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修持晶鬘(下)

無垢修持晶鬘(下)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著
黃 毅 英 漢 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蓮華大師云:苟不能以方便知見雙融,密咒將流入歪道。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方便者修法之無誑原則,或為生起、或為圓滿次第。 知見為見,法界空性之義及自光明。若不瞭知見為自空性,於己體現, 則非入於知見之道。無方便之知見,無能有任何境界,以無知見之方便 ,法性不能入於修持中,故須將二者雙融無令分離。

總之,將方便與知見分離,猶如鳥欲以單翼飛行,無能達佛境。緊 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修根本後得無分,無法入空性界。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上座時,住於如幻法性中,覺受而非分別。於下座 時,瞭知一切皆為空性、無自性。對空之覺受無動觸與執著,必可超 越上座下座,離於所觀之境及特徵,如雲霧於空中即時消散。

總之,無論上座下座,觀法性者超乎明與障,如攬鏡觀物者。

蓮華大師云:修持時若不能自然清除沉掉,縱有修法,仍不免墮 入兩端之過患。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上座時,住於自然法性中,於沉掉生起觀照之,見 昏沉本亦法之空性。於掉舉生時亦觀掉舉,所掉舉者亦為空也。

若執著於擯棄沉掉之念已除,則無染於認定其為實體,沉掉即自 解脫,而不會推之至極則。若能修習自然清除沉掉者,自生之定境已生 。

總之,一切定境為對治沉掉者,則變為思維之定。瞭知沉掉之根乃 空性為至要。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能將法與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變成腳絆。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修法時,平等住中所覺受無造作之法性,應帶進下座 後之每一境;或行、或走、或臥、或坐。於一切所為,若永不離此修 法,即能長住於此法性。修法即超越各座之限。

總之,修法者困其身心,不運用修法之精要,即為枷鎖所絆。緊 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行獻供與懺罪,則業障無法清除。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修口授之時,應「以法為道」。即以觀想、獻供、 繞行,造渣渣(小泥像)及食子、朗誦、諷頌、抄經等法行,轉為無 修整之道。不斷行此。若以染著,懈怠等,則無法圓滿目的。

總之,若不以無分別執持著法,所作善業只引輪迴中之樂為果: 彼等不能成覺悟之道。此則成為無意義。

以此之故,於無執染之境界中行身、語、意之善行,尤為至要。 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於修法中無有示相,則教法仍未生用。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內示相為內在而生之樂、明、無念。離諸實執,不為 妄念所牽,心即自解脫也。

獲得法的加持之中示相,為能斷惡念,超諸艱難,不為病、垢、魔 所亂,此時加持,即於自身語中現。

外示相為心以修法得自在,不為八風所動,我執之結自解。

總之,若缺法之上師者,定法無從生。以此之故,依止具相續傳 承、妙成就之上師為極至要。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甚深教法無結集。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殊勝之上師宣說甚深法,縱為一言,具器弟子即依 之修習,定法即生,果能圓滿。

磋嘉,汝無生之心為空、明、遍滿。當常感受之。

總之,若法之上師殊勝,無論何往,汝均得甚深教法。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縱修何法,若非為眾生者,修之法,只導致聲聞斷 滅之境。

磋嘉媽白言:如何引致耶?

大師答言:將口授作為修持,修習佛心以得覺悟,乃為眾生利樂 故。為成就他人之利故。此非共乘之目的。為己之平靜喜悅,放下與 解脫,乃下乘之道。

總之,只為一己之平靜,為苦之源,且無義利。

修法只為自利,而得樂者鮮也。以此故,只為他利而修實為至要 。為他而修之時,即離我執而自身利益即得成就。緊記之!

蓮華大師云:若不以無緣大悲作修持之依據,一切功德源即浪費 。

磋嘉媽白言:何以故?

大師答言:有執之功德源,無法增長故,必盡。若善以無執回向所 修,功德之源無盡,此亦即最上覺之主因。

無執者何?無「我」、無「他」、亦無功德源之想。將一切想 ,溶於空性中。

總之,功德之本無誤,若為無執所持。現有所執之我已行善!並將 功德回向世法或名聲,為顛倒之回向。

蓮華大師云:具善巧方便之功德源,超乎其他。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以善巧而行口授,練於真義,印以無執之回向。此 即能遠超實執之修持,縱修何法,功德之源增長。

要之,至為扼要者為令功德之源無盡,不斷增長,直至得無上覺 。無論如何,放下回向之處、回向之能與所,不著任何痕跡。緊記之 !

化身大師蓮華生云:與三調諧之伴和合,即能除魔羅之障。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向調諧之真實上師依止,觀之常在頂上,使得向之祈 禱及獻供。

與調諧修法並具同一誓句之友作伴,其為不追求世間法,為未來 故決意修善行者。

依附調諧無錯三教法,將之實踐,遵照具德上師之敕,修生圓次 第之甚深教法。

若與此三無分,魔羅無能障也。

總之,以自心為證,作三寶不唾棄之行,結果必為殊勝,緊記之 !

蓮華大師云:修法者,得好基礎為要。

磋嘉媽白言:何能得之?

大師答言:首者,若缺積聚資糧,則無能遇具口訣之上師。若缺 數敕修習之業,無法瞭悟教法。若無誠信,無能見師之功德也。又若 缺戒律及誓句,則與修法背道而馳。若無口訣之導,不能知修 持之法。若無精進堅忍,無法入修持之道,而功德轉墮於懈怠。若無決 定出離輪迴中之追求,無有能於修法得圓滿果。

若均無上列之過失,修法必至成就。無上覺悟之成就,須無數因緣之和合, 故當精進!

要之,捨所應捨,為所應為,勿令身、語、意墮於凡俗而加努力, 其果必殊勝。緊記之!

蓮華大師言:謹知佛法無有義利,必以之住心中,並實行之。

磋嘉媽白言:如何行之耶?

大師答言:對見廣大瞭知,對教法無邊見。奪修法之寶座,將一切 法之義,集於心中。啟行為之門,莫令見與行不合一。具得果之信, 使輪涅一於法性。知守三昧耶之規範,不越此戒。如是修者,修法則 無所謬誤。

總之,勿讓修法墮於平凡,將之吸收於心,及以之實踐,緊記之 !

蓮華大師云:於未來世,末世黑暗時期降臨時,有自稱修行人者 ,未得允許,卻教人修法,自不修持,卻教人修持,自不解脫,裝作 教人解脫之道。充滿私欲,而教人拋棄染著枷鎖、叫人慷慨。對自已所 為之善惡,一無所知,而信口道人家所為是善是惡。自無定境,誑稱 利他。吾知將來以佛法之名,裝作偽善、欺詐、行騙者多矣。

於未來世欲修佛法者,當讀此蓮華散人所造之囑言並自驗證之!

當觀輪迴過患!此生一切均為無常,至為明顯,應自內省思維! 多聞成就大師之傳記,知其如何自律。覓得具德上師,以身、語、意 至誠承事之。

於初,勿與之如平輩之交友,而以學習與觀想斷諸邪妄。

次不斷修持,並作堅忍。

最後,以修持將法融合於心,並對治妄念等。

常守誓句與戒律,無令退轉。修法無令間斷、或推遲,應即修之, 以實踐所發之願。

縱吾一散人已得成就者,無有散亂之時。見諸迷失眾生,正受 馳求世法、煩惱、欲望及黑業之苦時,悲欲泣也。心為憤慨而痛。

已得人身,由善惡業而受樂與苦,不期以即身成就者,縱修一座 皈依亦無,而代以追求、野心、散亂、今生之享樂,而積集惡業,實無 有心者,其心已腐朽,魔羅之鬼已潛入其心,其為諸魔所騙矣。

若由心深處以三寶作依怙,修即身成就之法,絕無被三寶所欺之 可能也。

受欠缺衣食之苦,實無可能也。人常稱缺修法用之衣食,故無暇皈 依或修法,並謂無有餘暇,其實為無恥而自欺也。

當下,當諸根具足,並有暇之時,若不努力修覺悟之法,轉瞬即 被業風所吹,直至死主之處,而死之時愈近。於此之時,方才發狂想 諸法,則只惜遲矣。緊記之!

總之,修法者無有成就,除非緊記死字於心。

未來世具器者,吾蓮華散人,無誑語者。任何所為,盡力使死時無 悔!自顧而盡力,望有救他之能力。

此教授,名為「無垢修持晶鬘」,顯為無死甘露之心要,向化身大師 蓮華生處所求者,以身語意至誠而求者‧卡珍磋嘉。

以後世利益故,將之紀錄將之巖藏,以不應宣說故。

若遇具器者,當使之實踐。

此為「無瑕無垢修持晶鬘」之講授。

寶之印、密之印、托付之印。

桑耶寺簡介

桑耶寺簡介
(桑耶寺已屢見本刊,惜於其布置及興廢,尚未詳細說及,今續記之)

資料室

西元八世紀間,藏王赤松德真傳布佛法,迎請印度名僧寂護、蓮花生大士, 先後入藏。

寂護主持設計第一剃度僧人之寺院--桑耶寺,仿照印歐丹達菩黎寺( Otantapuri)按佛教對世界的設想布局:主殿三層,代表須彌山;四方四殿代 表四大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和東勝身洲);還有小殿代表日月和 八小洲。關於主殿當時布置之雕塑與壁畫情況,據稱:中央效須彌山山王形,僅奠 定大首頂地基置之。先建一阿賴耶巴洛洲,其中主尊為聖觀世音,右為救度母, 左為具光母。再右為六字大明,左為馬頭金剛,主眷共五尊。大首頂下殿,其中 主尊為自黑寶山迎來之石像。右為慈氏、觀世音、地藏、喜吉祥、三界尊勝忿怒 明王;左為普賢、金剛手、文殊、除障、無垢居士、不動忿怒明王,主眷共十三 尊,依西藏法造之。又建中殿,其中主尊為大日如來,右為燃燈,左為慈氏,前 為釋迦牟尼、藥王、無量光。其左右為八大菩薩近子,無垢居士、喜吉祥菩薩、 忿怒尊剛與根,依支那法建造之。在秘密殿中畫十方如來等像。上殿,其中主尊 為大日如來,於每一面,有二眷屬八菩薩近子,內中佛像,有菩提薩埵、金剛幢 等十方佛菩薩、不動明王、金剛手,依印度法建造之。上面頂蓋,以錦緞繡花紋 ,四角喜吉祥佛,有菩薩眷屬圍繞。

桑耶寺西元七六二年始建,七六六年建成,因主殿上、中、下三層分別依印 式、漢式、藏式建成,亦稱為三樣寺。赤松德真親自主持了破土奠基、開光典禮 ;蓮花生參加修建工程。蓮花生是密宗大師,遂於藏地弘揚無上密法。

上為桑耶寺落成前之外觀。

落成至今,經過七次毀壞維修,茲分述之:

後宏期後,由於割據混戰,寺已逐漸破敗。加以住寺中之盧梅與拔熱兩人 不合,引起火併;殿堂燒毀不少,文物建築,更受嚴重破壞,無人修繕;香火寥 寥,僧眾日減。直至十一世紀中,熱譯經師多吉查巴帶幾千名隨從,來作建寺以 來第一次修繕。

十四世紀中,薩迦巴之舒囊堅對寺再作大規模之修繕,其後逝於寺內 。原為甯瑪派之中心寺院,改屬為薩迦派管理;只有護法神殿,仍由甯瑪派僧人  主持。自格魯派取得西藏地方統治以來,每遇戰爭、災疫等大事件,均邀寺中甯 瑪派僧人作法禳解;而學習則兼學三派教義,歷任座主仍由薩迦委派。如是情況 ,一直至改革前。

十七、十八世紀間,不獨修繕,抑且增建,如主殿金頂上增加金瓶。 二層樓頂四周增建鍍金銅女兒牆,使更壯觀。第楷德列嘉措攝政時,遵從達賴七 世之屬托,加以巨大修繕及擴建。故有「第楷德列嘉措對桑耶寺中心大殿、四大 洲、八小洲、王妃三殿等,進行巨大修復及供施之功德,均比藏王赤松德真為高 」之紀載。

一八○六年西藏地震,寺受局部之破壞,經半年搶修始得恢復。

一八一六年,桑耶寺發生大火災,主要建築,多被燒毀。及後發現壁畫中 尚有「烈火熊熊,僧眾救火,大殿被燬,以及修復」之場面。此次修復工程,由 一八一六年至一八二○年,共歷時四年。

約噶廈政府又委派噶倫夏札哇旺秋結布,對寺進行一次比較全面之維修 ,歷時五年。

解放前是在熱振上旦強白益西攝政期間(一九三四-一九四○)進行巨大 維修,但由於十四世達賴之親政,與熱振攝政王廢黜,工程停止,未能結束。其 後為政府所重視,於古建築及古文物古蹟,政委員會,加以保護。惜又遭遇十年 浩劫,破壞比前慘重,且有不少處夷為平地,為歷來所無。近年國家撥出巨款, 逐年維修,始能恢復。至一九八四年五月,由西藏社會科學院發起,在拉薩舉行 「桑耶學術討論會」進行深刻探討。

應為應止之開眼--依舊派閉關之引導

應為應止之開眼--依舊派閉關之引導
(編者按:此為對一般閉關行者之開示,特別對千日關課程之鑒定)

法王敦珠甯波車開示
再傳弟子黃毅英恭譯

至心恭敬頂禮遍主至尊金剛上師前

為聚集此閉關中心佛友而解說如左:

首以堅固不動誠敬受優婆塞皈依。次受別解脫、安 僧、尼、或居士之份,進為菩薩戒,得無上等覺,再入 共之密咒金剛乘與不共無上本尊之壇城,得能成熟之四 灌頂。

以恆常觀察、警覺、自制防護此三種戒作自律,以 高戒為先。以懺悔更受,補諸戒,縱最細違犯削弱之闕。

以共前行修習淨意,乃至正行二次第,令法乳及上 師口授實踐,永不忘失錯亂,住於心中,使得成熟。

修習儀軌法要,於極微處,亦無掉以輕心;於觀察 得傳承者之修習得知。

此等即為最扼要諸點之略述。

續為個別數點。首為進關時之態度。閉關目的應純 為承事上師及教法,為上生來世利益、與為利樂一切具 緣如母有情。

然若為成最佳之行人,為名利恭敬,欲得共不共通 力,此念則歪-切勿始於敗朽之基上。

於入關前,勿忘覓得侍關者、食物及資具。若關中 需醫生或他重要特殊物品,應於起始時安排之。

於起始時消除道障,向三寶與三根本獻供,以積資 糧,隨力以殘供與欠業債之眾生,並向擾亂之魔障行慈 。積集「山王密法」最為無上殊勝:此為一切聚糧除障 之總集。

於入關之日,以常修觀想始;小作念誦已,向守護 及地神獻食子及「舍金」,祈求護助。隨後以食子及「 蔣浦」(以飯或糌粑搓成)逐魔障。

於關房地界置一石堆,上奉四天王像或心咒,令障 不能入。關內則令甘露明王像或心咒堅住,使成就不外 洩。於各尊作觀想,智尊融入、獻供、讚頌、發願及請 住。

一經結界,外內一切隔絕,外來應與閉關者無物質 或語言接觸。縱為書信,亦不應送入或帶出。

一切毒物,均不應存於關中,任何煙之味,亦應遠 離。

如此結外內界竟,應堅固觀想護輪。

於關房以歡喜安奉適當法像、壇城、法物及獻供。 傍晚,於加持雨及獻供雨中修儀軌為始,包括廣大會供 輪及盡力修共不共護法,令防護阻成就之障。

膳為會供輪,及後,回關房中,身意任運於定中, 嗣即入睡瑜伽中。

至於行果正行,每日以早課始,共修四節。早課於 中夜後始,觀想於空中勇父空行鈴鼓聲中醒。上座端坐 ,呼出濁氣。心住於任運境已,向師祈禱。於上半節, 以四思維始修前行,直至上師瑜伽。可將皈依與發心合 ,作百次或更多禮拜。小休時念本尊咒不斷,謹記教授 。於晨曦,以收攝、再成、回向與祈禱以結早課。

及後以「美華席巴」等清淨瑜珈沐身,與其他閉關 者聚於佛堂。於寧靜與清淨境中,以懺悔及七支始,續 誦三種戒。此時可進早點。

日出各回關房,修次課,由傳承念誦始。修儀軌之 詳細前行,刪減召魔障並獻食子部份,於護輪接上,續為 儀軌及念誦。於午前圓滿。

嗣後聚集午膳,誦憶念三寶經時獻供,後進食。餘 食作殘供,如他修法中誦回向。

若修不共行果法,則只須以進食為會供,不須修他 法,然亦可隨喜修之。

飯後可讀任一助所修法之經典。以精進讀之,並用於 修行中。其後小休,直至下一課。

下午,修第三課。續上之念誦,直至日落圓滿。

於此時,修供護法以食子之儀軌。於農曆初十日, 當修食供輪。不必須「尺淘」、地母及馬舞,可直接圓 滿及吉祥頌。

以會供輪受用晚膳,將之獻供並誦回向及祈禱文, 於此可念誦教法之主長住世,共不共禱文, 及祈共不共教法弘揚。亦可做百次禮拜。不只為一清淨 法,亦為一扼要之運動。

夜幕垂時,修第四課,一如次課,直至入夜。

以任一種睡瑜伽,入眠光明正定中。

於明晨以醒瑜伽為始,如上修四課。以自境況,依 各各個別教授所示,積習「行」、「果」及「用」之數 量。

若種種境界現前,細心觀想護輪。勿墮於我慢,驚 怕、期望或恐懼中。於此之時,修無戲論之見,最為扼 要。

若能如此修者,以恆持與勇猛精進,教授中所言的 種種示相,當漸顯現。於此之時,最扼要者:見上師與 本尊無二,則至誠與信念將增熾;此時對無證悟眾生, 加強憐憫;了悟偏見為幻,心意隨即任運安樂。此等為 修持進境之實證。

若於觀想時無恆持,於記數時,與人閒語,則如何 多念,無可有果也。

若堅守外、內、密結界不壞,不理當初發願所念次 數或時間,示相必現。此唯看行者根器與精進矣。

否則依各本尊本續所示行、果、用之次數而修。若 按時而修,則以入關前之日數、或月數而圓滿之。二者 任取其一皆可。

若獲成就之時屆,作一廣大會供輪,修接受成就之 觀想。於翌日修早課後,作成就之實取。

此後,內關實已圓滿,而四課均不必者。若外關未 滿,於往後七日、五日、最少三日修火供補闕,詳略隨 意,圓滿開示中數量之十分之一,亦可單作念誦。

以會供輪,感謝本尊護法,為免將來障礙之要法。

於白月結外關。於早上,獻供讚頌,對內之甘露明 王、外之四天王以謝,送之,並請住石堆中,即可出關。

於出關時,向上望日,往上而行。即與下具善法緣 者會,若情況許可,於最初數天勿去遠。

於閉關期間,一切覺受與吉夢,除上師外,勿語他 人。此為「成就漏失」之決定因。

若不結關而修他本尊,則應修補闕、獻會供輪及食 子、請護法留住。應收法像與壇城,而新立另法像與壇城 ,以護輪始,修法與諸課節之分如前述。

此所解說,為集體閉關,於早、午、晚均遇他人者 。此為較常見,與易安排之法。

至於無上及不共者,按密授修行果,則應獨修,忍 持令座無冷。

此實為生起次第共之詳細修法略述。

若修精義無上秘密大圓滿之且卻,先以四大金剛句 ,得本來境地之決定見。即獲覺性,與顯現灌頂,而得 入意之精要。隨修「分別輪涅」法,結外、內、密界, 斷身、語、意共九作。於此,無求生起次第及念誦之諸 廣述。

開始時,只須於前行向上師祈禱,以任運於法身智 中修定,於後行,以觀為幻,超於縛解,而將一切轉而 為道。此為與光明續相合,上座下座無分別。

最不共者,為極無上光明道之妥噶。學此者,不離 三座三觀,見六種光明。用根、境、能、覺之要點,能 見勝義空之闡現、圈與鍊。以四相之道,得堅信之解脫 ,必致大遷轉虹光身之金剛總持位。最具緣與最極精進者 ,能於十二年內證得。

此修閉關法略引導,乃為指引笛初與些楚嶺行者而 造。散人智者移喜多傑,於無偏離、精進具承事舊派乘 之願者‧轉世啤嗎汪姑所請而造,並禱能利益心之教法 。

一 切 吉 祥

三年關行法

首年
修前行六月,修上師念誦之行果次第六月。

次年
修本尊行見次第六月,後修空行念誦六月。

第三年
於早晚課,無間修三根本常修簡軌,並讚頌供養護法。
正行為修且卻妥噶等,以各人能力而定。
結關時修「燒供」,作與具清淨三昧耶佛友之隨喜。
可修一、二或自所定日數,而圓滿。

張澄基博士對五濁惡世之詮釋節錄自「淨土今說」

張澄基博士對五濁惡世之詮釋節錄自「淨土今說」

資料室

(室內贅言)鳩摩羅什所譯佛說阿彌陀經,後 段敘述「十方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此五濁惡 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此世間,說此難信 之法」。以此譯本非常普及,故於「五濁惡世」, 為一切佛教徒之所共識與認同;但此句之內涵,歷 古以來,未有加以詳釋。張澄基博士則以「淨土今 說」附於所著之「佛學今詮」之末而闡釋之:本來 是佛學深奧名詞,而以現代通用語釋之,且以最淺 近之語體文表達,其為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決無 疑問,故本室特別介紹之。

『排於經文之最末段之第四點,實最值得我們注意。就佛的立場來說, 當然是先要說明主題--淨土之道;然後再附帶的說:佛讚揚釋迦能 於五濁惡世成佛之難能希有。但是就我們眾生的立場來看,此最末一 段,實最為緊要,它是淨土法門的親因,因為,一、若無釋迦在這個世 界上成道,就不會有人知道此淨土法門。二、若無五濁惡世之種種苦痛 ,人們也生不起真實的厭離心,去求往生,對五濁之惡,若無深切的認識 ,沒有經過切膚之痛的人,怎樣生得起出離心呢?過去諸賢,對五濁惡 世的解釋,今天看來,好像已經不夠味道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惡和 濁,實空前未有,惡濁的廣度和深度,已經到了極點,非前人所能夢想, 我雖躬逢其盛,但拙於文筆,亦難繪其萬一也。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無論用什麼方式去欺騙去矯飾,也掩蓋不住它 的種種惡濁。沒有過錯的人,也隨著受苦遭殃,整個的時空都充滿了 災難與不幸,所以叫做劫濁。

思想混亂,價值破產,百千邪說惑人眼目,誰不惶惑?誰不迷失 ?一人之誤,萬人隨入火坑,這是真正空前未有的見濁。

今世之所謂文明,所謂進化,無非增長種種貪瞋癡病,作繭自縛 ,為彼奴役,故名煩惱濁。

此身脆弱,眾病所纏,饒汝志比天高,奈何薄命前定,有此時缺了彼, 有這時又缺了那,總是差了一點,遲了一著,人生恨事,罄竹難書,是 名命濁。

你濁我濁,東濁西濁,前濁後亦濁,人畜獸禽無一不濁,穢氣所播, 鬼神亦濁,故名眾生濁。 這樣惡濁的世界,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還不想到彌陀淨土,去求 個歇處麼?』

前送同學會詩兩絕

前送同學會詩兩絕

劉銳之

廿餘年前,三輪佛學社,創立於九龍佐敦道,因與羅時憲教授, 依佛經選要之教理行果之四綱目,簡編為佛學十八講,以一星期一講 ,十八星期圓滿。余及時憲教授,定其綱目,梁隱盦校長,為編講義 ,三人輪番主講,不及五個月,結業學生已百餘人,蔚為奇蹟。而學生 之保送,係由三輪佛學社,聯同世界佛教聯誼會香港分會,及佛教法 相學會三團體舉行者。其後同學結業愈多,遂布置一同學會,以交資互進 ,甚盛事也。初時亦約余講學,乃以詩落其成。金剛乘學會亦有十八 講之講授,以香港之與九龍,地緣不同,無法加入此同學會,故詩有 新綻別枝,及互勵菩提之語,字為談延祚所寫,清爽可觀。

及後以臺灣創設學會及從師學習藏文,與分至星馬美加各地弘法 ,金剛乘辦不數屆,便已輟辦。憶當時有學員許少鶴者,原為香港英童 學校教員,及後美國友人沈家楨居士約聘勷辦弘法事業,當申請赴美時 ,美領事館憑本會十八講結業證書,而得通過,抵美後且出家,在紐約 時他以告之,亦可紀也。

日前返港,同學會邀請演說,乃為說咒力不可思議;登樓突見舊作, 如晤故人。因請複印,並稍志崖略,以實本刊。

出世法言 蓮苑歌舞

出世法言 蓮苑歌舞

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著
祝維翰譯

且看此山形圓滿,心性安息聖者身,

且看岩上無量數,天生六字聖者語;

且看林間滿盛景,璁葉淨土蒼翠苑;

凶猛毒蛇周匝繞,無緣凡夫難侵入;

普陀靈山風物全,前有意化蓮花生,

放散化身利有情;

近有聖母華麗宮,聖母利生時機熟;

大悲觀音心胸間,蓮喜修道仙人窟,

本尊依止觀自在,真言念誦六字明,

修習妙法慈與悲,路遵佛子安樂道,

心欲受苦反得樂,今安後樂啊啦啦!

啟白應請上師尊,大悲不捨啊啦啦!

啟請本尊觀世音,成道不遠啊啦啦!

啊啦啦,真美好!美好也否天之孫?

一則我心有誓願,二則君意懷希求,

二人同趣高士行,遠棄八風如路屍,

永斷現世如怨毒,勤勉修習細檢點,

正對過失行教誡,揚棄浮誇與空談,

發心直奔菩提道。

當否眼前須定議,同心協議兩兄弟,

解脫道上結伴行,輪迴邊際乘願往,

生生世世締善緣,共同入行菩薩行,

善否願否天之孫?

名言畢矣啊啦啦,至理備矣唉嗎嗨!

話至此處,達陽非常稱心合意,證得究竟智慧云云。

儼然秋夜月漫空,相好韶華妙音尊,

一切勝者智勇識,一切有情心法性。

無邊有情苦自性,慈手愛撫目不瞬,

一切勝者大悲心,六道眾生解脫種。

執掌大乘密深藏,諸佛密主持金剛,

諸佛智慧與功業,明空淨存眾生界。

佛師三姓主無別,恭敬啟白求加持,

緊隨部主至成佛,大悲常賜大悲攝!

《出世法言‧蓮苑歌舞》 乃依門弟子札西格勒勸勉,散人‧寶利著。

八思巴簡史

八思巴簡史

資料室

薩迦巴班智達(簡稱薩班)崑恭初巴,亦名貢噶堅贊,其姪子八思巴是薩迦 第五祖,『西藏王臣史』說他:「幼而穎悟,長博聞思,學富五明,淹貫三藏。 」西元一二五二年忽必烈南征,八思巴代表薩班到六盤山會見,此後遂一直追隨 忽必烈,西元一二六○年,被封為國師。從此西藏與內地關係更為密切,內地文 人、工匠也相繼入藏,造紙、建築及各種技藝也不斷傳入西藏。西元一二六四年 元朝遷都北京,設置總制院,掌管全國佛教和藏區事務,八思巴兼領總制院事。 一二六八年他奉命創製蒙古新字,有八思巴蒙文之稱。加封帝師、大寶法王。八 思巴一二八四年去世,一生活動,進一步鞏固了西藏和中央政權的關係,推動了 蒙藏、藏漢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其功德不可思議。至其指示纂輯『大乘要道密 集﹄之印行,使大圓滿之典籍,比初期傳入漢地之諾那呼圖克圖、貢噶上師、敦 珠甯波車三位,早七百年,其恩德豈可稱量。若書內文錯亂顛倒,及祇限宮闈崇 奉,此二者是藏漢之習俗所使然,此則無可奈何者也。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1寶論》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1寶論》

經文譯漢:元翰林學士安藏
論文原著:第一世達賴喇嘛
譯英:葛列恩士林
譯漢:陳文仁

敬禮三寶
以三門敬禮度母
三世諸佛威神力
十方統攝薄迦梵
將竭所能以廣論
二十一種禮讚經
毘盧遮那所說法

大部份耆宿同意,在密續四部中,《度母續》屬事續。而《聖救度佛母二十 一種禮讚經》,可特別在密續經典,第三十五章之第三部份中尋獲,經名為《 禮讚聖救度佛母-諸佛之母》。雖然此經說屬事續,但亦有說其可以無上瑜伽續 解說之。

甲一 經文來源
一時薄迦梵-無上究竟勝利佛陀,語文殊師利-無盡智慧菩薩云:「吁, 文殊師利,此佛母,其為三世諸佛之表徵。如是故,吁,文殊師利,過去、 現在與未來諸佛,皆頌此禮讚,汝亦應至心禮讚。」於是薄迦梵繼續演說, 此禮讚度母之陀羅尼。

甲二 經文正文
經文正文,名為《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分二:乙一 根本咒;

 乙二 二十一種禮讚經。

 乙一 根本咒
某些教派持以下之真言為根本咒:Nama sarva ta- thagata nam tadyatha om namo suhasha nama tare paramita.

但是,譯師 Pong-lo Chen-po,從印度經典,譯出以下頌句:
「嗡敬禮多哩速疾勇
都多哩者除怖畏
都哩能授諸勝義
具莎訶字我禮讚」

由是之故,「嗡多哩都多哩都哩莎訶」(Om tare tuttare ture svaha) 之真言,亦使用於其他二十個頌3中,大部份上師即據之,而為根本咒。

 乙二 二十一種禮讚經
分三:丙一 序文-即禮讚文之第一行4,為主題之簡短說明。丙二 正文 -二十一種禮讚。丙三 結文-敘述本法之利益。

  丙一 序文
嗡敬禮至尊聖度母

「嗡」,此句第一字,意指皈依,禮拜與清除心之染污。

「敬禮」,有二義,掃除由業惑所生之不善與障礙,以及微細之煩惱。 專一誠敬,以身、語、意作禮拜。

「至尊」(Je-tsun) ,有二義,「至」(Je),意指度母為三世十方諸佛中 最殊勝者;「尊」(tsun),意指度母外而具現自我解脫之小乘修行;內而 表示利他菩提心之大乘修行;並且密而表徵守持之金剛乘三昧耶。

「聖」,或「凌駕」,意指其境地遠在平常過失之上,或其境地中,了 別較深實相之障礙,已然斷盡。

「度母」,意指「自在」或「解脫」。指其境地遠超苦海。為女性之用語 ,亦指其境地中無有貪著與瞋恚,平等關愛一切有情。「度母」表徵對一切有情 之關愛,有如母之與子,一切平等,無有分別。

  丙二 正文(分三)

   丁一 讚頌傳說緣起;

   丁二 讚頌莊嚴表徵;

   丁三 讚頌菩提勝行。

   丁一 讚頌傳說緣起

「敬禮救度速勇母
目如剎那電光照
三世界尊蓮華面
從妙華中現端嚴」5

敬禮之對象為度母,其由觀自在之淚水中化生。而觀自在為大悲菩薩; 諸佛悲心之所具現,顯為輪迴之蘊身,作三界有情之依怙。

傳說,觀自在雖行種種行,盡力而調有情,然見輪迴中受苦者,並未因此 而顯著減少,故顯得非常沮喪。眼淚由其蓮目溢出,致流滿地成湖,湖中綻開 一朵蓮花,聖度母於內顯現,容面端嚴,善妙勝如千朵蓮花。

由是諸佛之悲心,化身為菩提之泉-聖度母-不可思議事業之本尊。其面 觀自在而云:「吁,聖者,願救度無邊有情,速離輪迴。勿再掉淚。願攜手致力 ,調伏有情。」於是自其雙目,射出光網,普照三界。

據 Pan-chen Nyi-ma Be-pa所言,此為度母化身之一,名為「救度速勇母 」6。

    丁二 讚頌莊嚴表徵(分二)

     戊一 讚報身莊嚴(讚大樂身);

     戊二 讚法身智慧(讚真實身)。

     戊一 讚大樂身(分二)

      己一 讚寂靜身;

      己二 讚忿怒身。

      己一 讚寂靜身(有六頌)

       庚一

「敬禮百輪秋月母
普遍圓滿無垢面
如千星宿俱時聚
殊勝威光超於彼」

此頌描述大樂報身之光明照耀:如百輪秋月,照耀光明,在無雲清澈之 天空,又如千座星宿,映射其面。

某些譯本,不作「百」而讀作「二八」,據其解說,指為報身之三十二 相之一-十六顆明如皓月之牙齒,皆各表徵一種圓滿佛智。

此頌指度母化身之一,名為「百輪秋月母」。

       庚二 手勢

「敬禮紫磨金色母
妙蓮華手勝莊嚴
施精勤行柔善靜
忍辱禪定性無境」7

此為「紫磨金色母」,其色為藍,而帶金色之光彩。左手近胸,指拈蓮莖 ,花在耳際開放。此表徵其開悟之境地,即如何圓滿十種勝行。其中最重要之 六種,並列於此頌第三與第四句。

此為度母續相關之修法,有說為對法,因其分別清除慳貪、懈怠 、毀犯、瞋恚、散亂、愚癡、等。

       庚三 如何為佛及佛子所愛

「敬禮如來頂髻母
最勝能滿無邊行
得到彼岸盡無餘
勝勢佛子極所愛」8

因度母為諸佛之母,故諸佛頂戴之如頂髻。此表徵其威力,究竟調伏 此生之違逆境遇,以及煩惱障與執三輪為有之所知障。

圓滿十勝行之十地菩薩,亦須完全仰賴度母;因其表徵此十勝行之究竟 成就。

此頌指度母化身之一,名為「如來頂髻母」。

       庚四 如何克服惡緣

「敬禮怛囉吽字母
聲愛方所滿虛空
運足遍履七世界
悉能鉤召攝無餘」9

度母發出「怛囉」與「吽」聲,心輪具「吽」字, 此表徵空性之智慧與大悲雙運。其運智慧(空性)與悲心體性之雙足 ,遍履七世界,並鉤召所有具力者,皆安置之於大樂。

「七世界」,指三惡趣之地獄界、餓鬼界與畜生界,以及人界、欲 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

此頌指度母化身之一,名為「怛囉吽字母」。

       庚五 世間諸神如何作稱歎

「敬禮釋梵火天母
風神自在眾俱集
部多起屍尋香等
諸藥叉眾作稱歎」

世間諸神,如大力帝釋、大梵天、火神阿耆尼、風神等,皆向聖度母敬禮 。甚至鬼眾如部多、以大自在天為首之起屍、以多聞天王為首之夜叉 ,及其眷屬俱集,亦在度母蓮足下禮讚。此為「釋梵火天母」。

此頌之意義,即在度母呈現超越輪迴之境地 ,甚至世間諸神皆禮讚之。即是若圓滿度母相關之瑜伽, 可很快超越諸神。

       庚六 如何摧壞他加行

「敬禮特囉胝發母
於他加行極摧壞
展左踡右作足踏
頂髻熾盛極明耀」

忿怒度母咒,俱威力摧壞他加行,如餓鬼之擾亂等 ,以及究竟大樂菩提悉地之障礙。

此頌為「特囉胝發母」。寂靜坐姿,右腳表徵空性之智慧,而左腳表徵大悲 。如是以智慧與空性之雙足,鎮壓三界,全身在熾盛火燄中。

雖然其本質上,為度母之一寂靜化身,但外現微怒,而以其坐於忿怒火燄中 表徵。

      己二 讚忿怒相(有七頌)

       庚一 具殊勝能驅除魔軍與二障

「敬禮都哩大度母
勇猛能摧魔怨類
於蓮花面作顰蹙
摧壞一切冤債眾」

「都哩」指度母。「魔怨類」指魔軍,為煩惱之成群具現。「都哩」 摧壞四類魔軍。其蓮花面顯作忿怒,而為忿怒菩薩之姿態,摧壞一切內敵 :阻礙解脫輪迴之煩惱障,以及阻礙證無上智之所知障。度母之修法,可 摧壞二障與其種子。

此為「都哩大度母」。

       庚二 雙手之表徵

「敬禮三寶嚴印母
手指當心威嚴相
嚴飾方輪盡無餘
自身熾盛光聚種」

左手近胸,以拇指與中指拈蓮莖,其餘三指向上伸展成三寶印。右手作施無 畏印,有一真實之方輪嚴飾,光芒四射,輪迴為之黯然失色。

此為「三寶嚴印母」。

       庚三 讚頌寶冠與喜笑

「敬禮威德懽悅母
寶冠珠鬘眾光飾
最極喜笑睹怛哩
鎮世間魔作攝伏」

度母了知種種具信心弟子之願望,寶冠上眾光放射有如珠鬘,一切為之黯然 失色。並以「睹怛哩」笑聲,攝伏世間魔軍與八部眾。

此為「威德懽悅母」。

       庚四 如何鉤召十方護法

「敬禮守護眾地母
亦能鉤召諸神眾
顰眉蹙額吽聲字
一切衰敗令度脫」

度母續之修法,具威力鉤召所有護法,如十方護法與眷屬,並使役之成就 不可思議事業,此種善之力用,與觀修度母時所生之善,其任運如響斯應 ,自然而成。

度母眉目顰蹙生威,心中吽字放光,究竟度脫一切貧窮與痛苦。

此為「守護眾地母」。

       庚五 讚頌頂嚴

「敬禮頂冠月相母
冠中現勝妙嚴光
阿彌陀佛髻中現
常放眾妙寶光明」

度母頭飾新月,妙嚴光明,令有情之熱惱,轉為清涼。頂髻上坐阿彌陀佛 ,放妙寶光明,能滿有情欲願。

此頌為「頂冠月相母」。

       庚六 忿怒身姿

「敬禮如盡劫火母
安住熾盛頂髻中
普遍喜悅半趺坐
能摧滅壞冤敵輪」

猶如劫末大火,七日並出,世界土石皆成灰燼,度母安住此智慧火燄中 ,煩惱魔障與道上歡悅修行之敵障,觸之即焚。

此為「如盡劫火母」。

       庚七 吽字放光

「敬禮手按大地母
以足踐蹋作鎮壓
現顰眉面作吽聲
能破七險鎮降伏」

度母眉額顰蹙,自然含威,右足蹋地,右手作降伏印 ,心中吽字放光,充塞七險而降伏之。

此為「手按大地母」。

    戊二 讚法身智慧(讚真實身)。

「敬禮安穩柔善母
涅槃寂靜最樂境
莎訶命種以相應
善能消滅大災禍」

據 Je-tsun Drak-pa所言,度母手持蓮花之表徵 ,為具超越輪迴之「大樂」智慧,為具遠離煩惱過失之一切「柔善」 功德,並且為住超越痛苦之「安穩」果位,因此,其事業在涅槃寂靜中完成。

某些上師亦解說,此首二句,乃指驅入菩提之道階。

五種道階之第一個-資糧道上,得無有生自然之覺受;而且因「無大樂」 並無自性,故覺受「大樂」。五種道階之第二個-加行道上,得深定覺受; 而且心不再有粗散亂,故成最上「柔善」。如是由現見較深實相意義,道上定之 覺受,故不善種子皆能遠離,而且一切痛苦,如生老病死,成為清淨,最後於 無修道上,甚至微細之不善習氣,亦得清淨,所行則不出涅槃與法身智慧。 因此,由念誦根本咒之最後二字-「莎訶」;第一字-「嗡」; 以及其中間之七個字-「多哩都多哩都哩」,甚至最大之惡害-執實有之癡-亦 能消滅。

此頌在讚頌度母之語與意。此為「安穩柔善母」。

   丁三 讚頌菩提勝行(有六頌)

     戊一 寂靜與忿怒咒

「敬禮普遍極喜母
諸怨支體令脫離
十字咒句妙嚴布
明咒吽聲常朗耀」

「十字咒字」指其根本咒-「嗡多哩都多哩都哩莎訶」。「明咒吽」字, 指忿怒咒-Om nama tare name hara hum hara svaha ,由此二咒威力, 可將怨敵摧壞解脫之。-內而執持自我,與外而執著塵世實有。具福之弟子 ,此法輪急速運轉,而消除內在諸不善。

此為「普遍極喜母」。

《三律儀決定論》及其詳釋之作者生平記要

《三律儀決定論》及其詳釋之作者生平記要

林崇安

  一、前 言 《三律儀決定論》是西藏佛教後弘期的一本名著,甚受新舊二派 的重視,其內容總攝別解脫戒、菩薩戒及密咒律儀,以下分述此論及 其詳釋的作者生平等。

二、《三律儀決定論》及其作者

《三律儀決定論》全名為《自性大圓滿道之支分三律儀決定論》 ,是寧瑪派巖傳導師雅里巴的著作。雅里巴,又稱雅里班青啤瑪汪渣 多傑,簡稱班青啤嗎汪渣,其意為雅里之「大善巧成就者蓮花自在勝 者金剛」。其生平可詳見《西藏古代佛教史》第六章甚深切近巖傳之 歷史(第二七一頁),雅里巴之生卒年代為西元一四八七至一五四二 年,壽五十六歲,其修學廣及新舊二派,師父有蔣揚寧青、羅敦香波 、羅窩羅渣、羅窩堪青舒囊倫朱、古紀班青能渣巴桑、蔣揚羅爵巴、 蔣波笛敦釋迦香波、柯敦舒囊丹僧、沙魯羅青、鄔金卓桑、南卡巴登 、南卡冷佐等等,由於其精通顯密以及聲明,因明等,因而被人稱之 為「嗎哈班知達」(其意即為大善巧成就者)。

四十六歲時,雅里巴在笙野青夫最頂上面的佛堂內取出巖藏,因 而成為巖傳導師;所取巖傳法,至今仍弘傳著。

雅里巴在二十五歲受近圓戒後,一直依照律藏之戒律,嚴為護持 ,成一切比丘之領袖。其學問、戒律及成就三種均不可思議。其所造 論,精簡扼要,而內容非常豐富,其名著《三律儀決定論》至今仍嘉 惠後學。寧瑪派之導師,常引用其論著,作為莊嚴之格言(座右銘)。

雅里巴在寧瑪派教傳傳承中,亦是一位重要的導師,故於大幻化 網本續傳承中:第三十四位譯名為班青班媽汪遮是也。雅里巴是所有 巖傳導師中少數之現出家身者也,由於其持戒嚴謹,故為新舊二派所 尊仰。其論著《三律儀決定論》今收於《寧瑪教傳典籍》(噶瑪)之 內。台北版西藏大藏經中即有此論。

三、《三律儀決定論釋》及其作者

《三律儀決定論釋》是由寧瑪派大師法吉祥首先詳釋而成。法吉 祥,又稱羅青達磨師利、羅青達瑪詩列、雅汪趣啤(雅汪卓巴)、羅 卻巴爭錯,其意為「大譯師法吉祥海」。其生平亦詳見《西藏古代佛 教史》第五章長傳教誨如大河不斷之經幻心來源(第二二九頁)。法 吉祥之生卒年代為西元一六五四至一七一二年,壽五十九歲。其修學 於新舊兩派之法要,無所差別、從二十位上師不同之教誡學習之。其 中以其兄鄔金笛打零巴(笛清卓之渣波爵麥多傑,即大巖傳導師法王 不變金剛)之傳授為最多。

法吉祥從四十八歲至六十四歲間,不斷傳授秘密心要續、三律儀 決定論、般若等顯密要典。為便佛法久住,其所造希有論著,凡十八 部。

法吉祥在寧瑪派教傳傳承的經、幻、心三部中,也是一重要導師 ,其兄鄔金笛打零巴為第三十七傳、法吉祥(羅青卻巴爭錯)為第三 十八傳。

四、結 語

由於《三律儀決定論》之重要,持明無畏金剛智(敦珠法王)乃 將此論逐字逐句解釋,而著作出《三律儀決定論逐句釋:智慧新意除 苦善說甘露篋》以嘉惠後學。

前述法吉祥之《三律儀決定論釋》及持明無畏金剛智之《三律儀 決定論逐句釋》也都收集在寧瑪教傳典籍內。

開元三大士

開元三大士

資料室

密法之傳入我國漢地,始於唐玄宗開元四年(西 元七一五年),比顯教之於漢明帝時(約西元六十七 年)傳入,遲六百餘年。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 並稱為開元三大士,均為當時之皇帝所尊重及禮遇, 如是譯出之經典,傳授之灌頂,開示之法要,均發揚 光大,盛極一時。茲搜集三大士之資料,充實本刊。 惜三大士所傳,只至瑜伽部,未及無上瑜伽部,竟遇 「三武毀佛之唐武宗」,致一切佛法,均受「教難」 。不然,則漢地早已有無上瑜伽部,不至讓蓮師之於 西藏,八思巴之於蒙古,先我一步。更不必待白普仁 之瓶灌儀軌,多傑覺拔之密乘法海,及諾那、貢噶、 敦珠三師之始有大手印、大圓滿傳入,因緣之不具如 此,可勝慨焉。

印度密教於八世紀開始傳入唐朝。開元年間,先後 從印度來了三位密教大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佛教史稱為 「開元三大士」。漢地密宗就是由他們開創,頗為盛行,後又接受 了印度密宗的事、行二部,及瑜伽部。由於金剛智和善無畏兩位法師來 ,纔開拓中國漢地密教之基礎。善無畏生於東印度,是佛手王的皇子 。佛手王遺命選善無畏登王位,善無畏讓王位與其兄,自己出家為僧 ,游歷諸國,專習密教奧義。有一日,其師對他說:「汝與震旦(指中國 )有緣,應往而度之」,於是善無畏從師命前往中國傳播密教,睿宗派人出至 玉門關相迎。至玄宗開元四年,善無畏以八十歲高齡,纔到達長安, 皇帝敕他先駐錫興福寺,後移至西明寺,在移住菩提院,從事譯經, 而於該年譯出了《虛空藏求聞持法》,旋奉詔,跟駕入洛陽,住於大 福先寺。他與一行,譯出了《大日經》七卷,密宗的全部理論都包括在 此經裡了。開元二十三年,善無畏病,奄然示寂,享年九十九,死後被贈鴻臚卿。

金剛智比善無畏來唐遲四年,與善無畏並肩宣揚密教,他是中印度國王之皇子 ,年十歲,即出家於那爛陀寺學大乘空宗教義八年,研究大乘有宗教義三年 ,三十一歲時,跟龍智學習密宗七年,研究《金剛頂瑜伽經》,達奧義。後 在國王的允准下,來中國傳播密教。

金剛智攜《大般若經》等經典梵本及在許多禮物搭船而行海路。遇惡風 空住五個月,再行而進入中國海時,又為暴風所襲, 同行商船,皆受大風而破,唯獨金剛智所乘 之船得免其難,但所帶《金剛頂經》梵本,竟被船夫投棄海中。抵達大唐 ,親自謁見玄宗皇帝,翻譯帶來的梵文經典。同一行,不空譯出《金剛頂 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同時他宣揚密教,精進不怠,並建金剛界大曼陀羅 的灌頂道場,為四眾而授灌頂。

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奏請皇帝欲回國,得允准,但行至洛陽廣福寺 ,竟罹疾病,於開元二十九年奄然遷化,享年七十三歲,敕命葬於龍門。 玄宗曾敕賜「國師」的稱號,代宗時,又追贈「開府儀同三司」,並賜號 「大弘教三藏」。

不空是西域人,開元三年,被其經商的叔父帶到甘肅武威,十三歲 入長安,十五歲時,纔遇到金剛智,並拜其為師出家。

不空從金剛智學習聲明論,別人學十二年的東西,他僅用六個月就 學習完畢。他聰明博學,通達諸國語言,金剛智譯經時,他常侍其側擔 任翻譯。二十歲受具足戒,金剛智考驗其根器之後,把密教所有之玄旨 ,悉皆傳授之。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死後,不空奉其遺命,為要廣請 密教經典的梵本,立志入印度,得玄宗皇帝允准。天寶元年動身,先 到廣州,乘商船前往印度,達師子國(斯里蘭卡)。國王以國賓之禮 優遇之,請他住於佛牙寺。在此,遇到龍智,從學密教教義。三年後 返唐朝,受到玄宗無上優遇,敕令他住於鴻臚寺,繼之請他到皇宮中 ,設內道場。唐玄宗跟不空受密宗灌頂,然後請不空移住淨影寺,其 一切開支均由敕令而供給,王公貴族等接踵而來「士庶雲集如星,來 問佛道」。後,不空受敕令而請雨,或修止雨之法,「隨念而有效驗」 ,玄宗益加歸仰,並賜紫袈裟一領,親手披於不空身上,同時又賜不空 「智藏」之號。

天寶十二年,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奏上,請准予迎請不空至河西傳播 密教,帝准奏。不空赴河西武威,住開元寺,建立密壇,為哥舒翰及 士庶數千人授予灌頂。不空又由於哥舒翰懇請而譯出《金剛頂一切如來 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卷。同時,又譯出《菩提場所說一字 頂輪王經》五卷、《一宗頂輪王瑜伽經》一卷、《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 》一卷。

唐肅宗與不空也有不解之緣。天寶十四年七月,安祿山叛變,哥舒翰 依敕而鎮守潼關。翌年五月,不空奉敕而回長安,築壇於大興善寺,專注 於轉禍攘災之修法。潼關失守,玄宗逃往成都,太子登位於靈武,改年號 為「至德」,此即肅宗皇帝,不空在長安偷遣密使給肅宗,申述報國誠意 ,肅宗亦向不空密遣使者,以求密法。至德二年正月,安祿山被其子慶緒 殺死,肅宗歸回於帝都,翌日不空乃奉呈賀表(十二月一日玄宗由成都回 京時,不空亦表賀之)。乾元年中,不空建道場於宮中,給肅宗傳授轉輪 王七寶灌頂。

在代宗時,不空和朝廷的結納更深了。

寶應元年,代宗生日時,不空獻上白檀雕刻的摩利支天像一軀和梵字 的大佛頂陀羅尼,以表祝福。因此,代宗特別嘉納之。

永泰元年,制授不空特進試鴻臚卿,賜號「大廣智三藏」。

大歷三年,不空於興善寺辦「道場」,敕賜瑞錦十二領,繡羅幡三十 二口,價值千萬,又賜參加「道場」的僧俗共五千多人的「二七日」「齋糧」。

不空不但在其所住的長安大興善寺專心譯經,而且自廣德元年,每年 夏季及正、五、九月,均開壇灌頂「教化文武百官以及廣大四眾」。特別 是大興善寺裡,乃令常住四十九人,宣揚密教,「毫無懈怠」。

五台山之成為密教中心地點之一,與不空的經營有直接關係。山西五台山 之金閣寺是澤州(山西晉城縣)僧道環建造。該寺動工時,不空親自撥出 自己衣之資以助其工程,且上表代宗帝,懇請其營造,結果,奉敕而創 此寺。….寺成,然後賜給不空。除金閣寺外,不空又建玉華寺於五台山 。大歷二年,不空上表奏請設置各廿一人僧額於金閣寺等五寺,而獲敕許 ,乃以其弟子含光為僧首,以統裁一切教務。

大歷五年,詔請不空往五台山「修功德」。五月,不空以六十六歲之 高齡,親至五台山「為國修功德」,當其成滿時,代宗下敕,為了不空,設 一萬人之齋於太原,且下敕書給不空,「厚犒其勞」。不空又在太原至德寺 內置文殊院,令住十四大德,亦成為宣揚密教之道場。後又在唐高祖始號令 天下之地的「號令堂」內置普賢菩薩像,選十四個僧人管理,作為淨土院 灌頂道場。

大歷五年九月,不空從太原回長安時,代宗以親乘之車迎接他。同時, 賜新敕書,予以殷勤慰勞。六年十月十三日,當代宗帝誕辰之日,不空 制成開元以來自己所譯經典七十七部一百一十卷之目錄,奉獻於代宗 ,代宗乃下令,將此目錄宣揚於中外,並立即把他編入一切經錄之中。

大歷九年春,不空臥病不起,代宗屢次慰問,侍以名醫。當其病重時 ,代宗親自駕臨於臥室探視,並任他為開府議同三司,同時封他為肅國公 ,食邑三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