三處正教境。

  丙三 若干歸依時
從此直至菩提間。

  丙四 歸依之利益
從外道行而退返,
於三不生成依止,
無有中斷與少病,
長淨積聚之利益。

  丙五 開示所學(分二)

   丁一 各別之所學(分二)

    戊一 遮止之所學
三歸最初之所學,
不依夜叉不頂禮。
第二於一切有情,
斷除損害而悲憫。
第三自與他之境,
不與具罪作友伴。

    戊二 成辦之所學
應於形像所具頌,
及與補釘散黃布,
從信門視為大師。
親口所說一切法,
勿起誹謗戴於頂。
對淨不淨諸有情,
應皆視之為正士。

   丁二 共同之所學(分四)

    戊一 利誘再大也不棄三寶者
身命逼迫且賜利,
於諸三寶不捨棄。

    戊二 遭遇如何也不尋求其他歸依者
到底所遇如何者,
亦不尋求他歸怙。

    戊三 常憶功德並供養者
廣大功德常憶念,
並以諸食作供養。

    戊四 憶念利益六時常歸依者
恆常歸依所詮說,
六時常續非勸請。

  丙六 受持歸依之儀軌者
所取最初所當知,
清淨之境所應取,
怖畏生時非激念。

甲三 後善終義(分四)

 乙一 跋文
於心所知雖甚多,
君臣信心猶未成,
歸依儀軌我講述。

 乙二 委付譯師
好好寫下咕嗎那。

 乙三 回向善根
福德眾趣普回向。

 乙四 最後圓滿
歸依六支圓滿成。

大圓滿吉尊心要口授

大圓滿吉尊心要口授

敦珠甯波車開示
弟子劉銳之紀錄

持明功德獅子,是西安人,讀柱頭所藏之經書,而成就者。

比嗎拉密渣,印度人,年二百歲,始到西藏,曾與蓮華生大士 會晤,互為師徒,住十三年,即到五台山去,至今仍在五台山。其 弟子善三摩地,於師去後五十五年,虹身飛去。

善三摩地之弟子,為左寶自然;再傳弟子,為任運成就幢。獅 子自在尊,是其三傳弟子也。

吉尊獅子自在,西藏人,吉為種族,尊為尊貴之意。在後藏五 育地區修圓滿次第,祈禱比嗎尊親身降臨,住半月,因此圓滿次第 大圓滿之灌頂教授,全部獲得;修七年虹身飛去。

比嗎迎梯(藏名,義即心要。)為甯瑪巴無上心要。修此心要 ,是祈禱賜予四灌灌頂教授。

修比嗎心要,不必再修上師相應法矣。

修比嗎心要之口訣:為四灌得後,上師之心,與自已之意,成 為無二,由是入定。

此法雖於年前由 頁噶上師傳你,但係甯瑪巴心要,仍應由我 傳授,以示隆重。故於修時,對上師若能觀成無分別,則能成就, 若稍有分別,則不成就,不可不知!

靜坐賜給我健康

靜坐賜給我健康

黃輝玉

民國七十九年歲次第二庚午孟冬圓滿閉關,結束並戰勝了五年來病痛的惡夢 ,內心深感慶幸,並且由衷的感激 上師加持的殊勝,暗自流淚不已。

歲次甲子民國七十三年因緣成熟,經顏輝濱師兄的介紹為 敦珠法王診病, 進而依止了 上師。次年乙丑歲參加了 上師傳授的西藏密宗毘盧七支靜坐法, 習中醫的我對此七支坐修學內容開示,倍感興趣。無奈的是在十九歲的時候,因上一代 的恩怨,我被人謀害,刀傷損及腿部,深可見骨,二根動脈被切斷幾乎殘廢,所幸死 裡逃生,經醫治療行動無礙,至今卅餘年。根本上是無法單跏趺坐。雙跏趺坐更 不用說了,僅能勉強兩腳交叉坐而已,而且最多只能坐半小時,當時四十七歲。 數個月後靜坐亦無進展,求好心切的我漸漸失去信心了,或許是前世結來的善緣 ,顏師兄又不斷的鼓勵,邀我同時向 上師求閉關法。歲次丙寅民國七十五年初 ,我閉了第一次關,廿一日的關期中長時不斷的靜坐修法,因舊病根脈突發,受 過傷的血管經脈即開始疼痛起來,牽引到體內小腹疼痛不休,如此時痛時止,苦 不堪言。到庚午歲民國七十九年二月間大痛,整月晝夜無間,體重迅速減輕,而 我每日還是不停的修法靜坐,五年來六度閉關,證道我不敢講,但是對於身體的 健康,可從經驗中得到了證實。

四十七歲時僅能雙腳交叉而坐,五十三歲進步到能雙跏趺一個半小時,我不 會以此自滿,願與諸位師兄為淨業履行三昧耶而精進修行,共勉之。

金剛乘心意練習

金剛乘心意練習

本尊莊嚴密咒教授之最勝心意練習(上)

艾歷啤嗎恭桑英譯
黃 毅 英 漢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南無咕汝爹哇打堅尼吽

(敬禮上師本尊空行圓滿)

蓮華生大師已於生圓次第成就,得本覺顯現之灌頂。得住於大手印身契 之成就。於顯現界中,遊戲於整個諸有及現相中。為現國王、王子及未來世 有情利樂故,乃授與卡珍公主‧磋嘉媽,如下教法,名為密咒教授之最勝心 意練習。

磋嘉媽白言:噯媽呵(奇異哉),大師!吾欲請求本尊與莊嚴修習之口 授。以無有不依本尊得成就者故,乃應修如何本尊?

師云:修本尊與其莊嚴之法者有二:對下根之次第觀想及對上根之無二 身觀修。

甲一 對下根者

下根者當修如寶之覺心,即菩提心。首汝行者,無論何處,以秘密 甘露或瓶水洗手、口、面等,於適意座以圓滿或半跏趺而坐。

次當顧視為苦及苦因纏縛之三界眾生。首發菩提心,以渡彼出輪迴故, 當修本尊身!次發憫一切眾生之悲心,欲其離苦之關切,及要使其得樂之喜悅 ,並無執,欲其不離於樂。

嗣後,誦嗡、阿、吽三字,建立自為本尊之佛慢並觀本尊心間蓮日月上 之種子字。

再觀種子字放光,召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並一切上師、本尊、空行降臨 面前虛空。向之頂禮供養、懺悔罪障、隨喜功德、皈依三寶、請轉法輪、請 勿入滅、生起覺心、回向功德之源(譯者按:依原文次序譯出)。遣送諸上 師等或融入自身,兩者皆可。此等均為積集資糧之次第。

於此之後,以積集智慧資糧故,從心間種子字放光將自身轉成光蘊。並 放光向十方將情器亦轉成光蘊。此光遂得十方一切佛菩薩加持。

光反入時,器世間化光融入情世間,再融入自身,而自身之光融化,猶如 鏡上水氣之消。此即融入蓮座、日月、再入於種子字。種子字再次第融入新 月(譯者按:指種子上之)及那打。那打之光為心之本性,其量為髮端之百 分一。如此數數觀想。

當觀想漸失時,誦觀空咒等,及後出定。

如是圓滿二資糧即成就二身為果。

於空性中,觀自心性乃以本尊種子字之形式顯現又或觀想種子字轉成表 義莊嚴。由此變化,生起所修本尊之整個頭及莊嚴等,而種子字則置於心間 蓮日月上。

由此放出三光召請一切善逝、上師、本尊天及空行從十方來至面前虛空 中。獻以五妙供。召智慧尊降臨安住。

觀想善逝及部主於頂上灌頂。及後遺送。

再觀想頂喉心三處日輪上之三種子等,以為身、語、意之勝住。專一觀 修本尊。

若觀想至疲累時,即作唪誦。

一、耳語金剛誦者,乃只令衣領聽之。

二、具韻金剛誦者,乃依大成就修法時之韻律而作 唪誦。

三、秘密金剛誦者,乃於意中唪誦。

四、如輪之誦者,乃觀想從口出、入於臍而融入心

中。

五、如鬘誦者乃,轉動心間種子字周圍之咒鬘,專 一觀想各咒字。

六、集中語之唪誦者,乃將心集中於所誦咒之聲。

乙一 間隙修法

磋嘉媽白大師言:修本尊法間,應如何作?

大師言:若不能唪誦,則供多瑪及於搖鈴後作讚頌。遣送智慧尊後,住 於常人思維中。

若汝行者,欲獻成就之供養,於面前置一圖畫、佛像或經卷,並以花染之香水 獻曼達。一剎那間,生起本尊佛慢,並由心中種子字放光。召請住於十方之一 切法身及色身。請法身住於法器及經卷、色身則住於湯嘉及佛像。

觀想住於十方之諸佛菩薩、上師、本尊、空行等不可思議海會,住於面前 。向之獻供,並作七種清淨法。

於此之時,向本尊獻食子。向護法則獻水食供,做渣渣、泥像,或作其 他修法。

若欲讀一切善逝之語,觀想一剎那間,舌變成空性,由此生一吽字,再 由之生出一獨股杵。觀想言語由種子字經杵而出。無數之汝身,充滿大千世界 ,各各於口中具杵。再觀此語言為一切眾生所聞,並於輪迴中解脫。此為誦 經之儀軌。

此等為常修中,間隙所修之法。

乙二 結印生起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云何以圓滿次第承接生起次第?

大師答云:若欲修習圓滿次第者,自觀想成本尊後,遣送智慧尊。將三 昧耶尊融入光明,轉成本尊種子字成一「吽」字。吽字漸收成那打。那打漸小 ,而成明空性。於此境界中,住於「萬有之當體」中,空、無分別了知、非有 非空。又或數數思維上師所授圓滿次第之口耳教授。

若汝行者如是修習,每日三或四課,則汝可於即身,或無用再生於中 有處,住於大瑜伽,得本尊大手印身。縱生起次第之力未全具,於再生時,住於 大瑜伽境界,無疑成就大圓滿之持明位。

此等均為對下根者之漸修法。

甲二 對上根者

磋嘉媽白大師言:具上根者又如何修持?

大師答言:若具上根者觀想本尊,已無須次第行之。只須誦一心咒,一 偈甚或動念思維本尊,即能確實觀成,當下即成及自成者,如泡沫出水。此 乃從法界中召請本尊。

自成本尊為空,見本尊無自性為智。空智無分。

世俗諦為無間現成本尊,勝義為瞭知本尊自性,以無有故空,故世俗與 勝義無分。

本尊現為父佛為方便,現為母佛為智慧。故方便與智慧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乃大樂,無自性為空,故空樂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覺,其相無自性為空。故空覺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明,其無自性為空。故空明無分。

如是自觀成本尊,身既可見而又無自性,故超老死。語為不斷或心咒無 斷。意超生死故為法性續。

每日四相--行、住、坐、臥--均不離本尊,此為具上根者之道。此為極 難而為過往世專修者之所修。

乙一 觀想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敬請開示觀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大師答言: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 ,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

次安坐適意,置一精製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餘念,遂由足至首觀 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已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

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

嗣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 。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矇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 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 定覺受與圓滿之覺受。

  • 一、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竟念與回憶 ,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 崖瀉下之瀑布。
  • 二、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 ,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
  • 三、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座中 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 覺受,如河之流。
  • 四、次,無有念動,能整座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如須彌。
  • 五、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 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 受。

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

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 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

直至能觀想清楚,勿於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座之觀修為至要。於有 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

晚間,作整夜眠而於翌日作八短座觀修。

觀修時,若率然起座,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

若於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

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性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 之整個形相。

乙二 延長觀想

磋嘉媽白大師言:觀成本尊當持多久?

大師答云:當獲明相,及如上稍有穩定時,持之時限可作延長,一般而 言,唪誦所佔時間最多,然唪誦之時未至,一座之長短,則按能住於觀想之 時間。

於每座之內測量,出入息之相間為至要。若以外測量,時與座數為至要 。

以座數而言,可保持每日每夜四座,每座愈長愈好。度量座數之作用在 於不壞自身調節,能有和諧之修習,易於集中,及能作長時間觀想。

至於記數,勿以聲數之,當用心中數珠。如是,漸增數量;令休息與觀 想相間而行。

若說以影記數,將晝夜分成十六或八座,每隔二日影作修。餘作休 息。簡言之,修八座短座,而間八以休息。

穩定後,每日修兩短座漸作延長。漸次即能作整日修、晝夜修、半月、 整月等。

簡言之,無論修法如何穩固,勿令疲累,等間行之,任運延長,安住無 想不動明空中。

此為延長本尊觀想之口訣。

乙三 清除過患

磋嘉媽白大師言:於觀想太專時,於形態上之過患當如何清除?

大師言:若欲清除形態上之過患,其中有二:認知過患及除治之。

又於認知而言亦有二:共與不共。

共過患有忘失、懈怠、憂慮、昏沉、掉舉、太緊與太鬆。

  • 一、忘失觀想者,為觀修時散亂。
  • 二、懈怠者,為懶散而想:「稍後再修」。
  • 三、憂慮者,為恐觀想不成,反成妄念。
  • 四、昏沉者,乃因外境,因緣,或自然而得之昏沉。
  • 五、掉舉者,乃由外境或特有行為故,而生之者。
  • 六、太緊者,觀想已得,然仍不滿足故,再加功觀想。
  • 七、太鬆者,觀想漸失,亦無動於衷。

於觀想本尊之時有以下十二種不共過患:霧與雲、上下顛倒、形態變、 數量變、坐式變、身顯色變、只見顯色、只見形態、靠邊坐、漸失。

今開示除治過患之法。對七共過患,當以八種用功以除之。

對忘失用繫心。以信、決定及精進對治懈怠。以正念作憂慮之藥。以對 治昏沉故,生起熱切、沐浴或經行。於掉舉時,生起厭離輪迴,以繩繫心於 執持,縛於觀想之樹。簡言之,對昏沉與散亂,用警覺為守護。以平和對 欲用功過緊。若過鬆時,以精進觀想。

對於對治本尊法之不共過患,觀看法像每一細節,若遇雲霧或含糊,觀 無念空性後再修,以無念、觀法像,及觀想相間而修。

此身比例、莊嚴、坐式、形態變動、觀想身為物質、極巨且穩。想鴿能 於鼻孔中進出,鳥、羊、鹿等於臂足間遊玩,想其如佛像般穩固。

若數量變,集中觀想一至二尊。若只現顯色,觀其形態。若其色按自身 血、膽等熱而變紅、變黃,當作休息。若其相漸次消失,集中清楚觀面及手。 至於不完整之過患,逼真觀想整個身相,包括莊嚴及表徵。

簡言之,不壞此等過患生起疲累而修,嗣後,觀無念空性,及後,觀看 及集中本尊身相。

此為清除觀想本尊時諸過患之口授。

大白傘蓋佛母因緣與功德略述

大白傘蓋佛母因緣與功德略述

文。黃耀德

嗡 蓮花月輪寶座上 身色潔白跏趺坐 左手當胸白傘蓋
右持法輪我讃禮 珠鬘瓔珞莊嚴飾 身形窈窕喜悅母 一切正覺所攝受 慈悲佛母我讃禮 無量所伏有情處 隨類化現種種身 無畏勝施極圓滿 悲憫大願我讃禮

大白傘蓋佛母,亦名「金剛頂髻大迴遮母」,藏音「帕瑪杜噶」,梵音「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相傳六道之阿修羅雖有福報但瞋恚心重,其與天界相隔處,有一如意樹,樹根長於阿修羅界,枝幹延至天界,天人若有所求,向此如意樹祈禱,皆可滿願,阿修羅因此心生瞋恨,遂聚眾攻打天界、逼帝釋宮,帝釋無奈,求助釋迦佛,佛陀悲憫,頂現法身無敵金剛佛母,手持大白傘蓋,巨大無比,宣說大白傘蓋陀羅尼,阿修羅眾驚怖逃遁,爭戰乃止。

大白傘蓋佛母與漢地因緣深厚,初由唐朝般刺密帝尊者傳來譯出《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述及阿難尊者為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所攝,後釋迦佛宣說神咒破彼邪術,此咒即漢地寺院每日晨課持誦之《楞嚴神咒》,其重要性可見一般。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記載,十方如來咸以此咒得成無上正覺,降伏諸魔,制諸外道,轉大法輪,拔濟群苦。於來世保護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安穩,無諸魔鬼神及舊業陳債相惱害。

唐朝不空三藏譯的《大佛頂大陀羅尼》;元朝沙囉巴所譯的《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元朝真智等譯的《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都可謂此經咒的異譯。因《首楞嚴經》以咒語形式譯出,而於《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及《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中,除陀羅尼外,經中尚有許多皈命與祈願的譯文,兩者只是譯音或譯義不同而已。如「南無阿彌陀佛」與「納莫阿彌打布達雅」並無二至。

修習大白傘蓋佛母法,除可護國息災、退卻強敵外,還可迴遮一切符咒、惡夢、毒藥、器械、水火、軍兵、王難、盜難、饑饉、冤讎、疾疫、雷電、地震、天龍、鬼魔、星宿、非時橫夭等難,令諸有情解脫一切繫縛:消除不持齋、不淨戒等罪;並能圓滿生男生女之願,及令福德壽命力圓滿,命終之後隨得往生極樂國土,俱如經說。

另據經中所載:「將一切如來頂髻中出白傘蓋餘無能敵大迴遮母寫在樹皮、白氈、樺皮,戴身上或項頸上,則能直至終身,以毒不能害,以器械不能害;以火不能焚,以水不能漂;以寶毒不能中,以和毒不能害;以咒毒不能壞,非時夭壽不能侵;一切冤魔及所有惡友等,凡一切處為悅愛所愛敬也。」

西藏佛教中,常有修此法門禳除災難。如著名的熱羅大譯師,年輕時曾赴尼泊爾向當時著名的巴若大師求法,有一天到猴廟佛塔處繞拜朝聖,遇一裸形外道,此外道有大法力,曾加害許多佛教徒,欲攝譯師為弟子,譯師不肯而與之辯論,外道詞窮理屈,惱羞成怒,欲加害譯師。數日後,譯師心慌意亂,出現許多凶兆。遂求助於巴若上師,師遂傳予大白傘蓋佛母法,得以禳除迴遮倖免於難。

諾那呼圖克圖曾開示云:「此咒乃密宗最祕密大法,其功德能鎮護國家,退卻強敵,息災解難,為衛國之至寶。」又說:「此咒具大威力,能使怨敵自行退避,天魔外道悉皆降伏,並摧毀一切巫蠱詛咒禁語,……。」等殊勝功德,與靈應事蹟,為眾所樂道。

劉公福德法幢金剛上師曾於港、台傳授大白傘蓋佛母灌頂,受法弟子感應屢著,受惠匪淺恩深難量,詳見葉娟美師兄所寫大白傘蓋佛母灌頂記(金剛乘季刊第3期第8頁)。

曾有某師兄於皈依 上師之前,學習外道法門多年,後皈依 劉公上師學習佛法,懺悔前愆,積集資糧,願得究竟解脫;原外道師徒卻起瞋心,欲障學佛之路,而常擾亂,但此師兄學法心意甚堅,義無反顧。得值 上師傳授大白傘蓋佛母法,並得傳授堅甲咒與手印,聽聞 上師開示此法功德殊勝,能護國息災,迴遮咒詛,心中雀躍,常修此法,遂得 上師、本尊、護法慈悲護持,免於干擾,而至今猶能堅定學佛修行。

據史載,元世祖忽必烈曾於御座旁供奉著「大白傘蓋佛母」,刻求庇護。數年前(2001年),北京附近之清朝皇陵「乾隆地宮」,發現裡面充滿了梵文與藏文精刻之「大白傘蓋佛母咒」,以求護衛。福德大如帝王,猶祈求佛母庇祐,我輩行人福薄慧淺,怎不更加珍惜?

現今世界由於眾生業力感召,大災難頻傳,地震、海嘯、洪水、火山爆發屢有聽聞,誠如經言,「國土危脆,人命無常」。吾人何其有幸,得遇清淨 敦珠新寶藏傳承──楚英窩錫(法界光)金剛上師,獨運悲心允傳大白傘蓋佛母秘密法教,俾利學人懺除業障,迴遮災難,諸事所求如意,終得大悉地,脫輪迴苦。懇祈一切善信大德踴躍參與,結殊勝法緣,同發善願,轉三界火宅為人間淨土,共證菩提。

 

    延伸閱讀:

  • 1.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楞嚴經》。
  • 2. 般喇密諦尊者:東晉時代,智顗大師曾聽聞天竺有「楞嚴大法」,遂築拜經台虔誠頂禮西方,終其一生,《楞嚴經》並未能傳入中土。因《楞嚴經》被視為無上妙法,天竺禁止此經流傳國外,並設關卡嚴加查緝。唐朝一高僧名般喇密諦尊者,發心將此大法傳入中土,為了規避邊關守兵搜身查緝,遂忍痛將臂膀剖開,將梵文《楞嚴經》之絲絹塞入臂膀內,再加以縫合,因此順利通過關卡檢查,經海路將《楞嚴經》傳入中土。擷錄自莫正熹老居士所著《見性成佛》。
  • 3. 唐朝不空三藏譯的《大佛頂大陀羅尼》即《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鉢怛囉陀羅尼》:見大乘印經會出版之《珍藏古梵文咒本》。
  • 4. 元朝沙囉巴依藏文翻譯的《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
  • 5. 元朝 天竺 俊辯大師及譯主僧真智等譯的《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
  • 6. 熱羅大師傳:熱.益西森格著
  • 7.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開示法語

金剛乘心意練習

金剛乘心意練習
本尊莊嚴密咒教授之最勝心意練習(上)

艾歷啤嗎恭桑英譯
黃 毅 英 漢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南無咕汝爹哇打堅尼吽

(敬禮上師本尊空行圓滿)

蓮華生大師已於生圓次第成就,得本覺顯現之灌頂。得住於大手印身契 之成就。於顯現界中,遊戲於整個諸有及現相中。為現國王、王子及未來世 有情利樂故,乃授與卡珍公主‧磋嘉媽,如下教法,名為密咒教授之最勝心 意練習。

磋嘉媽白言:噯媽呵(奇異哉),大師!吾欲請求本尊與莊嚴修習之口 授。以無有不依本尊得成就者故,乃應修如何本尊?

師云:修本尊與其莊嚴之法者有二:對下根之次第觀想及對上根之無二 身觀修。

甲一 對下根者

下根者當修如寶之覺心,即菩提心。首汝行者,無論何處,以秘密 甘露或瓶水洗手、口、面等,於適意座以圓滿或半跏趺而坐。

次當顧視為苦及苦因纏縛之三界眾生。首發菩提心,以渡彼出輪迴故, 當修本尊身!次發憫一切眾生之悲心,欲其離苦之關切,及要使其得樂之喜悅 ,並無執,欲其不離於樂。

嗣後,誦嗡、阿、吽三字,建立自為本尊之佛慢並觀本尊心間蓮日月上 之種子字。

再觀種子字放光,召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並一切上師、本尊、空行降臨 面前虛空。向之頂禮供養、懺悔罪障、隨喜功德、皈依三寶、請轉法輪、請 勿入滅、生起覺心、回向功德之源(譯者按:依原文次序譯出)。遣送諸上 師等或融入自身,兩者皆可。此等均為積集資糧之次第。

於此之後,以積集智慧資糧故,從心間種子字放光將自身轉成光蘊。並 放光向十方將情器亦轉成光蘊。此光遂得十方一切佛菩薩加持。

光反入時,器世間化光融入情世間,再融入自身,而自身之光融化,猶如 鏡上水氣之消。此即融入蓮座、日月、再入於種子字。種子字再次第融入新 月(譯者按:指種子上之)及那打。那打之光為心之本性,其量為髮端之百 分一。如此數數觀想。

當觀想漸失時,誦觀空咒等,及後出定。

如是圓滿二資糧即成就二身為果。

於空性中,觀自心性乃以本尊種子字之形式顯現又或觀想種子字轉成表 義莊嚴。由此變化,生起所修本尊之整個頭及莊嚴等,而種子字則置於心間 蓮日月上。

由此放出三光召請一切善逝、上師、本尊天及空行從十方來至面前虛空 中。獻以五妙供。召智慧尊降臨安住。

觀想善逝及部主於頂上灌頂。及後遺送。

再觀想頂喉心三處日輪上之三種子等,以為身、語、意之勝住。專一觀 修本尊。

若觀想至疲累時,即作唪誦。

一、耳語金剛誦者,乃只令衣領聽之。

二、具韻金剛誦者,乃依大成就修法時之韻律而作 唪誦。

三、秘密金剛誦者,乃於意中唪誦。

四、如輪之誦者,乃觀想從口出、入於臍而融入心

中。

五、如鬘誦者乃,轉動心間種子字周圍之咒鬘,專 一觀想各咒字。

六、集中語之唪誦者,乃將心集中於所誦咒之聲。

乙一 間隙修法

磋嘉媽白大師言:修本尊法間,應如何作?

大師言:若不能唪誦,則供多瑪及於搖鈴後作讚頌。遣送智慧尊後,住 於常人思維中。

若汝行者,欲獻成就之供養,於面前置一圖畫、佛像或經卷,並以花染之香水 獻曼達。一剎那間,生起本尊佛慢,並由心中種子字放光。召請住於十方之一 切法身及色身。請法身住於法器及經卷、色身則住於湯嘉及佛像。

觀想住於十方之諸佛菩薩、上師、本尊、空行等不可思議海會,住於面前 。向之獻供,並作七種清淨法。

於此之時,向本尊獻食子。向護法則獻水食供,做渣渣、泥像,或作其 他修法。

若欲讀一切善逝之語,觀想一剎那間,舌變成空性,由此生一吽字,再 由之生出一獨股杵。觀想言語由種子字經杵而出。無數之汝身,充滿大千世界 ,各各於口中具杵。再觀此語言為一切眾生所聞,並於輪迴中解脫。此為誦 經之儀軌。

此等為常修中,間隙所修之法。

乙二 結印生起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云何以圓滿次第承接生起次第?

大師答云:若欲修習圓滿次第者,自觀想成本尊後,遣送智慧尊。將三 昧耶尊融入光明,轉成本尊種子字成一「吽」字。吽字漸收成那打。那打漸小 ,而成明空性。於此境界中,住於「萬有之當體」中,空、無分別了知、非有 非空。又或數數思維上師所授圓滿次第之口耳教授。

若汝行者如是修習,每日三或四課,則汝可於即身,或無用再生於中 有處,住於大瑜伽,得本尊大手印身。縱生起次第之力未全具,於再生時,住於 大瑜伽境界,無疑成就大圓滿之持明位。

此等均為對下根者之漸修法。

甲二 對上根者

磋嘉媽白大師言:具上根者又如何修持?

大師答言:若具上根者觀想本尊,已無須次第行之。只須誦一心咒,一 偈甚或動念思維本尊,即能確實觀成,當下即成及自成者,如泡沫出水。此 乃從法界中召請本尊。

自成本尊為空,見本尊無自性為智。空智無分。

世俗諦為無間現成本尊,勝義為瞭知本尊自性,以無有故空,故世俗與 勝義無分。

本尊現為父佛為方便,現為母佛為智慧。故方便與智慧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乃大樂,無自性為空,故空樂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覺,其相無自性為空。故空覺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明,其無自性為空。故空明無分。

如是自觀成本尊,身既可見而又無自性,故超老死。語為不斷或心咒無 斷。意超生死故為法性續。

每日四相--行、住、坐、臥--均不離本尊,此為具上根者之道。此為極 難而為過往世專修者之所修。

乙一 觀想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敬請開示觀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大師答言: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 ,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

次安坐適意,置一精製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餘念,遂由足至首觀 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已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

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

嗣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 。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矇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 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 定覺受與圓滿之覺受。

一、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竟念與回憶 ,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 崖瀉下之瀑布。

二、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 ,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

三、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座中 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 覺受,如河之流。

四、次,無有念動,能整座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如須彌。

五、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 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 受。

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

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 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

直至能觀想清楚,勿於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座之觀修為至要。於有 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

晚間,作整夜眠而於翌日作八短座觀修。

觀修時,若率然起座,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

若於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

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性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 之整個形相。

乙二 延長觀想

磋嘉媽白大師言:觀成本尊當持多久?

大師答云:當獲明相,及如上稍有穩定時,持之時限可作延長,一般而 言,唪誦所佔時間最多,然唪誦之時未至,一座之長短,則按能住於觀想之 時間。

於每座之內測量,出入息之相間為至要。若以外測量,時與座數為至要 。

以座數而言,可保持每日每夜四座,每座愈長愈好。度量座數之作用在 於不壞自身調節,能有和諧之修習,易於集中,及能作長時間觀想。

至於記數,勿以聲數之,當用心中數珠。如是,漸增數量;令休息與觀 想相間而行。

若說以影記數,將晝夜分成十六或八座,每隔二日影作修。餘作休 息。簡言之,修八座短座,而間八以休息。

穩定後,每日修兩短座漸作延長。漸次即能作整日修、晝夜修、半月、 整月等。

簡言之,無論修法如何穩固,勿令疲累,等間行之,任運延長,安住無 想不動明空中。

此為延長本尊觀想之口訣。

乙三 清除過患

磋嘉媽白大師言:於觀想太專時,於形態上之過患當如何清除?

大師言:若欲清除形態上之過患,其中有二:認知過患及除治之。

又於認知而言亦有二:共與不共。

共過患有忘失、懈怠、憂慮、昏沉、掉舉、太緊與太鬆。

一、忘失觀想者,為觀修時散亂。

二、懈怠者,為懶散而想:「稍後再修」。

三、憂慮者,為恐觀想不成,反成妄念。

四、昏沉者,乃因外境,因緣,或自然而得之昏沉。

五、掉舉者,乃由外境或特有行為故,而生之者。

六、太緊者,觀想已得,然仍不滿足故,再加功觀想。

七、太鬆者,觀想漸失,亦無動於衷。

於觀想本尊之時有以下十二種不共過患:霧與雲、上下顛倒、形態變、 數量變、坐式變、身顯色變、只見顯色、只見形態、靠邊坐、漸失。

今開示除治過患之法。對七共過患,當以八種用功以除之。

對忘失用繫心。以信、決定及精進對治懈怠。以正念作憂慮之藥。以對 治昏沉故,生起熱切、沐浴或經行。於掉舉時,生起厭離輪迴,以繩繫心於 執持,縛於觀想之樹。簡言之,對昏沉與散亂,用警覺為守護。以平和對 欲用功過緊。若過鬆時,以精進觀想。

對於對治本尊法之不共過患,觀看法像每一細節,若遇雲霧或含糊,觀 無念空性後再修,以無念、觀法像,及觀想相間而修。

此身比例、莊嚴、坐式、形態變動、觀想身為物質、極巨且穩。想鴿能 於鼻孔中進出,鳥、羊、鹿等於臂足間遊玩,想其如佛像般穩固。

若數量變,集中觀想一至二尊。若只現顯色,觀其形態。若其色按自身 血、膽等熱而變紅、變黃,當作休息。若其相漸次消失,集中清楚觀面及手。 至於不完整之過患,逼真觀想整個身相,包括莊嚴及表徵。

簡言之,不壞此等過患生起疲累而修,嗣後,觀無念空性,及後,觀看 及集中本尊身相。

此為清除觀想本尊時諸過患之口授。

鄔金藥師法會宣言

鄔金藥師法會宣言

劉銳之

「濁世壽短而病多,忽然傳染猛厲症,可怕奪命之痛苦,自己當修成藥師。」

此為 敦珠法王所造鄔金藥師常修儀軌開始之偈頌,其慈悲憐憫之情況, 儼然蓮師之金口所宣,誦之令人愁歎。

銳之傳授此法而後,以身為上師,於疾痛慘怛,不能不為之加持。如是 弟子及其眷屬,紛至沓來。其中以臟腑染上癌患,或車禍至斷肢,腦溢血者。 此非所謂猛厲症耶!幾於無日無之,有時一日兩三起,不可謂不多。接受時 聲明不受任何供養,但求加持者,終生不得奪眾生命(即不殺生),如此有 能相應,病得全愈,亦復不少。因念「預防勝於治療」,於是乃有「鄔金藥 師法會」之組織。於本年二月二日本尊(專指鄔金藥師,以下同。)灌頂之際 ,宣布組織。

此組織本人當主持,每日修持常課,必修本尊法,及日誦咒二千遍,(本來 此事已於半年前開始,咒誦到四十萬遍。)以為加持。

王俊雄為班長,每週末將名冊送來加入。副班長若干人。(各學會設副班長)

基本幹部,及超級幹部,均須曾受本尊灌頂,始得參加。加入後每日澣漱已 ,恭對佛前三頂禮,基幹誦本尊咒二十一遍,超幹誦四十九遍。

基幹自己一人參加,超幹可連同父、母、配偶、子、女,七人(勿超此數) ,「隨護」參加。

名冊應列姓名、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受「隨護」者名冊同上,並加 列「關係」一欄(表示與超幹之關係),名字列超幹之後,低一格編寫。

受「隨護」者成年人頂禮如上,曾受灌頂者,誦咒七遍,否則合掌恭誦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七遍。嬰孩五歲以上同之。

禁戒事項:全部同人,包括嬰孩,均不准奪眾生命,尤須愛護弱小動物。 自己宴客,不得奪眾生命,以享嘉賓。如自己作客,對此雖不必反對或批評 ,但於即席奪命之物,不得下箸。此孟子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也。」 密法於三昧耶,必須嚴守,切勿輕越,致得反效果,後悔莫及。

密宗山大圓滿廟建成時,當布置甯瑪巴之大雄寶殿,中奉蓮師,左奉 鄔金藥師,座前設消災延壽塔。將用透明膠片,遍掛姓名,以藍黑光 ,及咒音不斷圍繞,殊勝非常,跂予望之矣。

西藏活佛之源流及尋訪之故事

西藏活佛之源流及尋訪之故事

資料室

「活佛」一詞,於蒙古語音譯,為呼圖克圖,義為受政府冊封之活佛。(詳見另文 )於西藏文音譯,應為「珠咕」;義則為化身、再生人、轉世人等;所謂「活佛」 ,乃漢人之俗稱耳。

其源流有足述者:西藏喇嘛教之甯瑪巴(義為舊派、漢俗稱為紅教。),出家與在家 並重,故多娶妻生子,以為法位之繼承。迨西元一四一七年宗喀巴大士出生,創立 格魯巴(漢俗稱為黃教),厲行比丘戒,於極嚴之戒律,一以出家為遵守,故於繼承 法位,發生嚴重問題。易經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遂有喇嘛轉生以 繼承法位之轉變。宗喀巴之大弟子根敦珠巴,於一四七五年寂後,越數年,根敦嘉 穆錯出生,一般人均相信為根敦珠巴之轉世,此為活佛轉生制度之初例,是其起源。 其後班禪喇嘛亦承襲此制度,如是達賴班禪輪流轉世,主持法統,直至於今。當代 活佛化身之思想,遂使噶舉巴(白教)薩迦巴(花教)乃至大小活佛,於各宗派系 勢力,均推舉出活佛,互相抗衡,此其末流也。

因此為維護教團之發展,喇嘛在臨死之際,便預告下一代轉生之方向,其弟子 即就所言地點,尋出一年之內所生出神童,經正式試驗之後,推薦為繼承者;此即 「呼畢勒罕」(蒙古語義為自在轉生)也。

喇嘛轉世而後,其神童之尋找,必敬必恭,鄭重其事。以尋訪達賴喇嘛的轉世 神童為例,歷史上通常的作法,是請專門降神作法的乃均(藏文作『曲均』,清代官方 文件,又稱為『吹忠』)。打卦占卜,探求『神童』轉世的地方,及家庭特徵、父母 姓名等。有的還要去位於拉薩東方一百五十公里的曲科甲地方的聖母湖看幻境,將湖 上顯現之山水、林木、村落、房屋之環境,詳記於圖,以為下世達賴轉生之根據, 然後參照「乃均」旨意尋覓。被選中的男孩必須具備某些超出凡人的神奇特徵和達賴 喇嘛真正身份的某些 明顯跡象。這個『神童』要能夠辨認出他前世的物品,如眼鏡、銀質鉛筆、茶杯、 飯碗、手絹、手鈴、念珠、象牙小手鼓等。確切地說,除辨認出前世的自身(因為 藏傳佛教認為前世達賴與後世達賴均為一個達賴喇嘛)外,還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察看 是否有八種特徵(當然具備的各種特徵越多越好),其中包括大耳朵,寬眼睛,眉毛 梢朝上翹,大腿上有虎皮斑,手掌上有形似海螺的痕跡等。

例如:一九三三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示寂後,西藏喇嘛們根據三種徵兆,決定 了尋找其轉世的方向和地方:(一)他示寂時面向東,暗示他將轉生東方;(二)乃均 降神,謂達賴將轉世西藏東北漢人地方;(三)熱振呼圖克圖(攝政王)觀聖母湖幻景 ,顯現出一座三層金瓦寺院,一座卷檐的農舍,位於馬路盡處,門前巨柳一株,旁繫白 馬,一婦人抱小兒立樹下……。翌年,三支隊伍向不同方向出發,尋找神童。格魯巴 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大活佛格桑仁布且率領的隊伍,攜帶著十三世達賴喇嘛曾經使用 過的物品,來到了安多地區(今青海、甘肅一帶。這裡是格魯巴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 ,是蒙、藏、漢三個民族的雜居區)。經過多日的徘徊之後,某天,他們突然看到 遠處出現了一座三層金瓦寺院,一座農舍,這不正是攝政王觀湖時所見之幻景嗎! 於是,尋訪神童的隊伍在遠處下馬,易裝進一步窺察。剛進屋內,但見一個兩歲 男童,向著一位頸上掛著十三世達賴生前遺物(佛珠)的『俗人』撲去,抓過 那串佛珠戴到自己的頸上,並大聲叫喊「色拉喇嘛!色拉喇嘛!」顯然他認出了他們 不是俗人,使在場的喇嘛,感到非常驚詫。

為了慎重起見,若干天之後,他們又對該幼童作了進一步驗證。首先,他們 在幼童的面前擇置了四串佛珠(其中最舊的一串是十三世達賴生前使用過的) 要他選用,幼童毫不猶豫地把那串舊的佛珠戴在了頸上,就像是自己的一樣, 高興得在屋內蹦蹦跳跳;緊接著喇嘛們又擇下了四只小鼓,他正好又選中那只 十三世達賴用來呼喚傭人的手鼓;第三次,他們又在幼童面前放了兩根手杖,供 他挑選。一根是鑲金嵌銀的珠寶龍頭拐杖,另一根是前世達賴用過多年的漬滿 油垢的木棍。這位幼童恰恰又抱起了後者,對於那根寶光四射的拐杖卻不屑一顧。 最後,幾位喇嘛又觀察了小孩的身體特徵:大而翻翹的耳朵,身上還有兩塊黑痣, 被認為是佛的另外兩只胳膊的痕跡……

在尋訪神童的過程中,往往會同時出現幾個『神異』的幼童。那麼,怎麼辦呢? 按照歷史上的作法,『總以吹忠作法,降神為敬信』,指認出其中的一人。 但行之既久,弊病叢生,部份上層僧侶利用宗教轉世制度作弊,操縱吹忠妄指『 呼畢勒罕』,致達賴、班禪、呼圖克圖等『族屬姻婭,選相傳襲』。十八世紀末期 ,清乾隆皇帝下令於拉薩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宮設置『金奔巴瓶』(奔巴:藏語,瓶子 。『金奔巴瓶』即金瓶),規定將凡選中的幼童的名字用滿、漢、藏三種文字書寫 於象牙籤上,置於金瓶內,由有學問的喇嘛念經七日,然後由駐藏大臣會同各呼圖克圖 在釋迦牟尼佛像前,當眾於瓶內掣取一籤,當籤者為轉世神童,而後報經清廷中央 政府批准。掣定的神童一般只有兩三歲,一經確認後,便擇選良辰吉日,為之舉行 盛大的由駐藏大臣主持下的坐床典禮,啟用他們各自的金印,同時接受漫長的經學 教育,及諸方面知識的專門培養。

西藏喇嘛轉世之制度,行之已五百餘年,現在於喇嘛中,是「活佛」者已十居 其九。西藏密教之信徒,對此不能茫無所識,但經再三詢問,類皆語焉不詳。玆特 參考聖武記卷五國朝撫綏西藏記上下,及「中國西藏」雜誌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夏 季號試刊。說明如上。

無垢修持晶鬘(下)

無垢修持晶鬘(下)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著
黃 毅 英 漢 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蓮華大師云:苟不能以方便知見雙融,密咒將流入歪道。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方便者修法之無誑原則,或為生起、或為圓滿次第。 知見為見,法界空性之義及自光明。若不瞭知見為自空性,於己體現, 則非入於知見之道。無方便之知見,無能有任何境界,以無知見之方便 ,法性不能入於修持中,故須將二者雙融無令分離。

總之,將方便與知見分離,猶如鳥欲以單翼飛行,無能達佛境。緊 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修根本後得無分,無法入空性界。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上座時,住於如幻法性中,覺受而非分別。於下座 時,瞭知一切皆為空性、無自性。對空之覺受無動觸與執著,必可超 越上座下座,離於所觀之境及特徵,如雲霧於空中即時消散。

總之,無論上座下座,觀法性者超乎明與障,如攬鏡觀物者。

蓮華大師云:修持時若不能自然清除沉掉,縱有修法,仍不免墮 入兩端之過患。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上座時,住於自然法性中,於沉掉生起觀照之,見 昏沉本亦法之空性。於掉舉生時亦觀掉舉,所掉舉者亦為空也。

若執著於擯棄沉掉之念已除,則無染於認定其為實體,沉掉即自 解脫,而不會推之至極則。若能修習自然清除沉掉者,自生之定境已生 。

總之,一切定境為對治沉掉者,則變為思維之定。瞭知沉掉之根乃 空性為至要。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能將法與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變成腳絆。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修法時,平等住中所覺受無造作之法性,應帶進下座 後之每一境;或行、或走、或臥、或坐。於一切所為,若永不離此修 法,即能長住於此法性。修法即超越各座之限。

總之,修法者困其身心,不運用修法之精要,即為枷鎖所絆。緊 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行獻供與懺罪,則業障無法清除。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修口授之時,應「以法為道」。即以觀想、獻供、 繞行,造渣渣(小泥像)及食子、朗誦、諷頌、抄經等法行,轉為無 修整之道。不斷行此。若以染著,懈怠等,則無法圓滿目的。

總之,若不以無分別執持著法,所作善業只引輪迴中之樂為果: 彼等不能成覺悟之道。此則成為無意義。

以此之故,於無執染之境界中行身、語、意之善行,尤為至要。 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於修法中無有示相,則教法仍未生用。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內示相為內在而生之樂、明、無念。離諸實執,不為 妄念所牽,心即自解脫也。

獲得法的加持之中示相,為能斷惡念,超諸艱難,不為病、垢、魔 所亂,此時加持,即於自身語中現。

外示相為心以修法得自在,不為八風所動,我執之結自解。

總之,若缺法之上師者,定法無從生。以此之故,依止具相續傳 承、妙成就之上師為極至要。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甚深教法無結集。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殊勝之上師宣說甚深法,縱為一言,具器弟子即依 之修習,定法即生,果能圓滿。

磋嘉,汝無生之心為空、明、遍滿。當常感受之。

總之,若法之上師殊勝,無論何往,汝均得甚深教法。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縱修何法,若非為眾生者,修之法,只導致聲聞斷 滅之境。

磋嘉媽白言:如何引致耶?

大師答言:將口授作為修持,修習佛心以得覺悟,乃為眾生利樂 故。為成就他人之利故。此非共乘之目的。為己之平靜喜悅,放下與 解脫,乃下乘之道。

總之,只為一己之平靜,為苦之源,且無義利。

修法只為自利,而得樂者鮮也。以此故,只為他利而修實為至要 。為他而修之時,即離我執而自身利益即得成就。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以無緣大悲作修持之依據,一切功德源即浪費 。

磋嘉媽白言:何以故?

大師答言:有執之功德源,無法增長故,必盡。若善以無執回向所 修,功德之源無盡,此亦即最上覺之主因。

無執者何?無「我」、無「他」、亦無功德源之想。將一切想 ,溶於空性中。

總之,功德之本無誤,若為無執所持。現有所執之我已行善!並將 功德回向世法或名聲,為顛倒之回向。

蓮華大師云:具善巧方便之功德源,超乎其他。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以善巧而行口授,練於真義,印以無執之回向。此 即能遠超實執之修持,縱修何法,功德之源增長。

要之,至為扼要者為令功德之源無盡,不斷增長,直至得無上覺 。無論如何,放下回向之處、回向之能與所,不著任何痕跡。緊記之 !

化身大師蓮華生云:與三調諧之伴和合,即能除魔羅之障。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向調諧之真實上師依止,觀之常在頂上,使得向之祈 禱及獻供。

與調諧修法並具同一誓句之友作伴,其為不追求世間法,為未來 故決意修善行者。

依附調諧無錯三教法,將之實踐,遵照具德上師之敕,修生圓次 第之甚深教法。

若與此三無分,魔羅無能障也。

總之,以自心為證,作三寶不唾棄之行,結果必為殊勝,緊記之 !

蓮華大師云:修法者,得好基礎為要。

磋嘉媽白言:何能得之?

大師答言:首者,若缺積聚資糧,則無能遇具口訣之上師。若缺 數敕修習之業,無法瞭悟教法。若無誠信,無能見師之功德也。又若 缺戒律及誓句,則與修法背道而馳。若無口訣之導,不能知修 持之法。若無精進堅忍,無法入修持之道,而功德轉墮於懈怠。若無決 定出離輪迴中之追求,無有能於修法得圓滿果。

若均無上列之過失,修法必至成就。無上覺悟之成就,須無數因緣之和合, 故當精進!

要之,捨所應捨,為所應為,勿令身、語、意墮於凡俗而加努力, 其果必殊勝。緊記之!

蓮華大師言:謹知佛法無有義利,必以之住心中,並實行之。

磋嘉媽白言:如何行之耶?

大師答言:對見廣大瞭知,對教法無邊見。奪修法之寶座,將一切 法之義,集於心中。啟行為之門,莫令見與行不合一。具得果之信, 使輪涅一於法性。知守三昧耶之規範,不越此戒。如是修者,修法則 無所謬誤。

總之,勿讓修法墮於平凡,將之吸收於心,及以之實踐,緊記之 !

蓮華大師云:於未來世,末世黑暗時期降臨時,有自稱修行人者 ,未得允許,卻教人修法,自不修持,卻教人修持,自不解脫,裝作 教人解脫之道。充滿私欲,而教人拋棄染著枷鎖、叫人慷慨。對自已所 為之善惡,一無所知,而信口道人家所為是善是惡。自無定境,誑稱 利他。吾知將來以佛法之名,裝作偽善、欺詐、行騙者多矣。

於未來世欲修佛法者,當讀此蓮華散人所造之囑言並自驗證之!

當觀輪迴過患!此生一切均為無常,至為明顯,應自內省思維! 多聞成就大師之傳記,知其如何自律。覓得具德上師,以身、語、意 至誠承事之。

於初,勿與之如平輩之交友,而以學習與觀想斷諸邪妄。

次不斷修持,並作堅忍。

最後,以修持將法融合於心,並對治妄念等。

常守誓句與戒律,無令退轉。修法無令間斷、或推遲,應即修之, 以實踐所發之願。

縱吾一散人已得成就者,無有散亂之時。見諸迷失眾生,正受 馳求世法、煩惱、欲望及黑業之苦時,悲欲泣也。心為憤慨而痛。

已得人身,由善惡業而受樂與苦,不期以即身成就者,縱修一座 皈依亦無,而代以追求、野心、散亂、今生之享樂,而積集惡業,實無 有心者,其心已腐朽,魔羅之鬼已潛入其心,其為諸魔所騙矣。

若由心深處以三寶作依怙,修即身成就之法,絕無被三寶所欺之 可能也。

受欠缺衣食之苦,實無可能也。人常稱缺修法用之衣食,故無暇皈 依或修法,並謂無有餘暇,其實為無恥而自欺也。

當下,當諸根具足,並有暇之時,若不努力修覺悟之法,轉瞬即 被業風所吹,直至死主之處,而死之時愈近。於此之時,方才發狂想 諸法,則只惜遲矣。緊記之!

總之,修法者無有成就,除非緊記死字於心。

未來世具器者,吾蓮華散人,無誑語者。任何所為,盡力使死時無 悔!自顧而盡力,望有救他之能力。

此教授,名為「無垢修持晶鬘」,顯為無死甘露之心要,向化身大師 蓮華生處所求者,以身語意至誠而求者‧卡珍磋嘉。

以後世利益故,將之紀錄將之巖藏,以不應宣說故。

若遇具器者,當使之實踐。

此為「無瑕無垢修持晶鬘」之講授。

寶之印、密之印、托付之印。

桑耶寺簡介

桑耶寺簡介
(桑耶寺已屢見本刊,惜於其布置及興廢,尚未詳細說及,今續記之)

資料室

西元八世紀間,藏王赤松德真傳布佛法,迎請印度名僧寂護、蓮花生大士, 先後入藏。

寂護主持設計第一剃度僧人之寺院--桑耶寺,仿照印歐丹達菩黎寺( Otantapuri)按佛教對世界的設想布局:主殿三層,代表須彌山;四方四殿代 表四大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和東勝身洲);還有小殿代表日月和 八小洲。關於主殿當時布置之雕塑與壁畫情況,據稱:中央效須彌山山王形,僅奠 定大首頂地基置之。先建一阿賴耶巴洛洲,其中主尊為聖觀世音,右為救度母, 左為具光母。再右為六字大明,左為馬頭金剛,主眷共五尊。大首頂下殿,其中 主尊為自黑寶山迎來之石像。右為慈氏、觀世音、地藏、喜吉祥、三界尊勝忿怒 明王;左為普賢、金剛手、文殊、除障、無垢居士、不動忿怒明王,主眷共十三 尊,依西藏法造之。又建中殿,其中主尊為大日如來,右為燃燈,左為慈氏,前 為釋迦牟尼、藥王、無量光。其左右為八大菩薩近子,無垢居士、喜吉祥菩薩、 忿怒尊剛與根,依支那法建造之。在秘密殿中畫十方如來等像。上殿,其中主尊 為大日如來,於每一面,有二眷屬八菩薩近子,內中佛像,有菩提薩埵、金剛幢 等十方佛菩薩、不動明王、金剛手,依印度法建造之。上面頂蓋,以錦緞繡花紋 ,四角喜吉祥佛,有菩薩眷屬圍繞。

桑耶寺西元七六二年始建,七六六年建成,因主殿上、中、下三層分別依印 式、漢式、藏式建成,亦稱為三樣寺。赤松德真親自主持了破土奠基、開光典禮 ;蓮花生參加修建工程。蓮花生是密宗大師,遂於藏地弘揚無上密法。

上為桑耶寺落成前之外觀。

落成至今,經過七次毀壞維修,茲分述之:

後宏期後,由於割據混戰,寺已逐漸破敗。加以住寺中之盧梅與拔熱兩人 不合,引起火併;殿堂燒毀不少,文物建築,更受嚴重破壞,無人修繕;香火寥 寥,僧眾日減。直至十一世紀中,熱譯經師多吉查巴帶幾千名隨從,來作建寺以 來第一次修繕。

十四世紀中,薩迦巴之舒囊堅對寺再作大規模之修繕,其後逝於寺內 。原為甯瑪派之中心寺院,改屬為薩迦派管理;只有護法神殿,仍由甯瑪派僧人  主持。自格魯派取得西藏地方統治以來,每遇戰爭、災疫等大事件,均邀寺中甯 瑪派僧人作法禳解;而學習則兼學三派教義,歷任座主仍由薩迦委派。如是情況 ,一直至改革前。

十七、十八世紀間,不獨修繕,抑且增建,如主殿金頂上增加金瓶。 二層樓頂四周增建鍍金銅女兒牆,使更壯觀。第楷德列嘉措攝政時,遵從達賴七 世之屬托,加以巨大修繕及擴建。故有「第楷德列嘉措對桑耶寺中心大殿、四大 洲、八小洲、王妃三殿等,進行巨大修復及供施之功德,均比藏王赤松德真為高 」之紀載。

一八○六年西藏地震,寺受局部之破壞,經半年搶修始得恢復。

一八一六年,桑耶寺發生大火災,主要建築,多被燒毀。及後發現壁畫中 尚有「烈火熊熊,僧眾救火,大殿被燬,以及修復」之場面。此次修復工程,由 一八一六年至一八二○年,共歷時四年。

約噶廈政府又委派噶倫夏札哇旺秋結布,對寺進行一次比較全面之維修 ,歷時五年。

解放前是在熱振上旦強白益西攝政期間(一九三四-一九四○)進行巨大 維修,但由於十四世達賴之親政,與熱振攝政王廢黜,工程停止,未能結束。其 後為政府所重視,於古建築及古文物古蹟,政委員會,加以保護。惜又遭遇十年 浩劫,破壞比前慘重,且有不少處夷為平地,為歷來所無。近年國家撥出巨款, 逐年維修,始能恢復。至一九八四年五月,由西藏社會科學院發起,在拉薩舉行 「桑耶學術討論會」進行深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