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師廿五弟子之本尊及成就

 

 

蓮師廿五弟子之本尊及成就

黃毅英輯錄

 

 

蓮師廿五弟子之功德與成就,實非片言隻字所能概述
,今於「西藏古代佛教史」(敦珠法王著),「移喜佛母
廣傳」(塔尚甯波車譯),「蓮師廿五弟子」(塔尚著,
『水晶鏡』第四期)及「土觀宗派源流」中摘其要者表列
如下:空出者表示資料不詳。

 

廿五弟子       所修主尊      示現成就   所修地

 

藏王赤松德真  達勒兮魯迦

(Drag-nag)

 

移喜蹉嘉佛母   普巴金剛      能起已斬屍

 

(海勝)

 

毗盧渣那      達勒兮魯迦    具有智慧眼 也馬龍

 

生遮移喜(佛智) 大威德金剛    以橛插山崖 雍宗

 

渣華卓楊(勝聲) 馬頭金剛      馬頭現於頂 尖浦

 

南卡迎波       養達兮魯迦    能騎於日光 羅達

 

(虛空藏)       (Yang-dag)

 

移喜忠奴       遷磋       甘露由石出 尖美達

 

(童智)         (Chem-chog)

 

巴支移喜       那滅       非人為奴僕

 

(祥智)         (Lha-med)

 

巴支星嘰       德巴兮魯迦    天魔供差遣 巴朱窩

 

(祥獅)         (Drekpa)                 利山

 

那南多傑敦珠   即敦蹉道       風行無阻礙 雍宗

 

(降魔金剛)     (Jigten choto)

 

阿渣雅移喜楊                  能住空行處

 

(智音)

 

舒波那巴(天祥)                手提猛獸頸

 

那南生移喜德                  翔空如飛鳥

 

(智慧)

 

巴支汪朱       媽母           掌握橛誅法 耶比達

 

(吉祥自在)     (Mamo)

 

丁瑪渣孟       達勒兮魯迦     得記憶總持 也馬龍

 

嘉華巴支(祥識)                能得他心通

 

蘇部巴支星嘰                  能使江倒流

 

(祥獅)

 

謝渣華羅爵     養達兮魯迦     起屍變成金 尖浦

 

(勝說)

 

佐賓車聰                      能執持空中

 

飛鳥

 

聰巴南卡       秘密啤嗎宋     手可拽野牛 南蹉道

 

(念空)                                   湖

 

和珍巴蘇汪卑                  入水似游魚

 

(自在)

 

瑪寧青楚(大寶) 金剛手         以磐石為餐 尖浦

 

哈龍巴支多傑                  穿石無阻礙

 

(祥金剛)

 

蘭佐君楚忠蘭   秘密馬頭金剛   拋雷如射箭 上支達

 

(三寶)

 

那森渣華蔣操   秘密馬頭金剛   空中跏跌坐

 

(勝菩提)

 

※所修地為蓮師指示弟子前往巖修之處,亦為蓮師加持之地。

 

 

 

 

 

 

 

 

 

 

 

 

 

 

 

 

 

 

 

 

 

 

 

臺中學會擴建因緣略述

 

林坤旺

 

去年十二月九日清晨六點半鐘,本會導師  福德法幢金剛上師為臺中
金剛乘大廈主持動土,加持我們大樓興建順利圓滿,並祈禱甯瑪教法廣弘揚
,饒益更多有情。

 

回顧臺中學會於民國六十六年間在臺中縣大里鄉成立以來,迄今已逾
十四年之久,其間由於會員人數不斷增加,道場遷移了三次。第一次於民
國七十年間遷至臺中市仁和路,第二次於民國七十三年十月遷至臺中市寧
夏東一街,此次為了舊址擴建,於去年十月十日暫遷至臺中市工學路廿一號。

 

此次道場擴建之因緣,主要是未雨籌謀,為了往後之發展,因鑒於市區
土地取得愈來愈困難,選擇郊外土地,雖較便宜,但因距離偏遠,恐集會人少,
反而失去弘法目的。而現學會附近幾乎蓋滿高樓大廈,祇剩隔鄰一塊空地,
所謂﹁千金難買相連地﹂,在獲得  上師加持及周玲華師兄經過半年時間之
不斷努力奔走下,地主始答應出售。

 

過去籌建學會資金之來源,一向遵照  上師指示:﹁不對外募捐﹂之原則,
而由學員自動發心及借款促成。此次亦不例外,這次購地款雖高達四八○○
萬元之巨,但在學會同學之共同努力下,終於克服了困難。值得一記者:
沈郭貴代師兄幫了我們大忙,她出資了貳仟貳佰萬元,因緣才告和合。

 

目前計劃興建之大樓,佔地面積約三九三坪,八層樓高。地下層及地面
一樓為停車場,二至七樓為住宅,最頂樓為佛堂,佛堂室內面積約一一七建坪
︵不含報到室及陳列室︶。較原先佛堂約多出五○建坪,外型則略帶有西藏
密宗標幟之宗教色彩。

 

上師來臺建立法幢,於今多年,先後成立了臺北、臺中、高雄、臺南四
個學會,不僅使許多弟子得沾法益,且不為名利,不辭辛勞,翻譯經典,創辦
季刊,印行全集。並以年近八旬之年,仍往返港臺五個會所主持灌頂及開示
,其弘法精神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更為南化密宗山佛塔及大圓滿廟之興建而
奔勞,處處為弘法利生著想。因此我們在感念  上師恩海難量之餘,願我們
全體弟子卻能遵照  上師指示:﹁出錢出力出心﹂、發菩提心之原則,同心
協力,來促成所有道場能早日完成。

 

 

 

 

 

 

 

 

 

臺中學會新佛堂擴建草圖

 

 

無垢修持晶鬘(上)

無垢修持晶鬘(上)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艾歷啤嗎恭桑著
黃 毅 英 漢 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敬禮上師

時大師蓮華生,擁具加持教法之持明,住啤嗎岡珠晶隱地,卡珍 公主磋嘉媽向之求法。此一時也,大師為未來世有情故,開示無垢修 持晶鬘。未來世之大眾,諦聽!

化身蓮華大師示言:若心誠修法,須有具德可信上師,得清淨不 斷之傳承者。

若汝師虛誑,教法錯謬,則汝所修持均為顛倒。以此乃極險,故遇 具德上師實為至要。緊記之!

磋嘉媽白言:何謂不斷之傳承耶?

化身大師答言:須由法、報、化三身而下不斷之傳承。我之傳承 即為此也。法身普賢王如來傳與報身無量光佛,又以善巧方便傳與化 身的我,汝,善女人,從化身中受持,即是得此傳承及其加持。

化身蓮華大師言:上師不應對非器及缺緣者授與心要。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此等之徒不敬師,只為騙取教授。接受此眾,必將教法轉 托他源,徒令口授浪費。不按傳承之告誡。以此等人不修持故,將甚深法 與之,與將金粉撒於水溝無異。斯非教授之根器。以不理解與缺信故 ,此等無能任持教法。將口授付與非器,教法變成文字言詮,令教法變 壞。若授與非人,教法糟蹋,亳無義利。為保持此甚深法要,應善巧 審查及抉擇弟子根器。緊記之!

化身大師言:勿以法傳與曲解者。

磋嘉媽白言:為此將生何種過患?

大師答言:此等非器,無能瞭悟口授要點。以缺傳承之授與故,不 能與法合,而其品器遂變腐敗。以法傳與巧作世智辯聰、善於詞令者,只 令謗法。謗法者積集惡業,而汝本身,以忿怒故,亦捲入惡行。此是 之故,師徒由法卻均集惡業。無有義利也。

化身蓮華大師云:勿讓糟蹋教法者相隨。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商人追逐名利生計不以法為祈求。只以曾「修習」、 「受」與「瞭知」佛法為滿足。於微小得、名、食、財、樂與敬之求, 即不守教授,縱曾得上師之密授,亦復如是。反之,肆意宣揚,揉雜錯誤,與 吹噓以譁眾取寵。勿以教法授與利用其師及佛法行為如騙子之徒。不必 將無死甘露,自已仍未嘗受,便給他人,故應只付與至誠懇求者。若糟 蹋密咒道甚深法,則不能獲加持,空行母及護法眾將怒,致招來障礙 。緊記之!

化身大師言:由此口授撮出甘露傳與堪能持續修法者,自內心願 求勝解者與恆常修習者。

磋嘉媽問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此類人,以師為佛,生大信心。以口授為甘露,得信 力。以心無疑慮故,以教法為如意寶珠。知輪迴苦惱為毒,為來世精 進修持。以現世馳求無益,於欲成就無上覺中堅忍。此等尊貴者於名 利染著競逐之過患中無染,而為勝利者 之秘密心裔。若將教授付於此眾,於自他均有義利。緊記之!

非器無能盛雪山獅子乳。然若注於金瓶則為極妙。

化身大師云:若以一期覺悟而不欲自律者,則修行無法入心。故 自律為至要。

磋嘉媽白言:何能進入自律之道?

大師答言:初修法時,若不自律,則為懈怠、自欺,卻無能有成 也。以此故,住於靜處,如屍林、高地、雪山、僻處、成就者所住之 地、密林等,於吉祥之月如夏秋季等,或於吉祥日如初八、白月、十 五日等。

於此等地,汝應掃淨、敷座、設壇城、陳設供品,於壇中安奉正 覺之身、語、意(譯者按:一般以法像、經續、塔表正覺之身、語、 意)。向地神、龍族等放多瑪,獻以飲用,命無障礙,應來護助。

於翌晨勿獃誤。向上師三寶獻供,召請本尊、空行、護法並獻食 子,如是修法。放食子時,勿向外,應向已身,作勿令成就漏失之緣 起。

於盡日一切覺受,皆視如夢。意者,任運安坐一切所顯均無修整。 任一切覺受即歸自然與放下。安住明覺而無執著。

於中夜,以厚眠入法性,而住於無想中。堅固思維,望能知夢!以 此能令夢中住於法性,而無散亂與夢魘。

早上以法性為道,當此睡醒時,汝身放下,意住法性,以無執、 無修、無昏沉修本有覺性。勿墮懈怠,以醒覺自律而修。

出關前勿穿他人之衣服,以能招罪障與漏失故。若食太甘,易墮 欲望散亂。若食太薄,則體力消減,無法自律續修。食宜調和合宜。

勿食不淨、偷來及棄食。勿食犯戒破三昧耶等之食,或被惡念所染 者。否則,成就延誤或未及期出關之障生。

勿動座。若於滿所發願之數閉關圓滿前,移動座,則祥兆境界 將失,並遇突然之障。

勿為他人修保護法,或為人驅魔,否則自已能量即減。勿洗刷身 上、衣物、頭、髮等之污垢,否則成就減滅。勿剪髮、剃鬚、修甲, 此等均減弱咒力。勿於關中替人說法,否則障成就之兆。不只於一次 受發願閉關日期之戒,而每日均受之,否則受魔羅之影響。

與人交談,則咒力不生,故當禁語。若以金剛誦念密咒,或揚聲誦 忿怒咒,其力消滅,非人與神祇驚怕暈眩,故如法低聲以誦。

若躺下而誦,手放胸前記數,則能自障。於任何時,坐者身直則 脈直,風可運行自如。以心風相連故,風運行自如者,心則易於集中 。以此甚深義故,應作七支坐法。

無於日間眠,以生多種障故應盡法除之。

勿將涕唾吐於人多來往處,否則咒力損滅。

於出關前,斷一切利他、追求或散亂之行為,及一切擾亂身、語、意 者;安忍集中於修持中,功德增長能自受用。

於關中,若一切善惡示現或幻相等,勿著於喜惡或取捨。要住心 於自然直至圓滿。

閉關圓滿作酬恩獻供,開閉關限制,然於數日中仍住於關之境性中, 勿入市集或遠行。三日內,除自已勿睡餘處,勿見非共有三昧耶之 人。

勿以法物示人,勿將成就物(出關前早上供物)與人而留自用 。

由入關至圓滿,縱何事發生,勿中途出關。以此為魔羅所生障故 ,勿順從之。

於任何時,修行果者,勿偶然住於世法。勿隨手拈來而食。勿著 髒壞衣。勿隨處躺臥。勿令人見,或去人來往處。勿作瑜伽律儀之非 時行。於任何時,行為均應檢點。

總之,若欲得樂,如法修持,更應自律,並於不如意處安忍。於 晝夜中分段修持,則汝之樂長久。緊記之!

化身大師云:若欲得無上覺,而不能守護閉關時限之戒,魔障即 生。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若己發願修無間斷之口耳教授,誠修對治:以離對於 別人恭維之染著,對別人因恭敬頂禮、獻供、求加持所予飲食之貪著 ,此只能擾亂無定無信者之淨修。

初者,可發誓修三日、七日、九日、半冬月、一夏月,漸次推至 年月。發願修十二年最為殊勝,次為六年,三年或一年則更次之。若 仍屬不能,當守如下律儀:以身、語、意全部投入於修法中,維持六 個月、夏季或冬季,亳無懈怠或惰住,此中利益甚大,並能入覺悟道中 。

總之,不能守戒,乃違越之主因。故不當受不能守之戒。自按能 力受可守之戒。如此修持則更深,緊記之!

化身大師云:於實踐上師真實口授以修持時,勿言為至要,應作 禁語。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一切散亂中,無利語最。由此而生無義空言,即扼殺 修持。能禁語者為最殊勝之閉關;能使人於鬧市中,仍無散亂。

縱修何種自律,禁語最為第一。若不能者,最低限度於關中禁語 。以禁語故,修持不致為俗語所亂,語之力得成,而速獲成就。

總之,修法以外或與法無關之言語亳無義利,不需要者。若於停止 日常語言之後,仍不竭力用語言唪誦以達無上覺,則猶如瘖啞。緊記之 !

化身蓮華大師云:觀修本尊時,瞭知身、語、意之定止為至要。

磋嘉媽白云:何謂也?

大師答言:觀身為尊身,顯而非有,為身之定止。以語持本尊咒 ,清淨明朗,如虛空性之回響,為語之定止。其意,清淨離思索,顯 空不二,為意之定止。不離身、語、意之定,是謂大手印。

於持續唪誦善逝精要之三字時;嗡為身、阿為語、吽為意,即與 一切善逝之身、語、意無別。

總之,若不離身、語、意之覺,修密咒道決不致入歧路。緊記之!

蓮華大師言:記每座之時及唪誦之數為至要。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答言:於唪誦時,將每日分成三或四座,發願晝夜唪誦,以一 千之數為最勝,五百為次,最少乃百零八遍。

圓滿此數之前禁語,而不讓俗語滲雜。若如是者,無障可生也。

生圓次第無分、修行果猶如緩流為口授實修之不共處。

一切所冀望者如淨垢、積資糧、除障、速達二成就等均容易以生 圓無分及行果唪誦而得。

於一切唪誦中,當誦嗡阿吽,為一切善逝身、語、意之精要。其 為最深邃及包含一切。故發願唪誦或置於他咒之頭而唪誦之能得大加持 。

總之,集涓滴可成大海。勿讓兩脣空過,無間斷收集密咒之每一 字,亦為至要。於某一點即得成就。緊記之!

「如何靜坐」一書簡介

「如何靜坐」一書簡介

黃毅英

澳洲林聰阿闍黎以麥當勞(kothleen McDonald )英文「如何靜坐」 (How To Meditate )一書呈 師,並謂西人現時學習靜坐者均依此 ,甚為暢銷。進而提議若能譯成漢文,對漢地讀者當有莫大裨益,惜翻 譯版權造次未能獲得,又觀該書內容多彩多姿,應有盡有,故茲謹承 師教將目錄譯出,以便讀者參考也。

  • 甲一、意與靜坐
  • 乙一、為何靜坐
  • 乙二、何謂靜坐
  • 甲二、建立靜坐之法
    • 乙一、對初學者之晉言
    • 乙二、靜坐時間
    • 乙三、坐式
    • 乙四、常見問答
  • 甲三、意之靜坐
    • 乙一、修息
    • 乙二、觀心之明
    • 乙三、觀意流
  • 甲四、分析法
    • 乙一、觀空性
    • 乙二、觀人身難得
    • 乙三、觀死時
    • 乙四、觀無常
    • 乙五、觀苦
    • 乙六、平等觀
    • 乙七、慈悲觀
    • 乙八、對治過患
  • 甲五、觀想法
    • 乙一、觀光蘊身
    • 乙二、清淨觀
    • 乙三、觀度母
    • 乙四、觀音法
    • 乙五、觀佛
    • 乙六、內熱觀
  • 甲六、信修法
    • 乙一、祈禱文
    • 乙二、祈禱文註釋
    • 乙三、菩提道觀
    • 乙四、觀音八頌
    • 乙五、度母禱文
    • 乙六、金剛薩埵除障
    • 乙七、大乘八戒
    • 乙八、三十五佛懺罪

    修止要義(一)

    修止要義(一)

    羅桑卓之贊青尊者造
    舒囊卓之贊青上師傳授
    楊東賢編纂

    (甲一)加行

     (乙一)生起下士、中士之清淨意樂;

      (丙一)下士清淨意樂:
    思維死亡無常;觀照惡趣痛苦;
    決定皈依三寶;於業果生起深信。

      (丙一)中士清淨意樂:
    思維輪迴痛苦;仰慕解脫善道;

     (乙二)選擇善地;

     (乙三)具同心合意之良伴;

     (乙四)阿蘭若;

     (乙五)清淨持戒;

     (乙六)斷除交遊眾多非常親暱之朋友;

     (乙七)斷除憶念欲望之粗分思慮;

     (乙八)少欲知足;

     (乙九)安樂墊;靜坐嚴姿勢

     (乙十)調理風息|細慢長。

    (甲二)正行
    從頂上上師天,分出上師天二,如一燈分二燈之法以生起,沒入自 己身中。八大獅子頂戴高廣寶座,上有種種蓮花日月二輪,自己聖 者釋迦牟尼安坐,身如純淨金色,頭具頂髻,一面二手,右垂地, 左定印持滿盛甘露之缽。身披純黃色之美妙三法衣,相好莊嚴,於光 蘊中自然顯亮,兩足金剛跏趺安住。有如虹彩之耀虛空,雖顯而無自 性。應繫心於此處,緣想而修。

    (甲三)後行

     (乙一)正在修頂上上師天境界中,而作啟請,
    並以真言引導。從彼生諸善根,於自他
    暫時與究竟之修處,作猛厲回向。

    (甲四)功課間隙應如何作

     (乙一)於奢摩他之佛所說經及諸論釋,均須閱
    歷、念誦;

     (乙二)密護根門;

     (乙三)於食知節;

     (乙四)修不睡瑜伽而為精進;
    若睡時,應知如何作;

     (乙五)澡浴瑜伽;

     (乙六)食物瑜伽。

    (甲五)緣想之過患:

     (乙一)若想為黃色,現為紅色等;

     (乙二)想為坐相,現為立相;

     (乙三)想為一,現為多等;

     (乙四)於亮透明顯之自體,生起不太清明,於
    全身僅部份明顯。
    對治:當從根本緣想之依止上繫心一處,緣想而修。

    (甲六)初業者成就心處之嚴正方便:
    倘生起昏沉掉舉,立刻覺知,於加以斷除正念猛烈施行下,心依止 緣想繫於一處,唯此心境不忘,如是謹記,保護此心流續,勿使間斷。

    (甲七)斷五過失依八行

     (乙一)從禪定之加行時,『懶惰』是其過失; 對治:信、念、進、輕安。

     (乙二)於禪定之精進時,『忘記密訣』是其過
     失;
      對治:記憶。
     但以記憶為所緣之依止仍未足,心應於所緣依止上,集中一處,作 時常確定了解理會之清明記憶。

     (乙三)於禪定之等持時,『昏沉掉舉』二者是
      其過失;
     對治:正覺知。
    於昏掉之生、未生,加以檢查。其慧上等者,於昏掉剛開始,有即知 即斷之能力;中等者,生已立斷;末等者,於昏掉生後不久,知而斷除。

      (丙一)暗昧:於所緣依止不明,而身心具有 沉重形相。
        粗分昏沉:心如黑暗之降臨,於所緣依止上 ,雖不散往他處,但不清明、亦 不透亮,記憶力量已漸衰落。
        細分昏沉:既有透亮又有清明,而於所緣依 止之確實了知,從強力記憶狀態 略為減退。
        對治:思維三寶之功德,作意種種法相,及 風心與虛空參合之教誡。

      (丙二)細分掉舉:心於所緣依止上,不住於 不動中,稍作散開。 對治:依止念識(提起記憶)而修。 粗分掉舉:雖已依止念識,而仍不住,且往 愛樂之境散開。 對治:修無常、三惡趣、輪迴苦及用強而有 力之諸教誡斷除掉舉。

     (乙四)昏沉生起時,『不行』(提不起勁,不 振作起來),是其過失;
        對治:茍生昏掉,即起『明覺』(心之靈覺) ,依於『現行』(振作起來)。
    心於所緣依止,若厲力專注集於明覺,則掉較大,雖具﹁明分﹂,﹁住分﹂ 難得。若心不大專注,稍事鬆懈,則昏較大,雖具﹁住分﹂,而﹁明分﹂難得。
    所以自己退而比較,將明覺現出,若稍振奮而掉舉生,於是考慮:作少分 之鬆弛;若昏沉生,復須考慮:作少分之振奮。如是一張一弛,務成平和。在此 二者間,從掉舉中收攝此心,以尋住分。當住分出現,或會疑為昏,乃厲力使明分 出現。以此二者輪替而善護之,無過之禪定成就矣。決定識所持之境相,未有 強力之明分,僅得透亮時,於意中,不宜堅定。

     (乙五)昏掉細分均以除盡後,心入定境,流轉不回時,『行』是過失。
       對治:為不行昏掉之對治,而應鬆弛,建立於平等捨。

    (甲八)如上所說之法,善為護持,得九住心後,俱有身心輕安之奢摩他將成辦矣。

    (甲九)九次第定

     (乙一) 四禪

      (丙一) 初禪(覺觀俱禪)

      (丙二) 二禪(喜俱禪)

      (丙三) 三禪(樂俱禪)

      (丙四) 四禪(捨俱禪)

     (乙二) 四空(四無色定、四空處定)

      (丙一) 空無邊處定

      (丙二) 識無邊處定

      (丙三) 無所有處定

      (丙四) 非想非非想處定

     (乙三) 滅受想定
    初禪之前行,有『粗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 具『八觸』、『十功德』。
    開始時,行者安坐、端身攝心、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然澄淨 ,恬恬安隱,躡躡而入。其心在緣而不馳散,是名曰『粗住』。
    由此心後,恬恬勝前,名為『細住』。
    如是一兩時,或一兩月,心地豁然開明,身如雲影空淨。雖復空淨 ,猶見身心之相,未有定中之功德,名『欲界定』。
    從是心後,泯然一轉,不見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鋪,猶如虛空 ,名『未到定』。
    此時性障猶在,未入初禪。在此,身心虛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 此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壞,於此定中,則覺身心凝然,運運而 動。

    (甲十)九住心:關於修止入定的階梯,宗喀巴據印度原著《六門教授習定論》 等所說,分為九個『住心』。九住心分別由六種力而成就,分為四 個『作意』(用意念)位。

     (乙一)內住:由聞思修止法要的『聽聞力』,安坐修止,攝心 繫緣,定然力小,散亂多,覺雜念叢生不斷,有如河流。

     (乙二)續住:多次勤修,由『思惟力』提起正念,逐漸進步, 能於短時專注所緣,心無散動。此時覺雜念如溪澗水,時隱時現。 以上二種住心,散亂多,定力小,須用力攝心,稱為『力勵運轉作意位』。

     (乙三)安住:由『憶念力』,時時憶念所緣境,定力漸增,於 雜念生時,能較快覺知,攝心還住於所緣。

     (乙四)近住:由『憶念力』攝心,較前更進一步,於沉沒、掉 舉生時,能即時覺知對治。
    以上二種住心,漸能攝心不散,自覺心如潭中水,無風不起浪 ,然尚有被沉、掉風動,而不澄靜時,為對治沉掉而覺疲勞。

     (乙五)調伏:能以『正知力』調伏沉、掉,攝心不動,較長久 入定、嘗受到入定的喜樂、而自然樂於修定。

     (乙六)寂靜:由『正知力』攝心入定,斷滅厭修情緒,心更寂 靜。

     (乙七)最極寂靜:由『精進力』勤修,持續不懈,定力益增, 自主情緒的能力增強,座中能斷除貪欲、憂戚、昏沉等。
    從第三住心至此,坐中雖能持續入定,然定心尚有被沉、掉間 斷之時,故稱『有間缺運轉作意位』。

     (乙八)專注一境:由『精進力』勤修不懈,能任意入定,雖尚 偶起雜念,起已即滅。雖仍須策勵其心,然沉、掉已不能為障,定心 恆常相續,沉、掉不能使之間斷,故名『無間缺運轉作意位』。

     (乙九)等持:由不斷勤修的『慣習力』,定功純熟,達到不須 作意攝心,便能隨意入定,恆久不動之境,名『無功用運轉作意位』。
    修定者達第九等持心,能隨意長時間入定,乃至 行住坐臥,皆能與定心相應,若未得『輕安』,仍屬佛教說的最低 層次的『欲界定』,尚未跨入『九次第定』的門限,只名『奢摩他 隨順作意』,而不得名為奢摩他。奢摩他屬超出欲界定的『初禪未 到地定』,有心一境性與輕安兩大標準。

    多羅那他之著作及生平

    多羅那他之著作及生平

    劉銳之

    太史公曰: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談多羅那他之印度 佛教史,渴欲知其生平;從蔡巴、貢噶多吉所著紅史,廓諾,迎 魯伯所著青史,均無所得。篇中所述全從土觀羅桑卻季尼瑪著, 講述一切宗派源流和教義善說晶鏡史而來。若王輔仁著西藏佛教 史略對他空見有些異議,不備引焉。

    印度文化開發最早,而歷史卻付闕如,初履印度時,偶以詢 陳健民兄始知印度本無信史,如兩家所紀故事之年代,從無統一 者。最近所出版之印度歷史華文本,較為詳確,乃為在印度大學 執教之周祥光教授所著成,而在香港九龍某印務公司所印行者。

    當全世界佛教大會在印度召開,香港金剛乘學會永遠董事馮公 夏兄,應召前往。歸來以告曰:當大會提議「佛曆」應明定為若 干年時,南傳佛教國家(指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奉行原始 乘佛教者。)認為應是二千二百餘年。北傳佛教國家(指我國、 日本、越南等,奉行大乘佛教者。)認為應是二千九百餘年。各 有根據,各守立場,互不相讓,結果提出大會議決,折衷辦理, 定是年佛曆為二千五百年整云。

    佛教為世界之大宗教,教徒分布世界各地,為數甚多,而追 求佛教歷史者,數不在少,印度本無信史,觖望而已。西元十六 七世紀間,多羅那他出,為西藏密乘覺囊派之祖師,博學多才, 曾旅行印度、尼泊爾各地,周諮博訪,廣於見聞。所著印度佛教 史,搜集豐富,敘述詳明,論議公平,分析精簡,作於西元一六 ○八年,即我國明神宗萬曆三十六年也。出版而後,世界各國加以 繙譯者,凡十餘國,猗歟盛哉,時至今日,已相隔凡四百年,仍 然後起無人,續編史冊。甚至日本譯者,認為原著太多神話 ,玄渺難憑。將之缺譯,我國法尊法師因之,蓋已忘信達雅之信 字。而多氏之文筆光芒,可謂獨步千古矣。

    覺囊派始於兌補巴協饒堅贊(西元一二九○-一二六一)本 承襲薩嘉法統,三十一歲始赴覺囊,從克准云丹嘉措受各種灌頂 教授,特別是受時輪灌頂導引,從此轉入覺囊法系。由修六加行 法,證得圓滿命勤之相,遂循承覺囊法座。達大佛像寶塔,對他 空之見生定解後,著山居了義海論,及為無數有學之士講說時輪經 疏,闡發他空見之義,常會聽法弟子二千以上,專重修者亦有千 餘人。法嗣多至不可計量。

    所論他空見者:至要說勝義諦不空,空者是勝義諦中其他之 世俗性;因為世俗諦是假有不實,是自空,非勝義諦自體可空。 可是勝義諦若不空)則勝義諦成為有自性矣!此與中觀所說一切 諸法皆無自性,皆是性空之論,發生矛盾。其後時輪灌頂與講解 之傳承雖大為發展,然他空之見,則為諸智者共同之所排斥。因 此逐漸趨於消沈。後來覺囊袞噶卓喬(西元一五○七-一五六九 )尤其是他所轉世之多羅那他(西元一五七五-一六三四)又將 他空見重行發揮,大肆宣講,廣為著述;建登彭錯林寺,造象起 塔,精美絕倫。又廣刊本派著述,聚集不少僧伽,與仁蚌第巴護 教王,結供施之緣在世間與出世間兩方面顯赫一時。不久,仁蚌 巴權力已失,多氏亦已逝世。第五世達賴喇嘛遂將該寺改為格魯 派寺;命名為甘丹彭昔林。其餘卻隆,江孜等覺囊寺院,亦悉改 為格魯派寺院,其經籍印板,亦全部封閉矣。

    多羅那他於印度佛教史中,廣博以搜集,明慧以抉擇,精確 以介紹,詳細以敘述,歎觀止矣。後有所著「七系付法傳」對密 法之統,尤為扼要。是其世俗諦之史學,是其所長。

    而於他空見則認為恆常堅固不變,周遍一切情器,且是如來 藏同一意趣,如是博引顯教經論。且以是祖師裕莫木局多吉,在 修時輪六加行時,見到空色天身之相,由內顯現,便作為錯謬之 依據,更說契合時輪經疏之旨歸,亦符密宗大手印之要義。不知 此種理論,與中觀所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皆是性空。多羅那他 以是生有自來之轉世人,更承襲祖師議論,大為發闡。但依其文 詞,所立宗見,卻完全等同外道:一、為梵聲外道,二、為數論 外道,三、為吠檀多外道,四、為犬陀秘密邊際外道等,大部相 同,而於佛法之主要教示,多數違背。觀於班禪湯吉勒巴所造之 「大手印本釋」中所說:覺囊派之見,乃是超出本位之外,自已 誦現出來的,既是天竺善巧成就者傳承之根據,又將甚多了義經 續意旨,顛倒解釋。若安排一個眾生,往在他那不可救藥的最惡 邪見之下,則定有不可思議之異熟果數。等論,由此可見多羅那 他於勝義諦,如此愚昧,是其所短。

    多氏既由上代大德轉世而來,其後接受蒙古喀爾喀汗之迎請 ,前往講經弘法,被尊以「哲布尊甘巴」(藏語:尊貴之聖人) 之尊親。死後第二年,土謝圖汗恰生一子,蒙古各部王公,認為 其轉世,為一世哲布尊甘巴,及後清政府正式敕封為大喇嘛,繼 達賴、班禪之後,為清代四大活佛之第三位。如是輾轉八世,籍籍無聞 ,於一九一一(民國元年)在蘇俄策劃下,擅稱「大蒙古國 皇帝」,後迫于形勢,放棄自治;當時政府冊封為「外蒙翊善輔化 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汗」。如此,未免晝蛇添足矣。

    銳按:印度佛教史,固然名重一時,六年前得 歐陽老師指 導重譯,乃將神通部份,譯出單行。至「七系付法傳」之搜集資 料,整理、抉擇、敘述不亞於前書,惜祇有漢譯,欲觀藏文原著 ,無法尋得,倘有 善知識能賜與,則禱祀以祈者矣。

    「摩尼頓」之呼籲

    「摩尼頓」之呼籲

    劉銳之

    西元一九五九年秋,銳之於印度噶林邦,承事 法王敦珠甯波車,開示 「那也東初」本續課餘,旁及無上密乘之一般功法。謂漢地禪林,有「禪七 」之法,七日為期,連續不斷,有僧有俗,濟濟一堂,既嚴格亦輕鬆,甚盛 事也。無上密乘亦有「摩尼頓」(按『頓』為藏文七字之音譯。)之法,喇嘛居 士,聚集一堂,以嗡摩尼啤咩吽之六字大明,分組唱和,抑揚跌蕩,音韻悠 揚。(按有如香港澳門近來之淨土宗行人,以五音唱誦佛號,鑼鈸節奏以配 合。聽之者認為有如阿彌陀經所說:極樂世界,常有鸚鵡鵨鷑、迦陵頻伽共 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顯暢者。)令人神往,皆生念佛念法念 僧之心。其法會亦依晝夜六時,分班輪誦。傾聽之下,心焉慕之,下跽請賜 傳授。 師例探懷取出筆記簿以志之,待續課圓滿,再行開示,如是紀錄者 ,已不只十餘條矣。

    光陰迅速,本續課已授完,師將筆記所記一一教示,最後為祖古(音譯 ,義即轉世人,漢俗稱為活佛)法,(為甯瑪巴殊勝祕法,指示年老弟子, 預為修習,將來選擇胎門,來世不至有隔胎之惑。此為 貢噶上師師門同學 黃文叔山樵兄,從杭州來函勸為求法者。) 師傳付既畢,以為密法最重吉 祥;因飭多留一天,特舉行巖傳長壽佛灌頂,以為圓滿。如是詔畫師為繪法相 ,布置壇城,執行法事,營營役役,收拾返港,此摩尼頓法忘記請示。 師 亦未有開示而別。

    一眨眼間,十餘年已。其後 法駕三次蒞港,一次蒞台。銳之亦曾先後 三次前往尼泊爾之嘉德滿都朝謁,均未有提及。

    師示寂後,緬懷恩德,前塵影事,一一重現心頭,忽憶『摩尼頓』之法 ,乃向 師之眷屬諸師兄姊請求;則以此數十年來從西藏、而印度之噶林邦 、大吉嶺,尼泊爾之嘉德滿都,美國之紐約,法國之博都,再四播遷,經典 散落,無可找尋。

    年前曾至美國之洛杉磯,遇青年入西藏,學藏文及密法之某法師,曾以 摩尼頓之法詢之。據云:在西藏曾聞有此法,並允以藏文法本見贈;及寄到 時,喜而捧閱,則觀世音菩薩之漢文普通儀軌,乃即奉還,謝謝而已。

    旋又至美國之聖地牙哥,訪問曾住西藏拉薩哲蚌寺,譯述恆河大手印之 碧松喇嘛,亦即同充佛經選要編纂之邢肅芝兄(藏俗:出家喇嘛於捨比丘戒 ,奉還於佛,仍可為純正之佛教徒,不如漢人之重視,而執著也。),因以 「摩尼頓法」詢之;承告他知有此法,惜手頭無此經書。乃致函其同在哲蚌寺最 要好的同學,君庇亟美喇嘛,亦即銳之返台灣追隨學習藏文十年之歐陽無畏鷙 老師,專程趨謁,亦以經典無存;至再至三,因緣不具,廢然而已。

    憶事 師係至二級灌頂,所修細身之脈氣點時,談到此法,認為以此自 在游戲之相,而收殊勝之效,不獨卻病健康,抑且延年而長壽。此由脈、氣 、點所構成之微細生理機制,實則以氣為主幹,脈乃彼所遊履之道路,點則 彼之能源;以人生三寶之精氣神言之,乃有鍊精化氣、鍊氣化神之方便。氣 之所以受重視,以其發而為聲音之故。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為縱波,故稱之為聲波。聲波起源於發聲體的震動 。其特點是具有穿透性,速度為每秒三三二米,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通過 ;並根據不同密度,相應改變其傳播方向,密度較大時具有折射性;另外聲波 的幅射是帶頻率性的,頻率高能量就大。但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波,無規律 或單調地組合在一起,即形成噪聲污染,噪聲通常令人極不舒服,出現耳中 觸痛感、血壓升高、聽力受損等多種疾病。也有對人體有益的聲波,其中之 一就是超聲波。超聲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穿透性、折射性和頻率高、諸特點 ,廣泛用於一些疾病的治療。

    從以上介紹可知,利用聲波的穿透性、折射性等特點,帶動內氣行走, 達到意到、聲到、氣到的效果,也就是以聲領氣,氣隨意、聲出入,是一種 特殊的氣功療法。

    「黃帝內經」曰:五臟有聲,聲各有音,人有五音,即宮、商、角、徵 、羽,其聲大而和,輕而勁,沉而深。聲音相應則無病。『宮』亂則病在脾 ,『商』亂則病在肺,『角』亂則病在肝,『徵』亂則病在心,『羽』亂則 病在腎。五音聲亂,則有五病。從發聲而知病,此是我國數千年的醫療經驗 。

    不特古代國醫,以氣治病。而顯教之天台宗亦然,如智顗大師於「小止 觀」謂觀能治病之六種氣。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噓、六呬,此六種 氣,皆於脣口之中,想心方便,轉側而作,綿微而用,頌曰:心配屬呵腎屬 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臟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

    明以觀對治諸病,其法非一,今以觀行治病,但觀心想,用六氣治,即 能治病,所謂觀其能,不觀其所也。言六氣者,吹、呼、嘻、呵、噓、呬、 之六也,但取呼吸帶聲,出氣為治,不全用字體為義也。治五臟者,應於牙 齒脣舌調停而出,全以想心方便,轉側而作,勿令有麤暴氣息,綿綿密密 ,微細而用云爾。當知此六氣,力用最大,能遍治四大五臟一切重病。若身冷 則用吹,如吹火法;熱用呼,如呼冷風然;百節疼痛用嘻,以能治風;若心 煩脹、上氣用呵;若痰癃用噓;若身體勞乏,則用呬。若六氣治五臟,則呵 治肝、噓治肺、呼吹治心、嘻治腎、呬治脾。又六氣可同治一臟,臟中有冷 用吹,有熱用呼,有痛用嘻,有煩用呵,有痰用噓,有倦乏用呬,餘四可解 。用六氣者,謂以口吹去冷,鼻徐內溫,安詳而入,切勿令其衝突。於一上 坐時,則須七過為之,然後安心,安心少時,復更用氣,此是用氣之治病意 義也。

    即在智顗大師「摩訶止觀」之第七正觀,亦有云:三觀病境之二用氣治病者。謂吹、 呼、嘻、呵、噓、呬,皆於脣吻吐納,轉側牙舌,徐詳運心,帶想作氣,若 冷用吹,如吹火法等,大致與前文相同,恐繁不錄。復有別運十二息者:謂 上、下、焦、滿、增長、滅壞、冷、煖、衝、持、和、補,帶假想心以運用 。並有報息(初念入胎,即有報息。)、依息(依心而起,為瞋欲時,氣息 隆盛。)而外,更有「假想治」者,真方便有多門也。

    須知佛學於氣,分為風喘氣息四級:氣之出入,自覺有聲,名之為風。 氣之出入無聲,而結滯不通,名之為喘。氣之出入無聲,且不結滯,但不細 ;名之為氣。氣之無聲,不結不粗,而綿綿出入,若存若亡,名之為息。修 行者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則定。故應了知氣與息之形相, 而加以運用焉,則其收效也宏矣。

    上文所說用氣治病之六字,出於我國之漢文,漢文為全世界三大語文系 統(指「拼合語」、「獨立語」、「膠著語」等)中之獨立語。係出於數千年軒轅黃 帝之大臣倉頡所製,當製成時,有「天雨粟、鬼夜哭。」之傳說。其結構分 為六書:所謂象形、諧聲、指事、會意、轉注、假借六種。其字體由大篆、 小篆、籀文、隸書、真楷、而行草,已非本來面目久矣。

    西藏密宗真言之字,全是藏文;藏文源於印度;有如日本文字,源於漢 土。印度之梵文則源於梵天。真言梵音為陀羅尼,居玄奘法師「五種不翻」 之首;以為祕密之故,例如經中諸陀羅尼,係佛之祕密語,微妙深隱, 不可思議,故不以義譯之。若密宗之陀羅尼則為一切上師、本尊、空行、護 法、諸佛、菩薩,在定中所說之密語,由真如心中流出,真實不虛,故名「 真言」。真言所含之涵義:表皈敬本尊之名號,或對本尊之贊頌。 表示本尊之誓願,及其成就之功德。詮說佛教之勝義。亦有將此三者凝 聚一真言中。因能以簡短文字,總攝佛菩薩等之功德、誓願及勝義,故名為 「總持」。又以一字能產生及總括許多含義,為植物之種子。一行阿闍黎於 「大日經疏」卷十說:「從一字能生多,故名種子也。」

    由是應知,真言是諸佛菩薩修道時,所長期持誦;而且皆以饒益一切有 情,為所持之戒,故以其所成就之功德力,為所加持。「總釋陀羅尼義贊」 云:「如來於百千俱胝劫,積集菩提資糧,加持陀羅尼真言文字。」由佛菩 薩所加持之真言,是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聯絡訊息,虔誠持誦真言時,可以 喚起佛菩薩所成就之誓願、功德、加持於行者。令行者自性中本具的功德顯 現,發生不可思議之效力,能滅罪、增福、益智、除障、消災、辟邪、得定 、生慧、達世間出世間各種目的,乃至即身成佛。

    若修「摩尼頓」,所誦六字真言,乃一種發聲法,所發出的聲與全身五臟 六腑和經絡,都密切相關:

    『嗡』字屬阿字門,為一切字母之頭,也為六字之始,其聲發自生法宮 ,沿中脈上升於喉,張口微聚出鼻腔。其聲上頭,在口內迴旋,充於七竅, 。如有目疾,可睜眼出氣;如耳背,可以聲震耳袪聾;如有鼻炎,可掩其一 鼻出氣。至於頭昏腦脹、頭痛、偏頭痛,則須讓上頭之氣向下出氣。(見下 文)『摩』字是開口喉音,起音時,上下脣先合後開,聲振喉部,天突穴發 麻,波及兩臂以至兩掌心都發麻。適於喉炎、咳嗽、肩胛痛、臂痛。『尼』 字是舌尖音,注於心。發此音時兩臂環抱對胸,聲震胸心部,會反射於手 心,手心發麻,適於心悸、胸悶等肺胸內臟的疾病。『啤』字是脣音,先閉 口,後開口,兩手心對腹前,內氣從前至後貫通下丹田,腰背有溫暖之感。 適於腰椎、腎臟等部位的疾病。『咩』字,發音時口微開,舌下音,聲向 下,內氣沿帶脈轉動,小腹有振動感。適於腸炎、腹痛、腹瀉等下焦疾病。 『吽些』兩聲連接,『吽』引氣上行抵達喉部即轉向下發『些』聲,為捲舌 音,口微開,聲沿兩腿下行直抵腳掌心,兩膝微屈。適於腿痛、關節痛等下 肢疾病,也作為六字收音、下瀉之用。以上為六字正音(些字係種子字, 可連誦,作六字算。),比較溫和,補瀉皆 宜,對症多為涼氣致病。若病症為熱炎上元時,則六字應從順(即正音)變 逆(即變音)。變音多係吐氣音,涼氣去火,可對治熱症。『烏』為『嗡』 之變音,口只留一線發聲,可消除肝火盛、眼赤,對口舌生瘡亦有效。『姆 』字為『摩』之變音,由原開口聲轉為閉口脣音,適於煩熱咳嗽不已。『鹵 』字為『尼』之變音,為撮口音。『尼』有向下降之勢,而『鹵』有向上升 之勢,所以,『尼』降心火,『鹵』清肺熱。『補』是『啤』之變音,口型 為閉口脣音,能解脾胃之熱。『譜』為『咩』之變音,口型同上(變音),對 症為便結。『吽』字不變音。『些』變音同前(正音),但不是捲舌音,而是舌 尖音,此音通天徹地排一切疾邪。(六字聲音出時要柔和、中音,發聲時間 長效果就快一些。而前面所述三聲發聲法,聲音要大一些)。

    從上可見,六字真言,一字一音,各有所屬,以聲領氣於人體相應部位 ,從頭至腳。此既說明藏語的發聲具有迴旋、顫動等特點,在氣功發聲法上, 較其他語言有很大優勢。同時也說明聲氣相結合,可成為一種有極高超頻率 的混合氣流。此種混合氣流,不但速度更快,而穿透性較強,並且從熱到涼, 從涼到熱,增強了氣的流動性。另外,此種混合氣流,密度較大,具有折射 性,排出的濁氣較多,相對地減少耗氧量(在給別人發放外氣治療時,可以 避免過多消耗自己的體力)。此等都對治療疾病,有特殊的功用。因此,可以 認為藏密發聲法是一種聲氣結合、功效顯著的特殊功法,它的特點顯示了藏 密的又一殊勝之處。

    此六字真言之密意,依自宗甯瑪巴言之, 師曾開示云:「嗡字居首,固表殊 勝,亦依印度文法規範,首伸禮敬之意。摩尼指摩尼如意寶珠,表福德圓滿 。啤咩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表智慧圓滿。吽則表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意 ,猗歟盛哉。」

    依『大莊嚴寶王經』稱:「六字大明咒,為觀世音菩薩之微妙本心,持 誦時有九十九恆河沙數之諸佛,皆來集會。乃至彼持明人,於其腹中所有諸 蟲,當得不退轉菩薩之位。」為持誦人口中所出之氣,或手所觸者,皆能速 得不退轉菩薩(八地以上菩薩)之位。持誦真言者,須得以絕對相信經典中 所說真言之神力為前提,如稍有不信者,雖持誦亦不得生效。經云:「信為 道元功德母。」不可不知也。 觀世音菩薩祈以「摩尼頓法」賜我! 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祈以「摩尼頓法」賜我! 諸佛菩薩祈以「摩尼頓法」賜我! 諸上善人祈以「摩尼頓法」賜我!

    如此作「摩尼頓」(藏文法本)之呼籲。

     

     

    琍琍琍

    皈依六支及其科判

    皈依六支及其科判

    啤嗎拉密渣尊者造
    敦珠法王科判
    再傳弟子林崇安敬譯

    甲一 前善始義(分二)

     乙一 頂禮
    頂禮三寶。

     乙二 立宗
    歸依六支。

    甲二 中善論義(分二)

     乙一 以攝頌略示
    何需歸依及境時,
    利益所學釆取等,
    說為根本之攝頌。

     乙二 異名廣說(分六)

      丙一 何故歸依之需要
    畏及功德憶以歸。

      丙二 於何歸依之境
    於彼三處正教境。

      丙三 若干歸依時
    從此直至菩提間。

      丙四 歸依之利益
    從外道行而退返,
    於三不生成依止,
    無有中斷與少病,
    長淨積聚之利益。

      丙五 開示所學(分二)

       丁一 各別之所學(分二)

        戊一 遮止之所學
    三歸最初之所學,
    不依夜叉不頂禮。
    第二於一切有情,
    斷除損害而悲憫。
    第三自與他之境,
    不與具罪作友伴。

        戊二 成辦之所學
    應於形像所具頌,
    及與補釘散黃布,
    從信門視為大師。
    親口所說一切法,
    勿起誹謗戴於頂。
    對淨不淨諸有情,
    應皆視之為正士。

       丁二 共同之所學(分四)

        戊一 利誘再大也不棄三寶者
    身命逼迫且賜利,
    於諸三寶不捨棄。

        戊二 遭遇如何也不尋求其他歸依者
    到底所遇如何者,
    亦不尋求他歸怙。

        戊三 常憶功德並供養者
    廣大功德常憶念,
    並以諸食作供養。

        戊四 憶念利益六時常歸依者
    恆常歸依所詮說,
    六時常續非勸請。

      丙六 受持歸依之儀軌者
    所取最初所當知,
    清淨之境所應取,
    怖畏生時非激念。

    甲三 後善終義(分四)

     乙一 跋文
    於心所知雖甚多,
    君臣信心猶未成,
    歸依儀軌我講述。

     乙二 委付譯師
    好好寫下咕嗎那。

     乙三 回向善根
    福德眾趣普回向。

     乙四 最後圓滿
    歸依六支圓滿成。

    大圓滿吉尊心要口授

    大圓滿吉尊心要口授

    敦珠甯波車開示
    弟子劉銳之紀錄

    持明功德獅子,是西安人,讀柱頭所藏之經書,而成就者。

    比嗎拉密渣,印度人,年二百歲,始到西藏,曾與蓮華生大士 會晤,互為師徒,住十三年,即到五台山去,至今仍在五台山。其 弟子善三摩地,於師去後五十五年,虹身飛去。

    善三摩地之弟子,為左寶自然;再傳弟子,為任運成就幢。獅 子自在尊,是其三傳弟子也。

    吉尊獅子自在,西藏人,吉為種族,尊為尊貴之意。在後藏五 育地區修圓滿次第,祈禱比嗎尊親身降臨,住半月,因此圓滿次第 大圓滿之灌頂教授,全部獲得;修七年虹身飛去。

    比嗎迎梯(藏名,義即心要。)為甯瑪巴無上心要。修此心要 ,是祈禱賜予四灌灌頂教授。

    修比嗎心要,不必再修上師相應法矣。

    修比嗎心要之口訣:為四灌得後,上師之心,與自已之意,成 為無二,由是入定。

    此法雖於年前由 頁噶上師傳你,但係甯瑪巴心要,仍應由我 傳授,以示隆重。故於修時,對上師若能觀成無分別,則能成就, 若稍有分別,則不成就,不可不知!

    靜坐賜給我健康

    靜坐賜給我健康

    黃輝玉

    民國七十九年歲次第二庚午孟冬圓滿閉關,結束並戰勝了五年來病痛的惡夢 ,內心深感慶幸,並且由衷的感激 上師加持的殊勝,暗自流淚不已。

    歲次甲子民國七十三年因緣成熟,經顏輝濱師兄的介紹為 敦珠法王診病, 進而依止了 上師。次年乙丑歲參加了 上師傳授的西藏密宗毘盧七支靜坐法, 習中醫的我對此七支坐修學內容開示,倍感興趣。無奈的是在十九歲的時候,因上一代 的恩怨,我被人謀害,刀傷損及腿部,深可見骨,二根動脈被切斷幾乎殘廢,所幸死 裡逃生,經醫治療行動無礙,至今卅餘年。根本上是無法單跏趺坐。雙跏趺坐更 不用說了,僅能勉強兩腳交叉坐而已,而且最多只能坐半小時,當時四十七歲。 數個月後靜坐亦無進展,求好心切的我漸漸失去信心了,或許是前世結來的善緣 ,顏師兄又不斷的鼓勵,邀我同時向 上師求閉關法。歲次丙寅民國七十五年初 ,我閉了第一次關,廿一日的關期中長時不斷的靜坐修法,因舊病根脈突發,受 過傷的血管經脈即開始疼痛起來,牽引到體內小腹疼痛不休,如此時痛時止,苦 不堪言。到庚午歲民國七十九年二月間大痛,整月晝夜無間,體重迅速減輕,而 我每日還是不停的修法靜坐,五年來六度閉關,證道我不敢講,但是對於身體的 健康,可從經驗中得到了證實。

    四十七歲時僅能雙腳交叉而坐,五十三歲進步到能雙跏趺一個半小時,我不 會以此自滿,願與諸位師兄為淨業履行三昧耶而精進修行,共勉之。

    金剛乘心意練習

    金剛乘心意練習

    本尊莊嚴密咒教授之最勝心意練習(上)

    艾歷啤嗎恭桑英譯
    黃 毅 英 漢譯

    蓮師口授移喜磋嘉佛母藏巖

    楊奴甯瑪俄些及生嘰甯巴取巖

    南無咕汝爹哇打堅尼吽

    (敬禮上師本尊空行圓滿)

    蓮華生大師已於生圓次第成就,得本覺顯現之灌頂。得住於大手印身契 之成就。於顯現界中,遊戲於整個諸有及現相中。為現國王、王子及未來世 有情利樂故,乃授與卡珍公主‧磋嘉媽,如下教法,名為密咒教授之最勝心 意練習。

    磋嘉媽白言:噯媽呵(奇異哉),大師!吾欲請求本尊與莊嚴修習之口 授。以無有不依本尊得成就者故,乃應修如何本尊?

    師云:修本尊與其莊嚴之法者有二:對下根之次第觀想及對上根之無二 身觀修。

    甲一 對下根者

    下根者當修如寶之覺心,即菩提心。首汝行者,無論何處,以秘密 甘露或瓶水洗手、口、面等,於適意座以圓滿或半跏趺而坐。

    次當顧視為苦及苦因纏縛之三界眾生。首發菩提心,以渡彼出輪迴故, 當修本尊身!次發憫一切眾生之悲心,欲其離苦之關切,及要使其得樂之喜悅 ,並無執,欲其不離於樂。

    嗣後,誦嗡、阿、吽三字,建立自為本尊之佛慢並觀本尊心間蓮日月上 之種子字。

    再觀種子字放光,召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並一切上師、本尊、空行降臨 面前虛空。向之頂禮供養、懺悔罪障、隨喜功德、皈依三寶、請轉法輪、請 勿入滅、生起覺心、回向功德之源(譯者按:依原文次序譯出)。遣送諸上 師等或融入自身,兩者皆可。此等均為積集資糧之次第。

    於此之後,以積集智慧資糧故,從心間種子字放光將自身轉成光蘊。並 放光向十方將情器亦轉成光蘊。此光遂得十方一切佛菩薩加持。

    光反入時,器世間化光融入情世間,再融入自身,而自身之光融化,猶如 鏡上水氣之消。此即融入蓮座、日月、再入於種子字。種子字再次第融入新 月(譯者按:指種子上之)及那打。那打之光為心之本性,其量為髮端之百 分一。如此數數觀想。

    當觀想漸失時,誦觀空咒等,及後出定。

    如是圓滿二資糧即成就二身為果。

    於空性中,觀自心性乃以本尊種子字之形式顯現又或觀想種子字轉成表 義莊嚴。由此變化,生起所修本尊之整個頭及莊嚴等,而種子字則置於心間 蓮日月上。

    由此放出三光召請一切善逝、上師、本尊天及空行從十方來至面前虛空 中。獻以五妙供。召智慧尊降臨安住。

    觀想善逝及部主於頂上灌頂。及後遺送。

    再觀想頂喉心三處日輪上之三種子等,以為身、語、意之勝住。專一觀 修本尊。

    若觀想至疲累時,即作唪誦。

    一、耳語金剛誦者,乃只令衣領聽之。

    二、具韻金剛誦者,乃依大成就修法時之韻律而作 唪誦。

    三、秘密金剛誦者,乃於意中唪誦。

    四、如輪之誦者,乃觀想從口出、入於臍而融入心

    中。

    五、如鬘誦者乃,轉動心間種子字周圍之咒鬘,專 一觀想各咒字。

    六、集中語之唪誦者,乃將心集中於所誦咒之聲。

    乙一 間隙修法

    磋嘉媽白大師言:修本尊法間,應如何作?

    大師言:若不能唪誦,則供多瑪及於搖鈴後作讚頌。遣送智慧尊後,住 於常人思維中。

    若汝行者,欲獻成就之供養,於面前置一圖畫、佛像或經卷,並以花染之香水 獻曼達。一剎那間,生起本尊佛慢,並由心中種子字放光。召請住於十方之一 切法身及色身。請法身住於法器及經卷、色身則住於湯嘉及佛像。

    觀想住於十方之諸佛菩薩、上師、本尊、空行等不可思議海會,住於面前 。向之獻供,並作七種清淨法。

    於此之時,向本尊獻食子。向護法則獻水食供,做渣渣、泥像,或作其 他修法。

    若欲讀一切善逝之語,觀想一剎那間,舌變成空性,由此生一吽字,再 由之生出一獨股杵。觀想言語由種子字經杵而出。無數之汝身,充滿大千世界 ,各各於口中具杵。再觀此語言為一切眾生所聞,並於輪迴中解脫。此為誦 經之儀軌。

    此等為常修中,間隙所修之法。

    乙二 結印生起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云何以圓滿次第承接生起次第?

    大師答云:若欲修習圓滿次第者,自觀想成本尊後,遣送智慧尊。將三 昧耶尊融入光明,轉成本尊種子字成一「吽」字。吽字漸收成那打。那打漸小 ,而成明空性。於此境界中,住於「萬有之當體」中,空、無分別了知、非有 非空。又或數數思維上師所授圓滿次第之口耳教授。

    若汝行者如是修習,每日三或四課,則汝可於即身,或無用再生於中 有處,住於大瑜伽,得本尊大手印身。縱生起次第之力未全具,於再生時,住於 大瑜伽境界,無疑成就大圓滿之持明位。

    此等均為對下根者之漸修法。

    甲二 對上根者

    磋嘉媽白大師言:具上根者又如何修持?

    大師答言:若具上根者觀想本尊,已無須次第行之。只須誦一心咒,一 偈甚或動念思維本尊,即能確實觀成,當下即成及自成者,如泡沫出水。此 乃從法界中召請本尊。

    自成本尊為空,見本尊無自性為智。空智無分。

    世俗諦為無間現成本尊,勝義為瞭知本尊自性,以無有故空,故世俗與 勝義無分。

    本尊現為父佛為方便,現為母佛為智慧。故方便與智慧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乃大樂,無自性為空,故空樂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覺,其相無自性為空。故空覺無分。

    本尊現為相者為明,其無自性為空。故空明無分。

    如是自觀成本尊,身既可見而又無自性,故超老死。語為不斷或心咒無 斷。意超生死故為法性續。

    每日四相--行、住、坐、臥--均不離本尊,此為具上根者之道。此為極 難而為過往世專修者之所修。

    乙一 觀想次第

    磋嘉媽白大師言:敬請開示觀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大師答言: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 ,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

    次安坐適意,置一精製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餘念,遂由足至首觀 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已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

    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

    嗣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 。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矇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 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 定覺受與圓滿之覺受。

    • 一、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竟念與回憶 ,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 崖瀉下之瀑布。
    • 二、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 ,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
    • 三、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座中 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 覺受,如河之流。
    • 四、次,無有念動,能整座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如須彌。
    • 五、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 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 受。

    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

    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 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

    直至能觀想清楚,勿於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座之觀修為至要。於有 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

    晚間,作整夜眠而於翌日作八短座觀修。

    觀修時,若率然起座,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

    若於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

    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性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 之整個形相。

    乙二 延長觀想

    磋嘉媽白大師言:觀成本尊當持多久?

    大師答云:當獲明相,及如上稍有穩定時,持之時限可作延長,一般而 言,唪誦所佔時間最多,然唪誦之時未至,一座之長短,則按能住於觀想之 時間。

    於每座之內測量,出入息之相間為至要。若以外測量,時與座數為至要 。

    以座數而言,可保持每日每夜四座,每座愈長愈好。度量座數之作用在 於不壞自身調節,能有和諧之修習,易於集中,及能作長時間觀想。

    至於記數,勿以聲數之,當用心中數珠。如是,漸增數量;令休息與觀 想相間而行。

    若說以影記數,將晝夜分成十六或八座,每隔二日影作修。餘作休 息。簡言之,修八座短座,而間八以休息。

    穩定後,每日修兩短座漸作延長。漸次即能作整日修、晝夜修、半月、 整月等。

    簡言之,無論修法如何穩固,勿令疲累,等間行之,任運延長,安住無 想不動明空中。

    此為延長本尊觀想之口訣。

    乙三 清除過患

    磋嘉媽白大師言:於觀想太專時,於形態上之過患當如何清除?

    大師言:若欲清除形態上之過患,其中有二:認知過患及除治之。

    又於認知而言亦有二:共與不共。

    共過患有忘失、懈怠、憂慮、昏沉、掉舉、太緊與太鬆。

    • 一、忘失觀想者,為觀修時散亂。
    • 二、懈怠者,為懶散而想:「稍後再修」。
    • 三、憂慮者,為恐觀想不成,反成妄念。
    • 四、昏沉者,乃因外境,因緣,或自然而得之昏沉。
    • 五、掉舉者,乃由外境或特有行為故,而生之者。
    • 六、太緊者,觀想已得,然仍不滿足故,再加功觀想。
    • 七、太鬆者,觀想漸失,亦無動於衷。

    於觀想本尊之時有以下十二種不共過患:霧與雲、上下顛倒、形態變、 數量變、坐式變、身顯色變、只見顯色、只見形態、靠邊坐、漸失。

    今開示除治過患之法。對七共過患,當以八種用功以除之。

    對忘失用繫心。以信、決定及精進對治懈怠。以正念作憂慮之藥。以對 治昏沉故,生起熱切、沐浴或經行。於掉舉時,生起厭離輪迴,以繩繫心於 執持,縛於觀想之樹。簡言之,對昏沉與散亂,用警覺為守護。以平和對 欲用功過緊。若過鬆時,以精進觀想。

    對於對治本尊法之不共過患,觀看法像每一細節,若遇雲霧或含糊,觀 無念空性後再修,以無念、觀法像,及觀想相間而修。

    此身比例、莊嚴、坐式、形態變動、觀想身為物質、極巨且穩。想鴿能 於鼻孔中進出,鳥、羊、鹿等於臂足間遊玩,想其如佛像般穩固。

    若數量變,集中觀想一至二尊。若只現顯色,觀其形態。若其色按自身 血、膽等熱而變紅、變黃,當作休息。若其相漸次消失,集中清楚觀面及手。 至於不完整之過患,逼真觀想整個身相,包括莊嚴及表徵。

    簡言之,不壞此等過患生起疲累而修,嗣後,觀無念空性,及後,觀看 及集中本尊身相。

    此為清除觀想本尊時諸過患之口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