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懷念悟謙師

法王懷念悟謙師

劉銳之

一九八一年冬吾 師法王第二次駕臨香港,於親近 承事之暇, 師喟然而嘆曰:「多年前所示你之那也東 初法要,度語者,聽我說後,即以藏語向我回述,務必 深合我意,始向你傳出,有時至再至三,不厭詳盡,一 定將我所說完全符合,然後告你,你應非常珍重,我亦 非常懷念。其後我所開示法要甚多,無復如前之痛快也 。」乃捧已編譯出版之大幻化網導引法(藏名那也東初 ) 師所賜序藏文部份所說:「對於漢藏語言,能通達 傳述之士法語(釋悟謙)到此相遇,機緣圓滿,不約而 任運相會(註)。」 師因謂當時已有此認定與嘉許之 矣。乃報告 師自奉 傳授法要而後,實已非常珍重, 今後當更加珍重。且稟報所有導引法,及本尊儀軌,必 列明「釋悟謙度語」字樣,由來已久,蓋尊重法源也。

當時 師以悟謙師近況為問,報告以數年前悟師曾 至台灣,晤面甚歡。知已在印度加爾各答城市建一玄奘 寺,自任主持,且為華僧之領袖,弘法利生,事業烜赫 。 師飭晤時,為之致意。 喧

匆匆過去,數載於玆,會晤無期,正深惆悵。

今春偕諸弟子前往尼泊爾嘉德滿都,參加 法王法 體進塔奉安大典,法會圓滿,分道遄歸。及返台灣,得 知高雄會長王俊雄等,歸途道經印度,邂逅悟師,敘會 愉快,且以法相見贈,故人無恙,恍如把臂言歡,喜可 知也。

江山未老,重逢定必有期,請以此言為信。

(註)當啟程赴印時,原定為偕陳健民師兄閉關修 習,健民兄乃為訪得 法王,介往求法,知余言語不通 ,乃先徵得悟師為之度語。如此安排,吾 師不知,乃 有「不約而任運相會」之語。敘述至此,以健民兄之恩 不可忘。附此註以致敬。

永懷畏友釋慧遠法師

永懷畏友釋慧遠法師

劉銳之

年前蔡影輝從台北來,以吉祥獅子雜誌社楊君,使具委託書派人前往 收取文件、從之,乃使影輝往取,數日後攜一中型方紙盒回;述楊君言:此為 慧遠法師臨往生前,再三咐囑,必以此交余者;展而視之,全為所讀經論 心得、訣要所作之筆記,乃法師到台灣僻處獨居,讀經多年 之精髓。嗚呼!法師 為余之畏友,亦余之良師,中年遽順無常,往生瞬已 十年矣,墓木已拱,墓草已宿,睹物思人,不禁淚凝於睫也。

啟盒展而視之,則為白薄書紙寬為十六開本之雙摺 ,約二百張,均讀經論、密法之心得,科判其要節,分 析其科第。

  • 閱經筆記凡十冊,每冊係用英才單行簿一百頁者。
  • 閱論筆記凡五冊,同‧‧‧‧‧‧‧‧‧‧‧上。
  • 閱疏筆記凡四冊,同‧‧‧‧‧‧‧‧‧‧‧上。
  • 閱密筆記凡七冊,同‧‧‧‧‧‧‧‧‧‧‧上。
  • 另密目錄 一冊,同‧‧‧‧‧‧‧‧‧‧‧上。

所寫皆蠅頭小字,所用藍紅兩種筆,為翻閱方便故。由所存筆記觀之,已 讀破大藏經許多 簿矣。法師來台即已出家,當然已受具足戒,則一切律儀,均可閱讀。但略翻 閱筆記,祗有「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竺法護所譯。及義淨譯之根本說一切有 部毘奈耶破僧事」而已。可能彼心存密乘,一時我未親近 敦珠法王未得密宗戒 ,無以奉告,殆耿耿於懷者。

因念年來香港台灣弟子,乃至余之兒女,為後之讀者請命,求余寫作,改用語 體行文。年前曾將所選「佛經選要」分贈國內之佛教徒,年老者尚能接受,中年 以下者,則以不識繁體字固辭。兩岸文化,如此其低,更不必談到研讀經論;面 對如此寶物,保存則可以,弘化則無從。將何以對已往生之良友,更為佛法前途 ,抱莫大之隱憂。

邇來四十餘年矣,是時違難香港,父母妻子,留寓廣州。孑身獨居,街頭流浪。 遇陸無為道兄於途,勸以有暇之身,應返佛教真言宗居士林讀大藏經,從之。 旋又告以 吐登上師於西環學士台宣講咕嚕咕哩佛母法要,乃請紹介前往旁聽。 得遇段復生居士,法會每星期日一次,同聽者無幾人,而段與余,固無會不參 與者,久已漸稔。又在法會認識陳松漢、高大添、李世華居士等,以每周一次法會 ,意猶未足,亟思有以增益。

段兄為徐州人,前充游擊隊司令,於抗戰剿亂,迭建奇功,已受槍傷,仍身 先士卒。大陸山河變色,遺下一妻一妾一女,倉卒出奔,隻身來港,住於友好 黃君公司之辦事處,從此世緣放下,皈依佛陀。專心閱讀經典,不數年間,非常 通達,與之談論,令人震驚,認為非菩薩再來,怎能達此!乃聯請講說,松漢為 海旁宇宙會所會員,遂假座該會每周末晚上聚會,講座後餐敘,如是有年; 香港金剛乘學會成立已三十五年,此蓋三十五年前之事也。

其後段兄復皈依張師,學習無上密法,張師之父為貢噶上師之大弟子,往生後遺有 貢師所賜之法要甚多,張遂任其予取予求,故不久於密法修行,亦非常通達,但以 未得直接傳授為憾。後數年余赴印度噶林邦事 敦珠法王,代請攝受,已得 俞允。越十餘年,法駕蒞港,已奉准傳以阿闍黎灌頂,賜法名為楚英德操,義為法界勝 樂;本已申請赴港受法,台灣政府以其曾隸軍籍,竟不放行,惜哉!

此是後話,憶彼在港時,屢欲找尋閉關關房,以資修習;世華發心供養, 事在必行,但相信某君之言,認為香港九龍軍事禁區之山頂,有千年前大黑天 護法之壇城,曾蒙開示加以開放。世華申請許可證,偕余找尋多日,除荒山 野草之外,一無所得,仍苦心尋覓。段兄乃往台灣,依止 屈文六上師學密 ,旋求台籍僧為之剃度,當時風氣,好襲用古代大德名字,因命其名為慧遠, 是「見賢思齊」乎?不可知也,但每與余談及,輒生內愧;然竟稱余為檀越 ,實亦內愧不已焉。

慧師出家未幾,以不樂經讖,不能和合諸僧,乃避而獨處。於是入山必 深,入林必密,以修密法,以讀經論,緣是音書斷絕多月,忽得來書,知住 於台南縣某山中,值暑假休課來台,訪候阿旺丹增佛爺,荷得偕行,幾經輾 轉,山始在望,但須渡一繩橋,橋顫動危險萬狀,乃捨橋上而趨橋下,則水 流湍急,石滑如油,即由佛爺扶持,亦滑跌數次,衣履盡濕,始得把晤,思 之惘然。

越年得來書,謂欲讀大藏經,因請中華大藏經以奉之,祗取去數本,以 關房無安奉處,讀畢再行交換,竟不聞交換矣,痛哉!

越年後至台,慧師告言:如改食「松毛」(即松針)可以攝定,可以健康,可以 長壽,擬在松樹下建一茅篷,以為閉關之所,惟台灣之找松樹,以阿里山為較多。 乃偕往該山,迴旋數日,無當意者。

今對此遺書,知為下半生之瑰寶,而無法加以處理,有負畏友矣,奈何!

慧師雖視余為知己,然其前塵影事,從未以告。偶然詢之,所答略如上述,並知其 原名為段劍青,祇此而已。再問則謂往事不堪回首也。有心人別有懷抱,偪臆誰訴哉!

朝聖略記

朝聖略記

蘇麗嫦

師祖敦珠甯波車法體在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廿二日利用專機從法國運到尼泊爾 後,翌日便舉行連續兩天之連接法會,由 劉上師、師母與 陳寶芳、鍾棣湘、羅啟安、王棣儀、朱文進、楊東賢、楊焄暉、陳貴枝、何雪霞 等十人到廟修法,祈禱 法王早日乘願再來,以饒益一切有情,成就佛事業。

法會莊嚴典雅,每天早上八時至十時,我們參加修法,其間有很多西藏人, 值這機會到來朝 法王法體。及獻哈達,當他們看到 上師在法會中,戴著師祖所 賜的蓮冠正在修法,他們便跑上前,向 上師頂禮、獻哈達、供養及將他們的 頭碰到 上師的腿,以求加持,那時 上師雙手便輕輕放在他們的頭上,表示給予 加持。無非是以 上師得到 法王所賜同為蓮師代表,故不會錯過機會而來接近。

在法會開始以前,所有喇嘛都是站起來,等到 上師步進廟內,向 法王法體 頂禮後坐下,他們才坐。在法會後, 上師正想離開時,其旁之喇嘛也頻 頻步上問訊示好,由這看來, 上師在他們心中之地位也不輕。

法會開始的第一天,有些師兄弟發覺到廟內其中一窗門上,有個圈是虹光留 下之痕跡,相信是法王感覺我們那麼虔誠到來祈禱,便給我們一些示現。

在這一個多月的尼泊爾朝聖及修法期間,法王已經示現過不少次,我想其他 師兄會詳細報導,所以不贅。我只感覺,如果我們能依止 上師所指示,而確實 做到:(一)發菩提心、(二)正見正知、(三)嚴守戒律、(四)精進修持, 必定可以得到成果,希望大家一齊加倍努力吧!不要負 法王和 上師對我 們之厚望。

尼泊爾朝聖行聞見記

尼泊爾朝聖行聞見記

余迺永

西藏寧瑪派 法王敦珠甯波車兩年前在法國圓寂,金剛乘學會同學們 一直翹首以望,希望能早日追隨 劉上師到尼泊爾加德滿都,參與祈求 法王 早日乘願再來的盛大法會。終於由仙藩甯波車越洋電話告知,一九八九年的二月四日, 於加德滿都為 法王蓋建的廟宇內正式舉行。此日 適為立春,從曆算家言,正是己巳年第一日,選擇為修法之始, 必定是有重大意義的。

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地的同學聞訊紛紛整裝就道,法喜圓滿的甚 至可在法會開始前半月提早成行,一直到二月二十日修法完畢後,還再稽留數日 ,飽覽加德滿都附近有關佛教的聖跡,始返原居地。

由於農曆年底,機位異常難求,到處張羅;仍不得不化整為零, 由團體而改為三五成群,次第飛往。

二月二日下午,我與香港學會同學一行七、八人登上飛機,機上遇到台北會 的同學。經過約四小時的航程,加上兩個半小時的時差,到達時已是當地的晚上 十一點,立即驅謁 上師,準備參加二月四日的修法事宜。

二月三日,所有在尼泊爾的同學,均趕往恭謁 佛母及其眷屬。當日下午, 到達新建 法王的廟,甫一入內,已感覺密宗寺廟,與漢地佛廟大不相同。 漢地寺廟外觀採用宮殿形式,這自然是印度、尼泊爾、康藏等地不易有的。但內 裡舖設莊嚴富麗,如多用五色幢幡及色彩斑爛的毛氈,卻為密乘寺廟的一大特 色。尤其廟內之牆壁,天花及樑柱,無處不描繪諸佛、菩薩、護法及種種壇城。 所以入廟後,不特佛像必要膜拜,予人的感覺置身其間 有如諸佛圍繞,梵天簇擁,能不勇猛精進,悉力以赴乎? 密宗廟宇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以點燈代替供品,代表智慧光明,時為農曆元旦 ,師兄們點個痛快,個個福慧增長,法喜充滿不已了。

二月四日上午八時法會開始,參與修法者魚貫入廟向佛塔頂禮及 獻哈達,次向佛塔右旁供有中年時法相的蓮座,獻哈達。

入座時, 上師與全體同學依次坐於佛塔右旁,塔前左右兩列是參與 誦經的喇嘛,左旁是面對佛塔的,是當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密乘信眾。金剛乘同學是時 在尼者逾一百八十餘人,由於人數眾多,右旁不僅直排至佛前通道,下首及 右側均需貼牆站立修法, 上師見諸喇嘛以藏文唪誦,使用鈴、杵、鼓時也無法與 同學配合;故傳諭每座修上師相應法後,修金剛薩埵儀軌,且為免兩 方鈴鼓聲不一致,飭但默修而不必搖鈴打鼓。計每日自八時至下午六時共四座,同 學每日修畢第一座外,各隨發心,續修二、三或四座不等。

自二月四日至七日,我親身經歷的聖蹟,在此願與諸位曾往的同學重 溫,更欲為未參與是次法會的同學作出見證。

二月五日早上修法,見玻璃中明顯現出圓形的虹影各一個,虹影 圍匝三層,大小約直徑尺餘,位置正處於塔後左右兩上角。據云昨日修 法時,有幻彩虹光自佛塔上方射出。佛塔內置法體,外型為舍利塔,高若兩層樓 ,鏤金鑲玉,備極莊嚴。金剛乘同學排坐廟右,袛若干坐於佛塔前方,及當時仰 視佛塔的幸運兒,才有機會看到霓虹光環閃射的奇景。翌日所見印在玻璃上的光 影呈無色狀,外觀略似該處玻璃經過磨砂整理,光滑如鏡,往後數日,此白 霧狀光環已漸漸淡去,足證其非人力所能為。

二月五日是農曆大除夕,也是港台馬等地金剛乘同學永誌難忘的大日子。是 晚眾同學遵 上師命於六時齊集祖廟布薩,既畢,各人除領受 上師吉祥壓歲錢 ;再因上師慈悲,將新從佛母處領受的 法王日用鈴杵,為眾同學加持,其時 氣氛樂也融融,於食畢油器及酥油茶然後全體依依不捨散去。

翌日,由 佛母處得知昨晚布薩修法時,住廟喇嘛見有虹光繞寺,光中尚現 出連串種子字;顯示 法王親臨加持,同時預兆廟內修法信眾,必有諸佛菩薩轉 生的大修行人。這種示現不僅印證 上師的修行成就,也讓我們 更能篤信虔修密法;並發願追隨 上師宏揚甯瑪派密乘教法於世界 。

二月七日是藏人的元旦。漢人的正月初二。是晚 上師帥學會在尼全 體同學公宴 佛母及其眷屬。據佛母云藏人此日均在家歡聚讌飲;是次改在外間 ,可謂向無先例。席間仙藩甯波車又告知 上師,謂 法王佛塔後側座下及牆上 在第三日修法完畢時,均有甘露溢出,味道甘甜者,有利修行成就,鹹味者可助 醫病,並邀約上師翌日品嘗。

二月八日上午第一壇法事圓滿, 上師由仙藩甯波車約同踏入佛塔後側,試 嘗座旁及牆上的甘露。彼輩步出時,且將手指上 印取之剩餘甘露,分點各同學之指尖,一時前擠後擁,好不熱鬧。我自然是不甘後 人,更慶幸在返港以前,還來得及試嘗甘露。後來在機場候機室遇到指上還沾有殘存 甘露的香港同學,仍不迭將同學手指放在口中啜舐有聲,足見同學對無上法的深信不 疑。

返港之後,尚有一份法寶是金剛乘同學珍而重之的。此乃 法王圓寂時穿著 的襯衫,及法體安置於靈匣時用於填塞空隙的白鹽。由於 上師的慈悲,各同學 都獲得分贈。這些白鹽每粒潔如白水晶,絕不濕膩,且鹽內曾自生澄明圓淨如芝 麻子大的透明舍利。我有幸得 上師出示並予以頂上加持。諸同學均深信法衣、 法鹽,袛要修持密法勇猛精進,必會滋生舍利;所以讓我們拭目以觀 ,看看那位同學早日獲得此殊勝示現吧。

密乘行人修持參考典籍-密乘出版社發行

密乘行人修持參考典籍-密乘出版社發行

    ■金剛乘全集
    金剛乘全集第一輯(共五冊)…………(平裝)二○○○元

  • 1菩提正道菩薩戒論
  • 2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
  • 3俱生契合深導了義海心要
  • 4諸家大手印比較研究
  • 5菩提道次第廣論
    金剛乘全集第二輯(共五冊)…………(平裝)二二○○元

  • 1大乘要道密集
  • 2大圓滿無上智廣大心要
  • 3賢劫千佛名號讚
  • 4大幻化網導引法
  • 5菩提道次第訣要
    金剛乘全集第三輯(共五冊)…………(精裝)二八○○元

  • 1密咒道次第寶鬘釋 (平裝)二四○○元
  • 2外內宗義略論
  • 3西藏甯瑪法源歷史讚頌
  • 4大圓滿虛幻休息妙車疏
  • 5仰兌
    ■金剛乘學會叢書

  • 一、西藏古代佛教史(精裝)………………….四五○元
  • 二、敦珠甯波車訪問香港(平裝)………………二○○元
  • 三、西藏密宗靜坐法概說(平裝)………………..六○元
  • 四、西藏密宗靜坐法詳釋(平裝)………………一○○元
  • 五、西藏密宗靜坐法廣論(平裝)………………一○○元
  • 六、諸家大手印比較研究(平裝兩冊)…………..一○○元
  • 七、佛教對漢土文化之影響(平裝)………………八○元
  • 八、心經密義闡述(平裝)……………………..六○元
  • 九、佛學十八講(平裝)……………………….六○元
  • 十、金字塔、生法宮比較研究(平裝)…………….六○元
  • 十一、敦珠甯波車降生傳記(平裝)………………三○元
  • 十二、金剛乘季刊合訂本第一輯(精裝)…………四○○元
  • 十三、金剛乘季刊合訂本第二輯(精裝)…………四○○元
  • 十四、金剛乘季刊合訂本第三輯(精裝)…………四○○元
  • 十五、現觀莊嚴論略釋、科判表(精裝)…………六○○元
  • 十六、印度佛教史之神通(平裝)………………..六○元
  • 十七、西藏古代佛教史提要及西藏密宗編年(平裝)….七○元
  • 十八、密乘源流簡述(平裝)……………………六○元
  • 十九、密宗道次第略科及各章大要簡述(平裝)……..七○元
  • 二十、無上密乘修持三要冊(平裝)…………….一○○元
    ■金剛乘學會法寶

  • 陀羅尼經被………………………………..七○○元
    ■金剛乘學會藏書

  • 梵漢藏文合璧聖妙吉祥真實名經(精裝燙金)……..四○○元

在家道德規則十六

在家道德規則十六

    西藏王松真剛布頒定之規則十六條

  • 一、敬信三寶
  • 二、修持正法
  • 三、報父母恩
  • 四、尊敬有德
  • 五、敬賢尊老
  • 六、利濟鄉鄰
  • 七、言直心小
  • 八、情深親友
  • 九、步趨上流高瞻遠望
  • 十、飲食知節臨財勿茍
  • 十一、舊恩勿訪(忘之)
  • 十二、依時償債而斗秤無虧
  • 十三、對眾少妒
  • 十四、不聽邪說而自持主見
  • 十五、溫語而寡言
  • 十六、擔當重任而度量寬弘 如是十六

唯識概述(下)

唯識概述(下)

陳國政

伍、前五識

眼耳鼻舌身五識,各以眼耳鼻舌身五根為所依,以色聲香味觸五境為所緣。 五根是四大種(地水火風)所造,為五識之俱有依,為勝義根(又名淨色根),與 今之視覺神經等感覺神經相似,無見有對(非肉眼所能見,有障礙);另有扶 塵根(感覺器官)扶助內之勝義根,令住不壞,是為根依處,如眼珠之於眼根, 耳膜之於耳根,鼻腔之於鼻根,舌膜之於舌根,肌膚之於身根,此五扶塵根,為 眼等識所取,其體是塵,非實是根。前五識之共同特性為:(一)、同依色根。 (二)、同緣性境,不緣帶質,獨影境。(三)、同緣現在境,不能緣過去,未來 境。(四)、皆只有現量。(五)、只有自性分別,不能隨念、計度分別,并皆 有間斷。故前五識所緣的是確實的當下經驗,沒有思維、判斷、是非等觀念。

前五識與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八大隨煩惱、二中隨煩惱及貪瞋癡共三 十四心所相應。五遍行,諸識必俱;五別境隨第六識希望等境亦得現起;前五識 通三性,作善業故有十一善心所,作不善故,有八大隨及二中隨煩惱遍染心,由 於前五識只有任運緣境的自性分別,缺計度分別及實執,故無行相猛利的忿等十 小隨煩惱及慢、疑、惡見三煩惱;於境染著,有貪;起憎故有瞋;癡為染本,故 與俱之。此五識與三受相應,故諸世間一切苦樂逼切根身,五識同受也。

前五識遍通善、惡、無記三性,於境界與貪等相應則性不善,與信等相應即 是善,餘是無記。前五識由自性分別任運而起,不似第六識可由分別作意現起, 其善惡無記性,均以第六識為分別依導引而起,亦即第六識善,則前五識善,第 六識惡,則前六識亦惡。至於前五識的生起,就必須隨內外等緣了,內緣是指具 足於第八識中的五識之自種子,外緣就是空、明、根、境、作意、第六識(分別 依)、第七識(染淨依)、第八識(根本依)。空就是空間,明就是光明,根就 是所依的色根,作意就是五遍行之作意心所。在前五識,眼識需要九緣,耳識需 要八緣(除明),眼耳二識之根境須有距離方能發生作用.所謂「離中知」也。 鼻舌身三識需要七緣(除明、空),根境須合和,方能發生作用,所謂「合中知 」也。然唯識既不許根即識,亦不許識親緣外境,如眼識見相,但以根為增上緣, 以外色為疏所緣緣,藉彼二緣所起之色,為自識所變之相分,乃親所緣緣,由此 說境不離心,萬法唯識。

前五識之所行界地,眼耳身三識可現起於色界離生喜樂地(初禪),以二禪 以上無尋伺故,不取外境。鼻舌二識,只現起於五趣雜居地(欲界),以欲界方 有段食故。

前五識於成佛時,同轉依為成所作智,以能成就佛所應作,化身無量,度脫 眾生,息滅苦輪。此智唯後得智攝,以五識依色根起,取境相為用,雖現量得, 但只能觀察諸法事相,不能觀察諸法真理,因位如此,果位猶爾。雖能變帶空性 相之而起觀察,然此後得智,仍不能詮證真理。

 

陸、後記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故妄想執著是 眾生輪迴受苦,無法解脫之根源,而第六識擅於分別,為妄想之根;第七識我執 堅固,為執著之源。欲斷生死,須斷妄想執著。若能如是知唯識教之義,善集福 德智慧資糧,便能無倒悟入我法二空,斷煩惱,證菩提。

    參考資料

  • 一、瑜伽師地論     
  • 二、解深密經
  • 三、八識規矩頌釋論(王恩洋)
  • 四、成唯識論文釋并記(吳樹虛)
  • 五、唯識三十頌詮句(韓清淨)
  • 六、唯識要義(楊白衣)
  • 七、八識規矩頌講記(演培法師)
  • 八、佛學今詮(張澄基)

出世法言 蓮苑歌舞

出世法言 蓮苑歌舞

巴珠‧鄔堅吉麥卻吉汪波著
祝維翰譯

嗚呼迷惑幻景凡夫,有為虛幻妄執為常,

外器世間大種無常,內情世間壽命無常,

中間四季時令無常,佛及佛子大聖大賢,

皆般涅槃無常宜詳!世間主宰最大梵王,

死魔猶牽余復何說?

何時何地死皆無定,死緣眾多生緣寡鮮,

是故若不速求聖道,死魔何時來無定期,

眾生必死如牲就屠。

嗚呼死後不歸空無,行行復來輪迴受生,

隨生何處無容安樂:

十八地獄寒熱苦逼,餓鬼饑渴旁生相食,

人命短淺修羅鬥爭,諸天放蕩臨死墮落,

到處不安到處火坑,生生世世苦難連綿,

面對輪迴當生厭離!

嗚呼苦難唯業所造,業如畫師無所不作,

業力成熟百劫不滅,自作永不變為他受,

善引善趣上種解脫,惡引惡趣痛苦輪迴,

少因亦能成熟眾果,上種天界幸福富足,

惡趣地獄痛苦難忍,自業所感別無他因。

是故隨時隨地皆當,正知正念謹慎為本,

因果取捨鄭重其行!

嗚呼接引解脫道燈,眾德根本聖德上師,

功業等同濁世真佛,慈悲無量恩比佛深。

若不依隨正善知識,等同生盲無相登途。

是故首當擇事聖師,作如意珠作如意樹,

終學德行師我會心,有此善緣魔力難逞,

能得諸佛所喜聖道。

嗚呼涅槃寂靜樂處,遠離輪迴沉痾妙法,

永盡苦及苦因邊際,具無漏道解脫聖域,

佛及佛子圓滿畢集,聲聞獨覺聖眾棲息,

此解脫道亟宜尋覓!

嗚呼無欺聖歸依處,恩德無比最勝至寶,

我因於彼歸依受益,汝亦亟宜於彼歸依。

衷心信仰恭敬歸依,永不我欺無如三寶,

三寶能救輪迴眾苦,一經歸依富與天齊,

今生八難十六難等,來生一切惡趣惡途,

輪迴痛苦定能永除,永世勿忘隨念三寶,

再再歸依返復祈禱!

嗚呼無數如來蹊徑,一切佛子唯一坦途,

無比聖財菩提心寶,若願若行皆當生起。

從此便得菩薩稱號,由安樂道趣安樂境,

離正等覺已不遙遠。

三界眾生恩深父母,無依無友如盲漂泊,

欲求安樂反造苦因,慈悲懷念此情此景,

眾生諸苦我應代除。

披掛無比大勇鎧甲,自他相換愛他甚己,

四無量心六度四攝,衷心勤勉身體力行,

佛說佛子萬行無餘,皆在妙道六度中攝,

此是如來所喜妙道,精華之精心中牢記!

嗚呼輪迴既久且長,無始積惡既深且重,

若不憑依四力竅訣,勵行方便懺罪悔惡,

難從惡趣輪迴解脫。

善逝諸佛畢集一身,本傳諸師共聚寶道,

金剛薩埵螺月身色,微笑安住白蓮月座,

如儀念修百字大明,永摧一切惡業墮罪,

拔除一切那落伽獄。

是故隨力方便善巧,意想變化供養佛國,

想於三千世界化身,密嚴報身法身剎土,

上師三寶三身本尊,供盡身財三世善根,

自資得圓佛剎得淨,眾生得熟福德無垠,

故以積資為竅訣根。

嗚呼無始以來無明,無我執我漂泊輪迴,

無身戀身生起愛憎,故於所愛虛幻蘊身,

不惜迴向作供施品。

甘露為性上供三寶,下施六道圓滿二資,

孽債邪魔心滿障息。

意想變化供品百物,上供下施迴向利生。

萬法惟是心思差別,真捨自身福與天齊,

能與大捨種植習氣,資圓障淨中陰光明,

死亡得贖病魔被阻,故是積資善巧方便。

嗚呼深恩三寶總體,諸佛本性最上珍寶,

靈應三續教藏主宰,導行本師是應祈禱!

修在頂門修在心中,福德等同普修諸佛,

三續上師靈應感心,師心我心融合無別。

為求有利證悟真實,殷重修習上師瑜伽,

從三字光受四灌頂,四障清淨種植善緣,

以證四身四持明位,修習四道長養誓言,

生死涅槃皆師游戲,暫息逆境所願得成,

今生不掌法身王政,來世必生蓮花光中,

從彼行經四持明道,如幻直趨自性法身,

利濟眾生量等虛空,身智光明充盈世間。

嗚呼此乃諸佛獨路,三續持明傳承教言,

八萬四千法蘊總結,訣竅關節心中心要。

縱令百聖千賢降臨,再無更深妙法開示,

此乃妙法甘露精華,千萬聖眾心法中心。

願由聽講此道福力,能令無邊一切眾生,

依此善道於一生中,盡皆證得正等覺果!

佛教之戒殺與不食肉

佛教之戒殺與不食肉

劉銳之

佛教徒之戒殺,是不忍殺害眾生,進而不忍食眾生之肉,完全衷於一念之慈悲 ;與孟子所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大致相同。十誦律卷三十 七載:有三種肉,病者可食,稱為淨肉。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疑殺 (疑其為我而殺也)。後人更加非我親殺、及非令他殺,合之而為五淨肉 (出處待考)。

現在元始乘佛教國家,如緬甸、暹邏、斯里蘭卡等處之僧侶,對此種肉是不禁 者,嘗於暹邏清邁齋僧時見之。及在大藏經戒律部中,只有「是故比丘不應食馬肉 」、與「是故比丘不應食犬肉」,其他概未之見。

由此可知,佛教之戒殺、與不食不淨肉,其出發點基於慈悲心,非如禪那教徒之 「五法是道」:所謂至壽盡著糞埽衣、至壽盡常乞食、至壽盡唯一坐食、 至壽盡常露居、至壽盡不食魚肉血味鹽酥乳等。此皆較佛之戒為峻嚴。佛之從學 提婆達多,常以此毀佛,只見其譁眾取寵而已(見呂澂印度佛教史商務印書館版十五 頁)。

上師高雄百日關略述

上師高雄百日關略述

王俊雄

溯自民國七十三年十月 法王首度蒞台駐留期間,上師以『年齡老去,體力 日衰,而於修持、弘利、翻譯三事並行,恐難應付,請師指示如何取捨,使能有成 』請示,經 法王多日觀察,示以『勿稍放棄,精進為之,必皆成就』。又其後為 祈師長壽閉關,仙藩師伯託由漢人師兄,以漢文函告 上師曰: 法王說您年紀已 大,不宜太勞,閉關亦祇應一天兩課,在關內可閱讀翻譯及弘法。 上師謹遵師命 ,無時不以修持、弘利、翻譯三事並行精勤為念。今于高雄的百日關實為三事並進 之極圓示現。蓋 上師一方面閉關(除日修課程,天天二課關法不斷並持午),一 方面弘利(週一至週五晚七點半到九點開示《大幻化網導引法》,週六晚及週日上 午八點半到十點開示《仰兌》,並按進度有須灌頂者即行灌頂,更為諸弟子及眷屬 加持甚或修頗哇以超度往生者,皆得甚深感應),更不忘翻譯(除進行例行的譯事 ;為使吾等弟子堪能解讀藏文密續,特慈悲將Losang Thonden所著之《現代西藏語文》 使譯成漢文,親自編校,擬出版,俾利漢人初習者入階)。如此具德上師何處得遇 。

元月廿四日 上師入關,迄今一月有半,承 上師慈悲及陳寶芳、鍾棣湘兩師 兄的照料,及諸師兄發心護關,一切圓滿吉祥。自二月四日 上師開講《仰兌》, 聞法者約八十人,《大幻化網導引法》約六十人。其中十中有九每會必到,楊東賢 、周德、劉錫清、李元煒更每天從台中趕來,殊可感也。逢六、日《仰兌》開示更 有近十名台北師兄遠道而來。蓋大家無不以聆聽 上師開示為殊勝事也。

上師以得自 法王全心印可傳授及透過自己精心譯編之《大幻化網導引法》拿 來開示解說、引導示範、並按程授予相關灌頂,其精審如量、如數家珍、特勝加持 固不待言;又以俱生之大圓滿見開示《仰兌》,其理事的圓融、示導的善巧,當今 之世難作第二人想;若更就口耳、表示、心印三傳承言,此次的閉關、開示、灌頂 ,意義莫大矣!

試想,我等有何德能得以承事親近如此世出世法皆圓滿成就且傳承不斷、證智 圓具、大悲遍滿的具德上師,吾等能不稽首慶幸生逢其時乎?茍大家能以至誠恭敬 心,於 上師存真佛想,於 上師開示的法要,存難遭遇想,不懈不怠、耳聞心持 、如法精進,相信於法喜充盈外,更能疏清理路,于生死事不畏不懼,生生世世常 隨 師後,共創菩提路、共成菩提果,直至永遠。